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妙趣横生的图案诗和饶有意味的象形诗以特殊的外观造型辅助诗的内容,弥补了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不足。这也是一种创造、一种美,即诗行排列的形式美,诗的内容与排列形式相统一的美。
【关键词】 诗 特殊外观造型 形式美
一日闲来无事,翻看书架上尘封已久的一册《诗刊》,发现其中一篇评论文章将两种特殊的诗歌形式贬之为“文字游戏”,并加以否定。果真如此吗?笔者读后认为此看法有失公正。这两类诗作在国外诗坛早已存在,并拥有不少的读者。它常以图案、象形等形式排列句子,以直观的形象呈现诗的内容,有效弥补了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不足,应该说是一种创造,体现了诗行排列的形式美和诗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
从中国新诗诞生开始,诗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诗歌表达形式。通过向外国诗歌、古典诗歌和民间诗歌学习,老一辈诗人郭小川、贺敬之创作出了近似于马雅可夫斯基诗作的“楼梯式”诗,臧克家、田间创作了平稳、厚重而又铿锵有力的“豆腐干式”诗,屠岸、林子则有感情深沉、富于阴柔美感的“十四行式”诗。近些年来,一大批青年诗人讲究与内容契合的多样统一的诗歌外观造型,力图通过诗的外在造型来创造出内容与形式俱佳、令人赏心悦目的好作品,使诗歌的形象性、情感性、哲理性、直观性巧妙地融为一体。因此,注重诗的外观造型,不见得都是形式主义,也可以是独具魅力的艺术。当然,那些无内涵实质、虚有其表的诗作不在此列,正如普通人的随意涂鸦不同于毕加索的现代派绘画一样。
1. 妙趣横生的图案诗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越是诗的,越是创造的。”对称、平衡与节奏、韵律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当我们接触到这种形式的诗作时,立刻会增强读诗的兴趣。
江河《让我们一起奔腾》这首诗的第三大段,写的是朋友間的友谊,诗人把诗行排列为梯台形,暗示友谊如岩石般牢固,并不断发展和升华:
我们结识了,岩石。
用大海翡翠的语言交涉。
用坦白得象沙滩一样的语言。
雪花似的水鸟栖息在我们的肩头
飞去又回来,我们就这样和天空对话
我们结识了,江河
蔚蓝地在黑土地上流过
太阳和星星睡在我们的怀里
闪闪发光,颤动着金碧辉煌的梦
点点白帆,象纯洁的姑娘伴随着我们
华语诗人温任平的《死前一刹那》,全诗排成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单调的鼓声
是我的心跳
在长方形的黑暗中
没有人知道
没有人知
没有人
没有
没
诗的前两行构成长方形,暗示一所长房间的黑暗。后面六行组成三角形,标志着生命正向死亡的方向消失。后一节一句比一句短,正是人在弥留之际话语的真切临摹。全诗不露斧凿痕迹,堪称匠心独运。
1984年,有一位青年诗人写了一首题为《倒影》的环形诗,颇有新意:
吻 吻
小桥吗 小桥上
是那座 相依的
倒影 是你
水中 是我
水中 是我
倒影 是你
是那座 相依的
小桥吗 小桥上
吻 吻
诗似乎不好读,但是稍加推敲,按下面图示读就一目了然了:
《倒影》采用环形的几何图案形式,使这首诗增色不少,并赠予了哲理和情趣。试想,如果不用这样的形式,即把诗写成:
吻吻
水中倒影是那座小桥吗
小桥上相依的是你是我
水中倒影是那座小桥吗
小桥相依的是你是我
吻吻
显然,这样一来,诗就显得平淡乏味了。诗是诗人心灵的表现,是一种创造,当诗人有了一种独特的感受,当然可以某种独特的形式来表现。诗人写诗是一种创造,读者读诗也是一种创造。国外诗人可以无拘无束去创造,国内诗人当然也可以。
2. 饶有意味的象形诗
中国当代诗人白荻有一首别出心裁的题为《流浪者》的诗,宛如一幅山水画:
望着云的一株丝杉
望着远方的云的一株丝杉
一株丝杉
丝杉
在
地
平
线
上
一株丝杉
在
地
平
线
上
他的影子,细小,他的影子,细小
他已忘却了他的名字,忘却了他的名字,只站着
只站着,孤独地
站着,站着,站着
站着
向东方
孤独的一株丝杉
我们把上面的诗行顺时针方向转九十度,便可以看出诗的微妙之处。在这首诗中,右边是远山高耸,左边是近山与水中倒影,中间两句“在地平线上”构成了地平线,地平线上孤独地站着“一株丝杉”——流浪者的象征。它孤独,寂寞,身处他乡,举目望亲人,却被群山遮住,只有把愁心寄云彩。云彩虽然飘忽不定,到处流浪,但毕竟青山遮它不住呀!这首诗倘若不借助于物象造型,诗意是不完整的。只有把内容和这别具意味的形式结合起来看,才能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诗刊》曾发表贺海涛的《木材厂印象》:
