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音乐教学当中,节奏对于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音乐的精髓所在,也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一首完整的音乐没有节奏,就失去了灵魂。音乐节奏也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语言本身是一种丰富、生动、带有微妙节奏的表达方式。而节奏也是从人们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音乐不但能提高一个人的素养,对于增加学生的情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对音乐节奏感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为今后的教学作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有较强的独立性,它与其他的类型音乐教育不同。因为在学习前,小学生还没有接受过音乐方面的学习。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年龄较小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所以需要老师在音乐教学当中进行引导,确保学生学习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主,让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同时从小学时期,学生就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可以从这一方面进行出发,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这样为学习音乐基础打造良好条件。同时,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质量。
一、目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培养的现状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音乐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地位也不断提高,但在教学当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学校和家庭对音乐教育重视度较低。绝大多数的小学音乐课堂,只是处在于简单的音乐教唱阶段。并将音乐教唱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要方式。对学生的乐理知识并没有提及。面对学生的节奏感培养也没有广泛的重视。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法单一,让学生学习过程中较为枯燥,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音乐教学培养节奏感的途径
1.听说节奏的训练
让学生掌握听和说的节奏,可以促进学生对节奏感的掌握。听节奏,主要让学生听生活中的各种常见声音,如火车、钟表、走路等,使学生掌握声音规律。让学生感受节奏,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说节奏,是结合听到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语言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节奏感的掌握。 2.借助肢体语言体验节奏 因为小学生年纪比较小,还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培养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形式,这样便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并且在学音乐的同时,可以通过做不同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利用“声势”教学
所谓的“声势”是将身体的简单动作,融合到音乐节奏中,例如拍手、跺脚等。将动作融入音乐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不同音色的感受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敏捷能力、听力、记忆力和节奏感。 4.律动的应用
律动是让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对学生学习节奏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在教学时,给学生欣赏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引导学生听到音乐,进行动作设计。例如:在学习《海鸥》首歌时,可以模仿海鸥飞行的样子。在学习军歌时,可以模仿军人行走的样子。通过全身的运动,代入节奏进行演练,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在通过肢体语言的教学的方式,也大大地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同时又学到了音乐知识。 三、介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节奏感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律动起来,跟随着音乐节奏舞动起来。用肢体运动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现力。 1.让学生通过听音乐对节奏感进行模仿
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播放的快慢,让学生对动物或人物进行模仿。当教师使用较慢的音乐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模仿老爷爷走路或者大象行走的样子。当教师播放音乐较快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兔子来对音乐进行表现。音调高时,学生可以踮着脚举手走;音调低时,学生可以弯腰蹲着走。通过改变音乐的高低快慢,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由切换动作。既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 2.可以让学生随音乐自由发挥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节奏快或节奏慢的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自己进行动作的设计,并完整表演出来。这样在观看表演过程中,就能够考查学生掌握节奏感的程度,从而帮助学生改正认知中的错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思维能力。并在观看的过程中给予点评,多多激勵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信,从而更加热爱学习音乐。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音乐的教学当中,学习节奏感是相当重要的。同时教师也要自主自发地将音乐课堂和素质教育进行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节奏感,也能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养。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齐影.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19,26(28):393.
[2]吕绮虹.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探讨[J].教师,2019,(19):91-92.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有较强的独立性,它与其他的类型音乐教育不同。因为在学习前,小学生还没有接受过音乐方面的学习。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年龄较小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所以需要老师在音乐教学当中进行引导,确保学生学习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主,让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同时从小学时期,学生就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可以从这一方面进行出发,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这样为学习音乐基础打造良好条件。同时,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质量。
一、目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培养的现状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音乐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地位也不断提高,但在教学当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学校和家庭对音乐教育重视度较低。绝大多数的小学音乐课堂,只是处在于简单的音乐教唱阶段。并将音乐教唱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要方式。对学生的乐理知识并没有提及。面对学生的节奏感培养也没有广泛的重视。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法单一,让学生学习过程中较为枯燥,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音乐教学培养节奏感的途径
1.听说节奏的训练
让学生掌握听和说的节奏,可以促进学生对节奏感的掌握。听节奏,主要让学生听生活中的各种常见声音,如火车、钟表、走路等,使学生掌握声音规律。让学生感受节奏,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说节奏,是结合听到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语言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节奏感的掌握。 2.借助肢体语言体验节奏 因为小学生年纪比较小,还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培养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形式,这样便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并且在学音乐的同时,可以通过做不同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利用“声势”教学
所谓的“声势”是将身体的简单动作,融合到音乐节奏中,例如拍手、跺脚等。将动作融入音乐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不同音色的感受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敏捷能力、听力、记忆力和节奏感。 4.律动的应用
律动是让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对学生学习节奏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在教学时,给学生欣赏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引导学生听到音乐,进行动作设计。例如:在学习《海鸥》首歌时,可以模仿海鸥飞行的样子。在学习军歌时,可以模仿军人行走的样子。通过全身的运动,代入节奏进行演练,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在通过肢体语言的教学的方式,也大大地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同时又学到了音乐知识。 三、介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节奏感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律动起来,跟随着音乐节奏舞动起来。用肢体运动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现力。 1.让学生通过听音乐对节奏感进行模仿
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播放的快慢,让学生对动物或人物进行模仿。当教师使用较慢的音乐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模仿老爷爷走路或者大象行走的样子。当教师播放音乐较快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兔子来对音乐进行表现。音调高时,学生可以踮着脚举手走;音调低时,学生可以弯腰蹲着走。通过改变音乐的高低快慢,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由切换动作。既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 2.可以让学生随音乐自由发挥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节奏快或节奏慢的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自己进行动作的设计,并完整表演出来。这样在观看表演过程中,就能够考查学生掌握节奏感的程度,从而帮助学生改正认知中的错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思维能力。并在观看的过程中给予点评,多多激勵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信,从而更加热爱学习音乐。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音乐的教学当中,学习节奏感是相当重要的。同时教师也要自主自发地将音乐课堂和素质教育进行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节奏感,也能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养。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齐影.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19,26(28):393.
[2]吕绮虹.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探讨[J].教师,2019,(1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