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应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员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在教员的组织指导下,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员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应用信息化教学应把握的几个要点略抒浅见。
一、信息化教学强调以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前提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粉笔+黑板”,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信息化要求下,计算机教学将转变成主要的教学手段,而“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将成为辅助教学手段。教员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所讲授的知识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生动丰富,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学员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提炼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得以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机遇。
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网络(Network)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结合所形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学(MCAI),集电视式的视频接收能力与计算机的交互能力于一体,具有强大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和传播能力。多媒体网络教学使得教员和学员通过网络紧密联系起来,即“教员-网络-学员”。师生由此可以实现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网络教学,这种模式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学员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员可以根据学员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员可以与教员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员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员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提高效率为前提。例如师生之间通过电子邮件(E-mail)传输信息,同学们之间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教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同时向多个同学提问,也可以只提问某一个同学;可以通过双向在线给某一位落后同学补课,也可通过多向在线给多位进步较快同学“开小灶”,真正的实现“教育平等,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样就把教学、练习融为一体,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信息化教学要求根据学科特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专业教学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的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有目的地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的是进行实实在在的推进。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员观与教员观。包括课程整合在内的一切教育活动必须指向教育的主要功能;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要变革学习观念,改变传统灌输的、单一的学习观念,倡导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
(二)着眼于学科与课堂,以课程目标为本。建立以学科课程为主的课程整合观,使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课程,以完成课程目标为主要目的。瞄准当前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全局性问题,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
(三)探讨课程整合的具体策略和可供选择的整合模式。从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认知工具、环境构建工具四个方面来认识。梳理出优秀的教学模式,比如英特尔未来教育、网络主题探究模式等,鼓励教员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实践创造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模式。对课程整合理论进行有效性评价与反馈研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综合实践。
三、信息化教学强调学员对于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也称为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s-Based Learning),这一概念不是信息化教育特有的。学习资源的概念非常广泛,基于资源的学习就是要求学员利用各类资源进行自学。在信息化教育的范围内,基于资源的学习从量与质两方面来说都不可同日而语。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上报刊和数据库、多媒体电子书等。Internet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信息海洋。学习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网络通讯操作技能,就可以通过各种网上检索机制,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进行高效的学习。课前教员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材料,制作成相关课件;课上教员交待课堂任务,让学员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掌握情况,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然后教员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上课方式充分使得学员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的转变;学员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从而避免了以往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员无事可干或者尚未掌握前一部分知识的学员又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这种模式非常有助于解决班级授课制之中的分层次教学问题、个性化教学问题。
四、信息化教学要求依托网络技术构建创新教学模式
教员经过长期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可以构建“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员在个别化学习、协作讨论的基础上,通过书籍、计算机、因特网、网页技术、电子邮件、虚拟环境等途径,与其他同学或教员就作业、任务和信息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使多学科知识在活动中得到重组、综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员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事,促进了学员素质的提高。
这种模式大体包括以下五个阶段:任务导引——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完成任务——效果评价。在强调自主学习下,我们可以看到学员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一种观点。在实际中人们也进行了诸如主体性教学、参与性教学、活动式教学等不少有关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这些却久久不能进入主流教学。这里的原因除了认识问题以外,现实教学条件没有提供所需的便利也是重要方面之一。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员、课堂、教材等都可以成为变量,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求教对象,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料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可以获得较充分的自由和便利,更大限度地体现学习者的意愿。教员的作用将更主要体现在学员自行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引导,营造能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学习氛围及背景。这样自主学习就有了更好的体现。
五、信息化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动态开放的教学模式
今天,信息化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中备受关注、被人们寄予厚望。在这一背景下,回归教育的本质、重新审视教育的基础性问题与讨论教育创新同等重要。由于信息化教学是从西方引入得概念,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拿来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和谐统一。另外也要注意,一般来说,教员没有充裕的时间来学习一个新产品,因为教员的主要工作是教学,而不是学习新产品,他们有自己很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因此,要给教员创设方便的环境,要求教育技术产品必须方便易学,要与教员现有的教学方法兼容并且教育技术产品要有低成本的特点。总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教学环境,我们应将此与现代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学方法。
