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谬敬”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erd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敬以待人,体现着一个人的素养。而尊敬一个人应是发自内心和真挚的,是对一个人高尚品德或超凡能力、卓越成就的敬佩,而不掺杂其他成分,更不违心做作、虚头巴脑,否则,就会成为“谬敬”。
   《南史·何尚之传》载:南朝何尚之(字彦德)升任吏部侍郎后,回家省亲时,满朝官员纷纷到码头为他送行。到家后,其父何叔度问他:“闻汝来此,倾朝相送,可有几客?”何尚之颇自豪地答道:“殆数百人。”何叔度笑着说:“此是送吏部郎耳,非关何彦德也。昔殷浩亦尝作豫章定省,送别者甚众,及废徙东阳,船泊征虏亭积日,乃至亲旧无复相窥者。”何叔度话的意思是,人家这是来送吏部侍郎的,跟你何尚之没多大关系。东晋时殷浩赴任豫章太守时,为他送行的人也很多,把码头都堵住了。但后来他被贬流放东阳信安时,亲戚朋友没有一个来送行的。”
   很显然,何尚之遇到的就是“谬敬”。“谬敬”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略加分析,就能发现其所谬之处。
   其一,“谬敬”敬的是职权、地位、头衔之类,是势利之敬、轩冕之敬,也是违心之敬,说到底是以“敬”求利。南宋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讲:“人方居权势时,请谒必恭,书问必谨,皆谬敬其所居之官,非敬其人也……而世多以请谒之恭、书问之谨为归依于我,是堕谬敬术中而不悟者也。”此言不仅揭开了“谬敬”的实质,还说出了“谬敬”的迷惑力。
   其二,“谬敬”往往“善”择时机,适“时”发生。如上级出差、住院以及工作受到肯定之时,或领导家中遇有婚丧嫁娶之事,或逢年过节之际,“谬敬”就以“送行”“看望”“帮忙”等名义堂而皇之出现了。由于机会选得恰当,又打着人之常情的旗号,于是乎,来者“光明正大”,受者“心安理得”。
   其三,“谬敬”也少不了虚荣心的驱使。“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清代孙嘉淦任左都御史时曾向乾隆皇帝上奏《三习一弊疏》,从人性弱点的角度,分析了人君“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如任这些天性发展,就会产生“一弊”,即“喜小人厌君子”。人无完人,或多或少都有爱听好话、愿受夸奖、喜欢被人拥着捧着等弱点,“谬敬”现象便由此而生。
   既然“謬敬”是势利之术、轩冕之敬,必然不靠谱、难经远。清代名臣曾国藩曾言:“轩冕而敬,伪也。”可谓一针见血,道出了“谬敬”的虚伪。
   清代学者石成金在《传家宝》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军人,穿布衣布鞋游寺,僧以为是常人,不加礼貌。军人问之曰:“我见尔寺中,也甚淡薄,若少甚的修造,可取缘簿来,我也写布施。”僧人大喜,随即献茶,意极恭敬。及写缘簿,才写“总督部院”四个字,僧以为大官驾到,惊惧跪下。待又添写“标下左营官兵”,僧以为是兵丁,即恼立起。又见添写“喜施三十”,僧以为是银两,窃喜又跪。及又添写“文钱”二字,僧遂又起立不跪,脸又变恼。这个故事将势利小人,只敬衣衫不敬人,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真是:“俯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
   虽然“谬敬”充满虚情假意,但如果行“敬”者会来事,火候拿得好,而被“敬”者又好这一口、吃这一套,就可能被“谬敬”搞得晕头转向。据媒体报道,前段时间,《平安经》这样的荒诞之作之所以能“火”一把,也与有人大搞“谬敬”捧臭脚有很大关系:权威媒体站台背书,隆重推荐;行业协会集中研讨,朗读品鉴;更有人称此书为“跨国传世的经类大作力作……”难怪有网友讽刺说:一部《平安经》,一群马屁精。这说明,人若满脑子功名利禄,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而又被“谬敬”包围,飘飘然、昏昏然,迟早会出大丑、栽大跟头。
   所以,对于“谬敬”,首先要看得透,想得开。清人叶玉屏辑录的《六事箴言》有言:“禄位者,势分也;官守者,职分也。士大夫之视势分也宜假,其视职分也宜真。”就是说,爵禄和地位只是随权势而来的一种名分,职守则是应尽的本分,士大夫对权势、名分应该看得淡一些,而对于职守应该看得重一些。做到这点,自然不会被“谬敬”所麻醉和左右。
   同时,也当小心提防“谬敬”。尤其有位有才有成者,面对如饴甘言、殷勤笑脸、悉心伺候,更应多长个心眼,多几份留意,多一些定力,识得破、忍得过,这样才能真保平安、真为人敬。
其他文献
