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更适合一年级的语文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oolno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陈凤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对当下的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特别是起始学期的语文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在识字教学上,基于学情证据,体现精准教学的追求;在情境的创设上,体现第一学段的游戏精神;在写字教学上从严要求,体现指导设计形象生动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乐于学习,体会到语文学习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第一学段 实录 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7-006
  【课前活动】
  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冬天。
  师: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上课前,我们先做个小游戏,活动活动身体。
  (教师出示一种小动物,小朋友用声音或者动作来表示。教师依次板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识字
  师:小朋友们,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呀吹,把一朵朵小雪花吹进了我们的教室。仔细看,小雪花上面还坐着字宝宝。如果你认识他们就叫出他们的名字吧!
  (在优美的音乐中,课件出示生字雪花一朵一朵飘落的情景。学生盯着一朵一朵雪花,尝试读出上面的生字)
  ■
  师:这些生字,老师都还没有教过,你们是怎么认识的?挑其中一个来和大家说一说吧!
  生1:我早就认识了“加”,就是我们做加法的“加”。
  生2:这是“加油站”的“加”,我陪爸爸去给汽车加油的时候就看到过这个字。
  师:这个“加”字能和上面哪一个字手拉手组成一个词语呢?
  (学生纷纷喊“参加”)
  师:(手举“参加”词卡)这个词谁愿意领着大家读?
  师:你在学校参加过什么活动呢?
  生:我参加过画画比赛,得了二等奖。
  师:老师发现,“参加”这个词语你读得特别准确,尤其是平舌音,你带着大家读一读吧。
  【评析:此处生字、新词不再是抽象的书面字符,而是和儿童的生活经验发生了联系和建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
  师:再说说认识的别的字吧。
  生:我认识了“洞”,三点水加“同学”的“同”就是洞,山洞的洞。
  师:小朋友,你们看山里的洞叫——
  生:山洞。
  (课件出示图片山洞)
  师:那么树上的洞叫——
  生:树洞。
  师:它是小松鼠的家。
  (课件出示图片树洞)
  ……
  师:小朋友,“洞”这个字我们要读好后鼻音。上面还有一个字也读后鼻音,你找到了吗?
  (教师手举“成”字卡片,指名多人读)
  师: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的名字中就有这个字,这个小朋友是谁呢?请站起来。
  师:戴成俊,你领着大家读读这个生字吧!
  师:小朋友的名字中也藏着好多生字朋友呀,以后大家可要多留个心。
  生:我知道这是“沉睡”的“成”。
  师:哦,“沉睡”的“沉”是这样写的。(教师板书“沉”)这个字读前鼻音。我们汉字中有很多字音相同、相近的字,所以我们一定要有火眼金眼,把它读准了。
  师:我们还可以在这些词语中看到这个生字,一起来读读吧。
  (课件出示:成长、成语、成绩、成熟)
  生:老师我认识了“睡”,妈妈每天晚上要给我讲《睡前故事》。
  师:你能再读一读这个生字吗?读准翘舌音。
  (学生很认真地拼读一遍。全班学生拼读一遍)
  师:小朋友,很早以前,睡的意思并不是躺着睡觉,而是 “坐着打瞌睡”。 (课件出示图片)后来,慢慢地“睡”的意思才跟我们今天的意思相同了。中国的文字,在不同时代,意义往往存在着一些小小的差别,是不是很有趣呀?来我们学一学古人是怎么睡的。
  (学生学着图片的样子坐着打瞌睡)
  师:小朋友,不管是躺着睡觉,还是坐着打瞌睡,睡觉的时候,我们都要把眼睛闭起来,所以这个字是目字旁。睡觉的时候眼皮就垂下来了,这个就是“垂”字。眼皮垂下来就是睡。你瞧,我们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呀!
  【评析:这里体现了字理逻辑和学生学习心理逻辑的契合。】
  师:最后这个字,有孩子认识吗?
  生:蛙,青蛙的蛙。
  师:说说看,青蛙的“蛙”字为什么这样造呢?
  ……
  二、感知全文
  师:小朋友,你们看,小雪花一直飘呀飘,雪越来越厚了。这个时候,你最喜欢干什么呢?
  生1:我喜欢堆雪人。
  生2:打雪仗。
  ……
  师:是呀,下雪可真是让人高兴呀!那谁愿意宣布这个好消息呢?
  (课件出示句子:“下雪啦,下雪啦!”)
  生:(大声读)“下雪啦,下雪啦!”
  师:你真是一个喜爱雪的孩子。你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所有的朋友听,你来!
  生:(很有表情地朗读)“下雪啦,下雪啦!”
