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是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基础医学教学模式的创新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有效策略,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策略
1、前言
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其具体实施方法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基础医学教育模式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教学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概述
基础医学研究的关于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其他所有应用医学所遵循。基础医学课程在医学院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前提,也是医学毕业生走上临床工作岗位的铺垫。基础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是多元化的,但对其教学形式和模式的改革并不能急功近利,而需要我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究和积极的改进,并且更新教学观念,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且促使他们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如果盲目改革教学方法,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使其产生负面厌学情绪。只有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下,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课堂效率,较好地达成教学目的。
3、基础医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3.1开放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理念,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目前社会最需要的。
对于基础医学课程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当今社会学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就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讲到一些临床知识时,仅仅依靠教材的图片和知识点,学生对这种临床症状很难有一个较为直观的理解,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去医院实地学习,让学生观察在医生给病人看病时时怎么样询问病人,怎么样给病人确诊以及对于这种情况又是如何处理的,病人在看病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通过这种实地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加深,也让学生在以后运用相关知识时会有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
3.2分层教学模式
大学阶段,由于学生从各个地区进入到大学,其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面的宽度都是不同,这种个体的差异性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承认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个体差异性进行不同方法的教学,使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分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学习的积极性,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例如,教师对于医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对医学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完成基本任务之后,可以自学一些临床知识,对其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有益无害的,而对于基础知识一般,没有太大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也让学生对医学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逐渐培养其对医学知识的兴趣。
4、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有效策略探讨
4.1改革课程体系,注重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坚持接触医学问题前移,临床实践前移和科研训练前移;推进临床与基础医学教育结合、科研训练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策略;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能力培养和推进培养学生逻辑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建立以人体健康与疾病导论为切入点、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整合教学模式,用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PBL等案例式、讨论式的方法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并推进考试方式的改革。利用大学生自主创新基金及平台,尽早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2强调基础联系临床
在與临床联系紧密的基础学科中,应该适当邀请临床教师讲授某些章节。例如,可以聘请外科医师讲授解剖学课程,聘请临床医师或从事药学研究人员讲授病理学或药理学课程。这样,临床医师可以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新的臨床研究成果带进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充实基础医学教师的临床知识。基础医学教师如果不参与临床实践,不接触患者,就不可能联系临床进行教学。因此,基础医学教师参加临床见习或实践是加强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最有效途径。
4.3融入人文精神教育
我国现行的基础医学教育体系由于分科过于精细,造成了基础与临床的脱节。有些学生到大学三年级还没有接触医院,没有接触患者,更不会看病识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当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增加社区医疗服务等第二课堂内容,使低年级学生在社区医疗服务中体验人文精神,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早期进入医师角色。
4.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
(1)为了更能规范化地监控、监督教学过程,应当纳入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将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组织听课等手段结合起来,对教学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改革实验课程考核办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是对每节实验项目的出勤、课堂技能达标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评价的成绩。而结果评价”包括期末的实验操作考核和实验笔试考核成绩,这种二者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基础医学教育改革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泓波,赵志伟,高维娟.以病理生理学为例浅谈基础医学教学改革[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21):88-89.
[2]王文星,李豫凯.关于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基础临床医学课程整合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3]凌灿,仵燕.基础医学教学与创新素质的培养[J].新疆中医药.2004(05)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策略
1、前言
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其具体实施方法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基础医学教育模式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教学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概述
基础医学研究的关于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其他所有应用医学所遵循。基础医学课程在医学院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前提,也是医学毕业生走上临床工作岗位的铺垫。基础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是多元化的,但对其教学形式和模式的改革并不能急功近利,而需要我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究和积极的改进,并且更新教学观念,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且促使他们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如果盲目改革教学方法,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使其产生负面厌学情绪。只有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下,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课堂效率,较好地达成教学目的。
3、基础医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3.1开放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理念,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目前社会最需要的。
对于基础医学课程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当今社会学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就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讲到一些临床知识时,仅仅依靠教材的图片和知识点,学生对这种临床症状很难有一个较为直观的理解,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去医院实地学习,让学生观察在医生给病人看病时时怎么样询问病人,怎么样给病人确诊以及对于这种情况又是如何处理的,病人在看病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通过这种实地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加深,也让学生在以后运用相关知识时会有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
3.2分层教学模式
大学阶段,由于学生从各个地区进入到大学,其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面的宽度都是不同,这种个体的差异性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承认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个体差异性进行不同方法的教学,使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分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学习的积极性,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例如,教师对于医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对医学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完成基本任务之后,可以自学一些临床知识,对其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有益无害的,而对于基础知识一般,没有太大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也让学生对医学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逐渐培养其对医学知识的兴趣。
4、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有效策略探讨
4.1改革课程体系,注重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坚持接触医学问题前移,临床实践前移和科研训练前移;推进临床与基础医学教育结合、科研训练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策略;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能力培养和推进培养学生逻辑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建立以人体健康与疾病导论为切入点、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整合教学模式,用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PBL等案例式、讨论式的方法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并推进考试方式的改革。利用大学生自主创新基金及平台,尽早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2强调基础联系临床
在與临床联系紧密的基础学科中,应该适当邀请临床教师讲授某些章节。例如,可以聘请外科医师讲授解剖学课程,聘请临床医师或从事药学研究人员讲授病理学或药理学课程。这样,临床医师可以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新的臨床研究成果带进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充实基础医学教师的临床知识。基础医学教师如果不参与临床实践,不接触患者,就不可能联系临床进行教学。因此,基础医学教师参加临床见习或实践是加强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最有效途径。
4.3融入人文精神教育
我国现行的基础医学教育体系由于分科过于精细,造成了基础与临床的脱节。有些学生到大学三年级还没有接触医院,没有接触患者,更不会看病识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当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增加社区医疗服务等第二课堂内容,使低年级学生在社区医疗服务中体验人文精神,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早期进入医师角色。
4.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
(1)为了更能规范化地监控、监督教学过程,应当纳入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将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组织听课等手段结合起来,对教学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改革实验课程考核办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是对每节实验项目的出勤、课堂技能达标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评价的成绩。而结果评价”包括期末的实验操作考核和实验笔试考核成绩,这种二者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基础医学教育改革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泓波,赵志伟,高维娟.以病理生理学为例浅谈基础医学教学改革[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21):88-89.
[2]王文星,李豫凯.关于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基础临床医学课程整合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3]凌灿,仵燕.基础医学教学与创新素质的培养[J].新疆中医药.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