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226-02
1教育投资与教育消费的概念
1.1教育投资的概念、构成、来源。
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在现代经济中,教育投资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中国,教育投资表现为教育经常费用和教育基本建设费用。教育经常费用包括教职工工资、设备购置费、福利费、公务费、修缮费人民助学金和奖学金等。教育基本建设费用用于校舍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
中国教育投资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中央政府财政拨款,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县(旗)人民政府财政拨款,有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支出的教育费用,还有人民群众集资办学和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支付的教育费用。
1.2教育消费的概念及支出情况。
教育消费是指用于教育物化产品和教育劳务上的开支,既包括政府消费,也包括私人消费,是社会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消费既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教育消费已成为新的名词。时下教育成为家庭消费重头,知识经济的革命导致普通百姓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个家庭培养孩子的必要支出,每个家庭已经把教育看作家庭的首要投资项目,来优先保证和安排。
资料表明,全国城镇居民用于教育文化的费用已大大超过了消费总支出的增长幅度,教育消费已成为家庭消费的重头。
2正确看待教育投资
“教育到底是投资行为还是消费行为呢?”从感性上认识,这是一个交叉学科研究的课题,至少存在教育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在实际来看具有如下的特点。
2.1教育不是万能的。
这一点是对教育的基本认识。也即是说,你接受了高等教育,并不代表你未来就能发展得更好。因为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除教育外,还有个人素养、家庭环境、时代机遇等内外因。教育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发展的速度和方向,但发展的结果还是一个未知数。从一点说,无法用经济效应来权衡教育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评价是不科学的。
2.2教育的平台效应。教育可以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有了平台,人的才能才可能得以彰显,才有机会让世人了解你。在这个方面,教育活动具有其他社会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你是出生“名门”。这样的学习背景就会对社会人进行自动地删选,社会人就会区别对待不用学习背景的个体。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名门之后的人将会比“庶人”们享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
2.3教育的持续功效。教育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育人工程,它巨大的社会功效将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才能得以彰显。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将会为他们的下一代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而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优秀孩子将会比普通家庭培育出的孩子更具有竞争力。而这样家庭和这种家庭环境下培育出来的孩子越多,年轻一代对社会的贡献率就越大,社会的前进就是在这样人的更替得以实现的。这种社会效应需要在长时间的范围内才能体现得更明显。
3教育投资与教育消费的关系
投资与消费对非专业人士都存在盲目性,需要学习、了解。投资是有风险的,但也有回报。投资是有方法的,强调科学性。消费是有风险的,但是没回报。消费是有原则的,强调计划性。教育投资包括花在孩子身上一切的相关费用,可松可紧,讲有效性。教育消费包括学习文具、工具等硬件配置的花费,可精可简,讲实用性。有文化的家长在教育投资上比较理性:在交流中评估孩子的天赋,在沟通中引导孩子的发展,注重情商培养。有权和钱的家长在教育投资上比较随性:一切想当然,喜欢赶潮流,追求个人生活品质,注重智商培养。人格投资是高回报的投资,需要花时间和花心思。学业投资是高风险的投资,需要财力和精力。
4理性的教育消费
4.1资教育增长较快 。
随着家庭整体收入的提高,家庭对教育越发重视,教育投资不断提高。为教育舍得花钱,不仅表现在对孩子身上,成年人的自我“充电”支出也毫不逊色。市场上除早教班、兴趣班、课外培训班火热之外,各类考证机构、在职培训等教育机构也形式多样,消费人群更是覆盖少儿、老人及职场人士。一些消费者在教育投资上,甚至出现了与家庭收入比例失衡的现象。热闹的表象难掩行业发展阶段的不规范,一些教育培训机构鱼龙混杂、师资良莠不齐,使得消费者在教育高投入的背后,也承担着风险。
4.2教育市场火热。
