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精神的当代价值 ——以苏州博物馆为例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tao_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州博物馆坐落于中国江南苏杭水乡,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风土人情造就了苏派建筑风格,粉墙黛瓦俨然成为苏杭建筑的历史表征,历经宋元明清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样式和色彩形式,寄文人骚客之诗画才情与天然的江南风景共生于一域之间,“天人合一”实在为其最完美之总结而无过之,必然古典中式建筑构成其江南建筑之精神之柱,而其色彩绘就别具一格的地域风格。苏州博物馆在中国传统古建筑艺术精神的基础上,折中处理,设计和营造了當下苏州博物馆,契合了传统与创新,也是展现了西方与中式建筑最完美的结合,奠定了一代新风。处在二十一世纪里,面对钢筋混凝土与国际现代建筑样式风靡全球,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碰撞的今天,如何传承民族建筑的优良风格,如何应对国际化大潮流,也许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是比较完整地见证。
  关键词:传统;价值;浮现;博物馆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精神作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一,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鲜活的特殊符号和表征,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如同诗文中的情感因素一样,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特征,作为中国静态和凝固音乐之称的建筑艺术,用线的异样表现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将天人合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情感抒发都寄于理性的渗透、制约和控制下,在静态的环境中表展一种情感的理性美,在建筑群落中的功能和文人精神的寄托相得益彰,殿堂楼阁、亭台、楼榭、廊舫等,所有这些特征及类型的建筑样式,在一定程度上和意义上呈现出其以抽象的线条、体积为审美对象的建筑艺术。(《诗经》中有“如翼斯飞”,“作庙翼翼”之修辞描述,)如翼般舒展,四宇飞张。(《左传》中有“美哉室,其谁有乎”“台美乎”。)中国古建筑平面铺展,无限接近自然,引向现实的人间,相异于高耸入云,指向神秘上苍的观念。是一般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外部空间的组合,相别于西方让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是富有生命力的暖和的木质构成中国传统古建筑艺术特征。在精神层面上不是为寻求神秘、紧张的灵感、激情、悔悟,它以中国文人画理的内核精神,缔造一种可游、可观、可望、可居的情调。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造型,在全球化和国际式风格建筑夹缝中寄生的民族特色建筑,体现了文人精神的内核和传统建筑艺术价值,建筑外形简约中不失传统园林建筑之缩影,将传统建筑平面铺展、可游、可观、可望、可居的生活情调表露于观者之前。(在北魏杨铉之《洛阳伽蓝记》中写道:“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绕,争修园室,互相急跨,崇门丰富,洞房连户,重楼起雾,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苏州博物馆暗含此中真意而不虚,在苏州博物馆中穿行全然不失古韵,一种超越俗世,安居一域而富有山水楼阁,文雅不逊古人,精神远超骚客。(《南史.茹法亮传》“势倾天下,广开宅宇,室后鱼池,钓台,土山,楼馆,长廊将一里,竹林花药之美,”)当下建筑以其庞大空旷见长,而苏州博物馆,皆以古制新造,单个建筑环环相扣,萦绕而下,曲折中隐,隐中见广达,平展中浮动,浮动中叠山置水,实中见虚,虛中借实景,象内之景,全然托出象外之景。这种营造方式将自然囊括于一域之间。(《宋书.徐堪之传》中有“广陵城旧有高楼,徐堪之更加修整,南望钟山,城北有陂泽水物丰盛,堪之更起风亭,月覌吹兮,琴室,”作为古典园林造林之法,恒追石求奇险,廊求回绕,水求曲折,路求幽远,叠置假山,更兼植奇花异木于其中。苏州博物馆在趋于折中应有尽有,简朴不失高古,新风不缺典雅,只因为中国传统古建筑追求“象外之景,言外之意”,其文化价值与中国古代之诗画不谋而合,取其象外,终得意境。虽然是山环水绕,幽静深远,实则为真性情的象外物化。。这种古建筑艺术精神根植于民族文化的血脉,是民族的文化基因。其将民族的特有心理模式、意识形态、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表露于外,进行了静态的物化、承载和遗存民族精神。
  苏州博物馆作为公共博物空间建筑,与其他博物馆大相径庭。而就其形态而言,目前公共博物空间大多是独立的空旷的大体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其建筑的空旷、庞大、简介。现代建筑形式大体量、独立体、大空间,如关山月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但其大大偏离了人与自然相处于一域的机会,片面追求现代化,使得人文、自然与精神的缺失。(就明代嘉靖贵州通志中昔人谓“系水土之气谓之风,随君上之情谓之俗,”)可以说是百里一风千里一俗,而当下“形式追随功能”却让多少建筑如同孪生,复制般出现在每座城市。苏州博物馆建于当代,从建筑材料上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古建筑所用之材料,不是温和及可造的木材,更不是冰冷的钢筋混凝土,而是综合运用钢筋与化学合成材料,别具一格。(19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核心人物威廉.莫里斯倡导“艺术与技术统一”,)其强调“新时代的设计必须扬弃传统,遵守自然与客观原则进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境内的建筑所用材料固然必受其影响。但是作为传统古建筑艺术的当代浮现与再生,这种源于礼乐文化圈的形成,影响了新时代苏州博物馆的建造依然离不开传统古建筑艺术的缩影,苏州博物馆的屋顶和建筑立面简化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繁复,但决不失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内核精神,粉墙黛瓦依旧不改江南之色,平铺展开更兼有古苏园林的建筑群落模式,完全不是一个建筑所构成,而是组合而成,有廊舫亭台等苏派建筑的旧容。相比之下苏州博物馆多了朴素、典雅、加强了人与自然相处于一域的机会,随处充满了人文、自然与精神。折中存在,不忘民族精神的寄托与浮现。
  苏州博物馆的材料是新颖时尚的轻钢及化学合成材料,历史不允许复制,更不允许照搬传统,社会是前进的,时代是发展的,以新代旧,推陈出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将苏州博物馆置于古典园林环绕的苏州城内,依旧恰如其分,不显其独特。(康德说“仅仅因为我们的身体体验有相对应的两边和两部分的差别,我们因此才能够知觉到感性客体在一定区域中的场所和方位,才能够解答和思考我们自己的身体差异。”)不同的体验和方位场所环境中各取其利,不同的文化渊源、精神中各得其所。苏州博物馆材料不同于古建筑材料,但其内核精神依旧不变,趋于折中而存在于符合当下,不忘民族精神的寄托与浮现。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精神的当代价值,在苏州博物馆本身所体现的价值,除了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更多的还有科学的、社会的、审美的等基本价值。在从时间的跨越与维度中来分析和审视价值,虽然时代不同,科技水平在不断超越和发展,但是作为华夏民族的特有的“天人合一”“寄物言志”的人文精神早已赋予建筑身上,并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精神,依然有益于当下的建筑设计,因为内在的精神内核高于物质享受的一种民族来说,精神高于物质,从而使这种精神长流不息,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8
