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是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激发中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各个器官的参与、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本文探讨中职数学应用信息技术来如何整合课程,并以期为中职数学的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数学;整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也有着迅速发展,并对中职教育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数学是中职教学的基础性课程,传统教学是“黑板+粉笔”模式,已经和当前的教学要求和形式存在不适应。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和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课程内容的规范化、综合化及模块化,促进“教”和“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述
1.1相关的概念和内涵
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就是将数学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达成作为基础,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方式渗透到整个课程教学中,进而达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主体的构建。所以,中职数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该全面、系统的分析其的特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数学概念和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的培养。
1.2应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的必要性
中职数学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为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打下持续发展的基础,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中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强,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环境。信息技术和中职数学的整合,可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达到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2 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中职数学课程的设计原则
2.1经济性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足够的资金和精力的投入,比传统教学模式要多,所以在应用信息技术前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在达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时有无可其他手段可以选用。不可因使用而刻意去应用、为整合而整合,而因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去选择。应该必须在必要时借助信息技术,同时还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内容、目标等,选择合理适用的资源和工具。
2.2有效性
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设计,不但要效率,还要有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提升教学的信息量,而学生则可在一定的课时内有效掌握较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让更多的感官得到刺激,以增进知识的有效消化,促进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但是并非所有的数学课程均应用信息技术,而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应用,以达到“教”与“学”效率的最大化。
2.3全面性
在整合過程中,应该把信息技术始终执行于整个教学活动。应用信息技术来整合中职数学课程,有利于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动更为生动、具体、形象,增强课程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及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相互协作的能力。
3 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中职数学课程的实施
3.1实施的基本条件
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的具体实践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其应用的条件涉及到具体教学的各个方面[3]。所以,要具备以下条件才可实现这一整合,具体包括:
3.1.1数学教师的应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
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学理论,在理论指导下主动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其次还应该掌握并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比如:投影仪、电脑等相关的知识;最后还懂得利用和操作自动办公软件、集合画板等教学软件;
3.1.2学生应该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所以学生也应该掌握和了解相关信息技术和教学软件,尤其是自我探究和合作学习时需要的软件,如果学生对相关技术和软件不熟的话,教师很难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3.1.3相关软件和硬件资源的支持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交互性良好的多媒体室、语音室、教育媒体中心等。而对于中职数学的而言,最基本的是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当前大多数中职院校具备这些硬件设施;而软件则需要几何画板、自动办公软件等。
3.2实施的主要模式
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主要包括:
3.2.1演示型整合模式
该模式是基于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应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的,和传统的“黑板+粉笔+口”模式完成不同,比如:视频、PPT演示等。该模式的应用要求熟悉教师根据具体的中职数学内容和中职生的特点,制作符合要求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设计好的课件来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种“主导-主体”的模式。该模式需要的硬件主要有:多媒体室、计算机等;软件包括:PPT、视频音频播放软件、几何画板等;其具体的实施过程是:旧课的复习、情景导入、新教学内容展示、教学方法、应用迁移五个方面。
3.2.2协作探究型整合模式
该模式把合作学习、研究和探究性学习机讲授型学习等多种模式的特点结合一体,数学教师作为主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该模式就是要求教师把日常生活、客观现象等作为研究的主题,指导并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和协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信息收集和归纳、实践应用等能力。其硬件需要交互型多媒体设备、宽带网络;软件则需要常用办公软件、交互式教学系统及几何画板等。实施过程: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协作学习、课堂演示、分组讨论、教师的归纳总结及开放式作业。
4 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数学课程应用信息技术来整合,具有很大的优于性,不仅可以节约教师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创造性,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候振中.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5(3):15-19
[2]薛春玲.浅谈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8(11):65-68
[3]卜丽萍.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例研究-以中职数学课程为例[J].中职教育,2011,25(2):66-67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04):147-149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数学;整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也有着迅速发展,并对中职教育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数学是中职教学的基础性课程,传统教学是“黑板+粉笔”模式,已经和当前的教学要求和形式存在不适应。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和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课程内容的规范化、综合化及模块化,促进“教”和“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述
1.1相关的概念和内涵
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就是将数学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达成作为基础,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方式渗透到整个课程教学中,进而达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主体的构建。所以,中职数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该全面、系统的分析其的特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数学概念和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的培养。
1.2应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的必要性
中职数学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为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打下持续发展的基础,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中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强,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环境。信息技术和中职数学的整合,可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达到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2 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中职数学课程的设计原则
2.1经济性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足够的资金和精力的投入,比传统教学模式要多,所以在应用信息技术前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在达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时有无可其他手段可以选用。不可因使用而刻意去应用、为整合而整合,而因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去选择。应该必须在必要时借助信息技术,同时还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内容、目标等,选择合理适用的资源和工具。
2.2有效性
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设计,不但要效率,还要有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提升教学的信息量,而学生则可在一定的课时内有效掌握较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让更多的感官得到刺激,以增进知识的有效消化,促进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但是并非所有的数学课程均应用信息技术,而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应用,以达到“教”与“学”效率的最大化。
2.3全面性
在整合過程中,应该把信息技术始终执行于整个教学活动。应用信息技术来整合中职数学课程,有利于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动更为生动、具体、形象,增强课程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及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相互协作的能力。
3 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中职数学课程的实施
3.1实施的基本条件
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的具体实践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其应用的条件涉及到具体教学的各个方面[3]。所以,要具备以下条件才可实现这一整合,具体包括:
3.1.1数学教师的应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
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学理论,在理论指导下主动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其次还应该掌握并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比如:投影仪、电脑等相关的知识;最后还懂得利用和操作自动办公软件、集合画板等教学软件;
3.1.2学生应该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所以学生也应该掌握和了解相关信息技术和教学软件,尤其是自我探究和合作学习时需要的软件,如果学生对相关技术和软件不熟的话,教师很难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3.1.3相关软件和硬件资源的支持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交互性良好的多媒体室、语音室、教育媒体中心等。而对于中职数学的而言,最基本的是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当前大多数中职院校具备这些硬件设施;而软件则需要几何画板、自动办公软件等。
3.2实施的主要模式
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主要包括:
3.2.1演示型整合模式
该模式是基于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应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的,和传统的“黑板+粉笔+口”模式完成不同,比如:视频、PPT演示等。该模式的应用要求熟悉教师根据具体的中职数学内容和中职生的特点,制作符合要求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设计好的课件来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种“主导-主体”的模式。该模式需要的硬件主要有:多媒体室、计算机等;软件包括:PPT、视频音频播放软件、几何画板等;其具体的实施过程是:旧课的复习、情景导入、新教学内容展示、教学方法、应用迁移五个方面。
3.2.2协作探究型整合模式
该模式把合作学习、研究和探究性学习机讲授型学习等多种模式的特点结合一体,数学教师作为主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该模式就是要求教师把日常生活、客观现象等作为研究的主题,指导并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和协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信息收集和归纳、实践应用等能力。其硬件需要交互型多媒体设备、宽带网络;软件则需要常用办公软件、交互式教学系统及几何画板等。实施过程: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协作学习、课堂演示、分组讨论、教师的归纳总结及开放式作业。
4 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数学课程应用信息技术来整合,具有很大的优于性,不仅可以节约教师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创造性,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候振中.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5(3):15-19
[2]薛春玲.浅谈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8(11):65-68
[3]卜丽萍.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例研究-以中职数学课程为例[J].中职教育,2011,25(2):66-67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04):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