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科普基地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go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农村;科普基地;青少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6-030-03
  
  
  如今社会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人的主体性和创造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全新时代。如何寻找一种模式,为青少年提供创新、实践的场所,使青少年能力得到充分挖掘,让具有不同潜力的青少年均能得到发展机会,把获取的理论知识通过活动、实践转化强烈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我们每个校外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重要课题。
  让青少年在课堂上获得知识后,通过新农村科普基地这一载体,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活动、探究,进而转化成技能,并在不断的实践、认识过程中锻炼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的态度,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它是以青少年发展为本,培养青少年持续发展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将以往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型的学习转化为以探究新的开放型的形式,让学校这个“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使青少年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
  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从书本到书本,注重认知的结果,缺少探究、实践的过程。扼杀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造成能力低下,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和认识发展的特点。尤其是经济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因受教育观念、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更是忽视了对青少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新农村科普实践基地建设的提出,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实际,结合二期课改精神,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教育资源,探索符合青少年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体现出实践活动对青少年能力发展的价值,并未当地经济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探索的过程及内容
  1.1 新农村基地建设的形式
  1.1.1 自主轻便型基地;其方法是充分利用农村学校土地资源优势,在校园内辟出部分土地作为实践基地,供青少年进行探究、实践。其特点是操作方便,易于管理。如我们结合农村实际,要求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小实验、小种植、小饲养、小创造、小发明”等八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探究精神,激发青少年的探究热情,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1.1.2 外向复合型基地‘即依托社区资源优势,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来建立的实践基地。此基地建设的规模大,层次高,内容广,农、林、牧、副、渔等均可成为实践内容,有利于青少年掌握各种实用操作技术。如我们利用社区优势,建立了池塘养鱼基地,特色种植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湿地生物研究基地及前为村生态教育基地等多个生产实践基地。这些基地既有种植养殖,又有观摩欣赏;既有实践,又有探究,功能多,科技含量高,并能接纳大批量青少年进行实践活动。
  1.1.3 科学实验型基地;此基地的建设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情感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让课堂与实践相结合,融知识学习与应用为一体,并使青少年具有在复杂的变化中真实社会生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行科学假设,实施科学验证,得出科学结论,获得科学认识的能力。如在果树栽培基地,学生们进行果树的嫁接实验;花卉苗木的基地,学生进行扦插和新品种栽培、引种实验等;特色种植基地,学生对病虫害防治及高产的研究等;前卫村生态基地,进行生态循环系统探究等。
  2 新农村基地活动的方法
  2.1 定时活动
  按照活动计划,以班级为单位,定时定点去基地参加活动,一般间周一次。活动有具体的目的、内容、要求、有相关老师负责指导,并做好活动记录。
  2.2 按需活动
  一是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组织青少年到基地进行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根据探究型、拓展型课程的需要,组织青少年到基地进行专题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和认知能力;三是根据基地的需要进行活动。活动可以班级体或小组为单位形式,灵活机动,也可结合探究性课题自主开展活动。
  2.3 按层次活动
  根据不同层次年龄、知识结构,结合基地的种植和季节性的特点,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对低年段主要是培养其实践和探究的兴趣、意识,进行简单的认识活动;高年段则要求学会观察所探究的对象,如植物的生物特性、生长奥秘,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植物进行病虫害防治等,培养其探究性思维;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方法最终使不同层次的青少年在具体的活动中都能得到展。
  3 新农村基地建设的原则
  3.1 科学性原则
  新农村科普基地建设应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合理布局。要从青少年感兴趣或熟悉的活动进行设计,为他们提供探索与研究的机会,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会对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应用,培养科学的态度和行为。基地的规模要佘当,内容有可操作性,体现出以孩子发展为本的思想。
  3.2 实效性原则
  新农村科普基地建设应满足于青少年素质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技能,促进主动发展;要与当地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使青少年在具体活动过程中感受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经济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使其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3 综合性原则
  科普基地建设要综合知识、技能、品德、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进行裴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要综合各学科力量进行教学,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互相渗透,更要综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进行教育实践活动。
  3.4 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基地建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从实践出发设计活动类型,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活动项目,在活动中体现学生的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和同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帮助每个学生获得进入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必须的技能。
  4 探索的结果
  4.1 激发了青少年科学兴趣,提高了青少年科技素质
  由于新农村科普基地建设是以青少年发展为主,遵循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采用的是开放型的“认知—实践—创新”的活化形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创造性,因而大大的激发了孩子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基地建设及活动成绩取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金华电视台“走近科学”摄制组专门来我们汤溪下新宅村进行专题采访,摄制的“一堂有趣的实验课”在电视台播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2 培养了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新农村科普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大了孩子走近生产活动、强化动手实践的力度,改变了以往重科学认知、轻科学情操,重知识获得轻知识应用和创新现状,促进了青少年自我学习、自我发挥和创新的能力。如少年宫的特色种植基地,孩子们根据玉米的生长特点和当地区域环境,提出了由一季改成三季的种植。在村农科站技术人员的支持下,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孩子们爱劳动、爱家乡的感情也得到了提升。
  5 探索的体会
  5.1 以新农村科普基地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是切实可行、有益的途径。因为它遵循了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能满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知识与技术合理而平衡发展,从而培养孩子的想象思维力、观察事物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5.2 新农村基地建设要体现“三化”
  一是基地建设须体现层次化;即基地建设要照顾到各层次的青少年,活动的内容要广,农林牧副渔全面设置,开展多项实践活动,让孩子掌握多项实用技术。
  二是基地活动须体现制度化。要根据学校教育和基地活动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的质量,提高孩子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三是师资配备须体现专业化。由于基地活动具有较大专业型,因此,要选配好专业的辅导员,并尽量使之固定,使之逐步适应基地的指导管理工作,以胜任对科技活动指导。
  5.3 增强了人才培养意识
  基地建设使社会和家长认识到;人才培养是多规格、多层次的,提高青少年素质是全方位的,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教改意识。同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实用人才,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必然邹势,因此,社会、家庭、学校都能积极支持学生开展基地实践活动。
  