雀鸟
在
高高的木堆上
盘旋
电
锯
在
响
这首诗的组合造型,本身就是一棵树,雀鸟还栖息在树梢上呢,那要命的电锯之声,已“响”在树脚。统观此诗,有以下三层真实而深刻的关系:雀鸟依林而生、木材乃树木解剖而成、电锯乃树木的索命鬼(当然,其控制者是人)。这三层关系通过诗人巧妙的构思和形象的处理,完整而形象地显现出雀鸟无枝可栖的尴尬和电锯的残酷无情,表现了诗人爱护森林鸟兽,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好心灵,意蕴深藏,颇有哲理。
陈勇的《三叠泉》诗是这样的:
悬念
设了一个又一个
游客的目光
也随着你的思路
一折
二折
三折
说你连一个决心
也如此难下
我想起一句老话
三
思
而
后
行
此诗的结构象形明显,作者着力于诗歌外观在结构形式上的营造,成了一种象形的特殊诗歌语言,极易引发读者对于审美客体外形以及诗歌内蕴的丰富联想。这首诗美就美在形式和内容都有新鲜的发现和创造,不仅仅是视觉的——对于审美客体外在美的新鲜感觉;而且是心灵的——透过审美客体的外在美,觉察到人所未见的新含藏。庐山的三叠泉,以其形、色、声、势等,构成了气象万千的自然奇观。然而,这美景是人皆可以感觉到的,倘作者仅止于对上述景观作一般性的意象分析与表达、或者照相似的描写,则难收其效。泉有“三折”,人亦有“三思”,这不能不说是视觉和心灵的新鲜发现。正是这种新鲜发现,并巧以造型,使诗歌的内容具备了新意,而显示出内涵丰富,形式美观的艺术之魅力。
可见,诗歌的外在结构也是一种美的语言,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当前,尽管一些诗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可以不断完善的。形式主义当然要不得,一点不讲形式也不行。只有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张进(1962- ),男,汉族,四川达州人,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系讲师,研究方向:美学与语言学。
(作者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诗 特殊外观造型 形式美
一日闲来无事,翻看书架上尘封已久的一册《诗刊》,发现其中一篇评论文章将两种特殊的诗歌形式贬之为“文字游戏”,并加以否定。果真如此吗?笔者读后认为此看法有失公正。这两类诗作在国外诗坛早已存在,并拥有不少的读者。它常以图案、象形等形式排列句子,以直观的形象呈现诗的内容,有效弥补了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不足,应该说是一种创造,体现了诗行排列的形式美和诗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
从中国新诗诞生开始,诗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诗歌表达形式。通过向外国诗歌、古典诗歌和民间诗歌学习,老一辈诗人郭小川、贺敬之创作出了近似于马雅可夫斯基诗作的“楼梯式”诗,臧克家、田间创作了平稳、厚重而又铿锵有力的“豆腐干式”诗,屠岸、林子则有感情深沉、富于阴柔美感的“十四行式”诗。近些年来,一大批青年诗人讲究与内容契合的多样统一的诗歌外观造型,力图通过诗的外在造型来创造出内容与形式俱佳、令人赏心悦目的好作品,使诗歌的形象性、情感性、哲理性、直观性巧妙地融为一体。因此,注重诗的外观造型,不见得都是形式主义,也可以是独具魅力的艺术。当然,那些无内涵实质、虚有其表的诗作不在此列,正如普通人的随意涂鸦不同于毕加索的现代派绘画一样。
1. 妙趣横生的图案诗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越是诗的,越是创造的。”对称、平衡与节奏、韵律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当我们接触到这种形式的诗作时,立刻会增强读诗的兴趣。
江河《让我们一起奔腾》这首诗的第三大段,写的是朋友間的友谊,诗人把诗行排列为梯台形,暗示友谊如岩石般牢固,并不断发展和升华:
我们结识了,岩石。
用大海翡翠的语言交涉。
用坦白得象沙滩一样的语言。
雪花似的水鸟栖息在我们的肩头
飞去又回来,我们就这样和天空对话