  师:你读的时候,脸上笑眯眯的,一定也是一个特别爱雪的孩子。你读得这么好,看,感叹号跑来给你鼓掌了。他说有他在这里,就是要读出特别高兴、特别兴奋的语气。(课件将句子中的感叹号变大变红)你能加上动作再读一遍吗?
  生:(将两手拢在嘴边,朝着大家表演读)“下雪啦,下雪啦!”
  师:让我们一起来宣布这个开心的消息吧!   【评析:孩子天生会被任何愉悦的形式所吸引。这样的朗读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对一年级儿童心理的准确把握。】
  师:小朋友,你们的呼喊声引来了一群爱雪的小动物。他们要在雪地上画画呢。让我们打开课本翻到123页去读一读课文,看看他们都画了什么吧。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小朋友,读了课文你知道雪地里的小动物会画什么吗?
  生:知道。
  师:好,请完成课文后面的连线题。
  ■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
  【评析:从常见的一问一答转向自主完成书面连线实作,关注的是适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层级,避免了文本信息提取的零敲碎打。】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连的?
  生:小鸡画的是竹叶,小鸭画的是枫叶,小狗画的是月牙,小马画的是梅花。
  师:月牙是什么呢?
  生:月牙就是月亮。
  师:圆圆的月亮也叫月牙吗?
  生:弯弯的、尖尖的月亮叫月牙。
  师:(拉着一位小姑娘上台)恩,弯弯的、细细的月亮才叫月牙。你们看这个小姑娘,她的眉毛呀,也是弯弯的,细细的,我们可以说她的眉毛像月牙。
  【评析:好的教学要善于联系。这里体现了很好的课程资源意识。】
  师:你们看到过梅花吗?
  生:看到过,爸爸妈妈带我去看过梅花。
  师:你知道梅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
  生:春天,冬天……
  师:梅花一般在冬天开放,越冷越开得鲜艳。我们来看一看梅花吧。
  (课件出示梅花图。齐读“梅花”)
  三、边读边悟
  师:小朋友,把刚才这位小朋友说的话写下来,就变成了长长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指名读)
  (一个学生读,读得比较流利,但显得比较拖沓)
  师:如果把小动物名字连起来读,就会更好听。再试一次。
  (学生读,但进步不太明显)
  师:来,听老师读。
  (教师范读后,请学生再读,学生读得有明显的进步)
  师:竹叶、梅花、枫叶、月牙都是大自然中很美的事物。想象着这些事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我们男女生比赛读,比一比谁读得流利、好听、不拖沓。
  (男女生比赛读,教师以掌声的数量来评价读的质量)
  师:小朋友,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画画,多有意思呀!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动物去雪地上跑一跑吧。
  (音乐《铃儿响叮当》响起,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律动)
  师:(教师一边做骑马的动作,一边念)小马嗒嗒跑得快。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念)小马嗒嗒跑得快。
  师:(一边做骑马的动作,一边问)小马小马画什么?
  生:(一边做骑马的动作,一边说)小马小马画月牙。
  师:小鸭嘎嘎摆一摆,小鸭小鸭画什么?
  生:小鸭嘎嘎摆一摆,小鸭小鸭画枫叶。
  师:小鸡小鸡轻轻走,小鸡小鸡画什么?
  生:小鸡小鸡轻轻走,小鸡小鸡画竹叶。
  师:小狗汪汪跳一跳,小狗小狗画什么?
  生:小狗汪汪跳一跳,小狗小狗画梅花。
  (学生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逐渐熟练、放开,尤其是学做小狗的时候,显得非常快活)
  师:(指着板贴的动物)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就学它在雪地上跑一跑吧!
  (此时,教室里更热闹了,孩子们有的离开座位学小马跑,有的学小狗边叫边跑。音乐停)
  师:小动物们,快回来,别跑了,要不雪地上的画都要糊了,不好看了。
  (学生一下子都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
  【评析:基于文本内容的课中操运用是本课的一大亮点,既调节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又推进了教学进程。】
  (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师:你好,刚才你扮演的是谁?
  生:小狗。
  师:小狗,你好!你刚才在雪地上画了什么呀?
  生:我画了梅花。
  师:哦,梅花很美。那你会画月牙吗?
  生:(想了一会儿)不会。
  师:谁会画月牙?
  (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
  师:(指名一个小男孩)你是谁?
  生:我是一匹小马。我会画月牙。
  师:那你会画竹叶吗?
  生:不会。
  师:你会画枫叶吗?
  ……
  师:那你是怎么画的呀?