一、信息化教学强调以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前提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粉笔+黑板”,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信息化要求下,计算机教学将转变成主要的教学手段,而“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将成为辅助教学手段。教员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所讲授的知识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生动丰富,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学员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提炼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得以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机遇。
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网络(Network)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结合所形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学(MCAI),集电视式的视频接收能力与计算机的交互能力于一体,具有强大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和传播能力。多媒体网络教学使得教员和学员通过网络紧密联系起来,即“教员-网络-学员”。师生由此可以实现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网络教学,这种模式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学员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员可以根据学员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员可以与教员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员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员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提高效率为前提。例如师生之间通过电子邮件(E-mail)传输信息,同学们之间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教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同时向多个同学提问,也可以只提问某一个同学;可以通过双向在线给某一位落后同学补课,也可通过多向在线给多位进步较快同学“开小灶”,真正的实现“教育平等,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样就把教学、练习融为一体,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信息化教学要求根据学科特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专业教学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的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有目的地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的是进行实实在在的推进。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员观与教员观。包括课程整合在内的一切教育活动必须指向教育的主要功能;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要变革学习观念,改变传统灌输的、单一的学习观念,倡导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
(二)着眼于学科与课堂,以课程目标为本。建立以学科课程为主的课程整合观,使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课程,以完成课程目标为主要目的。瞄准当前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全局性问题,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
(三)探讨课程整合的具体策略和可供选择的整合模式。从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认知工具、环境构建工具四个方面来认识。梳理出优秀的教学模式,比如英特尔未来教育、网络主题探究模式等,鼓励教员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实践创造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模式。对课程整合理论进行有效性评价与反馈研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综合实践。
三、信息化教学强调学员对于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也称为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s-Based Learning),这一概念不是信息化教育特有的。学习资源的概念非常广泛,基于资源的学习就是要求学员利用各类资源进行自学。在信息化教育的范围内,基于资源的学习从量与质两方面来说都不可同日而语。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上报刊和数据库、多媒体电子书等。Internet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信息海洋。学习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网络通讯操作技能,就可以通过各种网上检索机制,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进行高效的学习。课前教员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材料,制作成相关课件;课上教员交待课堂任务,让学员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掌握情况,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然后教员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上课方式充分使得学员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的转变;学员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从而避免了以往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员无事可干或者尚未掌握前一部分知识的学员又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这种模式非常有助于解决班级授课制之中的分层次教学问题、个性化教学问题。
四、信息化教学要求依托网络技术构建创新教学模式
教员经过长期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可以构建“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员在个别化学习、协作讨论的基础上,通过书籍、计算机、因特网、网页技术、电子邮件、虚拟环境等途径,与其他同学或教员就作业、任务和信息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使多学科知识在活动中得到重组、综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员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事,促进了学员素质的提高。
这种模式大体包括以下五个阶段:任务导引——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完成任务——效果评价。在强调自主学习下,我们可以看到学员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一种观点。在实际中人们也进行了诸如主体性教学、参与性教学、活动式教学等不少有关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这些却久久不能进入主流教学。这里的原因除了认识问题以外,现实教学条件没有提供所需的便利也是重要方面之一。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员、课堂、教材等都可以成为变量,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求教对象,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料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可以获得较充分的自由和便利,更大限度地体现学习者的意愿。教员的作用将更主要体现在学员自行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引导,营造能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学习氛围及背景。这样自主学习就有了更好的体现。
五、信息化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动态开放的教学模式
今天,信息化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中备受关注、被人们寄予厚望。在这一背景下,回归教育的本质、重新审视教育的基础性问题与讨论教育创新同等重要。由于信息化教学是从西方引入得概念,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拿来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和谐统一。另外也要注意,一般来说,教员没有充裕的时间来学习一个新产品,因为教员的主要工作是教学,而不是学习新产品,他们有自己很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因此,要给教员创设方便的环境,要求教育技术产品必须方便易学,要与教员现有的教学方法兼容并且教育技术产品要有低成本的特点。总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教学环境,我们应将此与现代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