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教学要改变单纯知识、技能教学,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把科学知识的传授和自然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训练很好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掌握物理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围绕如何“教”展开,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太关注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在教学中创新潜能发挥的机会很少,或者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初中物理训练,阻碍了学习者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长此以往也使得学习热情大减。本文主要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物理探究能力
观察是任何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有了观察的经验和训练,物理教学要使学生观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很多孩子是怀着深切的期望开始学物理的,他们从日常观察中积累了许多问题,期待在物理课中找到答案。能及时给学生满意的解答,会有利于保持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兴趣。但多数情况是限于知识准备不足,不能及时解答。这时当然可以说要在学过什么知识以后才能解释。可是,这样的话,一个学生连听几次,观察兴趣就会降低。如果改变一些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继续从哪些方面深入观察,作好纪录,同时说明所观察的事物跟哪部分知识有关。课本在某些课题后面编了一些观察性的题目,教学时可以根据情况提前布置给学生。物理课应该把出于好奇的观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观察。所谓有目的的观察,不只是有明确具体的观察对象和要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观察是人类研究客观世界规律的和种基本方法,而在观察中注意分析、比较,寻找各有关因素之间的联系。其次,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素养。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客观的性观察,实事求是地对待观察中感知的各种资料。
二、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在实验中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途径。中学物理中的实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中学物理教学中,数量最多的是由教师演示的探索性实验。从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方法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演示起着示范作用。时刻意识到这一点,在安装调整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操作,观测、记录、处理数据,分析、概括得出结论,即在整个演示过程的每一步,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必然会产生深刻的教育作用。例如,每个实验都包括提出实验任务,确定实验方法并研究如何实现,对得到的实验资料进行逻辑加工得出结论等阶段;实验的每个阶段都跟理论紧密交织着,都要用已有的理论来指导;科学仪器能帮助人们克服感觉器官的局限,使感性认识更加客观、精细、准确,因而科学仪器的设计,使用对实验的成功起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介绍一些著名实验,还只能使学生对实验方法有所了解,而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一些,必须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去实践。教师要增加学生自主实验的数量,并加强指导。如液体压强实验,让学生验证:液体在其它各个方向上是否也有压强呢?可以让学生做三个实验:①用钉子在白铁罐侧壁靠近底部同一个高度的不同地方打三、四个孔,灌满水后观察会怎样从这些孔中喷出;②将其它小孔封住只留一个,再在罐的侧壁靠近顶部和中部的地方各打一个小孔(尽量使小孔的孔径相同),观察水怎样从这三个喷出,并且收集在同一时间内从每个孔喷出的水量;③将白铁罐砸成歪歪扭扭的开状,再观察水怎样从孔中喷出,实验后,让学生就这样两个问题得出结论;①液体在哪些方向上產生压强?②液体的深度对压强大小有什么影响?最后让学生解释两个现象:①水坝的底部为什么比顶部厚?②潜水艇、潜水员以及普通的鱼潜水为什么不能超过一定的深度。这样,结合实验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加强物理知识的抽象和概括,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切科学概念都是抽象的成果。所以物理课有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物理概念的过程中,掌握抽象和概括的方法,领悟和总结物理规律,发展探究能力。中学物理课中最常遇到的抽象类型主要有:分析概括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把物质、运动的某种性质隔离出来等。如学习动能、势能的时候,列举飞行的子弹、流动的河水、举高的重锤、压缩的弹簧等等都能做功,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形成功能、热能的概念,就是抽象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再如学习电阻、加速度、电场强度等概念时,是引导学生把物质、运动的某种性质隔离出来,得到表征物质或运动性质的物理量。在中学物理中可以使学生认识的理想化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物体本身理想化或者把物体所处的条件理想化;另一种是理想实验。由于这些理想化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经常用到,所以有必要使学生认识它们的本质、必要性和局限性。
四、加强物理类比能力训练,提高探究质量
类比是总结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人们总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认识新事物,即把新事物与熟悉的事物加以比较,当发现新事物的某些属性跟熟悉的某事物的某些属性桢或相似,就往往用类比的方法,推测它们的另外某些属性也相同或相似。如惠更斯根据光也象声波那样能发生反射、折射,而推论光也是一种波动,提出了光的波动论。这些都是物理学史上应用类比方法提出假说的实例。在物理课中,把电场拿来跟重力场类比,把电流拿来跟水流类比……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应该让学生知道类比的局限性,由类比所得的结论有对有错,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在用类比方法讲述物理知识时,当然要注意相类比的事物之间的相似处——这是类比的基础,但是更需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差异,因为差异限制了类比的结论,忽视这一方面会造成知识混乱。基于这些考虑,如课本在对比着电场讲磁场,对比着直流电讲交流电时,都注意了强调差异。这样让学生注意到了类比方法的正确运用,提高了探究质量。
五、结束语