  生:我只要在雪地上踩一下,就画出来了。
  师:哦,踩一下就是一朵梅花,再踩一下又是一朵梅花。原来你画的梅花,就是你的——
  生:(齐声答)脚印。
  (教师完成板贴,引导学生说:“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脚印像月牙。”)
  师:原来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的画画方式是这样的。谁来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学生读)
  师:这种画画方式好奇特、好轻松呀!
  ……
  师:(疑惑地说)奇怪,这么热闹的场面,我们的青蛙怎么没有参加呀?
  生:(七嘴八舌)他冬眠了。
  (出示句子:“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了。”)
  师:你们都知道呀!那老师问,你们来回答吧!
  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生:“他在洞里睡着了。”   师:你们问,让陈老师也来回答一下吧!
  生:“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学生没有读好疑问句)
  师:你们问得一点也不奇怪,我不告诉你们。
  生:“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学生读好了疑问句,尤其读好了“为什么”)
  师:“他在洞里睡着了。”
  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要冬眠,来问问大家吧。
  (出示句式: 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了。)
  生:狗熊为什么没参加?
  生(齐):他在洞里睡着了。
  ……
  师:小朋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课文学完了,让我们拿起课文,一起读一读吧!
  (师生一起读课文)
  【评析:合宜的情境创设,让朗读教学轻松自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习得相关的语文能力。】
  四、指导书写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你们看,调皮的生字宝宝躲到了另一首儿歌中,你还能认出他们吗?
  (出示儿歌,同桌互读)
  下雪啦,下雪啦,
  大地一片白茫茫。
  院子里,梅花开,
  一朵两朵十几朵。
  操场上,同学笑,
  参加活动身体棒。
  小青蛙,最怕冷,
  躲在洞里睡大觉。
  师: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画下美丽的图画,我们也要在洁白的纸上留下美丽的铅笔字。
  (课件出示:“几”字)
  师:(教师一边示范写,一边说)第一笔竖撇,要写得直直的,第二笔横折弯钩的折也要直直的,字的两脚要一样高低,这样这个字就能写端正了。
  师:(出示课件)要把这个字写得漂亮,还要注意这两个圆圈的大小哦,“横折弯钩”要写得圆润。
  (学生开始书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教师实物投影点评两位学生的书写,再让学生书写)
  师: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四位雪地里的小画家,请大家课后观察其他小动物的脚爪,想一想他们会画什么。下节课,我们大家自己编儿歌。
  评析:
  最近,有幸听了“第五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交流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绍兴市学科带头人陈凤老师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课,觉得对于当下的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特别是起始学期的语文教学,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因此,做一些简要评述,以期共享。
  一、识字教学基于学情证据,体现了对精准教学的追求
  与课中学情的多变复杂、把握难度较大不同,课前学情相对稳定静态,因此教师进行课前学情分析和应对更具有确定性。这样通过解读具体的学情,使得教学预设更加精准。
  陈老师的做法无疑值得称道。她在教学前先对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进行前测,确定本节课生字教学的重点为“参、洞、睡、蛙、成”等字。对大都数学生已经认识的高频字“几、加、为、啦”等则不再展开,而是通过儿歌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尝试齐读屏幕中伴着雪花飘落下来的字。事实上,每个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孩子是“识字先进户”。这个环节就是他们展示的平台。通过“你早就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的教学衔接,达到“同伴教学”的目的。学生认识一个字,并不代表掌握这个汉字。陈老师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引导孩子读准字音,还“因字施教”,进行多种识字方法的渗透。在教学“参”时,重在平舌音矫治,让学生在“我参加过什么活动”的说话训练中,巩固正确的读音;教学“洞”时,采用扩词的方法,通过相应图片的出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睡”时,则通过欣赏“睡”的小篆体,了解“睡”的本义,感知“睡”的会意构字法,重在感受汉字文化;教学“蛙”时,重点在字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识记。这样“因字施教”的灵动教学,让学生兴致盎然,学习增量明显。
  另外,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还体现了较强的课堂生成意识。如,学生在给“成”组词时,说出了“沉睡”一词。这时,教师将“沉”写在黑板上,并告诉孩子,这个字读前鼻音;同时还告诉他们,汉字中有许多读音相似或相同的现象,所以一定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二、积极创设情境,体现第一学段教学的游戏精神
  基于文本的课中操设计是本课的一大亮点。本课的课中操设计基于文本内容,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学小动物跑跑跳跳,并通过有趣的师生对答“小马小马画什么?小鸭小鸭画什么?小鸡小鸡画什么?小狗小狗画什么?”对前一个环节的内容进行复习小结。而后,教师的一句“大家快坐下来吧,再跳下去,雪地上的画就乱了”,让学生从玩闹中迅速安静。教师通过情景采访:“小马,你画了什么?你会画别的画吗?”使得学生顿悟:原来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画的画是他们脚印。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游戏精神的“自由”和“愉悦”,而学习的目的又隐含其中,可谓十分高明。
  这堂课的游戏精神还体现在整体的情境设计上,踏雪无痕。如,一开始,陈老师创设大雪纷飞的情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喜爱玩雪的积极情绪,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绪来朗读“下雪啦,下雪啦!”这样学生的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又如,感叹号的教学,也创设了相应的朗读情境,使学生对感叹语气的朗读十分到位。
  三、写字教学从严要求,指导设计形象生动
