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与“柴静”较劲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r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的瞬间,而且流露了。生活中,我比较八卦。说“八卦”其实就是天真,只是这种天真与外界绝缘。
  荧屏前的克制、平静背后,柴静有一套正在实践中的采访逻辑。自我与自我的抵抗,是其中的一部分。两个“柴静”在不自觉中较劲
  柴静和“柴静”长得别无二致。
  前一个生于1976年,中央电视台记者。后一个则只有当这个记者采访时才准时出现。是“她”在与新闻当事人对话问答。“她”堤她的战斗版和加强版,“她”会做出超出她经验之外的反应,这些反应令她意外和吃惊,但她总是发现,“她”比女电更对。
  “你知道在赛马跨越障碍的时候,最佳赛手的心态是你既不要鞭策它,也不要控制它,你要完全地信任它。采访前我做准备,有时没想到这个问题我怎么办,通常智力不能抵达的时候,我会跟自己说,你得信任一下那个叫柴静的人,她更接近直觉,你别拉缰绳。”
  2011年11月8日,记者节,在央视旧台址附近的一间咖啡厅,柴静如此向记者描述她的工作体验。过去三个月中,她于每周日晚22时36分,坐镇新改版的央视《看见》节目。节目制片人李伦欣然告诉记者,《看见》已经“小幅超额”完成收视率任务,这对一档仍在边做边找定位的新节目来说,令人欣慰。但她最近常常不喜欢“她”。尤其是李阳家暴事件那一期,她打几个电话问反馈,朋友都说好,但“电视上这个人就是让我不舒服”。
  在那次采访中,李阳突然把话题引向柴静,试图寻求共鸣和佐证:“在我心目中你是一个事业强人,我相信你会有大量时间扑在工作上,你没得选择的。”
  柴静未置可否:“我觉得如果我没有办法对我身边的人尽到应有的爱和责任,我其实是没有能力来完成—个好的采访的。”
  “那不是,你只要完成你对父母的责任,其实丈夫并不是最重要的人。”
  柴静笑起来,加大了自己的分贝:“你知道伴侣是人类最亲密的关系!”为了说明这个亲密,她把手心贴在一起。
  看过播出后,柴静对两个回合的口舌之辩耿耿于怀。跟李阳悄然形成的对立,让屏幕前的她着实沮丧。对面发来—个力,她急于用一套与之相反的价值观反击回去,她说这是在《新闻调查》时期对抗性采访形成的习惯。
  “我以前有—个特点是反问比较多,但我现在看到另一种可能,不去问‘难道不是怎么怎么样吗’,而是问‘你为什么这么想’。他对家庭的看祛跟我不同,但不同又怎样呢,你只需要去了解怎么不同,为什么不同,就这两个问题就够了。对方的任何东西都不应该让你意外。”
  “你想,若是托尔斯泰采访李阳,他会意外吗?”她频频问同行。托尔斯泰被柴静频频提起。《安娜·卡列尼娜》正被她视为自己当下的“圣经”。来《看见》后,每次出差柴静都带这本书,在空白处做做笔记,慨叹“虚构可以比人生更真实”。她说,这导致她现在的选题有一种“文学感”。
  从矫情文艺女到思辨女主持
  柴静声名鹊起于湖南某电台的一档深夜节目。当时她刚从长沙铁道学院专科毕业,学的是会计。在那个电台节目对学生群体有着巨大入侵力的年代,柴静读文章,播音乐,迷倒湖南众生。节目的片尾曲是郑智化的《让我拥抱你入梦》,痴男怨女们常在其中落泪,心绪难平。她后来写了书,取名佣我一辈子去忘记》。
  小女生的文艺气总是吃香的。柴静在博客里写她1998年刚来北京时的经历,碰见的男青年经常都是三句话,“我漂在北京,我是搞艺术的,我总有一种想死的冲动。”有的还有第四句话,“你们学校哪儿?要不我到你们食堂找你吧。”于丹曾说,逢年过节,她的手机里总有看不过来的长长祝福,但柴静的短信令她情有独钟,常常就是六个字:姐姐,岁月静好。
  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看过不少柴静的节目,他把柴静称作“电视人里少有的有逻辑思维的人”。“她眼采访者的情感碰撞是很丰富的,虽然表面上冷静,但有比较强烈的情感信号传递出来。”杨禹说:“我能感觉到她的问话,外松内紧。她自己绷得比较紧,需要缜密地推动她的谈话,有时显得刻意。”
  《看见》采访药家鑫父亲药庆卫时,药父讲述了一个细节:在父子短暂的最后一次见面中,药家鑫提出捐献自己的眼角膜,但他没同意。“我希望你把你的罪恶都带走,不要再连累别人。”药庆卫向柴静复述他的原话。
  这时柴静没有看他,也没看镜头,低着头说了一句:“那个话可能他听了也很难受。”
