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白活这么大岁数了?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iangre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告诉我一件事,听罢心情有些沉重。
   前些天,朋友去车管所换驾照,需体检和拍照,车管所明示:支付宝扫码,100元。排在他前面,有两个60多岁的老人,均没有支付宝,希望微信、现金、划卡,均被拒绝。是其他排队的年轻人帮忙支付宝支付,老人给帮忙人现金,才得以解决。
   还在手机上看到一段视频,看完心情更加沉重。
   视频中,公交车上,一头发全白的老头,颤颤巍巍走向左侧靠窗的座位。众青壮年男乘客在指责他:“这么多人指画你,你不难受吗?”“下去吧,快点!”“你白活这么大岁数了!”“你白活着!”一妇女说:“老人家,你还是下去吧。”
   上网查,知是8月17日发生在哈尔滨的事。在该城,乘坐公交、地铁,需要出示“龙江健康码”方可以出行。而该老人没手机,无法出示此码,不能乘车,而他偏要乘车。又恰值上班高峰,众乘客着急,故而指责于他。
   从外貌判断,该老者应该70岁朝上了,没有手机。既然有规定乘客必须扫码乘车,那么不扫码就不能乘车了,司机拒载无错;警察严格执法无过;众乘客指责似乎也对。
   可我总觉心里十分难受!
   要知道,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无手机,或无智能手机,不能扫码。可假如他非要出外办事不可,又无专车可坐;无子女,或凑巧子女不在身边,非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可,那可怎么办是好呢?很显然,该地制定乘坐公交车必须扫码之规定时没考虑到这部分老人的具体情况,很有修改的必要。
   即便已出台的规定不合理,在此规定修改以前,是否可以有临时变通的办法?要知道,规定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呀。现场的司机、乘客,能否更人性化一点,在确保公众安全的前提下(比如给老者测量体温),让他顺利地乘坐公交车呢?在此我想举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例子。朋友之父78岁,前段时间去逛上海植物园。到了才发现须提前预约并扫码入园。两者他均没有。于是工作人员请他在旁边等一等,让那些提前预约、能够扫码者先入园。然后查看他的身份证,证明其是上海市民,且近期从未离开上海,测量体温也不发烧,又戴着口罩,于是网开一面,允许他入园参观。假如植物园工作人员像上述视频中的司机、乘客那般固执、僵硬,朋友之父恐怕只能扫兴而归了。
   毫無疑问,有规定就必须严格执行。然而,面对那些有疑议的,甚至不太合理、没有考虑到所有人群、不够人性化的规定,我们在具体执行时,可否可以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操作,在确保公众安全的前提下,灵活执行呢?
   毕竟我们是有温度的人,而非铁面无情之机器!
   分享此一视频的网友冯楚军所加按语是这样的:
   若未来的信息社会是这个样子,我诅咒它永远不要到来!
   我也有同感!
其他文献
自从做了副山主,金钱豹便特别在乎自己的“形象”。   山里冬天很冷,有时可以到零下20多度,老婆心疼金钱豹,给他买了件10多万元的貂皮大衣。金钱豹大发雷霆:“你這婆娘就是头发长见识短,山里的动物官员这么多,小到科员,中到处长,上到山主,大家都只穿羽绒服、棉大衣,我干吗要穿貂皮,这不是授人以柄吗?”   野猫工作了20来年,在副处长岗位上呆了十四五年,很想进进步,私下里找到金钱豹,搔首弄姿,做出
期刊
晚唐时代有个诗人名叫张祜(782年—852?),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他写的《宫词》很有名,其中一首“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写封建社会宫人的不幸,强烈有力地表现出对统治者的怨愤之情,令人一唱三叹。他写的这类具有人民性的诗,赢得了同时代人们的赞赏。   然而,说起这位张祜,年轻时放荡任侠,也曾因为好虚名而受骗上当。唐末人冯翊子的《桂苑丛谈》,就记载了“张祜称侠”的