教育开销一年比一年高,很多人对此毫不犹豫。父母愿意花更多的钱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学乐器、学技能,成年人则利用业余时间报班“充电”,提素质、修涵养。
随着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更新加快,许多职场人士不惜重金参加各类培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由此衍生出针对不同人群的培训班,包括针对高管的商学院、MBA班,各类考证班、技术培训班等。
4.3教育市场发展不规范。
不可否认,随着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然而,热闹的教育培训市场也难逃发展阶段的不规范。一些表面价格不菲的辅导班,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易进难出”的现象是消费者普遍反映的问题,不少人都经过售前售后服务态度差异大、教学效果不理想却退款难等问题。不少教育培训机构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办学条件,缺乏教师规范管理,甚至租一间房、摆几张课桌、招几个接待人员就能开班办学。还有一些培训机构的办学主体并不具备办学资格,没有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只是在工商部门注册一个教育类公司,就打“擦边球”开班收钱。
“这些没有正规办学资质的培训机构为了赚取利润而教学,授课结果可想而知。”目前针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日常监管存在缺失,造成市场良莠不齐的局面。同时,教育培训行业的各认证监管部门并没有处罚权,整个行业监管缺乏力度。
总之,教育投资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教育已经成为家庭开支的重头戏。那么,在家庭开销中,用于教育的开支占到多大比重才合理?
尽管人们教育投资的动机各有不同,但确实有跟风、攀比心态的消费者。个别经济并不宽裕的家长,自己舍不得吃喝,却舍得给孩子投资,根本不管孩子是否接受。
“投资教育本身是好事,但投入过多的金钱,效果不见得就好。消费者要思考,自己的教育投入是否具有盲目性。毕竟,不盲目抢跑的教育才刚好。”判斷家庭教育消费是否合理,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适度消费,教育消费一定要与家庭整体收入、开支相匹配,不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否则会给家庭带来过多负担,降低生活品质。面对层出不穷的培训机构,消费者更应理性选择。家长消费者自身要自正观点,适当“降温”教育投资,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
1教育投资与教育消费的概念
1.1教育投资的概念、构成、来源。
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在现代经济中,教育投资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中国,教育投资表现为教育经常费用和教育基本建设费用。教育经常费用包括教职工工资、设备购置费、福利费、公务费、修缮费人民助学金和奖学金等。教育基本建设费用用于校舍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
中国教育投资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中央政府财政拨款,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县(旗)人民政府财政拨款,有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支出的教育费用,还有人民群众集资办学和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支付的教育费用。
1.2教育消费的概念及支出情况。
教育消费是指用于教育物化产品和教育劳务上的开支,既包括政府消费,也包括私人消费,是社会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消费既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教育消费已成为新的名词。时下教育成为家庭消费重头,知识经济的革命导致普通百姓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个家庭培养孩子的必要支出,每个家庭已经把教育看作家庭的首要投资项目,来优先保证和安排。
资料表明,全国城镇居民用于教育文化的费用已大大超过了消费总支出的增长幅度,教育消费已成为家庭消费的重头。
2正确看待教育投资
“教育到底是投资行为还是消费行为呢?”从感性上认识,这是一个交叉学科研究的课题,至少存在教育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在实际来看具有如下的特点。
2.1教育不是万能的。
这一点是对教育的基本认识。也即是说,你接受了高等教育,并不代表你未来就能发展得更好。因为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除教育外,还有个人素养、家庭环境、时代机遇等内外因。教育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发展的速度和方向,但发展的结果还是一个未知数。从一点说,无法用经济效应来权衡教育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评价是不科学的。
