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积极探索,这一时期是培养学习兴趣、体验创造过程、发展创新精神的重要时期。在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探究的开放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探究的有效性。
一、提供材料要有有效性
提供材料的有效,是探究活动有效性的保证,这样学生就有了自主选择探究材料的空间,就能选择自己所需的材料进行探究。提供材料的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生要准备大量、丰富多彩的材料供学生选择;二是材料不要全部放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可放在教室的四周。这样学生看到这么丰富的材料,就会激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大小不同的圆锥,在教室的四周放了大小不同的圆柱。学生自主探究时,不仅可以选择不同的圆柱进行动手操作,还可以相互交换圆锥进行动手操作。这样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好奇心和探究欲一下被激发起来了,效果很好。
二、探究方法要有有效性
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积极倡导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这就要求探究方法的有效,要让他们自己设计探究法方案,然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在此基础上,按自己设计的探究方案进行探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体验到自行探究的乐趣,实现“人的发展和思维创新”的目标。因此,探究方法的有效性既是新教学理念的体现,又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既有利于学生探究欲的培养,又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如在教学“一个车间计划40天生产1200个零件,实际前16天生产了560个。照这样计算,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这一题时,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工作总量,学生的解题过程如出一辙:560÷16×40=1400(个),1400>1200。答:能按时完成任务。我在教学这一题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另辟蹊径。这样就出现了多种探究方法,有的比较工作总量,有的比较工作时间,还有的比较工作效率。这样使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呈现极大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描述交流要有有效性
探究之后有一个重要的过程,即描述和交流探究的发现。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发现,而这些发现是个人和小组的,只有通过交流及与他人合作,才能形成集体的智慧。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这既是教学目标,也是学习方法。描述交流的有效有三个方面:一是交流方式要开放具有有效性,要把交流扩展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二是交流要充分,不能教师得到“想要”的,马上就停止交流;三是要尊重学生的发现和想法,允许学生的失败和出现偏差,要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民主与合作的思想,学生才愿意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才有交流的欲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在操作交流中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剪拼方法,并说出理由,让其他学生对创新的剪拼方法引起争论和共鸣,然后得出结论。事实证明,这样的交流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非常有利。
四、探究的结论要有有效性
现在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发现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探究的能力,获取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把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作为第一目标,探究结论的开放是探究活动有效性的体现,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表述,得出不同的结论。我经常以每个学生的名字给不同的结论命名,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探究过程,自己发现了不同的结论,获得了成功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五、探究的评价要有有效性
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时,对学生多元化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
1.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1)口头语言评价;(2)体态语言评价;(3)奖励评价。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
2.学生自评,再小组互评
探究的结果,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自我评价,再小组互评。这样,通过内省与反思,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养成练习后能自我检查与反思的好习惯;小组互评,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悟出真理。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有效性,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责编杜华)
一、提供材料要有有效性
提供材料的有效,是探究活动有效性的保证,这样学生就有了自主选择探究材料的空间,就能选择自己所需的材料进行探究。提供材料的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生要准备大量、丰富多彩的材料供学生选择;二是材料不要全部放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可放在教室的四周。这样学生看到这么丰富的材料,就会激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大小不同的圆锥,在教室的四周放了大小不同的圆柱。学生自主探究时,不仅可以选择不同的圆柱进行动手操作,还可以相互交换圆锥进行动手操作。这样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好奇心和探究欲一下被激发起来了,效果很好。
二、探究方法要有有效性
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积极倡导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这就要求探究方法的有效,要让他们自己设计探究法方案,然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在此基础上,按自己设计的探究方案进行探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体验到自行探究的乐趣,实现“人的发展和思维创新”的目标。因此,探究方法的有效性既是新教学理念的体现,又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既有利于学生探究欲的培养,又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如在教学“一个车间计划40天生产1200个零件,实际前16天生产了560个。照这样计算,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这一题时,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工作总量,学生的解题过程如出一辙:560÷16×40=1400(个),1400>1200。答:能按时完成任务。我在教学这一题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另辟蹊径。这样就出现了多种探究方法,有的比较工作总量,有的比较工作时间,还有的比较工作效率。这样使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呈现极大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描述交流要有有效性
探究之后有一个重要的过程,即描述和交流探究的发现。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发现,而这些发现是个人和小组的,只有通过交流及与他人合作,才能形成集体的智慧。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这既是教学目标,也是学习方法。描述交流的有效有三个方面:一是交流方式要开放具有有效性,要把交流扩展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二是交流要充分,不能教师得到“想要”的,马上就停止交流;三是要尊重学生的发现和想法,允许学生的失败和出现偏差,要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民主与合作的思想,学生才愿意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才有交流的欲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在操作交流中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剪拼方法,并说出理由,让其他学生对创新的剪拼方法引起争论和共鸣,然后得出结论。事实证明,这样的交流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非常有利。
四、探究的结论要有有效性
现在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发现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探究的能力,获取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把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作为第一目标,探究结论的开放是探究活动有效性的体现,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表述,得出不同的结论。我经常以每个学生的名字给不同的结论命名,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探究过程,自己发现了不同的结论,获得了成功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五、探究的评价要有有效性
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时,对学生多元化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
1.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1)口头语言评价;(2)体态语言评价;(3)奖励评价。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
2.学生自评,再小组互评
探究的结果,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自我评价,再小组互评。这样,通过内省与反思,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养成练习后能自我检查与反思的好习惯;小组互评,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悟出真理。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有效性,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