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俯首拜梅花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fya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月中旬,当江西浔阳古城飘洒第一场瑞雪时,有“江南一枝梅”之称的画梅大家傅梅影先生赠我一册《傅梅影墨梅精品集》,这是先生多年来精心创作的精品墨梅图,这些墨梅作品有多幅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或在境外参加展出。打开精品集,但见墨梅作品千姿百态,万种风情,老干虬枝,曲如龙腾,奇崛古朴,清气袭人,将诗、书、画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被业内人士和收藏界认为是部不可多得的珍藏精品,捧之令人爱不释手,览之令人回肠荡气。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它傲冰斗雪,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梅花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傅梅影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墨梅”,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更显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墨梅的创始和文学有密切的关系,北宋时期林和靖、苏东坡等诗人热情歌颂梅花的丰神和风骨,使人对梅花产生了无限珍爱之情,梅花因而成了画坛上盛极一时的题材。宋、元以来,历代画梅大师迭出,大诗人、大画家王冕被画梅和颂梅者称之为“梅圣”。他创作的“墨梅”风格,可用“神韵秀逸”来概括。王冕在自绘墨梅上题写了一首千古绝唱:“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被选入当今中小学生的语文课本。诗中的一个“淡”字表现出墨梅的风格,一个“满”字将墨梅清淡的芬香充盈天地之间。王冕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画一幅梅花悬挂在墙壁,题诗云:“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他隐姓埋名在家乡浙江诸暨的九里山蛰居,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和纯洁操守,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梅影先生自幼受父亲熏陶开始学画,老师见其画梅有灵性,为他取名为“梅影”。从此他恋梅、画梅、诗梅,对梅花情有独钟,与梅花结为知己。梅影先生的画在继承传统功力的基础上,注重“意”对“神”和“形”的主导能动作用,努力从造化中汲取素材和灵感,因而使自己的作品从精神性和形式构成上都具有实质的根基,显得丰富多彩,新鲜生动,这是这部精品集的特色之一。《一身傲骨,满怀清气》是梅影先生70岁的墨梅精品,气势磅礴,枝干虬劲,表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傲骨精神。在许多大构图墨梅作品中,他敢于塑曲干如蛟龙,有腾空于九霄之气势,苍遒之干,墨韵四射,八面出锋,勾墨花虚实结合,层次分明,疏可走马,密不容针,功底来自认真观察生活。
  将绘画艺术与精、气、神融为一体,是《傅梅影墨梅精品集》的特色之二。梅影先生认为,他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梅花是我友,梅花是我师”,梅影先生以梅花铸就自身性格,胸怀坦荡,不媚权势,不屈不挠。他在遭受挫折之时,也以梅言志,以梅花的傲骨精神激励自己,坚信严冬过后必有明媚春光。“忽如一夜清香发,又见梅花二度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使他重登画坛。梅影先生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充满精神魅力的诗句,激励他栉风沐雨,经历磨难,顽强拼搏,他“精、气、神”全都凝聚在笔底的梅花上。时间飞越了三十年,他很自信他的梅花画出了风格,画出了品位,凭自力奋进的人终于在艺术事业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将“诗格”、“画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是《傅梅影墨梅精品集》的特色之三。梅影先生是一位具有诗才的画家和书法家。《墨梅精品集》中收集了梅影先生125幅墨梅精品、48首诗词和20多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是作者诗格、画格、人格的真实写照。由梅影先生创作、迄今在江西九江广为传唱的《甘棠湖之夜》,20世纪80年代曾荣获全国歌曲创作一等奖。歌词传导出一种秀美宁谧、心旷神怡的境界,把九江甘棠湖之夜写得美轮美奂、动人心扉。梅影先生以诗人的眼光观察生活,作画时又将心中蕴藏着的诗境以笔墨勾写点染出来,成为赏心悦目、荡气回肠的艺术精品。梅影先生作于72岁时的一幅“明月有情常照我,春风着意送寒香”的墨梅,用了半幅纸面描画出从云层中拱出的一轮皎月,一幅梅花从画幅下半部伸向夜空,似与月对语,画面明净简洁,浓郁的诗意和情趣扑面而来,耐人寻味;梅影先生所作《雪梅》题咏:“夜半和风到窗纸,不知是雪是梅花”,把人们直接带进一个冰雪晶莹、纯净美丽的银色世界。这些诗情画意勾画出艺术家的心灵意境。
  “老梅铸就傲霜骨,腕底寒香意风流”。梅影先生已届80高龄,然而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耄耋之年仍勤于耕耘。梅影先生说,做艺必先做人,人难得是一个“真”字,作为一个画家,千好万好最好把自己的画画好。画梅有“三要”:要有梅之性格,梅之气质,要与梅花同傲骨,人与梅花融为一体,才能表现梅之精髓。这是一位老艺术家一生追求奉献的真谛。
  (作者系江西《九江日报》社总编辑)
其他文献
