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阅读生成习作智慧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ip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与写作的标准和要求
   在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深刻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作方面则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二、语文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切切察察、无知的阿长却是最关怀“我”的人,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凝聚着深爱的父亲的背影,为了盖起九层台阶劳碌一生的父亲,处于社会底层孤独而善良的老王,寒冷的冬日独自去看海的乡村教师……他们都是一个个极为普通甚至身份低微的人,却有着形形色色的“爱”的闪光点。
   学生对写人的文章比较熟悉,能够完整地概括文章的内容,熟知各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但是对于文章整体的写法、朴素自然中透着典雅的语言风格比较陌生。因此借教材教给学生写法和语言成为本单元阅读写作的重点。
   三、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
   (一)跟着教材学埋线索——完整地表现人物。
   朱自清的《背影》,突出地刻画父亲的“背影”,着力表现父亲的爱。文章以“背影”为线索串起“惦记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现背影”四部分,我课上先是引领学生概括出这四部分,然后使用切块拼接法组织学生分别找出每部分写父亲和“我”的句子,在一一对应的分析中学生认识到,以“背影”为线索,将父亲那种无微不至却又深沉无比的爱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我”的情感变化更是突出了父爱异乎寻常地感人。
   (二)跟着教材学写法——有波折地讲述故事。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我引导学生概括关于阿长的事件并分析阿长的人物性格和特点,鲁迅先生先是写了阿长切切察察、行为粗俗等令人讨厌的毛病和缺点,又详细讲述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将阿长的善良和对“我”的关爱表现得更为深刻,于是结尾“仁慈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所抒发的怀念之情显得更为真挚而深沉。
   (三)跟着教材学语言——有深度地表达爱。
   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从比较中体会。语言特点是作者文化品位、文字功底、语言习惯、个性气质的表现,又是由作品的题材、描写的对象决定的。我选了《背影》中的“望父买橘”和《目送》的第一次目送(父亲送“我”去大学上班)两个片段进行比较。
   1.请学生诵读两个段落,并从中标画出人物描写句;
   2.使用坐庄法进行语言赏析活动,选择文中有表现力的词语或句子写赏析,参考形式“我从文中哪个词或哪个句子感受到……,因为……”。
   3.《背影》的“望父买橘”,我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朱自清对父亲的动作、外貌描写,在赏析中学生认识到在细致具体的人物描写背后,蕴含的是一个儿子对眼前父亲的深深感动和往昔不耐烦的深深自责,而《目送》的片段中,学生认识到了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女儿对父亲那种体贴甚至些许的自卑,心中那种复杂的情感。尤其是望着父亲的小货车远去时那处留白“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还有学生联系到了文中目送儿子时的那只邮筒,于是学生们意外解锁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留白”。
   (四)跳出教材看生活——我眼中的父亲
   在以教材为依托的阅读指导后,我又安排了以“父亲”为主题的写作课,目的在于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习完整地表现人物、有波折地讲述故事、有深度地表达爱。
   1.搜集资料。和父亲谈谈,听父亲说说他的故事;或者听其他家庭成员讲父亲的故事。
   2.推荐观看《朗读者》中麦家与儿子的那一段,并再次研读《背影》《台阶》《目送》。
   3.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然后在班级中讲自己父親的故事,说一说自己想表现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4.写写自己的父亲,最好在亲情基础上,超越亲情,写写对父亲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
   5.选取一种作文组材结构形式,作文思路更清晰。
   四、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将写父亲和表现父亲对“我”的爱混淆。学生平时习惯于表现父亲对“我”的爱,而对父亲缺少一种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写作水平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擅长写作的同学作文呈现思维深刻、文采斐然的特点,而不擅长的同学则连书写都不过关。下一步写作教学要注重分层训练,写作指导加强面批作文的广度和深度。
其他文献
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思维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效度如何逐步提升,依靠的是教师设置的问题。问题的合理性关乎整堂课的成败。美国学者韦伦对于教师课堂中的提问给出了建议“设置好关键问题,按照逻辑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提问,适当地进行追问等”。在低年级科普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尽可能符合以下几点:   一、核心问题,突破重点   每一堂课都有知识内容的核心部分,是學生知识建构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点也是难点
期刊
我们教学中要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感悟,能激发热情,从“要我写”到“我要写”。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一、就地取材,激发写作兴趣  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学中,我把适合农村生活的习作题材,或向学生作口头描述,或展示相关的图片,或放一段录像
期刊
在现代小学教育体系中,美术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现代“互联网+”社会的来临,现代学生呈现出思想多元化倾向,对于美术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美术教师,要创新工作方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发挥美术学科在德育方面的引领作用,尊重学生的内心,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树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提升美术综合教育与管理效能。   一、小学美术教学也要尊重学生特点   在开展小学教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的地位更为突出。面对现在越来越新颖的中考作文命题,作文训练该如何进行?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效果,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近年,在中小学有一句行话“下水”。意思是说语文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题时,自己也写一篇同题作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应该重视“下水作文”的写作,让学生
期刊
【摘要】学生的阅读能力对高考尤为重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阅读水平有事半功倍的作用。而撰写读书报告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撰写读书报告;阅读能力;良好阅读习惯   一、高中阅读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的阅读情况   从阅读教学方式来看,高中阅读教学侧重于对课文以及试题的技法讲解,教师既忽略了学生对课文的个性解读,也不注重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作品,更遑论要求学生写读书报
期刊
“低耗高效”是每一位教师都渴望达到的课堂教学境界。一堂质量上乘的课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设计,也离不开各种现代技术的辅助。笔者以为,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就是给孩子们建造一座知识与思维的桥梁,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   一、借助信息技术力量,内化学习意蕴   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整合新兴产物,让其成为课堂学习的秘密武器。笔者致力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来提升教学效益,微课既直观形象又形式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加入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目标,低段学生刚接触提出问题的类型,比较迷茫和不解,本文将数的计算与看图提问相结合,探究如何发展低段学生的看图提问能力。   【关键词】低段学生;看图提问;实践探究   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各册教材中新授课或练习课中均编排了看图提问练习让学生根据图或信息提问,如“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而在
期刊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不乏味、没有遗憾,且充实、完美。一个班有着良好的班风,学生在此生活学习,健康成长,乐在其中;教师上课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班主任管理得心应手,乐在其中。因此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去营造良好的班风,是行之有效的。   一、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
期刊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散文的独特代表,全书文章短小精悍,往往通过只言片语就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咏雪》和《陈太丘與友期》正是这一文风的代表作品。初中生学习这两篇文章,能够体会到我国古代的散文不仅有先秦诸子百家那样的厚重,同时还有小品文生动活泼的特点。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于散文能够有更加丰富的认识。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初中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的教学方法。   一、结
期刊
杜甫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静悄悄地落下,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教育何尝不是一场春风化雨,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要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有时候榜样的示范胜过千言万语,胜过不间断的监督督促,胜过万全周到的照顾。   一、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一个家庭的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持久的、深刻的。和谐温暖的民主家庭很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