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在北京

来源 :中印对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1985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解了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看不到的细节,也就越发对中国有了家的感觉。
  初到中国,我背着背包,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穿越了大江南北。在回印度的途中,一想到我可能不会再来中国了,就感到很失落。在香港转机时,我闷闷不乐地坐在候机大厅,一张张地滑着手机里的照片:北京、桂林、成都、黄山……我多想在中国多待待,哪怕就稍微多待一阵子,不做游人,做个普通的居民。
  或许不抱希望的时候,世界总是能给人带来惊喜,也可能是因为我实在太想再去中国,感动了上苍。离开中国仅仅几个月后,我再次来到了北京,而这次我有了一份全职的工作,租了间房。我成了普通的上班族,只有黄金周才有时间游山玩水。
  我注册了淘宝和饿了么账户,成为了“剁手党”。“你的外卖到了!”是我学会的第一句中文。我沉迷于微信的便利功能不能自拔,每天花很多时间收集各种表情包,添加到我的收藏。在中国习惯了扫码走天下,再去其他国家旅游,发现需要用现金支付时,我总是不由地发起牢骚。“现在都是21世纪了呀!”我一边掏出钞票付账,一边在心里抱怨,“这简直像在古代”。我成了微信和支付宝的忠实用户。
  吃饭时,大家难免会讨论中国北方和南方哪里更好,而我坚决地站在了北方的一边,因为我一直在中国北方生活。有一次和朋友一起“撸串”时,对这一话题争论地太激烈,以至于我手里烤串的竹签差点戳到了别人的头。我开心地发现,在家乡从小到大吃到的印度式“中餐”和真正的中餐完全不能比。中餐远不止是面条和饺子,当然,即便只有饺子和面条吃,我也会非常满足。了解了中国的八大菜系之后,我曾经参加了一个厨艺培训班,花了数周时间从每个菜系里学做一道菜。这是我人生目前为止掌勺次数最多的时候。
  经过艰难的挣扎后,我终于适应了中国人的用餐时间。实在是比印度人早太多了。在印度,下午一点多才吃午饭,晚上九点或九点半才吃晚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适应新的生活规律之前,我通常会在上午十一点半加个餐,这对我来说还是早餐时间呢!另外,谢天谢地,我的小风扇始终在坚持工作。我打算走到哪儿都带着它。不过我相信,在淘宝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里,一定有类似的新奇好用的小物件。
  无论什么季节,我都习惯了从早到晚喝热水,大口大口地吃饺子,也学会了如何在路上躲开外卖小哥飞速驶过的电动车。了解了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看不到的细节,也就越发对中国有了家的感觉。中国人和印度人在风俗、习惯、喜好上有很多共同点,这对我有不小的帮助。中国人的家庭观以及文化习惯会让一些西方朋友感到困惑,但对我来说却是“无缝衔接”。就连为人诟病的“差不多”文化,在印度也有类似的版本。北京城中有时看似混乱实則有序的状况也会让我想起孟买。社会上的人际关系、餐盘中的食物……种种相似之处都让初来乍到的我感到舒服,这可是距离我的家乡数千公里之遥的地方。甚至连高峰期拥挤的地铁也让我感到熟悉。我从小吃辣长大,但是来到中国,我很快发现不能再自诩能吃辣了。中国红辣椒的辣度完全是另一个级别的。自从尝试过一次“变态辣”的麻辣烫之后,我算是亲自领教了,辣得简直像在我的嘴里投了枚炸弹。
  除了文化(或者说是烹饪)的因素以外,真正让我对北京有家一般的感觉的是这里的人。热心的同事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交了许多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朋友,他们总是能给我支持。有人教我如何包饺子,有人让我见识到了白酒的“恐怖”,有人带我爬了金山岭的野长城,还有人和我一起去越南旅行。有一次我伤到脚踝,几乎无法行走,幸运的是得到了朋友的悉心照料。
  北京的夏天酷热难耐,所幸在单位附近有个小卖部,售卖的奶茶奶香浓郁、甜美可口。成了老主顾之后,店家会在我到店之前把我想买的饮品准备好。在店里短暂停留的几分钟,我就用拙劣的中文和健谈的老板聊天,这让我可以练习中文。我会提前查一些新词,从而在和她聊天时能聊一些新东西,但是学得非常非常慢。如果有其他顾客光顾,她介绍我时会说这个“漂亮的印度姑娘”,不得不说,我非常喜欢这个称呼。
  我和住在对门的老两口也时常会用这样“艰难”的方式聊天。他们买了西瓜,就会来敲我的门,送上一大碗已经切好的西瓜。有一次他们甚至给了我和我的舍友一整个西瓜,沉甸甸的。我们相处得很开心。早上上班时,有时我会看到老先生迈着矫健的步伐绕着小区的花园散步,有时候也会碰到他的老伴骑车回来,我们总是微笑着挥手打招呼。我出远门时,他们也会帮我照看花草。
  如果没有这些可爱的人,我在中国的日子也不会这么难忘、这么特别、这么有趣。即便我离开中国,我还会一直惦念着他们,希望以后我还能有机会同他们重逢。
其他文献
由太崆动漫工作室中美动画团队联合打造的暖心励志动画短片《冲破天际》,一经上映便打动了全球影迷的心。  得知太崆动漫处女作《冲破天际》入围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消息,该片艺术总监博比·庞迪亚斯兴奋地尖叫着躺在了地上。他随即抓起电话,打给市场开发部主管安德鲁·切斯沃思和制片人张少甫,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到了!”  7分钟的感动源于7000个小时的精心打磨。《冲破天际》的
期刊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证明,世界上还有另外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  201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的巨大变革,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40年时间里,中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国内的体制改革外,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也越开越大。  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679亿元,2018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了90万亿元大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