  在摄影机取景框以下,观众看不见的位置,柴静正用笔尖扎着自己的手背,以求克制。“我有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的瞬间,而且流露了。”柴静说,“我大致能体会药家鑫当时的心情,他想有最后的救赎,或者留点什么,但是被用一种挺刺激的方式拒绝。我也理解这个父亲,他一直在激愤的痛苦中,所以我当时的感受是一种很深的无奈:这就是人的悲剧的来源。”
  但她也有自己的倔强。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专升本时,她在一家知名文化类杂志实习,月工资300块。她去中科院植物所采访,被研究员对物种的天然喜爱打动,交上的稿件题为《棉田里的守望者》。编辑看了很快回复:“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你去编译一点国外的资料。”柴静不解,作了点小抗争。编辑还是坚持:“你政不改?”柴静说不改。电话挂断了,她也没再去。
  与外界绝缘的天真
  柴静在四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常提及多位名人,引述其名言,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斯宾诺莎、歌德、凡·高、赛德克·巴莱、安德森·库珀、顾准、胡适,也不时蹦出一些书面语,如桎梏、轻慢、揣急、遇台。
  采访就像打太极,你来我往,耗费太多精力,因此,柴静笑着说,“生活中,我比较八卦。”说“八卦”其实就是天真,只是这种天真与外界绝缘。平常柴静多出现于一帮“老男人”的饭局中,饭局中时而有人喝到吐,而柴静则是那个一会儿拿扫帚一会儿拿拖把清理现场的人。
  有人开玩笑说柴静是央视最穷的主持人。柴静却不以为然:“你们怎么知道没有比我更穷的主持人?这个说说不准确。”她认为,“这个职业理应给人生存比较有尊严的报酬,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肯定能看到。”
  她至今设在北京买房。十多年来一直住在最初租的房子里,但这不说明什么。钱这东西跟能力、跟道德都没多大关系。她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挺适度的吧。女孩子嘛,压力没有那么大,够自己生活了,就很好啊。”
  她一年有二百多天在全国各地出差,她没有时间谈恋爱,没有时间约会,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生活中,柴静柔软,没有方向感,极爱丢东西:手机、钱包、笔记本。有时和友人一起喝咖啡,她抢着买单,一掏兜,发现忘带钱包了。《看见》编导范铭说:“她生活和工作是两个状态,上节目她头脑清楚,算账特别快,每次讨论选题,能以环环相扣的强大理性说服他人。可一到生活,她自理能力差。所以大家喜欢保护她,宠着她。”也许正是她生活中的这种漫不经心,工作中的全力以赴,短短几年,她就取得了令人仰视的硕果:2003年获年度中国记者风云人物称号,荣获全国抗击非典优秀新闻工作者;2008年获东方卫视感动中国绿色人物称号;2009年成为央视“优秀播音员主持人”;2010年当选央视年度“十焦主持人”。
  而柴静依然云谈风轻,她只想尽力做好现在的工作,与同事们—起,把《看见》打造成为一个直抵人心的王牌栏目。
其他文献
六年来,作为东环社区文体主任的王晓娟,废寝忘食地采写了上千篇社区的报道,其镜头不仅记录下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还展现了社区的风采,赢得了一个称号:为社区居民拍摄最多的人,她还被聘为北京电视台《身边》栏目第一批“身边使者”;她也多次被评为东城区优秀“舆情信息员”……这一切都源于她内心深处的那份使命感和责任感。  曾受过特殊的“军训”  1984年,21岁的王晓娟是北京市第一机床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也就
期刊
“英国历史上最沉痛的浩劫、规模最大的投降,就发生在新加坡。”太平洋战争爆发仅3个月,大英帝国苦心经营的“东方直布罗陀”,便于1942年2月15日落入日军之手,9万余名官兵沦为阶下因。获知这一噩耗,向来镇定自若的丘吉尔首相,也不禁这样哀叹。  震惊之余,当时的绝大多数英国人并不清楚,日军之所以在东南亚势如破竹,在10个星期内将驻远东英军打得一败涂地,和丘吉尔身边的“超级鼹鼠”——其好友威廉·森皮尔有
期刊
