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指出“汉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汉语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汉语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是小学汉语教学的重点,学生的作文是汉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最好体现。学生在写作中可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离不开好的文学作品。因此,汉语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习作教学成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作文指导程式化。每次作文指导课都是ABCD,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表达,项目一样不落,程式固定不变。
2.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学段作文教学的要求与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自然收效不大。
3.作文教学指导过于细致,造成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的现象。教师执教作文指导课,不厌其烦的读范文,绞尽脑汁教导学生:如何开头?怎样把中间写得更加具体生动?怎样把结尾写得更加简短有力?如此这般,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越不敢越雷池,写出的文章难脱应试教育的窠臼。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习作的态度不端正
多数学生习作之初就存在着畏难心理,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善于观察、积累。习作训练中,采取: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抄:抄一些优秀作文大全上刊载的优秀范文;仿:仿写作文,保持作文内容、结构不变,只改变时间、地点、人物;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
2.缺乏生活积累经验
许多学生还没有养成看课外书的习惯,不重视阅读和背诵,词汇积累少,语言贫乏。文章空洞乏味,平淡若水。不会主动观察生活,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写下来的精彩素材。即使有也因为过程印象不深,胸无点墨不知如何去写。不会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因而写出的文章只能是一些空洞单调的流水账。
二、小学汉语习作教学的对策
(一)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学生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
1.习作教学要打开学生的思路
学生怕写作很大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无从下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指导课上,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打开思路,设置情境,启发想象,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想写的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习作就成了一种乐趣,不再让学生觉得它是负担。
2.学生品尝成功习作的快乐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哪怕是一两句或一个片段,都要毫不吝啬地去赞赏,以此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儿童涉世不深,社会文化水平不高,可能会在表达中出现一些幼稚可笑的话语或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蹲下来”,从儿童的角度去感受身边事物、思考问题,去评价学生的作文。
积极引导学生之间开展“阳光评价”,学会欣赏同伴的好文章,学会以热情洋溢的语言去鼓励同伴,让学生在互相赞赏中享受成功作文的惊喜与乐趣。
(二)开辟两种习作教学渠道
1.从阅读中学习作文
课文是写作的范例。通过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能动模仿),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正是从读学写、读写迁移的写照。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抓住读写结合点,在积累上下功夫。
2.从生活中学习习作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习作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写作的源泉。因此,教师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体验环境,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并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为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提供写作基础。
(三)重视习作讲评
讲评的主要功能是激励与指导,重在激励。 正确地评价、奖惩的能力也是汉语教师必须具备的又一个重要的教学能力。教师讲评儿童作文应正确运用奖惩,使成功者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对不足者使之明白不足所在,激发其改正的需要和欲望。
当代著名小学汉语教学专家,全国小学汉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袁微子老先生在接教一个班时,发现班上有一个思维活跃、错字连篇、书写潦草的学生。由于错别字太多,他的作文令人无法读懂内容,作文成绩总不及格。袁微子先生透过连篇的错字,发现了这位学生思维活跃、内容实在的长处。为了扬善救失,袁老在讲评课上亲自诵读这位学生的文章。满含激情、抑扬顿挫的声音把文章的长处显示出来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学生被震动了,从此对作文有了信心。如此坚持数月,全班同学对他刮目相待,这学生作文兴趣也越发浓烈。与之同时,其他同学的好作文都能被袁老张贴上墙展览,唯有他因错字多、书写潦草而不能。于是,他从内心又逐渐萌生了认真书写、改掉错别字的需要。经半年的努力,该生终于一跃为全班作文第二名。
(四)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修改习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常见一些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这样的结果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写作信心。习作的修改,应该以学生为主,先教给学生一定的修改方法,策略地使用一些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对学生的每次成功修改,都要给予表扬和奖励,真诚的欣赏和赞扬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修改自己的习作。批改学生的作文,尽量采用面批的形式,以朋友的心态,对学生习作中的毛病提出修改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改。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示例修改”。这种方法是根据某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让全体学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总之,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关键。教师应少一些“刻意训练”,多一些“润物细无声”。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有意识地让“习作”一词在课堂上消失,把习作教学活动变成兴趣浓厚的游戏、妙趣横生的实验、促膝倾心的交谈……,从而让学生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追忆,去想像,去下笔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发自内心爱上汉语习作。