  
  
其他文献
摘 要: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思想变革、新媒体普遍使用的时代,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成为常态,文化交锋给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引领与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在信息漫天的时代,抵挡住不良思想的入侵,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为了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重归校园,央视举办了诸如《汉字听写大会》等栏目,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逐步走回了人们的视线,传统文化教育能否回归
期刊
摘 要:提出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设备设施,进一步整合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各级图书馆要明确在农民文化网络培训学校建设中的职责。担负起本地农民文化网络培训学校建设的业务指导、资源更新、人员培训、技术维护等。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农民素质教育方法进行大胆创新,全面拓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使之能够根据农民群众不同的需求,提供不
期刊
摘 要:文化馆的建设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政治服务,第二阶段为经济建设服务,第三阶段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进行高效服务,创新服务产品和完善服务保障机制。  关键词:文化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6-024-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
期刊
摘 要: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这就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改革,各地高校也都在寻找一条适合各校实际的出路。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改革尚未满足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将分析大学英语所面临的新形势,归纳各校的做法,并针对笔者所在军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思考。  关键词:新世纪新阶段;大学英语;特殊用途英语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技工学校加强德育工作的必要性,进而结合实际阐述了该项工作面临的问题,最后给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加强;技工学校;学生;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6-020-03       德育工作是技工学校日常管理的基础部分,对保障学校正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传统文化的特征,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和“消极”的双向作用,接着阐述了传统道德的三大特征以及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影响。我们今天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系统,受中国传统文化诸方面制约和影响,我们必须利用传统文化中对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以做出正确抉择,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观;现代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G0
期刊
摘 要:随着各高职院校的数字校园的发展,实现了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的数字化、网络化,这为教育模式转变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利用数字校园,结合学生需求,建设以学生为服务主体的“信息化”自主学习和发展中心成为一种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新模式。该中心的建设是利用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育教学、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期刊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问题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6-026-02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不少农村集镇成了新型城镇,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上了小城市人的生活,久而久之,他们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审美标准日趋多元化,文化需求日趋多样性。因此,对我们的公共文化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我们讨论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文化服
期刊
摘 要:文化事业发展是文化的基础,而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关健词: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内容,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92014)06-029-02       在我国群众文化管理,即需要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统筹一致,从纵向综合实行宏观管理,也需要群众,文化系统内部各部门,各层次从纵向上联合进行微观管理,它的实
期刊
摘 要:为了遵循“能力与职业活动相适应”的原则,通常当对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进行变革的时候,首先必须改变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思维模式与教学方法。因此必须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的现实能力,认识其能力形成的过程、发展的规律,同时通过创造条件进行培养和训练,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能力,并能在完成某一任务向完成另一任务的迁移中发挥积极和能动作用,这是高校进行师资建设和管理要解决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体育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