我们结识了,江河
蔚蓝地在黑土地上流过
太阳和星星睡在我们的怀里
闪闪发光,颤动着金碧辉煌的梦
点点白帆,象纯洁的姑娘伴随着我们
华语诗人温任平的《死前一刹那》,全诗排成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单调的鼓声
是我的心跳
在长方形的黑暗中
没有人知道
没有人知
没有人
没有
没
诗的前两行构成长方形,暗示一所长房间的黑暗。后面六行组成三角形,标志着生命正向死亡的方向消失。后一节一句比一句短,正是人在弥留之际话语的真切临摹。全诗不露斧凿痕迹,堪称匠心独运。
1984年,有一位青年诗人写了一首题为《倒影》的环形诗,颇有新意:
吻 吻
小桥吗 小桥上
是那座 相依的
倒影 是你
水中 是我
水中 是我
倒影 是你
是那座 相依的
小桥吗 小桥上
吻 吻
诗似乎不好读,但是稍加推敲,按下面图示读就一目了然了:
《倒影》采用环形的几何图案形式,使这首诗增色不少,并赠予了哲理和情趣。试想,如果不用这样的形式,即把诗写成:
吻吻
水中倒影是那座小桥吗
小桥上相依的是你是我
水中倒影是那座小桥吗
小桥相依的是你是我
吻吻
显然,这样一来,诗就显得平淡乏味了。诗是诗人心灵的表现,是一种创造,当诗人有了一种独特的感受,当然可以某种独特的形式来表现。诗人写诗是一种创造,读者读诗也是一种创造。国外诗人可以无拘无束去创造,国内诗人当然也可以。
2. 饶有意味的象形诗
中国当代诗人白荻有一首别出心裁的题为《流浪者》的诗,宛如一幅山水画:
望着云的一株丝杉
望着远方的云的一株丝杉
一株丝杉
丝杉
在
地
平
线
上
一株丝杉
在
地
平
线
上
他的影子,细小,他的影子,细小
他已忘却了他的名字,忘却了他的名字,只站着
只站着,孤独地
站着,站着,站着
站着
向东方
孤独的一株丝杉
我们把上面的诗行顺时针方向转九十度,便可以看出诗的微妙之处。在这首诗中,右边是远山高耸,左边是近山与水中倒影,中间两句“在地平线上”构成了地平线,地平线上孤独地站着“一株丝杉”——流浪者的象征。它孤独,寂寞,身处他乡,举目望亲人,却被群山遮住,只有把愁心寄云彩。云彩虽然飘忽不定,到处流浪,但毕竟青山遮它不住呀!这首诗倘若不借助于物象造型,诗意是不完整的。只有把内容和这别具意味的形式结合起来看,才能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诗刊》曾发表贺海涛的《木材厂印象》:
雀鸟
在
高高的木堆上
盘旋
电
锯
在
响
这首诗的组合造型,本身就是一棵树,雀鸟还栖息在树梢上呢,那要命的电锯之声,已“响”在树脚。统观此诗,有以下三层真实而深刻的关系:雀鸟依林而生、木材乃树木解剖而成、电锯乃树木的索命鬼(当然,其控制者是人)。这三层关系通过诗人巧妙的构思和形象的处理,完整而形象地显现出雀鸟无枝可栖的尴尬和电锯的残酷无情,表现了诗人爱护森林鸟兽,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好心灵,意蕴深藏,颇有哲理。
陈勇的《三叠泉》诗是这样的:
悬念
设了一个又一个
游客的目光
也随着你的思路
一折
二折
三折
说你连一个决心
也如此难下
我想起一句老话
三
思
而
后
行
此诗的结构象形明显,作者着力于诗歌外观在结构形式上的营造,成了一种象形的特殊诗歌语言,极易引发读者对于审美客体外形以及诗歌内蕴的丰富联想。这首诗美就美在形式和内容都有新鲜的发现和创造,不仅仅是视觉的——对于审美客体外在美的新鲜感觉;而且是心灵的——透过审美客体的外在美,觉察到人所未见的新含藏。庐山的三叠泉,以其形、色、声、势等,构成了气象万千的自然奇观。然而,这美景是人皆可以感觉到的,倘作者仅止于对上述景观作一般性的意象分析与表达、或者照相似的描写,则难收其效。泉有“三折”,人亦有“三思”,这不能不说是视觉和心灵的新鲜发现。正是这种新鲜发现,并巧以造型,使诗歌的内容具备了新意,而显示出内涵丰富,形式美观的艺术之魅力。
可见,诗歌的外在结构也是一种美的语言,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当前,尽管一些诗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可以不断完善的。形式主义当然要不得,一点不讲形式也不行。只有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张进(1962- ),男,汉族,四川达州人,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系讲师,研究方向:美学与语言学。
(作者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