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背”走向“诵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低年段古诗教学中存在着“读背”这一现象,学生对古诗不求甚解,只要背出来就行,而真正要想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必须要从“读背”走向“诵读”。学生在模仿、探究、延伸中,反复朗读古诗,做到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并通过内化、吸收和存储,形成语感。
  关键词:低年段学生;诵读古诗;模仿;探究;延伸
  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现状中的“读”往往指的是学生呆板无意识的“读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所带的班级中,就如何以古诗为切入点,从“读背”走向“诵读”,开展了一些研究,以此培养低年段学生的语感。
  一、模仿,构建朗读的框架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改变了以往“古诗不作为低年级阅读内容”的做法,明确提出小学低年段诵读“浅近的古诗”这一要求。那如何才能让学生改变原有的简单机械的“读背”,提起诵读的欲望呢?低年段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教师成为这一年段孩子最想模仿的对象。古诗教学,也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学生模仿的过程中启发、暗示、导入诵读。例如,我在进行《春雨》一课的教学时,就采用了激励性的语言及学生模仿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想去诵读古诗:
  【课例1】
  师:(教師踱着方步,双手自然放在身后,学着古人的样子走进教室。口中吟诵着《春雨》)
  生:(部分学生不由自主地和老师一起念了起来。)我也会!
  师:你们可真是了不起啊!那你们谁能勇敢地学着老师刚才的样子读读这首诗呢?
  生:(小手举得高高的)我来!我来!
  师:看来,想和老师一样读诗的同学可真不少。想要和老师一样读得好,可是有秘诀的。(故作神秘样)你刚才从老师的诵读中发现了哪些秘诀呢?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生1:要把字音咬准。
  生2:要读得慢点。
  生3:要知道诗的意思。
  生4:要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其他学生哄堂大笑)
  师:大家都笑了,可是你们知道吗,古人摇头晃脑可是有学问、有讲究的。刚才几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这几位同学总结出的秘诀先自己练练,然后读给大家听呢?
  学生感受到学习古诗原来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学生心中不由地产生一种“我行!”“我可以!”的自信情绪。同时,老师走进教室时诵读古诗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学生在不经意中模仿着,这在学生的心中洒下了一颗珍贵的种子,而这颗种子必将在老师的引领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探究,丰富诵读的内涵
  低年段小学生不是带着一张白纸来学习的,他们对该怎样朗读并不是完全一无所知,这时就需要老师采取一种更加自由的朗读策略指导:可以根据自己对读物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学生在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下,创新式地点燃了诵读古诗的热情,主动学习,探究诵读的奥秘。
  我在教学《古诗两首》一课时,采用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以诵读古诗为主线,去自读、自学、自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去主动探究、品味古诗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养成诵读古诗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在朗读中、在研讨中、在交流中,想尽各种方法说服对方,诗句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在学生脑中不断碰撞、丰富,逐渐“活”了起来。学生在诵读中,身临其境、身闻其声、身见其形,逐步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最终获得审美体验,受到思想教育。这样的教学另辟蹊径,但达到的效果令人为之一振。
  三、延伸,享受诵读的乐趣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中,有不少的古诗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春天”这一主题来说,仅教材中编排的就有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春雨》、白居易的《忆江南》、高鼎的《村居》等。在学习古诗时,将这一类古诗放在一起,让学生诵读,感受每首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在诵读中升华自己的体验,感受诵读的乐趣。课后收集一些有关“春天”的古诗,组织一次“众里寻‘春’千百度”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各展所长,将自己喜爱的作品通过不同的方式、最擅长的手段表现出来。画画好的用笔画下这满园春色;朗读好的将这鸟语花香的《春晓》、善解人意的《春雨》等吟诵出来;文笔好的也来做一回小诗人,用自己的诗作来赞美这大好春光;唱歌棒的,可以像百灵鸟一样,用你美妙的歌声留住这灿烂美好的时光。
  再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白居易的《忆江南》时,我让学生搜集白居易写的另外两首《忆江南》,引导学生从描写的时间、地点、心情将三首古诗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三首诗的地点不同、时间也不同,但心情一样,都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往事的无限追忆之情。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古诗教学,关键在于“诵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虽然低年段学生对于枯燥、乏味的古诗词往往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来,但是,区别于呆板的“读背”,别出心裁的“诵读”形式,是激发学生蕴藏独立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渴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沫若,高国平.郭沫若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77.
  [2]洪镇涛.返璞归真的语感教学:语感教学构架[J].中学语文教学,2006(8):3-5.
其他文献
摘 要:《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思想是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可以通过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实现几何图形与实物的转换,通过运用多媒体、展开想象力、生活数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学生理论结合生活实践,有效促进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空间意识;培养  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
摘 要:图文结合习作,充分利用图片的功能,增添了学生习作的情趣,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对儿童习作能力的发展有可预期的促进作用。图文结合习作深度挖掘了小学生的生活,整合了美术和语文课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探索了新时期学生习作的方法,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写作奠基。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图文结合;课程整合  小学生初学习作,对生活中经历的事物印象不够深刻和持久,往往造成习作时记忆模糊和错误,这是学生习作
徐海燕
期刊
摘 要:写作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以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为切入点,以生活作文教学核心理念积累生活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探索生活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爱上作文、爱上生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  生活像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我们应该打通生活和作文的联系,构建沟通的桥梁,在生活中有意无
摘 要:小学生是公民,他们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所以小学生需要从小就接受公民教育,了解自己有哪些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类文本内容,教师合理运用就能在语文教育的同时进行公民教育,以这样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  关键词:语文教育;公民教育;影响  许多人认为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比较难,一方面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学生还这么小,还不能起到公民的作用,进行这样的教育太早了,再加上其
摘 要:如何让“长方体的认识”承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成为思考的核心,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完整的形成过程,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技能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改变以往的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状。  关键词:操作;想象;空间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82~83页中的内容,我想
生本教育体系教材实验,改变了传统的主要依靠老师教的“师本”教育體系,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出发,强调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全部的已有经验、智慧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都为教学所用;强调老师应把可以托付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地交给学生,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
美术活动中艺术审美和绘画技能似乎一直是一个矛盾体,有的时候我们重技能而轻审美,有的时候我们又重审美而轻技能,在左右摇摆间很多老师迷失了自己的美术教学方向。我们在实践中得出,要把美术基本技能的学习建立在充分感知欣赏后所获得的经验基础上,运用幼儿感兴趣的多种形式发展幼儿的美术审美。如何将技能和审美在统一中融合?下面以大班美术活动“重叠交叉的珊瑚”为例加以阐述。  一、把握艺术核心价值,在目标中做到感知
摘 要: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学习沒有兴趣,没有积极性。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意大利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他具有开创性的作品《心流:最佳体验的心理学》一书中,概述了他的理论:人们在心流状态下最为快乐,这是一种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和所在情境的完全的投入和集中。这是一种人们因为过于沉浸在一项活动中而忽略身边一切事物的状态。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
枝头硕果累累,那是属于农民的秋天;腹中婴儿降临,那是属于母亲的秋天。我们又会拥有怎样的秋天呢?是两手空空,还是桃李芬芳。教学常规好比农民的春耕夏忙,好比母亲的十月怀胎,缺少了这一过程,就不会有硕果点头,就不会有婴儿啼呱,所以唯有“夯实教学基本规范”,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以《找秋天》为例,结合我的一些做法略谈浅见。  一、深挖教材,精研课标,提高备课的质量  在教学常规月活动中,我对《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