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增加生活经验,提高表达能力,开阔视野。但是,西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教育环境,受图书资料的限制和课时的限制,特别是受教师观念的限制,小学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达到“课标”,本文从各种角度辨析如何提高西部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阅读 西部 小学生
阅读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增加生活经验,提高表达能力,开阔视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英国的课程大纲关于阅读的表述是“应鼓励学生座充满热情的、独立方式的阅读者。” 加拿大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应该着重强调阅读活动并非仅仅为了获得信息、汲取知识。编排周详的阅读课程,会为学生们提供许多旨在为了愉悦、为了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
西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教育环境,受图书资料和课时的限制,特别是受教师观念的限制,我国西部小学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达到“课标”的要求。李秀红在《西部论丛》2005年第8期撰文指出,西部农村教育面临这样的困境:一是经费不足,负债累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县乡财力有限,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普遍不足。二是师资队伍与教育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在广大西部农村地区图书室缺乏,图书资料有限,种类不齐全,质量不高,是目前和今后需要加强和提升的部分。从课时来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大量阅读的需要。目前相当多的西部小学教师仍然把“阅读教学”等同于语文课内课文的阅读和讲解,把阅读教学的目的理解为提高语文考试的分数,甚至以为只要学生学好了课文,就能学好语文。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西部山区的小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或很少的学生有阅读的习惯,缺乏阅读与语文素养低就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提高西部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提高西部小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从图书室的重整着手。学校图书室是学校课程资源重要的一部分,充分开发与利用这一资源使之发挥更大效益。农村小学,如何做好图书室的管理和培养学生阅读这项工作,是值得研究和实施的。但是,就当前西部农村小学而言,虽然在图书装备方面已经基本达到“普九”要求,但办学条件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阅览场地和阅览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在时空上仍制约着图书室效益的正常发挥。为此,要结合学校实际,在图书的借阅方法和管理方法上想办法,使学校图书最大限度地得到流通,让图书室这一教育资源在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其次,提高西部小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一个小班及也是一个小社会。学校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学生的品质和行为。一个优秀的老师会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创设开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风气。让学生养成浏览小憩的良好习惯。浏览文章无需端起读书的架子。在浏览时若发现值得记忆的语句或章节时,才认真去思考,分析,或做读书笔记。在爱读书的环境下,学生也自然而然的愿读,乐读,好读。我们学校有一个图书室,可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但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风气,我先给学生介绍许多作家和书籍。然后就按图书系列分借给学生,有自然类的,有童话故事类,有科幻类的,有游记类的,有名人传记类的等等,让他们选读自己喜欢的书。要对读物的选择,因为学生不知道读哪些书,有可能乱读一气。因为读物的无限性和作品的优劣逼着我们去选择,阅读时间的有限性也逼着我们去选择。没有选择的阅读是盲目的阅读,选择是阅读的战略和阅读战术。
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就是对教科书的阅读,学生可以从中的到正确的阅读方法。霍姆林斯基指出:对于读书多的学生来说,课堂上学到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能够被纳入从各种书籍中吸取来的知识体系中,这些知识成了帮助他们把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弄明白的不可缺少的东西。可见课内阅读的重要性。那么课外阅读呢?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方法,恰当地利用课内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有些语文教师缺乏正确的指导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家形象地描述:教师如一个不负责的导游,领着学生东一个景点,西一个景点飞快地跑来跑去,全然不顾学生有没有把某一个景点看完,有没有具体的收获,有没有交流看景点的感受。
第一,教师在课内阅读中又教学生读又讲方法。“授人以鱼则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受用无穷”。
课内阅读中可采取粗、细、精“三步曲”传统读法。在课内阅读中教师可以用阅读“三步曲”将课文按照粗、精、细的过程读,每一步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
还可采取读写结合额度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发现,凡是读书多的学生知识面就较广,思维就较敏捷,遣词造句等写作能力也较强。长期实践证明,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阅读后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是形成学生作文的资料库,为学生提供协作素材和方法。
在课内阅读中可以采取丁有宽老师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教法的改革与实验。从理论依据来看,读写结合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第一,读写同步符合学习迁移原理。读与写虽然有内在的吸收与外在的表达的区别,但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有同性。这样,就使读与写、读与读、写与读、写与写之间相互迁移成为可能。读写对应规律的提出,就是运用这种学习的迁移规律而达到读写同步的 第二,读写符合语文教学系统的整体原理。整体原理要求在一个系统中要充分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功能、新作用。读与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