物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验性与操作性,哪个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偏离,如果真正把实验教学进行下去,在探究中进步与成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培养的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围绕如何“教”展开,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太关注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在教学中创新潜能发挥的机会很少,或者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初中物理训练,阻碍了学习者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长此以往也使得学习热情大减。本文主要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物理探究能力
观察是任何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有了观察的经验和训练,物理教学要使学生观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很多孩子是怀着深切的期望开始学物理的,他们从日常观察中积累了许多问题,期待在物理课中找到答案。能及时给学生满意的解答,会有利于保持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兴趣。但多数情况是限于知识准备不足,不能及时解答。这时当然可以说要在学过什么知识以后才能解释。可是,这样的话,一个学生连听几次,观察兴趣就会降低。如果改变一些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继续从哪些方面深入观察,作好纪录,同时说明所观察的事物跟哪部分知识有关。课本在某些课题后面编了一些观察性的题目,教学时可以根据情况提前布置给学生。物理课应该把出于好奇的观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观察。所谓有目的的观察,不只是有明确具体的观察对象和要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观察是人类研究客观世界规律的和种基本方法,而在观察中注意分析、比较,寻找各有关因素之间的联系。其次,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素养。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客观的性观察,实事求是地对待观察中感知的各种资料。
二、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在实验中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途径。中学物理中的实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中学物理教学中,数量最多的是由教师演示的探索性实验。从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方法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演示起着示范作用。时刻意识到这一点,在安装调整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操作,观测、记录、处理数据,分析、概括得出结论,即在整个演示过程的每一步,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必然会产生深刻的教育作用。例如,每个实验都包括提出实验任务,确定实验方法并研究如何实现,对得到的实验资料进行逻辑加工得出结论等阶段;实验的每个阶段都跟理论紧密交织着,都要用已有的理论来指导;科学仪器能帮助人们克服感觉器官的局限,使感性认识更加客观、精细、准确,因而科学仪器的设计,使用对实验的成功起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介绍一些著名实验,还只能使学生对实验方法有所了解,而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一些,必须也只能靠他们自己去实践。教师要增加学生自主实验的数量,并加强指导。如液体压强实验,让学生验证:液体在其它各个方向上是否也有压强呢?可以让学生做三个实验:①用钉子在白铁罐侧壁靠近底部同一个高度的不同地方打三、四个孔,灌满水后观察会怎样从这些孔中喷出;②将其它小孔封住只留一个,再在罐的侧壁靠近顶部和中部的地方各打一个小孔(尽量使小孔的孔径相同),观察水怎样从这三个喷出,并且收集在同一时间内从每个孔喷出的水量;③将白铁罐砸成歪歪扭扭的开状,再观察水怎样从孔中喷出,实验后,让学生就这样两个问题得出结论;①液体在哪些方向上產生压强?②液体的深度对压强大小有什么影响?最后让学生解释两个现象:①水坝的底部为什么比顶部厚?②潜水艇、潜水员以及普通的鱼潜水为什么不能超过一定的深度。这样,结合实验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加强物理知识的抽象和概括,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切科学概念都是抽象的成果。所以物理课有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物理概念的过程中,掌握抽象和概括的方法,领悟和总结物理规律,发展探究能力。中学物理课中最常遇到的抽象类型主要有:分析概括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把物质、运动的某种性质隔离出来等。如学习动能、势能的时候,列举飞行的子弹、流动的河水、举高的重锤、压缩的弹簧等等都能做功,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形成功能、热能的概念,就是抽象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再如学习电阻、加速度、电场强度等概念时,是引导学生把物质、运动的某种性质隔离出来,得到表征物质或运动性质的物理量。在中学物理中可以使学生认识的理想化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物体本身理想化或者把物体所处的条件理想化;另一种是理想实验。由于这些理想化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经常用到,所以有必要使学生认识它们的本质、必要性和局限性。
四、加强物理类比能力训练,提高探究质量
类比是总结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人们总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认识新事物,即把新事物与熟悉的事物加以比较,当发现新事物的某些属性跟熟悉的某事物的某些属性桢或相似,就往往用类比的方法,推测它们的另外某些属性也相同或相似。如惠更斯根据光也象声波那样能发生反射、折射,而推论光也是一种波动,提出了光的波动论。这些都是物理学史上应用类比方法提出假说的实例。在物理课中,把电场拿来跟重力场类比,把电流拿来跟水流类比……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应该让学生知道类比的局限性,由类比所得的结论有对有错,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在用类比方法讲述物理知识时,当然要注意相类比的事物之间的相似处——这是类比的基础,但是更需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差异,因为差异限制了类比的结论,忽视这一方面会造成知识混乱。基于这些考虑,如课本在对比着电场讲磁场,对比着直流电讲交流电时,都注意了强调差异。这样让学生注意到了类比方法的正确运用,提高了探究质量。
五、结束语
物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验性与操作性,哪个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偏离,如果真正把实验教学进行下去,在探究中进步与成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培养的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