期刊
中国土地制度变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始终把土地问题放在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位置,尤其重视土地立法及制度建设。在过去70年时间里,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演进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脉络是一致的,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发展。  土地管理制度的变迁  1949至1952年期间,新中国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
期刊
中国能否成为制造业强国不仅将推动中国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的支柱,也将为世界提供独一无二的机遇。  作为一项宏伟的行动计劃,“中国制造2025”在中国政府当下的政策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它旨在继续书写中国经济发展的传奇,推动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阶段,迈入富裕国家之列。该计划的基本目标是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提升中国在全球制造价值链上的地位,最终在此过程中摆脱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制造2025”
期刊
一旦出现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听取专家的建议,而不是听信流言蜚语,要采取基于事实,而不是源于恐惧的措施。  病毒不分国界,不会因国籍而区别对待任何人,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传播。因此,疫情之下任何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国际公共卫生威胁,需要全世界通力合作,共同解决。希望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正在采取的全面措施能很快控制住疫情。但身处一个高度城市化、互联互通、国际旅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
期刊
在经济新常态下,正在经历结构调整的中国经济如果想保持对世界经济的良性影响,还需要二者之间建立更多良性互动,坚持互利共荣,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断奋斗。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代表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作为中国高层对中国当下经济形势的清醒判断和重要定义,对宏观经
期刊
不确定性增多的世界经济形势向中印国内改革施加了外部压力,促使两国进一步激发国内经济潜力,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推动双边及区域合作与开放。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十亿人口级别的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格局中居于重要地位。中印两国虽然发展道路不尽相同,但都实现了稳定、发展与繁荣。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印度也有望在2019年超过英法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中印两国的同时复兴为实现亚洲世纪提供了
期刊
中印人文交流热潮势不可挡,互联互通拉近中印交流的时空,喜马拉雅山的天堑挡不住中印交流的热情。  寒冬的新德里,气温创近年新低,但中印人文交流的“热度”不断上升。2018年12月,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在新德里隆重举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印度外长斯瓦拉杰共同主持。作为2018年落实领导人武汉会晤共识的收官之作,此次会议掀起了中印人文交流的热潮。  首先是级别高。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在武汉亲
期刊
就各自庞大的电影市场和观影人群而言,双方的合作足以改变世界电影版图,前景可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我国与印度同属文明古国、人口大国,都有漫长的被殖民历史,目前又同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地理、历史、经济、文化上具有许多共性,两国之间有很好的互鉴基础。同时,作为接壤的邻国,两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享有得天独厚的近便条件。因此,中印两国之间经济、文化上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
期刊
只有双方打开心结,用信任代替猜忌,以对话管控分歧,靠合作开创未来,中印关系才能充满希望和向前的动力。  作为两大东方文明古国,21世纪以来,中印已发展成为十亿以上人口级别的新兴经济体和具有战略自主性的重要国家,成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两支重要力量,成为推动亚洲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  当前,世界格局正经历深刻演变,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两国和平、稳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