  [3]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4]柳肃《古建筑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
  [5]田永复《中国仿古建筑构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8
  [6]杰弗里 余丁《向艺术致敬--中美视觉艺术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3
  [7]诸葛凯《裂变中的传承》,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4
  [8]徐江 靳埭强《遗产与更新.中国设计教育反思》,山东美术出版社,2014.9
  [9]喻中文《向造物艺术与意识形态》,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9
其他文献
华夏浩浩荡荡五千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在两千年前张骞出使西域造就了历史上享负盛誉的丝绸之路,从此华夏物产往来于东西之间,互通有无,延于至今。几千年来丝绸之路的繁荣给时代标志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伴随着中华历史应运而生的便是古今中外人人皆知的中国的医学了。在这个历史的长河之中,由于众多经验的积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国已有诸多耳熟能详的医学著作,诸如《伤寒论》、《本草纲目》等。中国医学早已在
期刊
【摘要】:秧歌是由汉族农耕生活形成和发展而來。其艺术形态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演变,承载了多元的社会文化内涵,至今依然保留了完好的汉族民间表演形态,是一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汉族秧歌中“伞”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道具,它具有“风调雨顺”和“庇护生活”的美好寓意。本文以“伞”作为研究汉族秧歌的切入点,首先梳理了秧歌的起源以及伞与秧歌结缘的过程,进而总结了伞在几种不同秧歌中的运用和表现,最后分析了伞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提出,围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一工作重心,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正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局面。本文拟对我区普通中学目前所使用的湘教版音乐教材的内容进行研究,并结合课程标准及规划纲要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音乐教材;表现;欣赏;创作;实践  音乐对青少年心灵的美化、情操的陶冶、智力的
期刊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觉得浮力教学知识是一个难点所在,其实这是由于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问题,接下来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初中物理浮力教学难点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浮力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浮力教学;难点;优化策略  1初中物理浮力教学的主要特征以及浮力教学的难点  1.1初中物理浮力教学的主要特征分析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浮力教学是重点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是浮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创新的能力培养。本文主要围绕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针对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策略  1.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进行实际操作。但是由于实验的器械不足,教师往往是在讲内容时在课堂上就进行实验,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在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浅析基础上,阐述了加强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问题;途径;农家书屋  前言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当前,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
期刊
【摘要】: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形態,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舞运用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对古代不同民族文化题材的作品进行完美诠释与表达。如今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中国现在舞蹈越来越多受到全球不同文化的冲击与融合,再加上在舞台的表现方面各种现代化元素大量运用,中国古代题材如何“现代性”传承成为当代舞蹈人的一项重要历史责任。本文主要从古典题材
期刊
【摘要】:钢材的运用经过几次工业革命,伴随科技和人们的认识度的不断提高,其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产之中,并以新的姿态进入当代公共景观中。钢材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景观材料,其本身所具有的刚性美感和强烈的表现力优势,越来越被公共景观设计师所重视。笔者通过结合实际调研沱江河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具体分析钢材在景观中的表现力。  【关键词】:表现力;多样性;沉重感;气质  莫里斯·科恩在《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基础
期刊
【摘要】:吐蕃时期是西藏历史上文化、社会重要的奠基时期,是西藏奴隶制文明空前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吏制组军、经济文化、典章制度、宗教哲学、艺术歌舞等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同时,这一时期制定了维护奴隶制的法律,成为了后世懂法律的基础。法律的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其所在时期的法制观、阶级思想、世界观和价值观。吐蕃王朝时期的法律规范,是认识吐蕃王朝法律的基本内容。早在原始时代起,藏族就有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也有以
期刊
【摘要】:国际原子能机构成立于1957年,它是联合国监督下的自主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致力于和平利用原子能。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是国际和不扩撒机制中的主要支柱,其为国际核不扩散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作用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为了使核扩散问题得到更好的控制和解决,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核武器;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不扩散  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