Editor’s Note: Sun Xizhen (1906-1984) was a prominent man of letter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Born in a relatively rich family in a village in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he was a
期刊
他以风媒花自比,没有鲜艳的色彩,也没有浓郁的芬芳,只有借助风力传送才能结出丰硕果实。于强,一位长年在一政府部门工作的非专业作家,20年里出版了四部中日题材的长篇小说,成为中日友好的民间使者。    古莲云与《风媒花》    于强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80年代初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任外事办公室任主任兼旅游局局长。那是1984年某一天,一个叫古莲云的女士来到于强办公室,古女士自述4岁时被日本父母遗弃在
期刊
《文化交流》杂志社的编辑几次来电话,请我写一篇关于刘少奇在异国的长孙一文。现把去年夏天在莫斯科采写的文章作了一些补充和修改寄给贵刊。    他身上有刘少奇的影子    这是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尽管我知道,坐在面前的是一个俄罗斯人,可他黄色皮肤、严肃的双眼和嘴角边流露出的神情,还是让我依稀找到了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影子。是的,这个名叫“阿辽莎”的俄罗斯男人,身上流淌着刘少奇血脉,是刘少奇远在异国
期刊
Audiences have long since noticed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at a pretty girl has appeared in all the television blockbusters which star Zhang Guoli, an evergreen actor who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
期刊
秋日的浙江工商大学阳光明媚,窗明几净的学生活动中心正在举行一场别具一格的大赛——华东地区第三届“笹川杯”日本知识大赛。  当主持人请日本财团尾形武寿理事长致词时,只见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风度翩翩的日本朋友走上台来,他深深地向台下鞠了一躬,然后不急不缓地用日语说,这次大赛与前二次相比有些不同,前两次比赛用日语,这次大赛同时也使用中文。作为日本知识大赛,既用日语又用中文是最好的创意。接着尾形武寿理事长
期刊
初冬的一个下午,我去“恒庐美术馆”观看“幽通:周建中水墨画展”。走进展馆的第一感觉是:我诧异了!眼前的画是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吗?在以往观赏画展的记忆里,绝没有见过这样的作品,也从没有画家会如此作画的印象。这近百幅作品是些什么画哟?是花鸟画?没有梅兰竹菊、青藤芭蕉,更没有鱼虫花鸟;是山水画?山无皴法、水无波涛纹理;当然更不是人物画、景物画,眼前只见一幅幅画作水墨酣畅,走笔纷飞,色彩斑斓,全是线、钩、点
期刊
曾于2000年和2007年两次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的赵柏田说:“写作改变了我,写作也在塑造着我,让内心变得强大、坚强。近几年来,我从中短篇小说的阵地后撤,把历史纳入了我的写作视野。历史在这时不再仅仅是一个写作的资源,更是我们应该面对的世界本身。”    继《历史碎影》一书出版后,赵柏田又推出新作《岩中花树》,这两部体察世道人心的温暖之作,受到了文化人的青睐。  “我们读余秋雨,今天更要读赵柏田
期刊
人们对民俗的了解和喜爱,往往始于儿时的经历与感知,因为人一出生便活在民俗中了。生活在乡村的自不必说,即使生活在城市的,长辈们往往有意无意之中将故乡的风物习俗随日常生活带到了城市,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仍然飘荡着故乡泥土的芳香,绵延着田园生活的温馨和从容……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人们越来越感悟到:一个人走得再远,也不可能走出心灵深处的“故乡”,那是涵养情感,孕育人文情怀的精神家园。  什么是民俗?学术界见
期刊
我曾投入地看过著名越剧演员钱惠丽的《哭灵》选段,那风流倜傥的宝二爷在《哭灵》中追忆、怀念、寻找他与林妹妹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会让人时而哭、时而笑、时而痴、时而傻,这便是宝玉饰演者钱惠丽的舞台魅力! 从那时起,我便喜爱上了钱惠丽,她那高昂的唱腔、俊美的扮相,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在《文化交流》杂志与浙江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戏迷擂台”活动中,我有幸与钱惠丽相遇,相谈甚欢,在此期间,对她作了一次深入的采访
期刊
勤奋、好学、谈吐儒雅,这是丽水皇都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进旺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对于一个刚刚涉足房地产行业的新兵来说,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就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带领企业员工取得多项荣誉,在保证开工面积、销售业绩的情况下,将企业及产品品牌提升到新的高度,这说明了他的用心、勤恳和智慧。  刘进旺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亲切,永远面带微笑,或许在他看来微笑是一种自己可以付出的快乐。与他交谈,你会被他的那种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