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学而导感悟形象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gjl01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穷人》这篇课文特色鲜明,通过对人物的行动、心理和语言等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市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的陈俊老师在教学桑娜收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时,顺学而导,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行动、心理、语言等品读揣摩,感悟人物形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片段一】行动凸显人物形象
  师:“非这样做不可”中的“非”是什么意思?
  生:不。不这样做不行。
  生:“非这样做不可”的意思就是“一定要这样做、必须这样做”。
  師:桑娜觉得她必须做什么?
  生:桑娜觉得她必须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
  师:她为什么觉得必须这样做呢?
  生:因为西蒙死了,孩子总不能和死人待在一起,如果没有人管他们,他们以后怎么办呢?所以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师:很好。那么你认为在读这句话时应怎样读?
  生:“非这样做不可”要重读,要读出她当时的坚决。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桑娜认为必须这样做,她当时认真考虑过没有?
  生:没有。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说明当时她做这件事时并没有多加考虑。
  师:桑娜自家贫困,生活艰难,但做这件事时并没有多加考虑,就把两个孩子抱了回来。是什么原因驱使她这样做的?
  生:是她的良心驱使她这样做的。
  师:从这句朴实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生:桑娜是个心地善良、对别人充满同情、诚心诚意帮助他人的人。
  【赏析】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非这样做不可”,感悟桑娜的善良。她未经考虑就把两个孩子抱了回来,是因为看到了一番异常凄惨但却十分感人的景象: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孩子身上,用旧毛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她已经尽到了作为母亲的最后责任。可是失去了母亲的孤儿今后的命运会怎样呢?面对此情此景,一种强烈的情感在她的心中激荡,容不得桑娜再去考虑什么了,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把孩子抱回去。这是人间至真的情、至深的爱。
  【片段二】心理刻画人物形象
  师:根据“忐忑”的字形结构,说说“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
  生:“忐忑不安”就是心里七上八下的、心神不定的意思。
  师:读课文第9至11自然段,说说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什么。
  生:桑娜想,他会说什么呢?④
  生:桑娜想,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①
  生:她想,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②
  生:她想,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③
  师:如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这四句话该怎样排列?
  (教师在黑板上逐条粘贴写有上述四句话的纸条,学生上台将四条内容按照①②③④的顺序排列)
  师:课文为什么不按照这样的顺序写?
  生:因为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后,心里很乱,忐忑不安。
  师:读这几个句子,体会一下她的心情。
  (生读句子)
  【赏析】教师紧扣“忐忑不安”,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桑娜的矛盾心理。首先根据汉字表意的特点,让学生根据“忐忑”形,知“忐忑”义。接着,让学生找出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并按照逻辑顺序重新排列,思考课文为什么不按这样的顺序写,深入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最后,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的巧引妙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由浅入深,从抽象到具体,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同时,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有机渗透了逻辑思维训练和朗读训练。桑娜善良的形象在我们面前油然而生。
  【片段三】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生:渔夫说的“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我们”出现了两次,能不能去掉一个?
  师:大家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渔夫在说了第一个“我们”之后,为什么停了一下?
  (生读文思考)
  生:渔夫家里有五个孩子,生活已经很艰难了,再加上收养的两个孩子,生活会更艰难。渔夫停了一下,是在思考这个问题。
  生:“我们”指自己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渔夫已经把这两个孩子当成家里的成员了,所以他在说了第一个“我们”后停了一下。
  生: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说第一个“我们”时,渔夫深深地感到了未来生活的艰难。这个“我们”,表现了他沉重的心情,是不能去掉的。他接着又怎么说?