安徽全椒吴敬梓纪念馆,占地广阔,内有亭榭长廊,苍松翠竹点缀其间,仿古建筑飞檐翘角,画栋雕梁,状极恢弘。纪念馆大厅前,有吴敬梓铜像耸立,高达七米,令游人仰视,大厅内有其坐像一尊。两尊铜像皆神情冷峻,有冷眼观世之态。无论古今,有如此深广庭院者,必大富大贵之人。   然而吴敬梓晚年却是穷困潦倒,平时要靠卖文和朋友接济度日。“囊无一钱守,腹作千雷鸣”“近闻典衣尽,灶突无烟青”,乃其自况之语。他53岁而殁
期刊
家长是如何由“雇主”变“下属”的?  王海银(山西太原)   《家长什么时候归学校管了?》(《杂文月刊》2021年1月上原创版)一文,谈到了学校(教师)以家长的领导自居,对家长发号施令、批评教育的现象,对此,笔者深有同感。   笔者以为,在职责上,教师类似于公务员,相应地,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也类似纳税人与公务员的关系,是一种雇佣关系,即家长(纳税人)雇佣教师来为孩子提供教育服务。这种雇佣关系自然
期刊
国学大师季羡林生前居住北大朗润园,有位租住在附近的北大学子是他山东老乡,常来和他聊天。有些日子没见年轻人,便前去打探,问小老乡最近在忙什么?小老乡说在憋论文。季羡林一听笑了:“论文岂是憋出来的?”然后补了那句广为流传的至理名言:“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   话糙理不糙,尤其出自季羡林之口,更多了几分深意。大师终其一生,精通12国语言,公认“学界泰斗”,全在于“多喝水”。   “水喝多了,尿
期刊
智能与人性,哪个应摆在第一的位置,这好像是个无需回答的问题。人是中心,智能是为人服务的,不用说。“智能”前头还有“人工”两个字,人造出来的东西,能让它抢夺人的中心位置?从人类使用和发明工具的第一天起,工具就从未改变过“仆从”的角色,今日里,人类造出了“人工智能”,角色就该互换啦,让人类成为智能的奴隶和附庸?不过,目前我倒是看到了一种要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的倾向。   人工智能用于民间,按说只有一个
期刊
朋友告诉我一件事,听罢心情有些沉重。   前些天,朋友去车管所换驾照,需体检和拍照,车管所明示:支付宝扫码,100元。排在他前面,有两个60多岁的老人,均没有支付宝,希望微信、现金、划卡,均被拒绝。是其他排队的年轻人帮忙支付宝支付,老人给帮忙人现金,才得以解决。   还在手机上看到一段视频,看完心情更加沉重。   视频中,公交车上,一头发全白的老头,颤颤巍巍走向左侧靠窗的座位。众青壮年男乘客
期刊
美国商业巨子洛克菲勒写给他儿子的38封信,揭示了孩子成长、修身、处事等方面的“秘密”,有诸多可取之处。但如鲁迅所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学家看见宫闱秘事”,不同人从不同角度看见不同的世界。而我读洛克菲勒这部书,所看到的,主要是中西文化的诸多相通之处。   他对儿子说,要爱祖国,“我知道,我拥有巨大财富,我也因它而承担着巨大的公共责任
期刊
前些日子,新华社“瞭望智库”微信号报道说,有很多城市不惜花费重金购买排名或雇佣团队炮制排名,以便跻身诸如十大最休闲城市、十大最具魅力城市、十大最佳旅游目的地等行列中。当然,这与那些城市给所谓的“评估团队”资助额有关。由某个城市出资资助的排行,一般都是这个城市拔得头筹。作者问道:“中国有多少用钱买出的最××城市?”   前几年曾有句出现频度很高的词语,叫做“求真务实”。其反义词,就是弄虚造假。造假
期刊
贞观八年(公元624年),唐太宗李世民准备派遣各道黜陟使——负责巡视与监察的官员,其职能跟后来的“巡抚”有些相类,唯独关内道这个地方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于是他问房玄龄:“这个地方的事务最为重要,谁可以担当这个重任?”右仆射李靖说:“关内道的事务重大,只有魏征才行。”唐太宗严肃地说:“我要到九成宫,这也不是小事,怎么可以派遣魏征出去?我每次出行都不想与其分开,实在是为了让他观察我的是非得失。你们能够
期刊
紫桃非桃,乃狐精,而且是一群狐精。《阅微草堂笔记》载,赵公晚年辞官在家,有一婢女叫紫桃,最为宠爱。这紫桃婉转妩媚,特别懂事,尤其是随叫随应,从来没有差错。赵公颇为纳罕,再三追问,紫桃只好坦承自己是狐精,前世与赵公有缘,特来服侍他,但绝不会害他。赵公因为宠爱紫桃太久,实在放不下,就没追究。有一次赵公站在院子中间喊紫桃,竟然从最近的两个屋里分别跳出一个紫桃来,二人不但长得一模一样,穿着打扮也一样。赵公
期刊
前段时间,在抖音上看到一段感人的视频,拍摄者讲述了陪伴他们家31年的毛驴于晚上10点死了。次日凌晨4:30,其父就起床在野外挖了个深坑,然后将驴抬去埋了。驴身下铺稻草,身上盖被子。她深情地说:“顺应自然规律老去,死后还能被埋葬的驴,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大部分的驴,活着干活,死了被吃肉。而我家驴的离去,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亲人逝去一样难过。一铲一铲的黄土,埋葬掉的是爸爸与毛驴大半辈子的过往。我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