  一年级上册的写字教学不在数量,而重在笔画和结体的质量。每堂课教师一定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字进行抛锚式教学,以期每位学生都能写端正、写到位,不留死角。这样的缓慢等待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无疑,陈凤老师对此有着敏锐的洞悉。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陈凤老师以近10分钟时间,指导孩子书写 “几”字,有着其合理性。特别是陈老师发现孩子书写存在两个困难:一是“竖撇”不够直,字的落脚处不够平,从而导致整个字不够端正;二是“横折弯钩”弯钩的转弯处不够圆润,不够舒展。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在指导书写时,主要借助画辅助线和辅助图的方式来突破上面的难点。在随后的书写评价时,教师紧紧围绕“竖撇写直”“两脚平放”“横折弯钩舒展”进行评价,收到了十分好的效果。
  一堂课的容量是极其有限的,但作为一位第一学段语文教师,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语文天使,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熏陶、享受语文带来的美和力量。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牛郎织女》是一篇神话故事,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大都注重词语解析、朗读训练和人物形象分析等,学习域度较为狭窄,使学生的学习认知停留在浅层次上。推演教学新思维,将学生的学习认知从文本内向文本外拓展,不仅給学生创设了认知成长的空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反思;推演;多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本色语文是自然的、朴实的、和谐的。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本色语文要体现的是语言的习得、思维的培养、人文的渗透。复归本位,返璞归真,保持原汁原味,才是最美的自我。小学语文教学要的是本色语文,本真的师生和文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二年级时,我们学过《狐狸与乌鸦》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出示《狐狸和乌鸦》原文)  2.给《蝉和狐狸》标出自然段,分段
[摘 要]阅读教学应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夕阳真美》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精读一篇,然后再带出一组课外内容文本的学习,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这样“一课带一组”的课型,将相关的学习素材串联起来,并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其产生关联和融合,让学生获得最优的学习载体和整体的学习素材。  [关键词]教学案例;精读;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儿童诗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体会诗意、诗情、诗趣、诗味。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诗歌的情感线索,让学生朗读、想象、表达、创作,走进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这样就会使诗歌课堂教学如散文一般行云流水,让人余味无穷。  [关键词]儿童诗 散文 诗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64  教学案例  最近,听了一堂语文课,内容是《一
[摘 要]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语用的“窄化”和“泛化”等现象日渐突出。教学《螳螂捕蝉》一文,要根据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读懂文本的表达密码,从对话描写、行为描写等感悟人物形象,学习文章从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案例 语用 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在学习《维生素C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从情境创设、阅读指导和课堂训练等角度展开教学创新设计,引发学生展开多种自主学习活动,凸显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成功历练了学生多种语文素养,极大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维生素C的故事;高效課堂;语文视角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77-01  《维生素C的故事
【设计理念】  《掌声》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这样的故事:小英因残疾而忧郁自卑,一次偶然的演讲使她不得不面对同学们的目光,想不到同学们给了小英鼓励的掌声;从此,小英以微笑面对生活,变得自信开朗。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和真切的关怀。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紧扣文眼“掌声”,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及细节描写,采用对比品读感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流程】  一、探寻“掌
教学目标  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的相关词语的意思;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明白种树和找朋友之间的联系;体验文中小熊的情感变化,明白创建美好的生态环境、可爱的绿色家园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本文分为两部分,关键在于两个字:一是“荒”,即种树前的荒凉;二
语文教学中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  教师是开发文本读写价值的真正实践者。关于读写结合,当下许多教师已经在精读课文中进行了很好的探究和实践,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在读写结合方面的教学价值也是很大的。只是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不同于
[摘 要]:“语文园地”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它往往被简单地作为练习指导来处理,其内涵与亮点都无法显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语文园地”融入单元整组教学中,注意教学的前勾后联,明确每道题的出题意图;细读整组教材,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整合单元教学,分散园地教学内容;联系生活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语文园地 整组教学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