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语文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教师应依据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多层次、多途径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1.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学生“动”起来,手、口、脑并用,知、情、意并行,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讲读课文时,教师可运用课件演示、学生表演、分组讨论、学生演讲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自主权。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时,可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描绘自己的意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创编了一系列的好句、好段:我想变成一只青蛙,做庄稼的保护神;我想变成一棵大树,为人们挡风沙;我想变成红花绿树,装扮我们的校园……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并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实践,使学生敢问、敢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敢于质疑的习惯。
3.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前的课堂教学仍是“教”的成分多,“学”的成分少;机械性操作多,自主性实践少。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配合与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识字方法,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当学到“拍”字时,学生会自编故事“一个人用手打一个白色的小皮球”;当学到“拔”时,学生会记住“拔的左边是提手旁,表示动作,右边是‘朋友’的‘友’字加一点”。教师应及时表扬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当学生遇到易混淆的形近字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换一换”、“比一比”等方法识字。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教”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自身实际主动探索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学得轻松、主动,而且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4.促进自主学习的个性发展。
自主学习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有效。
(1)关注情感,鼓励自主。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提倡宽容,同时贯彻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敢学、敢说,从而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讨论,学会自主。教师要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的方式,可针对学生心理和学习上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好、中、差搭配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就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3)科学评价,促进自主。教师要制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袋,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在尝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人格,进行平等、民主教学,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坚持启发,注重导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多运用发现法教学。
(3)注重回收准确的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4)重点与全面辅导相结合,对优生提出较高的要求,激励其不断进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基础题,逐步提高,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5)让学生自己写复习小结及学后记,使他们愉快地、主动地、有效地学习。
(6)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娱乐中产生兴趣,开发智力。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学习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我们的教学也会因此而轻松、有效。
1.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学生“动”起来,手、口、脑并用,知、情、意并行,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讲读课文时,教师可运用课件演示、学生表演、分组讨论、学生演讲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自主权。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时,可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描绘自己的意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创编了一系列的好句、好段:我想变成一只青蛙,做庄稼的保护神;我想变成一棵大树,为人们挡风沙;我想变成红花绿树,装扮我们的校园……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并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实践,使学生敢问、敢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敢于质疑的习惯。
3.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前的课堂教学仍是“教”的成分多,“学”的成分少;机械性操作多,自主性实践少。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配合与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识字方法,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当学到“拍”字时,学生会自编故事“一个人用手打一个白色的小皮球”;当学到“拔”时,学生会记住“拔的左边是提手旁,表示动作,右边是‘朋友’的‘友’字加一点”。教师应及时表扬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当学生遇到易混淆的形近字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换一换”、“比一比”等方法识字。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教”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自身实际主动探索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学得轻松、主动,而且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4.促进自主学习的个性发展。
自主学习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有效。
(1)关注情感,鼓励自主。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提倡宽容,同时贯彻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敢学、敢说,从而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讨论,学会自主。教师要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的方式,可针对学生心理和学习上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好、中、差搭配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就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3)科学评价,促进自主。教师要制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袋,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需注意的问题。
在尝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人格,进行平等、民主教学,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坚持启发,注重导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多运用发现法教学。
(3)注重回收准确的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4)重点与全面辅导相结合,对优生提出较高的要求,激励其不断进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基础题,逐步提高,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5)让学生自己写复习小结及学后记,使他们愉快地、主动地、有效地学习。
(6)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娱乐中产生兴趣,开发智力。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学习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我们的教学也会因此而轻松、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