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科技的发达,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我们所忽视,《密洛陀古歌》包括“还愿”时所唱的还愿歌也称“萨当银”;还有达努节时所唱的爱情歌、风俗歌、信歌,这些都是自称“布努”的瑶族第二大支系的一首创世古歌,千百年来传唱不断,深受广大的瑶族人民喜爱。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布努瑶族的达努节,在达努节上瑶族人民会表演铜鼓舞配合着他们所唱的还愿歌,所以铜鼓舞也是作为神圣的乐舞而存在。
{关键词} 密洛陀古歌 铜鼓 达努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436
《密洛陀》是自称"布努"的瑶族第二大支系的一首创世古歌,千百年来传唱不断,深受广大的瑶族人民喜爱。由于瑶族历史上只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这首古老的歌谣依靠瑶族人民口口相传,世代流传。达努瑶人每逢五月二十九日这一天,都要过"达努节",在节日中祭祀他们的祖神密洛陀。"达努",在瑶语中是"永不忘记"之意,蕴含了不忘密洛陀创世功绩的意思。铜鼓舞就是节日歌舞中的一个,铜鼓在布努瑶人心中是祖神赐予的神物,也是节日中最神圣的乐舞。它的鼓声铿锵雄浑,舞姿粗犷剽悍,非常感人。人们常在喜庆的节日里敲奏它伴以歌舞,在宗教的活动中祭祀祖先,祈求神灵,人安粮丰。
(一)密洛陀的由来
在《密洛陀》的 资料搜集中,我们得知了最早记录密洛陀的是民国时期桂岭师范学校校长刘锡蕃所著《岭表纪蛮》,书中讲到“桂省西北之苗瑶于盘古大帝外,兼祀伏羲兄妹及迷霞(女性)、迷物(女性)、含溜(性别不详)诸神”这里提到的应该就是密洛陀。莎红版《密洛陀》的故事中讲:“相传在天地混沌的远古时代,有一座名叫“密洛陀”的大山。这座大山不断移动,经过九百九十五年,突然发生一声巨响,山肚里爆出了一位密洛陀女神。密洛陀远祖叫“师傅”,师傅死后,密洛陀用师傅的雨帽造天官,把师傅的手脚当柱子支撑天边四个角,把师傅的身体当大柱撑起天的中央。她造了天又造地。地比天还宽,就用线把天边和地边连缝起来,使天官紧绷,隆起像锅盖,大地皱起像平放的榴裙,突起的成高山,凹下的成河川。
密洛陀在山上时,突然吹来一阵大风,使她怀了孕,生下九个儿子。她叫儿子去找树种来育苗造林,然后造了蜜蜂、蝴蝶、猴子、果子狸、牛马猪羊、鹰鸟熊巴……等各种动物,使整个树林充满生机。密洛陀把收藏的铁交给儿子,去找铁匠做了斧头、锯子和柴刀,砍来竹木,割来茅草,择吉日造了大房。儿子们用轿子拾着密洛陀住进大房。
当时天上有十二个太阳,晒死百样生物。密洛陀叫儿子们射太阳,先是用长矛戳,但长矛被烧弯了。后来做了弓箭,并在箭头上沾上有毒的草药汁,等候在三岔路口。当“骑着十二匹白马”的十二个太阳朝大地飞奔而来时,利箭齐发。十个太阳中箭身死,還有两个慌忙逃窜,躲进了山洞,使得天昏地暗。这时,密洛陀喝令太阳发光,并警告说:“若再不照人间,把你们全杀光!”两个太阳战战兢兢地依命而出。但不久,它们又想“结夫妻”,生育更多的小太阳。密洛陀知道后,就叫两个太阳分离,一个照白天,一个照夜晚。照白天的叫太阳,照夜晚的叫月亮。
密洛陀把铁块放在瓦缸里,九个月后变成了“铁仔”(人),但铁仔却被老虎吃掉了。密洛陀便叫儿子们上山除虎。儿子阿波引诱老虎去打猎,用放火、滚石方法烧伤和砸伤了老虎。后来利用老虎嘴馋的本性,引老虎烫死它自己的孩子和老婆,剖下自己的睾丸而死。
