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社会,合作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好的合作能力和较强团队精神的身心健康的人才,因此在体育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体育课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就成了日常体育教学的一个重点。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实际教学中我大胆尝试,设计和选择一些特定的游戏作为教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使他们在尽情的游戏玩耍中敞开心扉、培养情感,同时在激烈地竞争中凝聚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体育游戏;培养;发展;讨论;交流;团队精神
21世纪是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大融合的世纪,每个人都面临着与“异文化”相接触、相理解、相学习的客观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会与身边的社会、身边的团队、身边的同伴共同愉快地生活和开展有效率的工作。现在的独生子女,物质生活的丰裕和父母、祖父辈的疼爱有加,导致很多孩子成为家中的“宝贝”,渐渐地他们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再加上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学校、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品质,不懂得互相帮助,缺乏集体荣誉感,这是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主要障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心里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旨在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利用体育游戏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精心设计游戏,创设良好的团队合作学习情境
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是在“玩”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身心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游戏进行教学,是值得研究的。针对现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较差,我设计采用了一些以两人或小组合作学练为主的游戏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他们在玩耍中逐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比如游戏“多足跑”中,我预设两人、多人合作的游戏情境:首先,用简明精炼的语言提示学生游戏规则,如两人一组用一根绳子绑住脚,进行两人三足向前行走,接着又引导他们试着三个人一组进行三人四足向前行走,然后引导他们进行四人五足,五人六足……最后看哪组的学生完成得既成功又出色。学生开始进行两个人一组时,效果很成功,随着人数的增加,游戏越来越难成功,学生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有的小组多次尝试也都以失败而告终。此时我及时提示学生进行讨论:怎样才能成功地完成游戏?学生在我预设的情境中,通过自我摸索、小组讨论,慢慢悟出了方法:在游戏进行时大家要齐喊口令,团结协作,动作才能协调一致,游戏才能获得成功,比如可以同时喊1、2,左、右等。
根据不同的游戏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合作氛围,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寓教于玩,培养和发展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 快乐体育”的理念,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体育游戏就很好的将“教”与“玩”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学生都很乐于参与体育游戏活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可以引导和教会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体验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健康地成长。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队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的体育教育中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重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习惯于在教学中按照“刺激——反馈”的模式,向学生发出信号,学生则根据信号被动地作出反应,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感受能力地培养。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因班级人数众多而得不到课堂的第一手反馈资料,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有些“学困生”就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讨厌体育课。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和预期的目标将是大相径庭。而体育游戏活动以其丰富的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举个例子,在进行短跑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一些专门的跑步练习方法,如小步跑、后蹬跑、30米跑等一些方法,反复练习时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采用游戏的方法就可改变这种局面,我把短跑练习设计成游戏“叫号跑”。学生排成四路纵队,依次报数,当我以各种方式(用英语、数学)说出一个数字口令,该数字的同学就快速从队伍中跑出来按要求完成练习,实际教学中所有的学生兴趣高涨,热切期待老师能叫到自己的号码,都很乐于参与这样的练习,练习结束后,学生往往是回味无穷,学习兴趣大增,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让学生体验团队成功,增强自信心
不难发现,由于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能显示出较强的能力,体育课上总是跃跃欲试,信心十足,而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因为天生运动能力较差,在课上就显得不那么自信。平时很少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于是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心里上就一直存在着一种“我不行”的思想,课上很多时候只是呆在一旁作观众,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成了体育“困难户”,成了体育课上的弱势群体。
体育新课程理念指出: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要关注那些经常在角落里的孩子。我认为体育游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参加一些集体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互助互补,从而让这些体育“学困生”也体验到团队成功合作的快乐。如游戏“搭桥过河”,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规定的区域内,给相同的两块木板,让各组学生渡过“河”。游戏中各组学生都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能力强的与能力差的同学都能安全到达彼岸。
3、激发学生的个人与团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学生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要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用教师所给的资源完成一定要求的任务,而完成此过程的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有一个游戏叫做“连环手”,游戏的方法是这样的: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队员站成一个面向圆心的同心圆,每个人用自己的右手握住对面同学的手,再用左手握住另一个人的手,这时就形成一个复杂的“网”,要求学生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网”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家手拉手围成的一个大圆圈。游戏的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时都需要哪些步骤,体会与别人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创新、永不放弃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游戏中,学生通过团队的合作顺利完成了任务,却意外地得出了两种答案,一种是一个大圈,一种是两个套着的环。这个游戏让我和学生们都认识到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
三、讨论交流,体验和巩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体育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组织大家交流发言: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当学生失败时,那么就适时组织学生讨论思考: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学生在游戏练习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各种情况也能及时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探讨,对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思考,进而找出解决办法,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与别人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验和巩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如在游戏“多足跑”中,有的小组很快就能协调一致的前进,而有的小组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教学中我就及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怎样才能做到协调一致?于是这个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开始你一言我一言地讨论起来。最后,找出问题所在之处,重新练习,终于获得了成功。