把同一作家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比较。如把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作者热爱自由、有趣生活的感情,也看出作者从小就萌发了反对封建,反专制的思想,更看到作者对广大贫苦农民的深切同情和改造舊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藤野先生》与《阿长与<山海经>》相比较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对恩师、对善良的劳动妇女深深的怀念之情。通过这些比较分析,学生不难看出在鲁迅作品中不但具有执着的战斗精神和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还能体会到鲁迅作品中深刻含蓄、沉郁的风格。 不同作家的同一题材的文章比较。如以表现老师为题材的文章为例,鲁迅《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严九郎对工作负责,没有民族偏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迂腐的老学究寿镜吾。 魏巍《我的老师》中蔡云芝富有爱心、温柔、公正;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高度责任感、崇高的爱国热忱;海伦·凯勒《我的老师》中莎利文科学的教育方法,崇高的奉献精神。这类比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同一题材作者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不同的艺术处理,写出思想内容不同和风格迥异的文章来。第二,课外阅读中教师还要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充实有趣,对学生又有提高。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大多数语文水平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阅读。”作为一种艺术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科目,课内阅读不可或缺,但真正源泉来自于课外。现代文学家鲁迅告诫青年:“读书须如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了。”这说明要学好语文,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要“海纳百川”般的吸纳课外的知识,这才学得广,学得深学得牢,才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虚怀若谷的心胸,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老师要做到的是,大力提倡自主性阅读。主性阅读是关于端正态度的一个新理念,它的对立面是他主性阅读。宋代大学者朱熹有言“读书百倍,其义自观”。阅读必须是学生自己的阅读,任何人不能代劳。而且学生是独立的,有个性的,由灵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学生个体之间有差异的因此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对文本多元化的解读,而不是整齐划一,追求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文贵自得,在阅读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学生自己读,自己看,以走进文章的内部世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激活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思考。“仁者見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系辞》),这就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事实证明,只有自己的读,才能产生领悟,才能产生思想。
引导学生读适当的经典作品。经典有古代的经典,也有当代的经典。李庆明先生说,读经典还要注意当代经典,那个经典和当代不是一个概念。经典有文学经典,还有文章经典,多方面的。经典本身有精华和糟粕,我们背诵四书五经,背诵《论语》。我是不主张《论语》要全背的,在《论语》里有一句话:“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样的糟粕不能让小学生读进去,不要糟蹋学生的记忆力,小学生的记忆力特强,要他们记最有价值的东西。
第三,开展读书活动,如故事会,读书交流。最好让学生每三天向老师或同学介绍一本自己看过得好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生能在一起分享阅读的机会,注重读进去并说出来,在交流中深化阅读认识。阅读是充满意义互动的过程,不单是学生的读,或单单是教师的教,而是一个多边交流对话的过程,包括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所以我们要明白阅读与教学包含三个要素:教师、学生、文本。最重要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本身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启发、帮助、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和思维水平提高有重要意义。合作性阅读,它是针对“独学则无友”提出来的。我们过去都知道这句话“独学则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中学、小学的阅读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活动,它不是纯粹的个人阅读,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群体阅读。开展这样的活动就是促进群体阅读,它必然要合作,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要进行合作,就像陶渊明所说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相与析”就是合作性阅读。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具体可采取激励促读、笔记导读、故事诱读的方法。
激励促读。心理学规律显示,小学生读书的热情易激发,但不稳定、不持久。为此可利用多种阵地营造氛围,宣传表扬读书方面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做法,从而指明努力方向,有效地巩固学生的读书的热情。比如,在班级信息栏设立了“我心飞翔读书排行榜”、“好书大家读”等栏目,在学习园地开辟了“好书伴我成长”的活动专栏,里面的内容有读书方法介绍,有每周“读书星”的自我简介。笔记导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一个人在阅读时总会有所思,有所感,或有所疑。教者要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记下思维的灵感,留下阅读的痕迹。教师适当点评,在讨论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往往有独创性,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在这样的读书活动中,得益的不仅是学生,更打开了我们教师的眼界,真可谓教学相长。故事诱读。这对西部的小学生很起作用,因为他们的阅读量小,越读面窄,对故事较感兴趣。讲完故事后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有时,要故意只讲头不讲尾,留一丝悬念,吊吊学生的“胃口”有时只说因不给果,有时师讲生猜故事名。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可以让学生组成故事讲演团,利用晨会、班会进行讲故事;既而把这些故事员分到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来带动每位学生参与。学生为了准备故事,会搜集材料,为了讲好故事还要不断地练习,见于这情形我又要求学生按目的地准备故事,讲寓言、童话,讲你心目中的英雄故事。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让故事书已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学会挑自己读书时存在的缺点,也学会挑所读书的缺点。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自己的阅读影响学生。老师要以身作则,自己要做一个读书爱好者,以此影响学生热爱读书,并引导学生读书。教师要不停地阅读,也要不断地成长。目前,每年都有大量的书籍和杂志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买燕(1974.6——别,女 籍贯,宁夏中卫单位,学历(2005级,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关键词 阅读 西部 小学生