为了造人,密洛陀先后派出聋猪、长尾鸟和乌鸦去找个好地方。但聋猪出去拣吃虹则着了迷,没完成任务,发怒的密洛陀用棍子打它,使它从此耳聋。长尾乌出去吃饱红果就回来,没完成任务.发怒的密洛陀用箭射它的屁股,从此它就拖上了一条长长的尾巴。乌鸦出去玩火,没有完成任务,发怒的密洛陀把蓝靛水泼到它身上,从此它身上就黑麻麻的了。最后,密洛陀派老鹰去找地方。不料,老鹰被密洛陀的儿子哈昂关进岩洞三年。老鹰用计逃出,回来向密洛陀禀报。密涪陀给老鹰做了铁嘴和铁爪,用计抓回哈昂,关进土牢。后来哈昂得到老鼠和穿山甲的帮助逃出了牢房。
密洛陀叫九个儿子造人,他们用“蜂仔”(蜂蛹)做人身,用蜂焰捏成人头人脚,控成人样,放到缸子里。九个月后蜂仔变成了“人仔”(婴孩)。婴孩吃密洛陀之奶长大,学会了讲话。密洛陀叫他们结婚,分散到各地居住。
在这个故事中讲到“密洛陀”为古老的母亲,即“密”为“母亲”,“洛陀”为“古老”,蕴含着“创世之母、伟大的母亲”,由于内容丰富,有很好的内涵,所以一直延续至今。
(2)《密洛陀》的特点
《密洛陀》是一部创世史诗,正因为这样,很早之前就受到很多学者对其的关注,故事中讲了很多关于人类创造万物的事情,就像我们所听到的女娲造人一样,张立群认为在《密洛陀》的“创世”史诗中,体现了“人与自然互生关系、在创世精神指导下确立人类改造自然的主体性”的自然文化观。这些体现了“密洛陀”神话传说对于文化人类学有着很大的意义。
(3)铜鼓的意义
都安瑶族“祝著节”,也称“达努节”、“祖娘节”或“瑶年”。传说,瑶族创世女神密洛陀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类,农历五月廿九是密洛陀的生辰之日。于是每年农历五月廿五至廿九期间,瑶族同胞备上美酒佳肴及五色糯米饭,到预定的场地祭祀“祖娘”——密洛陀及其他祖神,并举行射弩比赛、斗鸟、跳铜鼓舞、男女对歌等活动。晚上,瑶族老人则聚集在火塘边,轮流高唱密洛陀颂歌,至夜方休。而铜鼓在布努瑶人心目中是祖神赐予的神物,在达努节上,铜鼓舞便成了歌舞中最神圣的乐舞,鼓声铿锵雄浑,舞姿粗犷剽悍,非常感人。铜鼓舞的场面很震撼,通过这个神圣的乐舞,让更多的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跳田林瑶族铜鼓舞 时,要有两个鼓面直径大约在45厘米的一大一小铜鼓(大者为公鼓,小者为母鼓),一个鼓身长约80厘米、鼓面直径约30厘米的长鼓(木鼓),还要有长号(即长唢呐)、唢呐、笛子、小鼓、锣、钹等。过程分为起鼓、祭鼓、打鼓、埋鼓四个方面。舞时将一面大皮鼓挂起或放在架上,由一人双手各持一鼓槌,从头上,腿上或翻身做各种打鼓动作,节奏复杂;另有两人在旁伴打着两面不同音调的铜鼓;其他至少有十人(男女各半),手持瑶带(有花纹的腰带),藤圈或草帽,绕鼓而舞。苗,彝,水,壮等族也有这种舞蹈形式。舞法各具特点。
现在我们正是科技发达的时代,也因为这样从网络中我们就能得到许多有趣的知识,有利也有弊,也导致现在的我们对于很多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极少了解,使之逐渐没落消亡,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是我希望这些传统古老的文化也保护下来,多宣传,多放在大众面前看,也只有这样,才会让更多的文化流传下来。
参考文献
[1]黄文翠.布努瑶音乐文化进课堂的构想——以广西河池为例.知网
[2]刘锡藩.岭表纪蛮[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87
[3]张利群.论《密洛陀》的“创世”史诗中的自然文化观[J].广西民族研究,2011(3)
