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交流:为中印合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来源 :中印对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DaSh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印两国智库人员要将在研究中了解到的对方发展经济、完善治理、改善民生的好办法好点子及时介绍给本国的相关部门和民众。
  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所阐述的那样,“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华期间,中印两国领导人达成了设立中印智库论坛的重要共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印度外交部共同发起并推动,自2016年首届智库论坛在新德里召开之后,双方已经形成了定期交流机制,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潜力巨大
  中印两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也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人们常说19世纪属于欧洲,20世纪属于北美,21世纪则属于亚洲,亚洲的复兴主要依靠中国与印度。中印两国在引领新兴经济体发展,实现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方面,负有主要责任,享有广泛共同利益;在维护当前国际秩序并使其朝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问题上,拥有诸多共识;在许多国际与地区热点问题上,持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立场。中印两国没有理由不开展密切合作,两国应该共同携手为广大亚非拉人民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中印合作既应该聚焦于战略互信的构建,又要注重实效,从实际出发,不断寻求合作增长点,为双边关系注入新的合作动力。两国经贸合作是双边关系的最大亮点,也是双边关系的关键增长点。中印双边贸易从2000年的29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844亿美元。在全球经济形势动荡、保护主义情绪普遍抬头的当今,中印双边成为主要经济体之间保持并加强紧密经济联系的表率,2017年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超过20%,实现了五年来的最大涨幅。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国,印度在中国贸易版图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有望进入中国前十位贸易伙伴的行列。这充分证明了两国加强贸易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除深挖双边经贸合作潜力以外,中印两国还应该共同致力于开发国际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印两国企业存在着巨大的优势互补,可以并且应当通过互利合作在包括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在内的广大地区发掘市场潜力,既为两国企业的发展创造机遇,也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注入新的动力。
  携手应对挑战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
  需要看到,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应对这些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印两国携手努力。中国高度赞赏印度近年来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钦佩莫迪总理的远见卓识和务实精神,中国非常高兴地看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和同样拥有伟大梦想的印度脚踏实地、并肩前进。中国和印度作为多极化世界的一极,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出具有古老智慧内涵的声音。
  中印应该联手反对日渐严重的全球保护主义情绪,警惕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逆转。当前,支撑经济全球化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印同属于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参与或融入经济全球化是实现崛起的必要条件。虽然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着多种弊端,但是中印双方仍然应致力于维护全球化的大趋势,在保持经济全球化基本方向不动摇的同时,促使全球化向更加包容的方向发展,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当中的责任、权利与利益。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五年多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的重要决议中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为解决21世纪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新挑战提供了重要的应对思路和行动指南。
  实现“大脑”的及时沟通
  智库是现代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体现出重要价值,在公共外交和文明互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从国家层面推动建立双边与多边智库交流与合作机制,在当代国与国的双边人文交流中地位不断上升,对于中印两大新兴经济体而言,保持双方智库之间的交流,实现“大脑”的及时沟通,格外重要。
  中国与印度的智库交流,不但需要着眼于双方就涉及两国利益的国际、地区问题进行交流,以协调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立场;也需要致力于对双边关系中存在的新问题、老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管控,为稳定双边关系作出更多努力。此外,更重要的是,中印两国智库人员要将在研究中了解到的对方发展经济、完善治理、改善民生的好办法好点子及时介绍给本国的相關部门和民众,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态度,为解决本国也存在的类似问题作出贡献。
