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加强果树生产的管理,全面了解果树生产现状,我们农技中心果业协会,组织各村果树技术人员,考察了全镇现有果树生产现状,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建议如下。
一、果树发展史及生产现状
我镇栽培果树历史悠久,80年代前集体所有制时,果园都是集体统一管理大果园,栽培主要品种苹果国光、黄元帅、鸡冠,梨品种有当地红梨、尖把、锦丰等,还有山楂、桃、李、杏等品种是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80年代,落实生产责任制后,改革开放经营权分给一家一户经营管理,一家几棵树,当时果价高于粮价,政府号召农民致富心切,掀起栽培果树高潮,家家户户栽树建果园,有的户在荒山栽,也有的户在口粮地栽树,栽培苹果树种有国光、富士、红星、乔纳金等,梨树有中晚山吉、丰水梨等,大面积发展山楂、苹果、梨树。梨树面积达到1.2万亩2万株,山楂5600亩。90年代这些果树进入盛果期,苹果价格下跌,梨、山楂滞销,极大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93年遭受初冬大东害,全镇所有果树普遍受冻,抗旱能力差的富士、红星、梨中的晚山吉、辛水冻死率70%~80%,造成树势衰弱,产量、质量下降,腐烂病大发生。山楂虽然受冻害较轻,但价格由原来的2元钱下跌到几分钱。果农放弃对果树生产投入,加之特产税的增加,造成弃管和撂荒现象,进入2000年后,在口粮地栽培的果树全部刨除种粮,在荒山栽培的造林。原来老果园有的更新了树种,有的种粮,有的栽植其他树种,还有的弃管。从2003年开始,加快老果园改造步伐,栽植南果梨26万株,现在是幼树期,全镇现在有的果园中老龄老品种小国光所剩无几。
主栽树种进入盛果期是寒富,是从沈阳农业大学引进的,1989年在周家村试栽成功,抗寒丰产性都高于国光,寒富苹果发展至今成为我镇主栽品种,在果业协会带动下,应用套袋新技术喜获丰收,既增产又增收。
二、果树生产管理中混存在的难点及问题
1.果树生产基础设施投入不上去,果园用水难,走路难,运输难。
2.老果园更新改造难度大,果园面积难以协调。
3.果农存在重粮轻果思想,栽培果树信心不大。
4.栽培树种不统一,不利于管理和产品的一致性。
5.果树投入不到位,缺少树下树上基本功。
6.技术队伍老龄化,缺少年轻技术人员。
7.果树整齐度较差,单位面积产量低。
8.树型不明,结构不清,修剪时轻时重。
9.粮果兼种,不利于解决光照。
10.果园面积小株数少,不利于管理与销售。
三、今后发展建议
1.大力发展果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我镇的果业生产曾是大石桥市东部山区产果大镇,产量产值超千万。那时一个念头要想致富就得栽果树,农民把果树视为摇钱树,近几年果树生产出现低谷时期,果农弃果经商、外出打工,放弃果树生产,现在,果树生产有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果价上扬,销售畅通,开发了果品加工业,增加了出口量。今年,寒富苹果以每千克3~4元,南果梨每千克2.5~3.8元采购后销售一空。一亩果园顶10亩旱田的经济效益。参加考察人员一致认为,农业效益高,老百姓富裕就得发展果业生产,这是农业增收最好的选择。
2.坚持适地适栽的原则
我镇资源优势山多地少,耕地面积2万多亩,适栽果树面积老果园、荒山面积可达3万亩,农业的发展应本着高山造林、养蚕,半山坡建果园,耕地面积种良田,也就是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栽培,经过多年的筛选,抗寒适合我镇发展的树种,应以寒富、红王将、腾木一号为主栽品种,适当发展中早熟品种,梨品种以南果、尖把、红梨为主栽品种,形成我镇苹果、梨两大产业。
3.搞好区划,合理布局
各村要根据当地条件,统筹规划,民主决策,适栽树种要统一,集中连片,适度规模,提倡一村一品一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苹果生产是一个商品率很好的产业,要求集中连片统一设计,按照标准化建园,以便于集约化经营管理,尽早建成果业商品基地,建果园基地。难点在于协调建园面积,镇村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协调建基地面积,栽培适销对路的树种,形成本村的品牌。
4.培训技术骨干、提高果树技术素质
目前,果树技术骨干正处在新老交替时期,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人才,原来果树技术员掌握的果树技术跟不上果树技术发展的要求,年轻人学习果树技术人不多,技术力量薄弱。为此,要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果农学会运用高新科技,按农业部颁发的不同树种栽培标准,管理果树,经营果品。今后,我们农技中心、果业发展协会根据果树生产不同时期,举办各种技术学习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具有一定科技素质的农民技术队伍。