[4]覃琮 吴絮颖.从古歌到民族史诗:《密洛陀》的凑集整理和研究综述.知网
作者简介:黄雯(1999.4——),女,汉族,籍贯:江苏徐州人,南宁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17级在读本科生,本科学位,专业:音乐学,研究方向:音乐史
{关键词} 密洛陀古歌 铜鼓 达努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436
《密洛陀》是自称"布努"的瑶族第二大支系的一首创世古歌,千百年来传唱不断,深受广大的瑶族人民喜爱。由于瑶族历史上只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这首古老的歌谣依靠瑶族人民口口相传,世代流传。达努瑶人每逢五月二十九日这一天,都要过"达努节",在节日中祭祀他们的祖神密洛陀。"达努",在瑶语中是"永不忘记"之意,蕴含了不忘密洛陀创世功绩的意思。铜鼓舞就是节日歌舞中的一个,铜鼓在布努瑶人心中是祖神赐予的神物,也是节日中最神圣的乐舞。它的鼓声铿锵雄浑,舞姿粗犷剽悍,非常感人。人们常在喜庆的节日里敲奏它伴以歌舞,在宗教的活动中祭祀祖先,祈求神灵,人安粮丰。
(一)密洛陀的由来
在《密洛陀》的 资料搜集中,我们得知了最早记录密洛陀的是民国时期桂岭师范学校校长刘锡蕃所著《岭表纪蛮》,书中讲到“桂省西北之苗瑶于盘古大帝外,兼祀伏羲兄妹及迷霞(女性)、迷物(女性)、含溜(性别不详)诸神”这里提到的应该就是密洛陀。莎红版《密洛陀》的故事中讲:“相传在天地混沌的远古时代,有一座名叫“密洛陀”的大山。这座大山不断移动,经过九百九十五年,突然发生一声巨响,山肚里爆出了一位密洛陀女神。密洛陀远祖叫“师傅”,师傅死后,密洛陀用师傅的雨帽造天官,把师傅的手脚当柱子支撑天边四个角,把师傅的身体当大柱撑起天的中央。她造了天又造地。地比天还宽,就用线把天边和地边连缝起来,使天官紧绷,隆起像锅盖,大地皱起像平放的榴裙,突起的成高山,凹下的成河川。
密洛陀在山上时,突然吹来一阵大风,使她怀了孕,生下九个儿子。她叫儿子去找树种来育苗造林,然后造了蜜蜂、蝴蝶、猴子、果子狸、牛马猪羊、鹰鸟熊巴……等各种动物,使整个树林充满生机。密洛陀把收藏的铁交给儿子,去找铁匠做了斧头、锯子和柴刀,砍来竹木,割来茅草,择吉日造了大房。儿子们用轿子拾着密洛陀住进大房。
当时天上有十二个太阳,晒死百样生物。密洛陀叫儿子们射太阳,先是用长矛戳,但长矛被烧弯了。后来做了弓箭,并在箭头上沾上有毒的草药汁,等候在三岔路口。当“骑着十二匹白马”的十二个太阳朝大地飞奔而来时,利箭齐发。十个太阳中箭身死,還有两个慌忙逃窜,躲进了山洞,使得天昏地暗。这时,密洛陀喝令太阳发光,并警告说:“若再不照人间,把你们全杀光!”两个太阳战战兢兢地依命而出。但不久,它们又想“结夫妻”,生育更多的小太阳。密洛陀知道后,就叫两个太阳分离,一个照白天,一个照夜晚。照白天的叫太阳,照夜晚的叫月亮。
密洛陀把铁块放在瓦缸里,九个月后变成了“铁仔”(人),但铁仔却被老虎吃掉了。密洛陀便叫儿子们上山除虎。儿子阿波引诱老虎去打猎,用放火、滚石方法烧伤和砸伤了老虎。后来利用老虎嘴馋的本性,引老虎烫死它自己的孩子和老婆,剖下自己的睾丸而死。
为了造人,密洛陀先后派出聋猪、长尾鸟和乌鸦去找个好地方。但聋猪出去拣吃虹则着了迷,没完成任务,发怒的密洛陀用棍子打它,使它从此耳聋。长尾乌出去吃饱红果就回来,没完成任务.发怒的密洛陀用箭射它的屁股,从此它就拖上了一条长长的尾巴。乌鸦出去玩火,没有完成任务,发怒的密洛陀把蓝靛水泼到它身上,从此它身上就黑麻麻的了。最后,密洛陀派老鹰去找地方。不料,老鹰被密洛陀的儿子哈昂关进岩洞三年。老鹰用计逃出,回来向密洛陀禀报。密涪陀给老鹰做了铁嘴和铁爪,用计抓回哈昂,关进土牢。后来哈昂得到老鼠和穿山甲的帮助逃出了牢房。