  中国和印度都是智库大国,拥有数量众多的智库。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愿意充分发挥专业研究能力,和对政府及公众的影响力,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与印度同行共同开展政策性和前瞻性研究,促进中印两国的政策沟通、民心相通,为两国彼此实现梦想提供智力支持,为营造中印相互理解、信任与合作的氛围发挥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就各自庞大的电影市场和观影人群而言,双方的合作足以改变世界电影版图,前景可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我国与印度同属文明古国、人口大国,都有漫长的被殖民历史,目前又同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地理、历史、经济、文化上具有许多共性,两国之间有很好的互鉴基础。同时,作为接壤的邻国,两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享有得天独厚的近便条件。因此,中印两国之间经济、文化上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
期刊
只有双方打开心结,用信任代替猜忌,以对话管控分歧,靠合作开创未来,中印关系才能充满希望和向前的动力。  作为两大东方文明古国,21世纪以来,中印已发展成为十亿以上人口级别的新兴经济体和具有战略自主性的重要国家,成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两支重要力量,成为推动亚洲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  当前,世界格局正经历深刻演变,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两国和平、稳定
期刊
了解了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看不到的细节,也就越发对中国有了家的感觉。  初到中国,我背着背包,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穿越了大江南北。在回印度的途中,一想到我可能不会再来中国了,就感到很失落。在香港转机时,我闷闷不乐地坐在候机大厅,一张张地滑着手机里的照片:北京、桂林、成都、黄山……我多想在中国多待待,哪怕就稍微多待一阵子,不做游人,做个普通的居民。  或许不抱希望的时候,世界总是能给人带来惊喜,也可能是因为
期刊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坚持务实、透明原则,并与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积极合作。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遏制病毒向全球传播,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数据共享、信息通报、公民撤离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中国在疫情信息上的公开透明和防控措施上的果断有力,受到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高度评价,他表示,中国政府采取了非凡的措施来阻止病例输出,同时称赞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共同阻止病毒全球
期刊
人文交流作为中印互动的“低政治”领域,比政治、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更容易推进。  中印两国互动经历了2014年的“高开低走”,到印度对“一带一路”态度冷漠,在加入核供应国集团(NSG)受阻以及在“穆罕默德军”列入安理会反恐制裁清单问题上与中国龃龉不断,洞朗对峙和达赖喇嘛到访阿鲁纳恰尔邦更是让两国关系降至冰点,再到2018年的“廈门会晤”和“武汉非正式会晤”,两国关系缓慢回温。起落之间,人文交流已然步入
期刊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条件较为近似。与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相比,来自中国的理论能够比较好地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实现繁荣富足的目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的不懈探索,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
期刊
有了两国政府的支持和文化企业的参与,中印文学交流将插上科技和资本的翅膀。  2014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应邀访问印度总理莫迪的故乡古吉拉特邦。莫迪总理对习主席说,中印两国是“两个身体,一种精神”。次日,习主席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演讲时表示,这些话道出了中印两大文明和平向善的共同本质和心灵相通的内在联系。“两个身体,一种精神”为中印精神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期刊
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开展的“圣水外交”成为促进中印精神和文化层面合作的典范。  在我看来,中印外交关系改善不应仅仅依赖两国领导人和外交人员的努力。尽管他们的努力非常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增强两国人民沟通交流的广度、深度、力度以及持续性。自古以来,中印两大文明便以互惠互利的方式频繁互动。正如历史上那样,即便现在两国的人文交流仍是双边关系最为坚固的纽带。中印之间的“圣水外交”便是两国人文交流的一个突出例子。
期刊
文明互鉴最后的结果,为中印两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增加了新的内容。  人类的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多个文明,但延续至今,对人类的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文明数量并不太多,人们往往列举的有四大或者五大文明。不管几大,其中不可缺少的一定有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传承至今不断。中印又是近邻,文化的交往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中印之间的交往,内容很丰富,佛教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部
期刊
我在印度60天  姓名:宋娜  年龄:26岁  身份:外企职员  出生地:山西大同  现居地:北京  “听说印度脏乱差,你怎么想去那儿啊?”  出发前,几乎所有人对我的决定都很诧异。  的确,提起印度,也许很多人的印象都是——不安全、不卫生、脏乱、落后……似乎除了宝莱坞电影,剩下的都是负面。但我也被许多有关印度的纪录片和电影深深触动。在这个宗教色彩极为浓厚的国家,即便是最底层的人民,脸上也总洋溢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