阅读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增加生活经验,提高表达能力,开阔视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英国的课程大纲关于阅读的表述是“应鼓励学生座充满热情的、独立方式的阅读者。” 加拿大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应该着重强调阅读活动并非仅仅为了获得信息、汲取知识。编排周详的阅读课程,会为学生们提供许多旨在为了愉悦、为了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
西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教育环境,受图书资料和课时的限制,特别是受教师观念的限制,我国西部小学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达到“课标”的要求。李秀红在《西部论丛》2005年第8期撰文指出,西部农村教育面临这样的困境:一是经费不足,负债累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县乡财力有限,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普遍不足。二是师资队伍与教育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在广大西部农村地区图书室缺乏,图书资料有限,种类不齐全,质量不高,是目前和今后需要加强和提升的部分。从课时来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大量阅读的需要。目前相当多的西部小学教师仍然把“阅读教学”等同于语文课内课文的阅读和讲解,把阅读教学的目的理解为提高语文考试的分数,甚至以为只要学生学好了课文,就能学好语文。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西部山区的小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或很少的学生有阅读的习惯,缺乏阅读与语文素养低就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提高西部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提高西部小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从图书室的重整着手。学校图书室是学校课程资源重要的一部分,充分开发与利用这一资源使之发挥更大效益。农村小学,如何做好图书室的管理和培养学生阅读这项工作,是值得研究和实施的。但是,就当前西部农村小学而言,虽然在图书装备方面已经基本达到“普九”要求,但办学条件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阅览场地和阅览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在时空上仍制约着图书室效益的正常发挥。为此,要结合学校实际,在图书的借阅方法和管理方法上想办法,使学校图书最大限度地得到流通,让图书室这一教育资源在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其次,提高西部小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一个小班及也是一个小社会。学校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学生的品质和行为。一个优秀的老师会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创设开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风气。让学生养成浏览小憩的良好习惯。浏览文章无需端起读书的架子。在浏览时若发现值得记忆的语句或章节时,才认真去思考,分析,或做读书笔记。在爱读书的环境下,学生也自然而然的愿读,乐读,好读。我们学校有一个图书室,可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但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风气,我先给学生介绍许多作家和书籍。然后就按图书系列分借给学生,有自然类的,有童话故事类,有科幻类的,有游记类的,有名人传记类的等等,让他们选读自己喜欢的书。要对读物的选择,因为学生不知道读哪些书,有可能乱读一气。因为读物的无限性和作品的优劣逼着我们去选择,阅读时间的有限性也逼着我们去选择。没有选择的阅读是盲目的阅读,选择是阅读的战略和阅读战术。
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就是对教科书的阅读,学生可以从中的到正确的阅读方法。霍姆林斯基指出:对于读书多的学生来说,课堂上学到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能够被纳入从各种书籍中吸取来的知识体系中,这些知识成了帮助他们把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弄明白的不可缺少的东西。可见课内阅读的重要性。那么课外阅读呢?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方法,恰当地利用课内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有些语文教师缺乏正确的指导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家形象地描述:教师如一个不负责的导游,领着学生东一个景点,西一个景点飞快地跑来跑去,全然不顾学生有没有把某一个景点看完,有没有具体的收获,有没有交流看景点的感受。
第一,教师在课内阅读中又教学生读又讲方法。“授人以鱼则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受用无穷”。
课内阅读中可采取粗、细、精“三步曲”传统读法。在课内阅读中教师可以用阅读“三步曲”将课文按照粗、精、细的过程读,每一步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
还可采取读写结合额度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发现,凡是读书多的学生知识面就较广,思维就较敏捷,遣词造句等写作能力也较强。长期实践证明,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阅读后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是形成学生作文的资料库,为学生提供协作素材和方法。
在课内阅读中可以采取丁有宽老师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教法的改革与实验。从理论依据来看,读写结合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第一,读写同步符合学习迁移原理。读与写虽然有内在的吸收与外在的表达的区别,但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有同性。这样,就使读与写、读与读、写与读、写与写之间相互迁移成为可能。读写对应规律的提出,就是运用这种学习的迁移规律而达到读写同步的 第二,读写符合语文教学系统的整体原理。整体原理要求在一个系统中要充分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功能、新作用。读与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