综上所述,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逐步了解和认识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让学生增强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社会适应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学校拓展心里训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体育心理学.华师大出版社.1997
[3]体育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体育游戏;培养;发展;讨论;交流;团队精神
21世纪是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大融合的世纪,每个人都面临着与“异文化”相接触、相理解、相学习的客观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会与身边的社会、身边的团队、身边的同伴共同愉快地生活和开展有效率的工作。现在的独生子女,物质生活的丰裕和父母、祖父辈的疼爱有加,导致很多孩子成为家中的“宝贝”,渐渐地他们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再加上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学校、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品质,不懂得互相帮助,缺乏集体荣誉感,这是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主要障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心里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旨在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利用体育游戏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精心设计游戏,创设良好的团队合作学习情境
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是在“玩”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身心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游戏进行教学,是值得研究的。针对现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较差,我设计采用了一些以两人或小组合作学练为主的游戏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他们在玩耍中逐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比如游戏“多足跑”中,我预设两人、多人合作的游戏情境:首先,用简明精炼的语言提示学生游戏规则,如两人一组用一根绳子绑住脚,进行两人三足向前行走,接着又引导他们试着三个人一组进行三人四足向前行走,然后引导他们进行四人五足,五人六足……最后看哪组的学生完成得既成功又出色。学生开始进行两个人一组时,效果很成功,随着人数的增加,游戏越来越难成功,学生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有的小组多次尝试也都以失败而告终。此时我及时提示学生进行讨论:怎样才能成功地完成游戏?学生在我预设的情境中,通过自我摸索、小组讨论,慢慢悟出了方法:在游戏进行时大家要齐喊口令,团结协作,动作才能协调一致,游戏才能获得成功,比如可以同时喊1、2,左、右等。
根据不同的游戏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合作氛围,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寓教于玩,培养和发展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 快乐体育”的理念,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体育游戏就很好的将“教”与“玩”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学生都很乐于参与体育游戏活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可以引导和教会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体验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健康地成长。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队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的体育教育中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重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习惯于在教学中按照“刺激——反馈”的模式,向学生发出信号,学生则根据信号被动地作出反应,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感受能力地培养。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因班级人数众多而得不到课堂的第一手反馈资料,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有些“学困生”就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讨厌体育课。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和预期的目标将是大相径庭。而体育游戏活动以其丰富的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举个例子,在进行短跑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一些专门的跑步练习方法,如小步跑、后蹬跑、30米跑等一些方法,反复练习时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采用游戏的方法就可改变这种局面,我把短跑练习设计成游戏“叫号跑”。学生排成四路纵队,依次报数,当我以各种方式(用英语、数学)说出一个数字口令,该数字的同学就快速从队伍中跑出来按要求完成练习,实际教学中所有的学生兴趣高涨,热切期待老师能叫到自己的号码,都很乐于参与这样的练习,练习结束后,学生往往是回味无穷,学习兴趣大增,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让学生体验团队成功,增强自信心
不难发现,由于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能显示出较强的能力,体育课上总是跃跃欲试,信心十足,而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因为天生运动能力较差,在课上就显得不那么自信。平时很少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于是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心里上就一直存在着一种“我不行”的思想,课上很多时候只是呆在一旁作观众,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成了体育“困难户”,成了体育课上的弱势群体。
体育新课程理念指出: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要关注那些经常在角落里的孩子。我认为体育游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参加一些集体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互助互补,从而让这些体育“学困生”也体验到团队成功合作的快乐。如游戏“搭桥过河”,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规定的区域内,给相同的两块木板,让各组学生渡过“河”。游戏中各组学生都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能力强的与能力差的同学都能安全到达彼岸。
3、激发学生的个人与团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学生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要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用教师所给的资源完成一定要求的任务,而完成此过程的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有一个游戏叫做“连环手”,游戏的方法是这样的: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队员站成一个面向圆心的同心圆,每个人用自己的右手握住对面同学的手,再用左手握住另一个人的手,这时就形成一个复杂的“网”,要求学生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网”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家手拉手围成的一个大圆圈。游戏的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时都需要哪些步骤,体会与别人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创新、永不放弃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游戏中,学生通过团队的合作顺利完成了任务,却意外地得出了两种答案,一种是一个大圈,一种是两个套着的环。这个游戏让我和学生们都认识到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
三、讨论交流,体验和巩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体育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组织大家交流发言: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当学生失败时,那么就适时组织学生讨论思考: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学生在游戏练习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各种情况也能及时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探讨,对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思考,进而找出解决办法,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与别人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验和巩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如在游戏“多足跑”中,有的小组很快就能协调一致的前进,而有的小组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教学中我就及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怎样才能做到协调一致?于是这个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开始你一言我一言地讨论起来。最后,找出问题所在之处,重新练习,终于获得了成功。
综上所述,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逐步了解和认识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让学生增强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社会适应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学校拓展心里训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体育心理学.华师大出版社.1997
[3]体育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