一、果树发展史及生产现状
我镇栽培果树历史悠久,80年代前集体所有制时,果园都是集体统一管理大果园,栽培主要品种苹果国光、黄元帅、鸡冠,梨品种有当地红梨、尖把、锦丰等,还有山楂、桃、李、杏等品种是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80年代,落实生产责任制后,改革开放经营权分给一家一户经营管理,一家几棵树,当时果价高于粮价,政府号召农民致富心切,掀起栽培果树高潮,家家户户栽树建果园,有的户在荒山栽,也有的户在口粮地栽树,栽培苹果树种有国光、富士、红星、乔纳金等,梨树有中晚山吉、丰水梨等,大面积发展山楂、苹果、梨树。梨树面积达到1.2万亩2万株,山楂5600亩。90年代这些果树进入盛果期,苹果价格下跌,梨、山楂滞销,极大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93年遭受初冬大东害,全镇所有果树普遍受冻,抗旱能力差的富士、红星、梨中的晚山吉、辛水冻死率70%~80%,造成树势衰弱,产量、质量下降,腐烂病大发生。山楂虽然受冻害较轻,但价格由原来的2元钱下跌到几分钱。果农放弃对果树生产投入,加之特产税的增加,造成弃管和撂荒现象,进入2000年后,在口粮地栽培的果树全部刨除种粮,在荒山栽培的造林。原来老果园有的更新了树种,有的种粮,有的栽植其他树种,还有的弃管。从2003年开始,加快老果园改造步伐,栽植南果梨26万株,现在是幼树期,全镇现在有的果园中老龄老品种小国光所剩无几。
主栽树种进入盛果期是寒富,是从沈阳农业大学引进的,1989年在周家村试栽成功,抗寒丰产性都高于国光,寒富苹果发展至今成为我镇主栽品种,在果业协会带动下,应用套袋新技术喜获丰收,既增产又增收。
二、果树生产管理中混存在的难点及问题
1.果树生产基础设施投入不上去,果园用水难,走路难,运输难。
2.老果园更新改造难度大,果园面积难以协调。
3.果农存在重粮轻果思想,栽培果树信心不大。
4.栽培树种不统一,不利于管理和产品的一致性。
5.果树投入不到位,缺少树下树上基本功。
6.技术队伍老龄化,缺少年轻技术人员。
7.果树整齐度较差,单位面积产量低。
8.树型不明,结构不清,修剪时轻时重。
9.粮果兼种,不利于解决光照。
10.果园面积小株数少,不利于管理与销售。
三、今后发展建议
1.大力发展果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我镇的果业生产曾是大石桥市东部山区产果大镇,产量产值超千万。那时一个念头要想致富就得栽果树,农民把果树视为摇钱树,近几年果树生产出现低谷时期,果农弃果经商、外出打工,放弃果树生产,现在,果树生产有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果价上扬,销售畅通,开发了果品加工业,增加了出口量。今年,寒富苹果以每千克3~4元,南果梨每千克2.5~3.8元采购后销售一空。一亩果园顶10亩旱田的经济效益。参加考察人员一致认为,农业效益高,老百姓富裕就得发展果业生产,这是农业增收最好的选择。
2.坚持适地适栽的原则
我镇资源优势山多地少,耕地面积2万多亩,适栽果树面积老果园、荒山面积可达3万亩,农业的发展应本着高山造林、养蚕,半山坡建果园,耕地面积种良田,也就是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栽培,经过多年的筛选,抗寒适合我镇发展的树种,应以寒富、红王将、腾木一号为主栽品种,适当发展中早熟品种,梨品种以南果、尖把、红梨为主栽品种,形成我镇苹果、梨两大产业。
3.搞好区划,合理布局
各村要根据当地条件,统筹规划,民主决策,适栽树种要统一,集中连片,适度规模,提倡一村一品一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苹果生产是一个商品率很好的产业,要求集中连片统一设计,按照标准化建园,以便于集约化经营管理,尽早建成果业商品基地,建果园基地。难点在于协调建园面积,镇村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协调建基地面积,栽培适销对路的树种,形成本村的品牌。
4.培训技术骨干、提高果树技术素质
目前,果树技术骨干正处在新老交替时期,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人才,原来果树技术员掌握的果树技术跟不上果树技术发展的要求,年轻人学习果树技术人不多,技术力量薄弱。为此,要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果农学会运用高新科技,按农业部颁发的不同树种栽培标准,管理果树,经营果品。今后,我们农技中心、果业发展协会根据果树生产不同时期,举办各种技术学习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具有一定科技素质的农民技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