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威廉·沃尔什的著作《历史哲学导论》在西方世界很有影响,本文立足于其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逮一棱珏问题,进行阚释,分析、探讨。
关键词:历史认识 客观性
中国分类号:N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2)02(b)-0249-01
威廉·沃尔什(1913-1979),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曾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爱丁堡大学,担任过国际知名的《康德研究》和《历史与理论》编委,曾任亚里士多德学会主席、爱丁堡皇家学院院士、英国黑格尔学会会长等职。其著作《历史哲学导论》在西方世界很有影响,广泛流传。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整个历史哲学的一个重要而又具有争议的焦点问题。西方历史哲学经过长期争论,至今仍未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历史哲学,而且是整个社会科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沃尔什的《历史哲学导论》就将其作为核心问题进行研究。
在沃尔什看来,历史知识的合理性问题是由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两个问题组成的。历史认识的真实性问题即历史认识的真理性问题;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即指历史认识能否“保证所有认真调查研究它们的人都能接受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整合为一个问题,即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
关于历史事实,沃尔什认为,通常人们所讲的事实是指独立于研究者自身之外的东西,无论怎么样,它们都存在着。历史事实是过去了的事实,我们只能通过文献、建筑遗迹等等历史证据来确立它,而这些证据有真伪之分,这就显示了确定历史事实的特殊之处。历史事实不能改变,它有某种给定的东西,而区分真伪则依赖于人们的批判性认识。历史事实是人们通过给定的成分构建起来的,是对给定成分的阐释,至于客观历史本身,只能说存在。
关于历史认识的真理性,沃尔什分析了符合论和融贯论两种真理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配景主义”,确立了自己的真理观。他认为,我们不是在历史证据中,而是要在历史证据的给定成分中寻找历史知识的基础。这个给定的成分使我们有了与人类过去的一个接触点。借助于此,使我们对过去的重建不致成为随意的,也使得主体认识图示有了加工的源泉。建构出来的历史无法与过去的历史比较,我们能够利用的唯一检验真理的标准,就是我们在那个给定的成分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各种信念之间的内部融会贯通性。
关于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沃尔什认为,历史学原则上是一门科学,因而具备客观性的特点。然而在历史思维中,历史学家的主观成分起着极大的作用,这就使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独具特点。而构成历史学家之间意见不一的主观成分主要有四种情况:1、个人的好恶。2、历史学家所属集体、集团、阶级、种族的偏见。3、各种互相冲突的有关历史解说的理论。4、根本的哲学冲突:道德和形而上学信念之间的根本冲突。他批评了那种认为在历史学中道德和形而上学的信念起着决定作用而产生的否认或怀疑历史认识客观性的种种观点,提出了必须把道德和形而上学理论即人性理论建构为一门科学的观点。
从启蒙时代的法国哲学到浪漫主义的德国历史哲学,都研究和探讨过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最早使用“历史哲学”这一概念的伏尔泰认为,历史学家的责任不是用虚构的轶事和神奇的传说取悦于读者,而是必须把历史上渗进的这些东西加以剔除,使之成为人们真实的历史。爱尔维修则试图建立一种像自然科学一样严密的社会历史学说。康德认为,人们无法认识社会和历史的本质,因为能够认识的只是经验的世界,至于经验背后的本质则属于自在之物,是人们无法把握的。黑格尔是思辨的历史哲学的代表,他认为理性是历史的基础,历史是理性的产物,因而历史具有完全的合理性,所以,哲学不仅可以认识历史,而且承认历史的客观性。
20世纪的西方历史哲学在历史的客观性问题上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以毕尔德、柯林伍德、杜威等人为代表的现对主义观点,一种是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绝对主义观点。而沃尔什所谓的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学说实际上也是相对主义的。沃尔什承认历史客观性的问题是“批判的历史学中最为重要而又令人困惑”的问题,这也是沃尔什历史哲学探讨的中心问题。这个问题通常有两种答案:一种是客观主义的,即认为历史事实是绝对的客观存在的;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即否认历史事实具有客观真实性,而认为每种历史事实都只相对于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而存在。沃尔什干这两种答案之外,提出了第三种答案,即他的配景主义。具体来说,他对历史的客观性做出了这样一种规定,即所谓的历史客观性就是“每一个进行认真调查的人都必定会加以接受的东西。”意味着这所谓的客观性有赖于每个人的认识。正因如此,丹托认为沃尔什的所谓客观性的学说是“相对主义”的。
