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尽管我国教育体制不断进行改革,但部分初中历史教师仍将思维固守在应试教育里,一味追求固定知识点的传授与讲解,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在学习方式、能力、情意发展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导致学生不仅对初中历史学科产生反感,挫伤其学习积极性,更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简要阐述和谐教学法的内容及其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展开对初中历史教学实施和谐教学法的实践的探讨,以期对未来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和谐教学法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046-02
一、和谐教学法的内容及意义
(一)和谐教学法的内容
和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保证诸多要素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运用和谐教学法不仅能开发学生的右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充分调动起学习主动性,还能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其主要分为和谐教学导学式模式、兴趣促学模式、探究研讨教学模式、情感教学模式以及“五导五学”教学模式,其中五导是指导向、导情、导思、导法和导序,五学是指自学、议学、疑学、辅学和验学[1]。
(二)和谐教学法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1.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诸多“不和谐”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学课堂都是采取“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这种老旧的教学方法即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增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其智力全面发育。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尚未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任课教师未形成新课程教学理念;对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视度较低;教学评价单一化。
2.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对新时代的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从教学模式上开始转变,在课堂上实施和谐教学法,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如此一来,不仅能激发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减轻其学习负担,还能大大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
二、初中历史教学实施和谐教学法的实践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建立相互认知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身个性等方式,并不断加强课上活动的展开度,建立良好稳固的师生关系;其次是积极采取民主的教学管理方式,将每一位中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尊重,同时注重班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及时沟通,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后是增强师生交往的时空及频度,比如在课堂上来回巡视走动,减少与教室后排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带动全体中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2]。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想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就是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气氛,包括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等方式。针对初中历史教学来讲,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意识指导,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去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比如根据不同中学生非个体特性,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要注重课堂上语言的句式变换以及板书方式、练习方式等,时刻注意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教学情境变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将复杂的文化知识简单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实现人与教材、教法的和谐
实现人与教材、教法的和谐首先要做的是教师与教材的和谐,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用新的知识来刺激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遵循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比如,在进行主观世界章节讲解时,联系马克思主义下英雄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等。同时要保证历史课堂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要尽可能地贴近中学生日常生活,并注重把握中学生之间的差异化,使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具有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综上所述,和谐教学法对初中历史教学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是全盘推翻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历史教学的时效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究,着力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影响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应对挑战,合理有效的应用和谐教学法,进一步实现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玉雪.初中历史教学中图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措施[J].文理导航(上旬),2016,(1):77.
[2]郑玉静.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神州(下旬刊),2016,(5):100.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和谐教学法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046-02
一、和谐教学法的内容及意义
(一)和谐教学法的内容
和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保证诸多要素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运用和谐教学法不仅能开发学生的右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充分调动起学习主动性,还能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其主要分为和谐教学导学式模式、兴趣促学模式、探究研讨教学模式、情感教学模式以及“五导五学”教学模式,其中五导是指导向、导情、导思、导法和导序,五学是指自学、议学、疑学、辅学和验学[1]。
(二)和谐教学法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1.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诸多“不和谐”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学课堂都是采取“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这种老旧的教学方法即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增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其智力全面发育。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尚未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任课教师未形成新课程教学理念;对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视度较低;教学评价单一化。
2.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对新时代的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从教学模式上开始转变,在课堂上实施和谐教学法,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如此一来,不仅能激发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减轻其学习负担,还能大大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
二、初中历史教学实施和谐教学法的实践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建立相互认知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身个性等方式,并不断加强课上活动的展开度,建立良好稳固的师生关系;其次是积极采取民主的教学管理方式,将每一位中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尊重,同时注重班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及时沟通,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后是增强师生交往的时空及频度,比如在课堂上来回巡视走动,减少与教室后排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带动全体中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2]。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想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就是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气氛,包括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等方式。针对初中历史教学来讲,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意识指导,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去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比如根据不同中学生非个体特性,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要注重课堂上语言的句式变换以及板书方式、练习方式等,时刻注意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教学情境变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将复杂的文化知识简单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实现人与教材、教法的和谐
实现人与教材、教法的和谐首先要做的是教师与教材的和谐,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用新的知识来刺激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遵循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比如,在进行主观世界章节讲解时,联系马克思主义下英雄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等。同时要保证历史课堂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要尽可能地贴近中学生日常生活,并注重把握中学生之间的差异化,使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具有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综上所述,和谐教学法对初中历史教学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是全盘推翻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历史教学的时效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究,着力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影响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应对挑战,合理有效的应用和谐教学法,进一步实现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玉雪.初中历史教学中图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措施[J].文理导航(上旬),2016,(1):77.
[2]郑玉静.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神州(下旬刊),201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