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力学》课程是机械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机制等方面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熟悉材料的静力学受力平衡条件、进而在材料力学的选材、计算中能集合数学知识提升综合计算、分析能力。
【关键词】工程力学 课程教学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TB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44-02
当前,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实际操作能力,尤其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这是职业教育在实施人才战略中的最佳定位。
一、《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力学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要增加,教学时数要减少的条件下,按照原有的教学大纲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必须对现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进行改革才能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长期以来,工程力学教学内容一直维持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范畴,满足基本概念教学、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满足基本的学分和能力,学校从中等职校升级为高级技工学校、职大学生进入教学环节,原有的教学模式确实到了改革的必要阶段,学生需要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增强“为什么”“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等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对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甚至对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进行必要的空间拓展,用知识的广阔海洋吸引学生的探索与追求,提升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学会从中等职教向高等职教的转变,因此,高职教育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
由于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结构调整,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教材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工程力学教材内容应围绕以掌握概念为基础,以强化应用为重点,以计算分析为手段的中心内容展开。在材料力学部分应加强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梁的弯曲、扭曲部分的综合应用教学,以满足高职教学的需要,应在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的基础上,引入联系工程实际和有特色的例题、习题和思考题,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改革《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理念的改革
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来,教师一般来自中专院校或本科院校或研究型院校。高职教育有别于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理念和本科教育理念都不能很好的适应高职教育,因此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学习高职教育文件,高职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听取合理建议。在讲授《工程力学》时,由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完整性转变重视知识的实用性;由单纯理论讲解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时不仅仅面对课本,更应面对施工现场、本专业的课程教学等。
2.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开发实验课程——实现情景教学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常用实物制作模型,模拟某一工程力学原理,模拟实验的真实性,使学生能形成坚定的认识,对原理与规律理解得会更透彻,加强了实用性。教学环节加强试验课程——行为引导型教学。例如,我们在讲“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这个问题时,从公式可以看出,提高梁的彎曲强度应当增大WZ或减小M,WZ是和截面形状与尺寸有关的物理量。在相同面积的情况下,槽形截面比矩形截面有利于承载,可做小实验加以说明。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就会加深对此理论的理解,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手段
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设计了“工程实例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新知识的传授→学生从网络收集相关资料→课后完成原理分析或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教学模式。对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我们都列举了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带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每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出现都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讨论之后才动态的出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主动的思考和探索,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总之,学会适应高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对课本、教学大纲、课时、上课形式等各方面进行课改,教师的思维定势、教学手段要进行创新改革,实现转型与升级是必然的选择。也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新形势下的课改之必要探索。
参考文献:
[1]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3.13:30-31.
[2]《工程力学》(第五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关键词】工程力学 课程教学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TB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44-02
当前,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实际操作能力,尤其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这是职业教育在实施人才战略中的最佳定位。
一、《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力学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要增加,教学时数要减少的条件下,按照原有的教学大纲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必须对现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进行改革才能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长期以来,工程力学教学内容一直维持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范畴,满足基本概念教学、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满足基本的学分和能力,学校从中等职校升级为高级技工学校、职大学生进入教学环节,原有的教学模式确实到了改革的必要阶段,学生需要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增强“为什么”“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等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对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甚至对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进行必要的空间拓展,用知识的广阔海洋吸引学生的探索与追求,提升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学会从中等职教向高等职教的转变,因此,高职教育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
由于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结构调整,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教材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工程力学教材内容应围绕以掌握概念为基础,以强化应用为重点,以计算分析为手段的中心内容展开。在材料力学部分应加强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梁的弯曲、扭曲部分的综合应用教学,以满足高职教学的需要,应在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的基础上,引入联系工程实际和有特色的例题、习题和思考题,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改革《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理念的改革
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来,教师一般来自中专院校或本科院校或研究型院校。高职教育有别于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理念和本科教育理念都不能很好的适应高职教育,因此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学习高职教育文件,高职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听取合理建议。在讲授《工程力学》时,由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完整性转变重视知识的实用性;由单纯理论讲解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时不仅仅面对课本,更应面对施工现场、本专业的课程教学等。
2.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开发实验课程——实现情景教学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常用实物制作模型,模拟某一工程力学原理,模拟实验的真实性,使学生能形成坚定的认识,对原理与规律理解得会更透彻,加强了实用性。教学环节加强试验课程——行为引导型教学。例如,我们在讲“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这个问题时,从公式可以看出,提高梁的彎曲强度应当增大WZ或减小M,WZ是和截面形状与尺寸有关的物理量。在相同面积的情况下,槽形截面比矩形截面有利于承载,可做小实验加以说明。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就会加深对此理论的理解,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手段
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设计了“工程实例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新知识的传授→学生从网络收集相关资料→课后完成原理分析或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教学模式。对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我们都列举了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带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每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出现都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讨论之后才动态的出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主动的思考和探索,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总之,学会适应高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对课本、教学大纲、课时、上课形式等各方面进行课改,教师的思维定势、教学手段要进行创新改革,实现转型与升级是必然的选择。也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新形势下的课改之必要探索。
参考文献:
[1]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3.13:30-31.
[2]《工程力学》(第五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