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主要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与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已是大相径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创新势在必行。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的“苦学”为“乐学”,应该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一、情感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
记得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在学习中,如果学生有了好的心境,有了饱满的热情,往往就会有获取知识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产生,就有赖于情感教学。但是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怎样来创新情境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利用多种手段:如图画、音乐、地图、幻灯、电影、电视、录音等工具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例如,在讲授《三峡》时,我在挂出绘有三峡地图、贴有三峡彩色照片的小黑板后,指着地图说:“三峡是我们祖国万里长江中游的一段,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省宜昌县的南津关,全长203公里,‘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又指着三峡的照片说:“大家看这一幅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相夹,一流穿过,可真是山高峡窄,水深流急,好一派‘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的壮丽景象,好一幅优美雄奇的山水画卷。读一读《三峡》可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得到‘江山如此多娇’的美丽享受。”这样一做,既可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学生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二、情感教学有利于优化师生的关系,使教学事半功倍
众所周知,师生关系好,就可以增强教与学的和谐性。正如人们常说的:情感融于教学中就会获得教学诱因,从而产生驱动力。一旦达到了这一步,我们的教学也就成功了。怎样才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呢?除课堂中的表情慈祥温和、说话的抑扬顿挫、教态的自然和谐、语言的精炼幽默等外,我在教学中还紧紧抓住了批改作业这块“风水宝地”,用它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一般地来说,批改作业就是检查一下对还是错,或写一简单的“阅”字。但是,如果我们能认真分析一下学生心理,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能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短短的而又恰如其分的语句,学生不仅极为看重,而且也愿用作业这一“风水宝地”来交流感情。我在批改作业时,把作业分成几类,对较好的则在作业本上多写一些鼓励的话,如“你的答题方式很规范”,“此题答得很有创新性”,“本次作文取材新颖”,诸如此类,这样做,会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对稍差的学生则用希望的语言促其上进,如“本次答题比上次好多了”,“老师真为你的进步而高兴”,“此次可能你粗心了,没把作业做对,下次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等,这样一来往往会促其上进,至少他不会放弃对这一科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既与学生交流了思想,又避免了课堂批评的尴尬,融洽了感情,缩短了师生距离。学生喜欢你不是讨厌你,教学成功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教学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学校课堂中,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满堂问的模式,即教师主宰课堂,独霸天下的局面依然存在,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要克服这一教学弊端,方法只有一个: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增强情感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机制,形成自主、合作、交流的课堂管理体系。在这种机制下,教师与学生是同事、伙伴协作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一位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的身份出发,参与教学全过程。如教师在黑板上写错一个字,学生马上就指出来,如此时教师能为学生的指出而高兴,并给予表扬,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将更加真诚。在这样宽松、自由、民主感情融洽的氛围中,学生觉得有安全感,将更加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他们的思维火花就一定能得到绽放。记得一位教师在讲《最后一次讲演》一文时设计了一个填空题:“这是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的最后一次讲演”,并提示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审视课文,可以填很多词语。“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先是静静思考,然后争先恐后地回答:最后一次声情并茂的演讲;最后一次鼓舞人心的演讲;最后一次歌颂先烈、痛斥敌人的演讲……大概受这种气氛的感染,一向胆小怕事的张同学也把手高举,教师马上笑着示意他回答,“这是一次明目张胆的演讲。”语音刚落,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张同学脸红了,头也垂得更低了。教师马上制止同学们的哄笑说:“我认为这样的回答不可笑。《晋书—王敦传》有这样一句话:‘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道。宁为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此句中的‘明目张胆’一词意思为有胆有识、敢做敢为,这里可以作褒义词用。”经过教师真诚的解围,学生不再笑。后来教师又问“谁能回答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时的情景?”老师见张同学又举起手来,便说:“还是让张同学来答吧。”他说:“闻一多明知会场有特务,明知自己有可能像李公朴那样被暗杀,但他不怕,照样痛骂敌人的无能,进行面对面的揭露。”语音刚落,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同学原本红着脸,这时已是满脸灿烂。张同学的变化,主要因为那次“明目张胆”真正地为他“张胆”。这一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要善待一些暂时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雪中送炭”,给他们以轻松和希望,给他们阳光的爱护、雨露的滋润,他们同样也会茁壮成长。
