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片区基本情况
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它既不同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
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坚持三个理念: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相比以审美体验为主要目标的风景区,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价值及其原真性和完整性最高的地区,是最具战略地位的国家生态安全高地,例如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神农架和武夷山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国家公园,就是要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世代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
肃南县是一个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县份,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200公里,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全县拥有各类草原2677.55万亩,年饲养各类牲畜95万头(只)左右,畜牧业收入约占农牧民收入的65%以上,是甘肃省牛羊产业大县和全省优质高山细毛羊基地。境内共有大小河流33条,是河西五市乃至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生命线”和“绿色水库”,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县委、政府切实承担起了保护祁连山生态系统安全的主体责任,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范、项目拉动,为维护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二、肃南县生态移民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肃南县是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的资源主体,祁连山北麓77%的面积在肃南县境内,县域面积占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59.3%。2017年以来,肃南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及中央、省市关于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保护修复工作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和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整改工作成效明显。
全县核心区搬迁农牧民149户484人,有劳动力332人,其中男性177人,女性155人。经调查,每户1名既定的生态管护员除外,计划继续搞舍饲养殖的27人,其中3人已租赁草原继续放牧;从事短期育肥和牲畜返销的有62人;从事旅游服务业的8人;从事餐饮行业的11人;从事车辆运营的11人;经营个体门店的11人;从事美容美发行业的4人;计划外出务工的24人,就地转产务工的16人;从事民族手工艺品制作销售的15人;从事电商和创办小微企业创业的5人。目前已顺利转产就业的有22户40人,其中从事舍饲养殖的有8户12人,租赁草原放牧的7户13人,从事餐饮业的5户11人,搞个体经营2户,经营出租车2户。
肃南县对149户搬迁农牧民中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壮年劳动力农牧民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以生态管护员、种植业、养殖业、社区服务业和特色产业开发为主,重点培训大舍饲养殖、商业服务、旅游服务、物业服务、建筑等知识。通过因户因人定向施策确保每人能够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形成特色产。至目前,搬迁牧户中已经有55人参加了人社局举办的第一期后续产业发展技术培训,并取得了技能证书。
针对核心区农牧民搬迁后产业发展不足的实际,建设人工饲草料种植基地势在必行。规划在明花乡草沟井、白银乡大瓷窑、祁丰乡大黄沟滩建设饲草料基地3个,各5000亩,共计1.5万亩,扶持新建饲草料加工销售点3个,年新增饲料加工能力3万吨,每个饲草料基地购置收割机、铡草机、打包机等设备。今年先期开展明花乡草沟井饲草料基地建设项目,目前正在开展可行性论证和环评、稳评等项目实施前期准备工作。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生态移民安置及后续生产生活保障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由于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民族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对此,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要求,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反思,引导各级各方面和广大干部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形成重视生态建设、推进生态建设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应当从源头抓起,发掘民族地区传统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现代价值,有效保护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
第一,对民族地区而言,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资源环境问题的制度,如生态环境监管机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绿色产品的制度;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路径,初步实现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转型升级等。要抢抓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历史契机,在此进程中先行先试,勇于实践,努力探索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可复制的绿色发展成果。对生态移民安置及后续生产生活保障要进行科学划定,扶持特色产业发展,防止移民后返贫的隐患,提高牧区生态移民补助标准,建立高标准移民安置集中区,抢救保护民族传统文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好规划的落实。
第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準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制定和完善针对民族地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相关规划,明确民族地区的地位。应通过多种手段落实国家财政支持和地方配套资金,确保这些规划能真正发挥作用。
(注:本文系中共张掖市委党校2018年校级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它既不同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
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坚持三个理念: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相比以审美体验为主要目标的风景区,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价值及其原真性和完整性最高的地区,是最具战略地位的国家生态安全高地,例如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神农架和武夷山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国家公园,就是要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世代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
肃南县是一个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县份,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200公里,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全县拥有各类草原2677.55万亩,年饲养各类牲畜95万头(只)左右,畜牧业收入约占农牧民收入的65%以上,是甘肃省牛羊产业大县和全省优质高山细毛羊基地。境内共有大小河流33条,是河西五市乃至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生命线”和“绿色水库”,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县委、政府切实承担起了保护祁连山生态系统安全的主体责任,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范、项目拉动,为维护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二、肃南县生态移民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肃南县是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的资源主体,祁连山北麓77%的面积在肃南县境内,县域面积占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59.3%。2017年以来,肃南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及中央、省市关于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保护修复工作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和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整改工作成效明显。
全县核心区搬迁农牧民149户484人,有劳动力332人,其中男性177人,女性155人。经调查,每户1名既定的生态管护员除外,计划继续搞舍饲养殖的27人,其中3人已租赁草原继续放牧;从事短期育肥和牲畜返销的有62人;从事旅游服务业的8人;从事餐饮行业的11人;从事车辆运营的11人;经营个体门店的11人;从事美容美发行业的4人;计划外出务工的24人,就地转产务工的16人;从事民族手工艺品制作销售的15人;从事电商和创办小微企业创业的5人。目前已顺利转产就业的有22户40人,其中从事舍饲养殖的有8户12人,租赁草原放牧的7户13人,从事餐饮业的5户11人,搞个体经营2户,经营出租车2户。
肃南县对149户搬迁农牧民中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壮年劳动力农牧民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以生态管护员、种植业、养殖业、社区服务业和特色产业开发为主,重点培训大舍饲养殖、商业服务、旅游服务、物业服务、建筑等知识。通过因户因人定向施策确保每人能够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形成特色产。至目前,搬迁牧户中已经有55人参加了人社局举办的第一期后续产业发展技术培训,并取得了技能证书。
针对核心区农牧民搬迁后产业发展不足的实际,建设人工饲草料种植基地势在必行。规划在明花乡草沟井、白银乡大瓷窑、祁丰乡大黄沟滩建设饲草料基地3个,各5000亩,共计1.5万亩,扶持新建饲草料加工销售点3个,年新增饲料加工能力3万吨,每个饲草料基地购置收割机、铡草机、打包机等设备。今年先期开展明花乡草沟井饲草料基地建设项目,目前正在开展可行性论证和环评、稳评等项目实施前期准备工作。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生态移民安置及后续生产生活保障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由于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民族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对此,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要求,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反思,引导各级各方面和广大干部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形成重视生态建设、推进生态建设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应当从源头抓起,发掘民族地区传统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现代价值,有效保护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
第一,对民族地区而言,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资源环境问题的制度,如生态环境监管机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绿色产品的制度;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路径,初步实现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转型升级等。要抢抓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历史契机,在此进程中先行先试,勇于实践,努力探索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可复制的绿色发展成果。对生态移民安置及后续生产生活保障要进行科学划定,扶持特色产业发展,防止移民后返贫的隐患,提高牧区生态移民补助标准,建立高标准移民安置集中区,抢救保护民族传统文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好规划的落实。
第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準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制定和完善针对民族地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相关规划,明确民族地区的地位。应通过多种手段落实国家财政支持和地方配套资金,确保这些规划能真正发挥作用。
(注:本文系中共张掖市委党校2018年校级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