  生:因为有了七个孩子,生活会更艰难,所以渔夫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渔夫不管今后生活怎样艰苦,也不会放弃这两个孩子,也会抚养这两个孩子。
  【赏析】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顺学而导,引导学生品读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品质。课文对渔夫的正面描写不多,对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事,他只说了两次话,却是点睛之笔。渔夫在了解情况后,更多的是考虑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同时,他也准备挑起这副更沉重的生活担子。所以他说:“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寥寥数语,内涵丰富却又朴素自然,让人动容。一个“我们”,非常生动地刻画了渔夫善良、坚强、勇敢和朴实的品质,渔夫的形象在对话中逐渐真实,逐渐清晰,逐渐丰满。
  (作者单位:湖北省钟祥市教研室)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营造向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学习的浓厚氛圍,引导全县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当先锋,做表率,形成学先进、比行动、促发展的良好局面,近日,全县教育系统“向支月英学习”教师演讲总决赛在上高四中隆重举行。  共有来自全县34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34名优秀教师代表参加角逐。比赛中,参赛选手不仅纷纷用自己的教学故事和体验、用真挚和富有激情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教师职业
期刊
6月15日,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率领的人民网“小城故事多”采访团先后走进临川二中、临川十三小,采访抚州市中小学校戏曲进校园活动。  临川二中校长华小明介绍道,临川二中将课外活动社团化、社团活动课程化,学校戏曲社团让学生找到学习戏曲的方向,把抚州戏剧的宝贵财富传承下去,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素养。  临川十三小“三台”联动:用好“讲台”,推动戏曲进课堂;建好“舞臺”,促进学生戏曲实践;搭好“平台”,推动戏曲
期刊
钢琴独奏《夏天》,吉他弹唱《童年》,独唱《时间都去哪了》,舞蹈《青春修炼手册》……6月14日上午,广丰区“乐心校园行”首场活动走进上饶市广丰区铜钹山镇中心小学,为山区小学的留守儿童带来一场美妙绝伦的视听盛宴。  据介绍,本次活动由上饶市广丰区教育体育局主辦,广丰区教师爱乐合唱团倾情演绎,旨在让农村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高雅艺术,感受梦想的力量。  虽然天空下着小雨,但依旧不能阻挡大家的热情。合唱队积极排
期刊
家访就是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中,通过与学生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的表现,了解家庭的教育状况,同时把学生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老师和家长间面对面的交流形式逐渐被网络平台交流替代。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老师和家长间的电话交流次数都在呈现减少的趋势,更不要说家访了。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固然有其快捷的优势,但多彩画面的背后是人际间情感的缺失。只有走在家访的路上,教师才会感
期刊
近年来,崇仁县郭圩乡中心小学坚持“七彩校园 放飞梦想”的办学理念,把艺术教育作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艺术文化启迪学生审美心灵,学校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素质教育新格局。  学校艺术教育建立了美术、书法、舞蹈和棋类等兴趣小组,由不同特长的教师授课。兴趣小组的绘画课,教师主张“自由画”,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以树叶和石头组建最美的图画;书法兴趣小组,一、二年级为硬笔书法,三至六年级为毛笔
期刊
与前作文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学预设相比,后作文教学从学生作文的原点出发,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写作,更能呈现自己最真实的写作水平和状态。  与前作文教学不同,后作文教学注重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视学生作文后的发表;二是重视学生作文后的讲评;三是注重学生作文后的修改。  管建剛和他的团队就以上内容实践了数年。从他对作文本质的理解中,可以感受到他渐离了传统的“作文观”,重塑起一种全新的作文观:作文不再是
期刊
姜夔的《扬州慢》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一篇,笔者执教过三次,每教一遍,都会对新课程的理解增加一分。  一教《扬州慢》,用必修的方法教选修课文  第一次教《唐诗宋词选读》时,不太清楚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区别,于是仍习惯性地用教必修的方法来教《扬州慢》。首先是教师精心导入,再让学生自由说出关于扬州的诗词名句,接着知人论世,介绍姜夔其人。然后指名朗读小序分析其内容及作用,并配乐诵读
期刊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先学汉字再学拼音是一大亮点,有利于幼小衔接,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让老师结合一年级孩子特点培养良好的习惯。下面就《jqx》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巧妙地运用策略,使拼音教学更有科学性、趣味性。  一、充分运用情境图,助力学拼音  汉语拼音学习本身枯燥单调,简单机械地重复训练,教学往往收效甚微。新教材的情境图画面精美,情节完整,一改以往教材
期刊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宋词,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接触到将宋词单独作为一篇课文来学习。它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朴素恬静的生活画面,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白描手法,文字浅显易懂,学生一学就能理解。但是了解创作背景后,我发现词中蕴含着辛弃疾的复杂感情。  怎样才能把这首
期刊
计算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计算的速度与准确率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最终的成绩,通常计算不准确的学生是很难取得优秀成绩的。面对学生计算的错误,很多人都会认为是马虎造成的,那么真的只是马虎吗?马虎的背后其实是算理不通,只是机械运用算法,这样就难免会出现错误。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北师大版“蚂蚁做操”这节计算课,来谈谈如何上好一节计算课。  一、读懂教材、用好教材是上好计算课的基础  “蚂蚁做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