一、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作文指导程式化。每次作文指导课都是ABCD,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表达,项目一样不落,程式固定不变。
2.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学段作文教学的要求与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自然收效不大。
3.作文教学指导过于细致,造成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的现象。教师执教作文指导课,不厌其烦的读范文,绞尽脑汁教导学生:如何开头?怎样把中间写得更加具体生动?怎样把结尾写得更加简短有力?如此这般,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越不敢越雷池,写出的文章难脱应试教育的窠臼。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习作的态度不端正
多数学生习作之初就存在着畏难心理,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善于观察、积累。习作训练中,采取: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抄:抄一些优秀作文大全上刊载的优秀范文;仿:仿写作文,保持作文内容、结构不变,只改变时间、地点、人物;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
2.缺乏生活积累经验
许多学生还没有养成看课外书的习惯,不重视阅读和背诵,词汇积累少,语言贫乏。文章空洞乏味,平淡若水。不会主动观察生活,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写下来的精彩素材。即使有也因为过程印象不深,胸无点墨不知如何去写。不会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因而写出的文章只能是一些空洞单调的流水账。
二、小学汉语习作教学的对策
(一)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学生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
1.习作教学要打开学生的思路
学生怕写作很大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无从下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指导课上,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打开思路,设置情境,启发想象,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想写的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习作就成了一种乐趣,不再让学生觉得它是负担。
2.学生品尝成功习作的快乐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哪怕是一两句或一个片段,都要毫不吝啬地去赞赏,以此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儿童涉世不深,社会文化水平不高,可能会在表达中出现一些幼稚可笑的话语或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蹲下来”,从儿童的角度去感受身边事物、思考问题,去评价学生的作文。
积极引导学生之间开展“阳光评价”,学会欣赏同伴的好文章,学会以热情洋溢的语言去鼓励同伴,让学生在互相赞赏中享受成功作文的惊喜与乐趣。
(二)开辟两种习作教学渠道
1.从阅读中学习作文
课文是写作的范例。通过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能动模仿),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正是从读学写、读写迁移的写照。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抓住读写结合点,在积累上下功夫。
2.从生活中学习习作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习作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写作的源泉。因此,教师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体验环境,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并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为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提供写作基础。
(三)重视习作讲评
讲评的主要功能是激励与指导,重在激励。 正确地评价、奖惩的能力也是汉语教师必须具备的又一个重要的教学能力。教师讲评儿童作文应正确运用奖惩,使成功者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对不足者使之明白不足所在,激发其改正的需要和欲望。
当代著名小学汉语教学专家,全国小学汉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袁微子老先生在接教一个班时,发现班上有一个思维活跃、错字连篇、书写潦草的学生。由于错别字太多,他的作文令人无法读懂内容,作文成绩总不及格。袁微子先生透过连篇的错字,发现了这位学生思维活跃、内容实在的长处。为了扬善救失,袁老在讲评课上亲自诵读这位学生的文章。满含激情、抑扬顿挫的声音把文章的长处显示出来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学生被震动了,从此对作文有了信心。如此坚持数月,全班同学对他刮目相待,这学生作文兴趣也越发浓烈。与之同时,其他同学的好作文都能被袁老张贴上墙展览,唯有他因错字多、书写潦草而不能。于是,他从内心又逐渐萌生了认真书写、改掉错别字的需要。经半年的努力,该生终于一跃为全班作文第二名。
(四)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修改习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常见一些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这样的结果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写作信心。习作的修改,应该以学生为主,先教给学生一定的修改方法,策略地使用一些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对学生的每次成功修改,都要给予表扬和奖励,真诚的欣赏和赞扬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修改自己的习作。批改学生的作文,尽量采用面批的形式,以朋友的心态,对学生习作中的毛病提出修改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改。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示例修改”。这种方法是根据某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让全体学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总之,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关键。教师应少一些“刻意训练”,多一些“润物细无声”。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有意识地让“习作”一词在课堂上消失,把习作教学活动变成兴趣浓厚的游戏、妙趣横生的实验、促膝倾心的交谈……,从而让学生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追忆,去想像,去下笔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发自内心爱上汉语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