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距离全国高考统一考试时间越来越近,经过几次高考模拟考试后,学生在主观题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试方面,较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答题不规范;论题质量不高;论证过程简单,缺乏说服力;语言表达逻辑混乱,表述不清晰;低分、零分卷。这些问题中,前列问题可以通过训练来解决,但是低分、零分卷问题,比例高,迫切需要有效解决,笔者经过长长的反思,尤其针对全国卷文科综合试卷第41题,初步有了几点不成熟的帮助考生增分的策略和方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切勿对号入座。
一、试题定位及演变
高考全国卷文科综合试卷第41题是新课程改革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增加的开放性的试题,2011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则单独成题,共12分,分值很大,重点考查考生的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考生得分的重点、难点。从2011年以来,全国新课程文科综合卷第41题试题形式不断创新,考察角度不断翻新,命题立意不断提高,成为全国新课程文科综合卷主观题中的最大特色。
2011—2015年全国卷文科综合试卷第41题的考查内容:2011年:评析“西方崛起”的观点;2012年:评析“冲击——反应”模式;2013年:汉唐地图对比、中英建筑图片题;2014年:修改“抗日战争”目录、世界近代史材料目录对比;2015年:探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公式、1950—2008我国部分节假日变化;纵观这五年的命题特征,虽然题型开放,但是也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答题的方向和抓手。
从2016年开始,全国卷文科综合试卷第41题的命题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2016年全国文科综合Ⅰ卷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仍然给学生提供了答题方向和抓手。但是2016年全国文科综合Ⅱ卷,提供了关于玄奘鉴真的材料,要求学生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体现了明显的过渡痕迹。到201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Ⅰ卷提供了部分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材料,要求学生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结合2017年和2018年历史高考大纲来看,大纲提出,高考要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探究及应对策略
几次模拟考后,知识与能力较好的部分同学也出现了低分、零分卷,经与这些学生交流、沟通,学生一致反映,这道题根本无从下手。学生无从下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考试技巧问题
学生在考试时,时间分配不合理。我校地处文化相对落后的山区,学生的双基普遍较差,加上学生追求考试结果的意识强烈,拿到试卷,不假思索,不对试卷进行整体的了解,一开始就进行“阵地战”和“攻坚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后面的题目,最终草草应对,甚至不作答。在答题的过程中就应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采用做得了就做,做不出来就过的“游击战”方针,挤出相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二)审题与材料解读问题
自2016年出现这种新题型后,学生面临了两大问题,一是审题,二是材料解读。
先谈谈审题问题,41题问题设计,一般是给出材料,要求围绕材料,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这样的问题设计,对于缺乏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考生,根本找不着方向,因此回答问题无从下手。笔者认为,这样的题目设计重心在于材料解读和信息提取加工,因此,41题的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处理了。
以2016年全国文科综合Ⅱ卷41题为例: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学生在解读材料时,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求学生整体了解材料,其次要明白材料究竟提供了哪些信息,第三步是将材料信息进行组合,进而明白材料的中心意图。就本题而言,第一个是空间信息,反映了中国与印度和日本的联系;第二个是人物信息,结合历史常识,可以确定人物的僧人身份;第三个信息是历史人物的活動信息,他们在传播佛教,反映中外文化交流。当提炼出这些信息后,在对信息进行加工,这道题的材料有三个信息,而信息加工就是将这些信息进行分化组合,就可以得出论点:“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或其它观点了,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就可以展开论述了。
三、启示与反思
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第41题考生应试大量出现低分卷、零分卷的问题,除上述因素外,结合平时的常规教学反思,问题的存在非一日之累集,这是与我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密不可分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固守传统,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向纵深发展,但是我们总是在为自己的思维固守在辩护:小学初中教育固化了学生学习习惯、我们地处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学生基础较差等等。
在此,作为履行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是老师的天职,我们务必要加强学习,改造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要在教学中树立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鼓励学生,相信学生;要改造我们的教学模式,大胆地创新,做到“授之以渔”。只要老师持之以恒这样去做,在不远的将来,学生在高考中低分、零分卷的尴尬现象就能克服了。
一、试题定位及演变
高考全国卷文科综合试卷第41题是新课程改革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增加的开放性的试题,2011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则单独成题,共12分,分值很大,重点考查考生的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考生得分的重点、难点。从2011年以来,全国新课程文科综合卷第41题试题形式不断创新,考察角度不断翻新,命题立意不断提高,成为全国新课程文科综合卷主观题中的最大特色。
2011—2015年全国卷文科综合试卷第41题的考查内容:2011年:评析“西方崛起”的观点;2012年:评析“冲击——反应”模式;2013年:汉唐地图对比、中英建筑图片题;2014年:修改“抗日战争”目录、世界近代史材料目录对比;2015年:探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公式、1950—2008我国部分节假日变化;纵观这五年的命题特征,虽然题型开放,但是也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答题的方向和抓手。
从2016年开始,全国卷文科综合试卷第41题的命题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2016年全国文科综合Ⅰ卷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仍然给学生提供了答题方向和抓手。但是2016年全国文科综合Ⅱ卷,提供了关于玄奘鉴真的材料,要求学生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体现了明显的过渡痕迹。到201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Ⅰ卷提供了部分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材料,要求学生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结合2017年和2018年历史高考大纲来看,大纲提出,高考要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探究及应对策略
几次模拟考后,知识与能力较好的部分同学也出现了低分、零分卷,经与这些学生交流、沟通,学生一致反映,这道题根本无从下手。学生无从下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考试技巧问题
学生在考试时,时间分配不合理。我校地处文化相对落后的山区,学生的双基普遍较差,加上学生追求考试结果的意识强烈,拿到试卷,不假思索,不对试卷进行整体的了解,一开始就进行“阵地战”和“攻坚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后面的题目,最终草草应对,甚至不作答。在答题的过程中就应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采用做得了就做,做不出来就过的“游击战”方针,挤出相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二)审题与材料解读问题
自2016年出现这种新题型后,学生面临了两大问题,一是审题,二是材料解读。
先谈谈审题问题,41题问题设计,一般是给出材料,要求围绕材料,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这样的问题设计,对于缺乏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考生,根本找不着方向,因此回答问题无从下手。笔者认为,这样的题目设计重心在于材料解读和信息提取加工,因此,41题的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处理了。
以2016年全国文科综合Ⅱ卷41题为例: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学生在解读材料时,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求学生整体了解材料,其次要明白材料究竟提供了哪些信息,第三步是将材料信息进行组合,进而明白材料的中心意图。就本题而言,第一个是空间信息,反映了中国与印度和日本的联系;第二个是人物信息,结合历史常识,可以确定人物的僧人身份;第三个信息是历史人物的活動信息,他们在传播佛教,反映中外文化交流。当提炼出这些信息后,在对信息进行加工,这道题的材料有三个信息,而信息加工就是将这些信息进行分化组合,就可以得出论点:“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或其它观点了,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就可以展开论述了。
三、启示与反思
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第41题考生应试大量出现低分卷、零分卷的问题,除上述因素外,结合平时的常规教学反思,问题的存在非一日之累集,这是与我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密不可分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固守传统,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向纵深发展,但是我们总是在为自己的思维固守在辩护:小学初中教育固化了学生学习习惯、我们地处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学生基础较差等等。
在此,作为履行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是老师的天职,我们务必要加强学习,改造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要在教学中树立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鼓励学生,相信学生;要改造我们的教学模式,大胆地创新,做到“授之以渔”。只要老师持之以恒这样去做,在不远的将来,学生在高考中低分、零分卷的尴尬现象就能克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