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关于在刑事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法的思考,将从法律思维的相关概述入手,对刑事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意义以及优化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推动我国刑事教学的发展。通过文章的分析得知,在刑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在刑事案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法律思维提供参考性意义。
关键词:刑事案例;案例教学;法律思维
前言:对于一名法学专业学生而言,法律思维是其应当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只有具备了法律思维,法学生才能够成为具有社会价值的法律人。目前,案例教学法是刑事教学中被应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直接途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案例通常被教师用以解释理论,这既不利于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也无法为学生日后解决真实事件提供切实帮助。
一、法律思维的相关概述
何谓法律思维,法律思维是一种定势思维,其主体为法律人,客体为法律原理与法律知识,依据为法律法规,总的来说即为法律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利用法律原理或法律知识判断并解决法律问题,其判断或解决的结果必须是既遵循法律逻辑,又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法律思维能力是每个法律人都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四种:一是法律理解能力,二是法律掌握能力,三是法律推理能力,四是法律论证能力。对于法学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具备了以上四种能力,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
二、刑事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法律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毫无兴趣时,即使教师讲的再好也是无济于事,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是教师教学的第一步,而在刑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法律学习兴趣大有帮助,这主要是因为案例教学法选择的案例基本都是真实发生的,通过案例的分析,法律知识会更加形象与具体,便于学生提升兴趣,加深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
何谓法律思维方式,即社会问题的判断与解决都应以法律逻辑为基础,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即为教会学生利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包括法律规范、法律原则、证据规则等[1]。在实际的刑事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发挥的作用为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进行逻辑推理,这对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大有帮助。
(三)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实际上,刑事案例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识,而是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法律思维能力,而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与一般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有两种特有形式,一是问答式,二是讨论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上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能够使法律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在刑事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法的优化策略
(一)准确选择经典案例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绝大部分取决于刑事案例的选择是否准确与经典,只有准确地选择了经典案例,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才能够在学习兴趣被激发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而经典案例的选择应包含以下三种特点:首先,案例的选择应真实。通常情况下,真实的案例更符合法律逻辑,真实案例中的种种纠纷更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其次,案例的选择应专业。对于刑事教学而言,案例的选择应为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应具有刑事冲突,法律关系、法律解释以及法律推理等一系列技术应在案例中得到充分体现;最后,案例的选择应具有一定的争议性[2]。争议性是经典案例选择的最重要特点,如若所选择的案例极其简单,双方当事人的对错一目了然,那么此案件便不再有任何分析的必要,只有具有争议性的案例,才能够使学生经过重重思考提升法律思维。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想使其法律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体策略如下:第一,做好课前案例准确。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自由讨论的时间不多,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前布置案例,并根据案例设置问题,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熟悉与讨论,这样学生对于整个案件便有了清晰的掌握,课上只要对比较难懂的问题进行讨论即可;第二,明确课堂讨论的层次性。尽管课前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但在上课时也不可直接进入较难问题的讨论,而是应当先对简单问题的答案进行明确,而后再对难度一般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再对核心问题进行讨论与明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第三,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少说多听,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而言,重要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讨论过程中法律逻辑的运用。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在刑事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首先应当保证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具体策略如下:第一,转变教学观念。在法学教育中,教师应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方面,将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作为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第二,创设讨论环境[3]。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轻松的案例讨论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毫无压力地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对于观点正确的学生教师应给与表扬,但对于观点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可过分批评,仍应以鼓励为主,以免影响该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其法律思维能力的提升;第三,适时控制与引导。在案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主导,切不可成为案件讨论的主角,教师只要在学生讨论陷入僵局或是观点偏离时及时地给予引导即可,否则学生的法律思维将无法在案例讨论中得到提高。
结论:为了提升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本文将关于在刑事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法的思考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阐述内涵的基础上,对准确选择经典案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优化策略做出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刑事案例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法律学习的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在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关于在刑事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法的研究,进而确保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能够在刑事案例教学中得到提高。
參考文献:
[1]芦丹.浅析法律教育中法律思维的培养[J].法制与经济,2018(06):191-192.