总之,文章不是无情物,化作情感更护“花”。情感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这就决定了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开发的催化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在这块土壤上,定能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联通:424224湖南省宜章县栗源中学)
一、情感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
记得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在学习中,如果学生有了好的心境,有了饱满的热情,往往就会有获取知识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产生,就有赖于情感教学。但是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怎样来创新情境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利用多种手段:如图画、音乐、地图、幻灯、电影、电视、录音等工具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例如,在讲授《三峡》时,我在挂出绘有三峡地图、贴有三峡彩色照片的小黑板后,指着地图说:“三峡是我们祖国万里长江中游的一段,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省宜昌县的南津关,全长203公里,‘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又指着三峡的照片说:“大家看这一幅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相夹,一流穿过,可真是山高峡窄,水深流急,好一派‘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的壮丽景象,好一幅优美雄奇的山水画卷。读一读《三峡》可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得到‘江山如此多娇’的美丽享受。”这样一做,既可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学生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二、情感教学有利于优化师生的关系,使教学事半功倍
众所周知,师生关系好,就可以增强教与学的和谐性。正如人们常说的:情感融于教学中就会获得教学诱因,从而产生驱动力。一旦达到了这一步,我们的教学也就成功了。怎样才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呢?除课堂中的表情慈祥温和、说话的抑扬顿挫、教态的自然和谐、语言的精炼幽默等外,我在教学中还紧紧抓住了批改作业这块“风水宝地”,用它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一般地来说,批改作业就是检查一下对还是错,或写一简单的“阅”字。但是,如果我们能认真分析一下学生心理,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能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短短的而又恰如其分的语句,学生不仅极为看重,而且也愿用作业这一“风水宝地”来交流感情。我在批改作业时,把作业分成几类,对较好的则在作业本上多写一些鼓励的话,如“你的答题方式很规范”,“此题答得很有创新性”,“本次作文取材新颖”,诸如此类,这样做,会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对稍差的学生则用希望的语言促其上进,如“本次答题比上次好多了”,“老师真为你的进步而高兴”,“此次可能你粗心了,没把作业做对,下次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等,这样一来往往会促其上进,至少他不会放弃对这一科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既与学生交流了思想,又避免了课堂批评的尴尬,融洽了感情,缩短了师生距离。学生喜欢你不是讨厌你,教学成功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教学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学校课堂中,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满堂问的模式,即教师主宰课堂,独霸天下的局面依然存在,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要克服这一教学弊端,方法只有一个: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增强情感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机制,形成自主、合作、交流的课堂管理体系。在这种机制下,教师与学生是同事、伙伴协作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一位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的身份出发,参与教学全过程。如教师在黑板上写错一个字,学生马上就指出来,如此时教师能为学生的指出而高兴,并给予表扬,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将更加真诚。在这样宽松、自由、民主感情融洽的氛围中,学生觉得有安全感,将更加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他们的思维火花就一定能得到绽放。记得一位教师在讲《最后一次讲演》一文时设计了一个填空题:“这是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的最后一次讲演”,并提示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审视课文,可以填很多词语。“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先是静静思考,然后争先恐后地回答:最后一次声情并茂的演讲;最后一次鼓舞人心的演讲;最后一次歌颂先烈、痛斥敌人的演讲……大概受这种气氛的感染,一向胆小怕事的张同学也把手高举,教师马上笑着示意他回答,“这是一次明目张胆的演讲。”语音刚落,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张同学脸红了,头也垂得更低了。教师马上制止同学们的哄笑说:“我认为这样的回答不可笑。《晋书—王敦传》有这样一句话:‘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道。宁为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此句中的‘明目张胆’一词意思为有胆有识、敢做敢为,这里可以作褒义词用。”经过教师真诚的解围,学生不再笑。后来教师又问“谁能回答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时的情景?”老师见张同学又举起手来,便说:“还是让张同学来答吧。”他说:“闻一多明知会场有特务,明知自己有可能像李公朴那样被暗杀,但他不怕,照样痛骂敌人的无能,进行面对面的揭露。”语音刚落,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同学原本红着脸,这时已是满脸灿烂。张同学的变化,主要因为那次“明目张胆”真正地为他“张胆”。这一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要善待一些暂时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雪中送炭”,给他们以轻松和希望,给他们阳光的爱护、雨露的滋润,他们同样也会茁壮成长。
总之,文章不是无情物,化作情感更护“花”。情感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这就决定了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开发的催化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在这块土壤上,定能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联通:424224湖南省宜章县栗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