把同一作家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比较。如把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作者热爱自由、有趣生活的感情,也看出作者从小就萌发了反对封建,反专制的思想,更看到作者对广大贫苦农民的深切同情和改造舊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藤野先生》与《阿长与<山海经>》相比较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对恩师、对善良的劳动妇女深深的怀念之情。通过这些比较分析,学生不难看出在鲁迅作品中不但具有执着的战斗精神和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还能体会到鲁迅作品中深刻含蓄、沉郁的风格。 不同作家的同一题材的文章比较。如以表现老师为题材的文章为例,鲁迅《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严九郎对工作负责,没有民族偏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迂腐的老学究寿镜吾。 魏巍《我的老师》中蔡云芝富有爱心、温柔、公正;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高度责任感、崇高的爱国热忱;海伦·凯勒《我的老师》中莎利文科学的教育方法,崇高的奉献精神。这类比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同一题材作者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不同的艺术处理,写出思想内容不同和风格迥异的文章来。第二,课外阅读中教师还要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充实有趣,对学生又有提高。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大多数语文水平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阅读。”作为一种艺术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科目,课内阅读不可或缺,但真正源泉来自于课外。现代文学家鲁迅告诫青年:“读书须如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了。”这说明要学好语文,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要“海纳百川”般的吸纳课外的知识,这才学得广,学得深学得牢,才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虚怀若谷的心胸,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老师要做到的是,大力提倡自主性阅读。主性阅读是关于端正态度的一个新理念,它的对立面是他主性阅读。宋代大学者朱熹有言“读书百倍,其义自观”。阅读必须是学生自己的阅读,任何人不能代劳。而且学生是独立的,有个性的,由灵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学生个体之间有差异的因此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对文本多元化的解读,而不是整齐划一,追求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文贵自得,在阅读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学生自己读,自己看,以走进文章的内部世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激活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思考。“仁者見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系辞》),这就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事实证明,只有自己的读,才能产生领悟,才能产生思想。
引导学生读适当的经典作品。经典有古代的经典,也有当代的经典。李庆明先生说,读经典还要注意当代经典,那个经典和当代不是一个概念。经典有文学经典,还有文章经典,多方面的。经典本身有精华和糟粕,我们背诵四书五经,背诵《论语》。我是不主张《论语》要全背的,在《论语》里有一句话:“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样的糟粕不能让小学生读进去,不要糟蹋学生的记忆力,小学生的记忆力特强,要他们记最有价值的东西。
第三,开展读书活动,如故事会,读书交流。最好让学生每三天向老师或同学介绍一本自己看过得好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生能在一起分享阅读的机会,注重读进去并说出来,在交流中深化阅读认识。阅读是充满意义互动的过程,不单是学生的读,或单单是教师的教,而是一个多边交流对话的过程,包括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所以我们要明白阅读与教学包含三个要素:教师、学生、文本。最重要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本身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启发、帮助、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和思维水平提高有重要意义。合作性阅读,它是针对“独学则无友”提出来的。我们过去都知道这句话“独学则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中学、小学的阅读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活动,它不是纯粹的个人阅读,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群体阅读。开展这样的活动就是促进群体阅读,它必然要合作,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要进行合作,就像陶渊明所说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相与析”就是合作性阅读。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具体可采取激励促读、笔记导读、故事诱读的方法。
激励促读。心理学规律显示,小学生读书的热情易激发,但不稳定、不持久。为此可利用多种阵地营造氛围,宣传表扬读书方面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做法,从而指明努力方向,有效地巩固学生的读书的热情。比如,在班级信息栏设立了“我心飞翔读书排行榜”、“好书大家读”等栏目,在学习园地开辟了“好书伴我成长”的活动专栏,里面的内容有读书方法介绍,有每周“读书星”的自我简介。笔记导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一个人在阅读时总会有所思,有所感,或有所疑。教者要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记下思维的灵感,留下阅读的痕迹。教师适当点评,在讨论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往往有独创性,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在这样的读书活动中,得益的不仅是学生,更打开了我们教师的眼界,真可谓教学相长。故事诱读。这对西部的小学生很起作用,因为他们的阅读量小,越读面窄,对故事较感兴趣。讲完故事后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有时,要故意只讲头不讲尾,留一丝悬念,吊吊学生的“胃口”有时只说因不给果,有时师讲生猜故事名。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可以让学生组成故事讲演团,利用晨会、班会进行讲故事;既而把这些故事员分到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来带动每位学生参与。学生为了准备故事,会搜集材料,为了讲好故事还要不断地练习,见于这情形我又要求学生按目的地准备故事,讲寓言、童话,讲你心目中的英雄故事。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让故事书已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学会挑自己读书时存在的缺点,也学会挑所读书的缺点。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自己的阅读影响学生。老师要以身作则,自己要做一个读书爱好者,以此影响学生热爱读书,并引导学生读书。教师要不停地阅读,也要不断地成长。目前,每年都有大量的书籍和杂志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买燕(1974.6——别,女 籍贯,宁夏中卫单位,学历(2005级,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