[2]王虹.论大学生教育中法律思维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6):187-188.
[3]于晓波.医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的养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4):195-196.
关键词:刑事案例;案例教学;法律思维
前言:对于一名法学专业学生而言,法律思维是其应当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只有具备了法律思维,法学生才能够成为具有社会价值的法律人。目前,案例教学法是刑事教学中被应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直接途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案例通常被教师用以解释理论,这既不利于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也无法为学生日后解决真实事件提供切实帮助。
一、法律思维的相关概述
何谓法律思维,法律思维是一种定势思维,其主体为法律人,客体为法律原理与法律知识,依据为法律法规,总的来说即为法律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利用法律原理或法律知识判断并解决法律问题,其判断或解决的结果必须是既遵循法律逻辑,又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法律思维能力是每个法律人都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四种:一是法律理解能力,二是法律掌握能力,三是法律推理能力,四是法律论证能力。对于法学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具备了以上四种能力,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
二、刑事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法律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毫无兴趣时,即使教师讲的再好也是无济于事,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是教师教学的第一步,而在刑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法律学习兴趣大有帮助,这主要是因为案例教学法选择的案例基本都是真实发生的,通过案例的分析,法律知识会更加形象与具体,便于学生提升兴趣,加深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
何谓法律思维方式,即社会问题的判断与解决都应以法律逻辑为基础,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即为教会学生利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包括法律规范、法律原则、证据规则等[1]。在实际的刑事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发挥的作用为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进行逻辑推理,这对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大有帮助。
(三)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实际上,刑事案例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识,而是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法律思维能力,而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与一般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有两种特有形式,一是问答式,二是讨论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上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能够使法律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在刑事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法的优化策略
(一)准确选择经典案例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绝大部分取决于刑事案例的选择是否准确与经典,只有准确地选择了经典案例,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才能够在学习兴趣被激发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而经典案例的选择应包含以下三种特点:首先,案例的选择应真实。通常情况下,真实的案例更符合法律逻辑,真实案例中的种种纠纷更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其次,案例的选择应专业。对于刑事教学而言,案例的选择应为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应具有刑事冲突,法律关系、法律解释以及法律推理等一系列技术应在案例中得到充分体现;最后,案例的选择应具有一定的争议性[2]。争议性是经典案例选择的最重要特点,如若所选择的案例极其简单,双方当事人的对错一目了然,那么此案件便不再有任何分析的必要,只有具有争议性的案例,才能够使学生经过重重思考提升法律思维。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想使其法律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体策略如下:第一,做好课前案例准确。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自由讨论的时间不多,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前布置案例,并根据案例设置问题,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熟悉与讨论,这样学生对于整个案件便有了清晰的掌握,课上只要对比较难懂的问题进行讨论即可;第二,明确课堂讨论的层次性。尽管课前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但在上课时也不可直接进入较难问题的讨论,而是应当先对简单问题的答案进行明确,而后再对难度一般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再对核心问题进行讨论与明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第三,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少说多听,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而言,重要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讨论过程中法律逻辑的运用。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在刑事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首先应当保证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具体策略如下:第一,转变教学观念。在法学教育中,教师应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方面,将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作为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第二,创设讨论环境[3]。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轻松的案例讨论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毫无压力地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对于观点正确的学生教师应给与表扬,但对于观点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可过分批评,仍应以鼓励为主,以免影响该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其法律思维能力的提升;第三,适时控制与引导。在案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主导,切不可成为案件讨论的主角,教师只要在学生讨论陷入僵局或是观点偏离时及时地给予引导即可,否则学生的法律思维将无法在案例讨论中得到提高。
结论:为了提升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本文将关于在刑事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法的思考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阐述内涵的基础上,对准确选择经典案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优化策略做出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刑事案例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法律学习的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在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关于在刑事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法的研究,进而确保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能够在刑事案例教学中得到提高。
參考文献:
[1]芦丹.浅析法律教育中法律思维的培养[J].法制与经济,2018(06):191-192.
[2]王虹.论大学生教育中法律思维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6):187-188.
[3]于晓波.医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的养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4):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