西方哲学家围绕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的争论,实质是关于基本历史观的问题。历史认识客观性的前提是肯定历史认识客体的客观性。在历史认识的过程中,历史认识主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都深刻影响历史认识的结果,甚至历史认识主体的气质、性格、爱好、偏见与情绪都渗透在历史学家的认识中,历史认识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正是它与科学认识的重要区别,但这并不能抹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而恰恰要受这一客观性制约,这正是历史存在决定历史意识的历史唯物论原则在历史认识领域的体现。同时,在历史认识领域,历史认识客观性的科学说明还必须贯彻辩证法的原则。首先,历史认识对人类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揭示并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完成的,揭示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历史认识是具有历史性的。其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从整体上揭示历史发展运动规律的客观性,是从历史运动中的偶然性中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即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通过客观历史事实所揭示的规律性的客观性。
从总体上来讲,检验历史认识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历史认识客观性的检验标准最直接的是史学实践。史学实践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它是以经过考证的史料来验证历史学家的历史认识是否与之相符,从而判定历史认识的真伪。史料考证也是一个实践过程,通过新史料的持续发现不断地补充、验证史料的真伪从而增加其可靠性,从而使我们的历史认识向客观性靠近,更加趋于真实,符合历史事实实际,从而使我们的历史研究具有科学性,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参考文献
[1][英]沃尔什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哲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2]袁吉富.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何兆武,陈启能.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刘笃成,唐淮.西方历史哲学的焦点一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2000(3).
[5]韩震,孟鸣岐.历史哲学关于历史性概念的哲学阐释.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关键词:历史认识 客观性
中国分类号:N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2)02(b)-0249-01
威廉·沃尔什(1913-1979),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曾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爱丁堡大学,担任过国际知名的《康德研究》和《历史与理论》编委,曾任亚里士多德学会主席、爱丁堡皇家学院院士、英国黑格尔学会会长等职。其著作《历史哲学导论》在西方世界很有影响,广泛流传。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整个历史哲学的一个重要而又具有争议的焦点问题。西方历史哲学经过长期争论,至今仍未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历史哲学,而且是整个社会科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沃尔什的《历史哲学导论》就将其作为核心问题进行研究。
在沃尔什看来,历史知识的合理性问题是由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两个问题组成的。历史认识的真实性问题即历史认识的真理性问题;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即指历史认识能否“保证所有认真调查研究它们的人都能接受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整合为一个问题,即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
关于历史事实,沃尔什认为,通常人们所讲的事实是指独立于研究者自身之外的东西,无论怎么样,它们都存在着。历史事实是过去了的事实,我们只能通过文献、建筑遗迹等等历史证据来确立它,而这些证据有真伪之分,这就显示了确定历史事实的特殊之处。历史事实不能改变,它有某种给定的东西,而区分真伪则依赖于人们的批判性认识。历史事实是人们通过给定的成分构建起来的,是对给定成分的阐释,至于客观历史本身,只能说存在。
关于历史认识的真理性,沃尔什分析了符合论和融贯论两种真理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配景主义”,确立了自己的真理观。他认为,我们不是在历史证据中,而是要在历史证据的给定成分中寻找历史知识的基础。这个给定的成分使我们有了与人类过去的一个接触点。借助于此,使我们对过去的重建不致成为随意的,也使得主体认识图示有了加工的源泉。建构出来的历史无法与过去的历史比较,我们能够利用的唯一检验真理的标准,就是我们在那个给定的成分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各种信念之间的内部融会贯通性。