当下,电视剧《心术》正热播荧屏,海清在该剧中出演了一个阳光、率性、快乐的小护士,她说:她在塑造这个角色时,很多灵感都是来自于被万千网民誉为“协和女超人”的协和医院急诊科护士于莺。  于莺,女,37岁,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去年10月7日,她开通了一个名为“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的新浪微博,每天与网友分享她在医院里遇到的趣事,只一个多月,就拥有近40万粉丝,她本人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协和姐”。  
期刊
中国歌坛2010年、2011年谁最火?谁最怪?恐怕非龚琳娜莫属。2010年10月歌曲《忐忑》的视频在网络一露面,就吸引眼球无数。王菲感慨《忐忑》难学的微博更是推波助澜,使视频点击量激增冷其火速走红。《忐忑》风靡开来,媒体也竞相邀约,龚琳娜随即声名鹊起。那没有词儿的“嘚”来“哒”去、“啊呀哟”、绕来绕去的《忐忑》,以“怪异”的风格令男女老少竞相模仿,一刚被封为“神曲”。歌者龚琳娜也以怪异夸张的表情、
期刊
“比我聪明的人都没有我漂亮,比我漂亮的人都没有我聪明。”这话虽非出白海蒂·拉玛之口,却是她最真实的写照。她是黑白片时代“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就连费雯丽也因自己长得像她,而倍感自豪。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还因开创性地发明了“扩频通讯技术”,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科学家”。  ■惊艳好莱坞40年,却无一部传世之作,都是美丽惹的祸  海蒂·拉玛,本名海德维希·爱娃·玛丽娅·基斯勒,1914年11月9
期刊
琼瑶戏小童星叶静的图片故事  这是1991年拍摄《六个梦之青青河边草》时留在叶静影集里的两张珍贵照片,一张是他与琼瑶阿姨的合影,另一张是他们剧组人员的工作照。当年叶静才9岁,他就饰演了《青青河边草》中的裴绍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我不用每天被关在小学的教室,还能见到平常小孩儿都见不到的大明星,受到了包括琼瑶在内的全剧组的悉心呵护……”回顾那段当“童星”的日子,叶静称之为“片刻的辉煌”。
期刊
海清说,自己打小养成吃饭不扶饭碗的“陋习”,被母亲纠正过无数次也没改过来。如今,儿子在外婆的教导下不仅养成了这个好习惯,而且还会反过来在饭桌上“教育”海清:“妈妈,你的手要扶碗。”  演员海清因为在影视剧中媳妇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好媳妇”,人气也扶摇直上。不过忙碌的工作也给她带来一些不便之处,特别是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太少。在海清已经结婚生子的消息得到证实后,在六一儿童节之际,海靖免不了
期刊
周恩来至迟在1970年末、1971年初就将中日邦交正常化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时,最牵动周恩来的就是重新组成一个能够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工作班子!而在这个班子当中,有一个人是必不可少的,他就是廖承志。  中日邦交正常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据新华社原驻东京特派记者吴学文回忆:“‘文革’前,党中央的涉外工作中有个外事小组,由陈毅副总理兼外长任组长、廖承志任副组长。国务院设外事办公室,也是由陈毅任主
期刊
2011年底,在泰国曼谷北部山区举办了一场独特的钢琴演奏会,地点不是富丽堂皇的高贵演奏厅,而是一片茂密草丛;演奏者不是世界级钢琴大师,而是一名普通的英国历史老师;而听众则更为特别,是一群体型庞大、步履蹒跚的盲象……  ■虎口脱险。结缘盲象  保罗·巴顿于1957年出生在英国伦敦,30岁便成为英国伦敦大学著名的历史学教授。1995年夏天,保罗与妻子劳拉结婚,两人商量决定到泰国旅游度过美好的蜜月时光。
期刊
职业:东环社区党委书记  经历:已在社区居委会工作12年  刚当选为东环社区党委书记的石威是一个正宗的“70后”,也是社区中晟年轻的党委书记之一。石威23岁时就来社区工作,一干就是12年。2005年,她就被评为东城区“居委会信得过主任”,2008年,又被评为东直门街道的“爱岗敬业标兵”。通过12年的磨砺,她如今已成长为一名社区优秀党委书记。她看起来蛮年轻的,工作起来却毫不含糊,并有着咱们中国传统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