2.2教育的平台效应。教育可以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有了平台,人的才能才可能得以彰显,才有机会让世人了解你。在这个方面,教育活动具有其他社会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你是出生“名门”。这样的学习背景就会对社会人进行自动地删选,社会人就会区别对待不用学习背景的个体。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名门之后的人将会比“庶人”们享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
2.3教育的持续功效。教育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育人工程,它巨大的社会功效将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才能得以彰显。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将会为他们的下一代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而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优秀孩子将会比普通家庭培育出的孩子更具有竞争力。而这样家庭和这种家庭环境下培育出来的孩子越多,年轻一代对社会的贡献率就越大,社会的前进就是在这样人的更替得以实现的。这种社会效应需要在长时间的范围内才能体现得更明显。
3教育投资与教育消费的关系
投资与消费对非专业人士都存在盲目性,需要学习、了解。投资是有风险的,但也有回报。投资是有方法的,强调科学性。消费是有风险的,但是没回报。消费是有原则的,强调计划性。教育投资包括花在孩子身上一切的相关费用,可松可紧,讲有效性。教育消费包括学习文具、工具等硬件配置的花费,可精可简,讲实用性。有文化的家长在教育投资上比较理性:在交流中评估孩子的天赋,在沟通中引导孩子的发展,注重情商培养。有权和钱的家长在教育投资上比较随性:一切想当然,喜欢赶潮流,追求个人生活品质,注重智商培养。人格投资是高回报的投资,需要花时间和花心思。学业投资是高风险的投资,需要财力和精力。
4理性的教育消费
4.1资教育增长较快 。
随着家庭整体收入的提高,家庭对教育越发重视,教育投资不断提高。为教育舍得花钱,不仅表现在对孩子身上,成年人的自我“充电”支出也毫不逊色。市场上除早教班、兴趣班、课外培训班火热之外,各类考证机构、在职培训等教育机构也形式多样,消费人群更是覆盖少儿、老人及职场人士。一些消费者在教育投资上,甚至出现了与家庭收入比例失衡的现象。热闹的表象难掩行业发展阶段的不规范,一些教育培训机构鱼龙混杂、师资良莠不齐,使得消费者在教育高投入的背后,也承担着风险。
4.2教育市场火热。
教育开销一年比一年高,很多人对此毫不犹豫。父母愿意花更多的钱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学乐器、学技能,成年人则利用业余时间报班“充电”,提素质、修涵养。
随着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更新加快,许多职场人士不惜重金参加各类培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由此衍生出针对不同人群的培训班,包括针对高管的商学院、MBA班,各类考证班、技术培训班等。
4.3教育市场发展不规范。
不可否认,随着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然而,热闹的教育培训市场也难逃发展阶段的不规范。一些表面价格不菲的辅导班,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易进难出”的现象是消费者普遍反映的问题,不少人都经过售前售后服务态度差异大、教学效果不理想却退款难等问题。不少教育培训机构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办学条件,缺乏教师规范管理,甚至租一间房、摆几张课桌、招几个接待人员就能开班办学。还有一些培训机构的办学主体并不具备办学资格,没有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只是在工商部门注册一个教育类公司,就打“擦边球”开班收钱。
“这些没有正规办学资质的培训机构为了赚取利润而教学,授课结果可想而知。”目前针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日常监管存在缺失,造成市场良莠不齐的局面。同时,教育培训行业的各认证监管部门并没有处罚权,整个行业监管缺乏力度。
总之,教育投资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教育已经成为家庭开支的重头戏。那么,在家庭开销中,用于教育的开支占到多大比重才合理?
尽管人们教育投资的动机各有不同,但确实有跟风、攀比心态的消费者。个别经济并不宽裕的家长,自己舍不得吃喝,却舍得给孩子投资,根本不管孩子是否接受。
“投资教育本身是好事,但投入过多的金钱,效果不见得就好。消费者要思考,自己的教育投入是否具有盲目性。毕竟,不盲目抢跑的教育才刚好。”判斷家庭教育消费是否合理,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适度消费,教育消费一定要与家庭整体收入、开支相匹配,不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否则会给家庭带来过多负担,降低生活品质。面对层出不穷的培训机构,消费者更应理性选择。家长消费者自身要自正观点,适当“降温”教育投资,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