关于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沃尔什认为,历史学原则上是一门科学,因而具备客观性的特点。然而在历史思维中,历史学家的主观成分起着极大的作用,这就使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独具特点。而构成历史学家之间意见不一的主观成分主要有四种情况:1、个人的好恶。2、历史学家所属集体、集团、阶级、种族的偏见。3、各种互相冲突的有关历史解说的理论。4、根本的哲学冲突:道德和形而上学信念之间的根本冲突。他批评了那种认为在历史学中道德和形而上学的信念起着决定作用而产生的否认或怀疑历史认识客观性的种种观点,提出了必须把道德和形而上学理论即人性理论建构为一门科学的观点。
从启蒙时代的法国哲学到浪漫主义的德国历史哲学,都研究和探讨过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最早使用“历史哲学”这一概念的伏尔泰认为,历史学家的责任不是用虚构的轶事和神奇的传说取悦于读者,而是必须把历史上渗进的这些东西加以剔除,使之成为人们真实的历史。爱尔维修则试图建立一种像自然科学一样严密的社会历史学说。康德认为,人们无法认识社会和历史的本质,因为能够认识的只是经验的世界,至于经验背后的本质则属于自在之物,是人们无法把握的。黑格尔是思辨的历史哲学的代表,他认为理性是历史的基础,历史是理性的产物,因而历史具有完全的合理性,所以,哲学不仅可以认识历史,而且承认历史的客观性。
20世纪的西方历史哲学在历史的客观性问题上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以毕尔德、柯林伍德、杜威等人为代表的现对主义观点,一种是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绝对主义观点。而沃尔什所谓的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学说实际上也是相对主义的。沃尔什承认历史客观性的问题是“批判的历史学中最为重要而又令人困惑”的问题,这也是沃尔什历史哲学探讨的中心问题。这个问题通常有两种答案:一种是客观主义的,即认为历史事实是绝对的客观存在的;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即否认历史事实具有客观真实性,而认为每种历史事实都只相对于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而存在。沃尔什干这两种答案之外,提出了第三种答案,即他的配景主义。具体来说,他对历史的客观性做出了这样一种规定,即所谓的历史客观性就是“每一个进行认真调查的人都必定会加以接受的东西。”意味着这所谓的客观性有赖于每个人的认识。正因如此,丹托认为沃尔什的所谓客观性的学说是“相对主义”的。
西方哲学家围绕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的争论,实质是关于基本历史观的问题。历史认识客观性的前提是肯定历史认识客体的客观性。在历史认识的过程中,历史认识主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都深刻影响历史认识的结果,甚至历史认识主体的气质、性格、爱好、偏见与情绪都渗透在历史学家的认识中,历史认识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正是它与科学认识的重要区别,但这并不能抹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而恰恰要受这一客观性制约,这正是历史存在决定历史意识的历史唯物论原则在历史认识领域的体现。同时,在历史认识领域,历史认识客观性的科学说明还必须贯彻辩证法的原则。首先,历史认识对人类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揭示并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完成的,揭示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历史认识是具有历史性的。其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从整体上揭示历史发展运动规律的客观性,是从历史运动中的偶然性中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即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通过客观历史事实所揭示的规律性的客观性。
从总体上来讲,检验历史认识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历史认识客观性的检验标准最直接的是史学实践。史学实践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它是以经过考证的史料来验证历史学家的历史认识是否与之相符,从而判定历史认识的真伪。史料考证也是一个实践过程,通过新史料的持续发现不断地补充、验证史料的真伪从而增加其可靠性,从而使我们的历史认识向客观性靠近,更加趋于真实,符合历史事实实际,从而使我们的历史研究具有科学性,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参考文献
[1][英]沃尔什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哲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2]袁吉富.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何兆武,陈启能.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刘笃成,唐淮.西方历史哲学的焦点一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2000(3).
[5]韩震,孟鸣岐.历史哲学关于历史性概念的哲学阐释.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