密洛陀叫九个儿子造人,他们用“蜂仔”(蜂蛹)做人身,用蜂焰捏成人头人脚,控成人样,放到缸子里。九个月后蜂仔变成了“人仔”(婴孩)。婴孩吃密洛陀之奶长大,学会了讲话。密洛陀叫他们结婚,分散到各地居住。
在这个故事中讲到“密洛陀”为古老的母亲,即“密”为“母亲”,“洛陀”为“古老”,蕴含着“创世之母、伟大的母亲”,由于内容丰富,有很好的内涵,所以一直延续至今。
(2)《密洛陀》的特点
《密洛陀》是一部创世史诗,正因为这样,很早之前就受到很多学者对其的关注,故事中讲了很多关于人类创造万物的事情,就像我们所听到的女娲造人一样,张立群认为在《密洛陀》的“创世”史诗中,体现了“人与自然互生关系、在创世精神指导下确立人类改造自然的主体性”的自然文化观。这些体现了“密洛陀”神话传说对于文化人类学有着很大的意义。
(3)铜鼓的意义
都安瑶族“祝著节”,也称“达努节”、“祖娘节”或“瑶年”。传说,瑶族创世女神密洛陀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类,农历五月廿九是密洛陀的生辰之日。于是每年农历五月廿五至廿九期间,瑶族同胞备上美酒佳肴及五色糯米饭,到预定的场地祭祀“祖娘”——密洛陀及其他祖神,并举行射弩比赛、斗鸟、跳铜鼓舞、男女对歌等活动。晚上,瑶族老人则聚集在火塘边,轮流高唱密洛陀颂歌,至夜方休。而铜鼓在布努瑶人心目中是祖神赐予的神物,在达努节上,铜鼓舞便成了歌舞中最神圣的乐舞,鼓声铿锵雄浑,舞姿粗犷剽悍,非常感人。铜鼓舞的场面很震撼,通过这个神圣的乐舞,让更多的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跳田林瑶族铜鼓舞 时,要有两个鼓面直径大约在45厘米的一大一小铜鼓(大者为公鼓,小者为母鼓),一个鼓身长约80厘米、鼓面直径约30厘米的长鼓(木鼓),还要有长号(即长唢呐)、唢呐、笛子、小鼓、锣、钹等。过程分为起鼓、祭鼓、打鼓、埋鼓四个方面。舞时将一面大皮鼓挂起或放在架上,由一人双手各持一鼓槌,从头上,腿上或翻身做各种打鼓动作,节奏复杂;另有两人在旁伴打着两面不同音调的铜鼓;其他至少有十人(男女各半),手持瑶带(有花纹的腰带),藤圈或草帽,绕鼓而舞。苗,彝,水,壮等族也有这种舞蹈形式。舞法各具特点。
现在我们正是科技发达的时代,也因为这样从网络中我们就能得到许多有趣的知识,有利也有弊,也导致现在的我们对于很多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极少了解,使之逐渐没落消亡,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是我希望这些传统古老的文化也保护下来,多宣传,多放在大众面前看,也只有这样,才会让更多的文化流传下来。
参考文献
[1]黄文翠.布努瑶音乐文化进课堂的构想——以广西河池为例.知网
[2]刘锡藩.岭表纪蛮[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87
[3]张利群.论《密洛陀》的“创世”史诗中的自然文化观[J].广西民族研究,2011(3)
[4]覃琮 吴絮颖.从古歌到民族史诗:《密洛陀》的凑集整理和研究综述.知网
作者简介:黄雯(1999.4——),女,汉族,籍贯:江苏徐州人,南宁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17级在读本科生,本科学位,专业:音乐学,研究方向: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