期刊
微信点赞,是游戏功能居多,还是正能量需要,似无人考究,而点赞的无心、随手与有意,皆又出手留痕。与当代人的点赞方式相比,古人的点赞则更有“小心思”“小确幸”,亦为我们所赞叹抑或迷惘。   赏阅古字画,除字画家的题跋和落款外,还有若干收藏者的“加印”。古人点赞字画,则在上面盖个章,以此向世界“宣示”——“这张字画被我收藏了”。据说乾隆皇帝在这方面是个“盖章狂魔”,他曾在一副仅有30多字的字画上,加盖
期刊
子虚镇有条乌有街,远近闻名。   热闹的街面上,商铺林立,人头攒动。当然,乌有街绝不是因为店多人多而出名,而是因为,这条街上的手艺人,不管从事的是什么行当,都有一手绝活,无论什么难事,你到了乌有街,都能妥妥的给你办成喽。重要的是,那活,一定干得干净、漂亮、利索,不留后遗症,包你满意。   这天,有个人,捂着腮帮子,走进了乌有街。牙疼。   街口就有一家牙科诊所,郎中姓赵。赵郎中扒开病人的嘴巴
期刊
王安石与曾巩是同学。同学是同学,却并非是同一个学校读书的“同学”,而是共同学习圣人大道的“同学”。此“同学”异于彼“同学”,在境界层级上高于彼“同学”。   北宋庆历三年,22岁的王安石自扬州签判任上回故乡江西临川省亲,专赴南丰拜访曾巩。临川到南丰有多远?100多公里,现在高速开车也就一个多小时,古时也不算太远的距离,时间也不算长,可“专赴拜访”的情义就贵重得多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期刊
《水浒传》中,写到妻子被调戏以及偷情的情节,主要有四处,一处是林冲娘子被高衙内调戏,一处是宋江外室阎婆惜与张三偷情,一处是杨雄妻子潘巧云与裴如海偷情,还有一处就是潘金莲与西门庆了。   四处类似情节,三处都与水浒英雄、梁山好汉直接相关,并且这三个,都是梁山上鼎鼎有名的好汉,都位居三十六天罡星之列。宋江是梁山魁首,群雄大哥大,林冲是梁山马军五虎上将,杨雄是与鲁智深、武松并列齐肩的梁山步军十头领,都
期刊
安徽全椒吴敬梓纪念馆,占地广阔,内有亭榭长廊,苍松翠竹点缀其间,仿古建筑飞檐翘角,画栋雕梁,状极恢弘。纪念馆大厅前,有吴敬梓铜像耸立,高达七米,令游人仰视,大厅内有其坐像一尊。两尊铜像皆神情冷峻,有冷眼观世之态。无论古今,有如此深广庭院者,必大富大贵之人。   然而吴敬梓晚年却是穷困潦倒,平时要靠卖文和朋友接济度日。“囊无一钱守,腹作千雷鸣”“近闻典衣尽,灶突无烟青”,乃其自况之语。他53岁而殁
期刊
家长是如何由“雇主”变“下属”的?  王海银(山西太原)   《家长什么时候归学校管了?》(《杂文月刊》2021年1月上原创版)一文,谈到了学校(教师)以家长的领导自居,对家长发号施令、批评教育的现象,对此,笔者深有同感。   笔者以为,在职责上,教师类似于公务员,相应地,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也类似纳税人与公务员的关系,是一种雇佣关系,即家长(纳税人)雇佣教师来为孩子提供教育服务。这种雇佣关系自然
期刊
国学大师季羡林生前居住北大朗润园,有位租住在附近的北大学子是他山东老乡,常来和他聊天。有些日子没见年轻人,便前去打探,问小老乡最近在忙什么?小老乡说在憋论文。季羡林一听笑了:“论文岂是憋出来的?”然后补了那句广为流传的至理名言:“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   话糙理不糙,尤其出自季羡林之口,更多了几分深意。大师终其一生,精通12国语言,公认“学界泰斗”,全在于“多喝水”。   “水喝多了,尿
期刊
智能与人性,哪个应摆在第一的位置,这好像是个无需回答的问题。人是中心,智能是为人服务的,不用说。“智能”前头还有“人工”两个字,人造出来的东西,能让它抢夺人的中心位置?从人类使用和发明工具的第一天起,工具就从未改变过“仆从”的角色,今日里,人类造出了“人工智能”,角色就该互换啦,让人类成为智能的奴隶和附庸?不过,目前我倒是看到了一种要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的倾向。   人工智能用于民间,按说只有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