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专门的习作单元。和普通的阅读单元不同,每个习作单元一般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五部分内容组成,每个部分承担不同的学习功能。对于这类单元,教师可以尝试运用逆向设计理论,运用“目标—评价—教学”的思路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下面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具体的操作路径。
一、确定单元核心目标
第五单元围绕“写一种事物”的要求安排了以下几项内容。
[教学内容 学习功能 精读课文:《太阳》《松鼠》 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 交流平台:归纳梳理基本的说明方法及语言风格 提炼表达方法 初试身手:尝试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征;将散文改写成说明性文章 初步尝试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 进一步感受方法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形成单元成果 ]
从篇章页的提示看,本单元语文学习要素十分清晰——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很显然,除了习作,这个单元还有阅读方面的要求。这显然也是单元重点学习内容。
细读文本,可以发现,虽然精读课文《太阳》《松鼠》在人教版教材中都有编排(分别在三年级下册和五年级上册),但统编教材将它们集中放在这里,其学习侧重点应区别于普通的阅读教学,了解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是重点。从文后安排的练习来看,这两篇课文的阅读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在说明方法的了解,后者侧重在信息的提取以及方法的尝试运用。
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在习作提示中这样写道:“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这就明确提示了本次习作的重点:能尝试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把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事物的主要特点介绍清楚。
统编教材曾在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也安排过一次“写一种事物”的训练——介绍大熊猫。比较两者,可以发现:三年级下册提供图表(见图1)显示大熊猫部分信息,直接提示学生可以围绕“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等问题展开介绍;而五年级上册教材只提供辅助选材的表格(见图2),学生可以从五个角度选择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介绍一種事物。两次习作最大的不同,就是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要求明显提升。
图1
一、确定单元核心目标
第五单元围绕“写一种事物”的要求安排了以下几项内容。
[教学内容 学习功能 精读课文:《太阳》《松鼠》 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 交流平台:归纳梳理基本的说明方法及语言风格 提炼表达方法 初试身手:尝试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征;将散文改写成说明性文章 初步尝试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 进一步感受方法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形成单元成果 ]
从篇章页的提示看,本单元语文学习要素十分清晰——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很显然,除了习作,这个单元还有阅读方面的要求。这显然也是单元重点学习内容。
细读文本,可以发现,虽然精读课文《太阳》《松鼠》在人教版教材中都有编排(分别在三年级下册和五年级上册),但统编教材将它们集中放在这里,其学习侧重点应区别于普通的阅读教学,了解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是重点。从文后安排的练习来看,这两篇课文的阅读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在说明方法的了解,后者侧重在信息的提取以及方法的尝试运用。
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在习作提示中这样写道:“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这就明确提示了本次习作的重点:能尝试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把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事物的主要特点介绍清楚。
统编教材曾在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也安排过一次“写一种事物”的训练——介绍大熊猫。比较两者,可以发现:三年级下册提供图表(见图1)显示大熊猫部分信息,直接提示学生可以围绕“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等问题展开介绍;而五年级上册教材只提供辅助选材的表格(见图2),学生可以从五个角度选择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介绍一種事物。两次习作最大的不同,就是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要求明显提升。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