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适应性人才的培养一直是高职院校的核心,随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已随市场供给、政府政策、行业企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纯粹对应职业岗位的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只有适应岗位发展趋势的预测型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竞争需求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综合素质,人才竞争力,岗位能力预测
中图分类号:G71
在当代,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然而,时代的快速进步使得人才培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所培养人才能够快速的适应到现实工作与发展的实际环节中,成为了高职人才培养的重点。在此过程中,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社会需求的契合成为了广大高职院一直致力研究的方向。然而,“工与学”直接复杂的相互关系也使得我们对于影响因素的分析变得十分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分析出“工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寻找影响的主要因素,将成为最终能够得出适应需求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一、社会需求与旅游人才培养的关系与不足
社会发展的具体需求往往表现为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利益诉求是相互依赖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能否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关乎学校的生存;对于行业企业而言,能否引进适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决定着企业的发展[1]。然而,旅游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需求,两者往往在目标上存在着差异。即使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宏观调控也难以在目标上达到一致。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市场、政府、行业企业在供与需的连接上作用都至关重要[2]。如下图所示
图1.1 高职院校校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关系图[2]
但是供与需的链接总的来说是一个高职院校、市场、行业企业与政府进行信息交互的过程,从细分的类别过程来说却是高职院校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供给、市场供给与行业企业需求,市场供给与政府政策调控四个层面的作用关系。而每一个链接之间也受到众多影响因素影响[3-5],而非简单的一一对应,而是一种类似文化的 “涵化”过程,保持自身特性的同时符合主流趋势的需求。
二、 高职院校旅游人才“涵化”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
行业企业作为一种组织,本身就具有组织的相关特点[6]。组织为了自身的利益述求,在其管理过程中以一定的运作机制运行。其中无论是行业企业在何种状态下,其目标都是十分明确的,而这种目标使得行业企业对于部门职能的构成具有了很强的倾向性,也使得人员的配备上也具有了很强的倾向性(专业性或技能性),同时对于旅游行业企业的不同目标其自身的人员配备也不尽相同,也要求了不同专业性、技能型的人员需求。
而通过对于这种需求的满足成为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而专业性的培养需要专业的培养体系,以及满足体系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却具有很强的企业“个性”要求,而“普适型”技能的认知将有利于高职院校所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对于企业的适应速度,因此,感性的认知无法满足这种“个性”,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企业中的实际操作将有利于所培养的旅游从业人员对于企业中某职位的需求,而对于企业本身来说无法满足企业的范围目标,也就是从事其他职位或相关事项,而这种能力是在一段时间、甚至于终身都难以掌握的。
三、 高职院校旅游人才“涵化”培养与市场供给
市场是一个复杂的构成体,如果从销售的角度来分析这个过程,其自身受到人員数量、购买力、购买欲望的影响,对于高职院校培养与市场供给两者来说,其中人员数量既是高职院校培养满足需求的的毕业人才的人数总量;而购买力却取决于对于这些人才的评价,毕业人才的能力所形成的口碑,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才自身的收入;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信任度,而这种信任度的提升必将使得更多的具有较强实力的行业企业,加入到对于旅游人才的选择行列中去。而最终一方面提升了高职院校不断提升的欲望,扩大了院校的知名度。而在此过程中,人才影响力的综合性,一方面来源于学校基础的通识教育,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企业实践适应之后,两者联合形成的个人创造力,形成自身对企业需求的“涵化”过程。
四、 旅游人才市场供给与行业企业需求
行业企业的需求使得市场供给组分产生波动,同专业与不同专业的人才需求数量随着行业企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如何在需求竞争中胜出,成为了关键。旅游人才市场中人才的个人竞争力可以保证人才的顺利就业与竞争胜出,而人才的个人竞争力来源于高职院校的培养。但是单方面的为满足某一个企业所设立的实训培养是无法满足其他类似企业行业的需求的,同种企业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职业院校无法满足每一个企业的个性需求,这时候普适性基础教育与“涵化”创造性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五、 旅游人才市场供给与政府调控
政府的扶持政策有利于市场的发展,政策的宏观调控使得市场的发展趋势具有可预测性。同时对于政策的适应,也将有利于高职院校对于旅游人才市场的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人才数量是根据政府对于社会需求的整体状况统计形成的分析数据,而这种数据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具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是对于时效信息的具体反馈。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这种反馈信息是一种人才需求的发展倾向,这也使得旅游人才供给、政府调控和高职院校培养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动态链接关系。
六、对策与方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随市场、行业企业以及政府调控而发生变动,一方面既要培养满足旅游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性人才,另一方面又要培养旅游人才的创造力与适应能力。这也就要求了培训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过硬的操作技能;广博的专业及相关知识;同时需求教师具有实际性的经历。这样在培养旅游人才的过程中有利于旅游专业人才满足企业的多样化复合化需求,同时也为旅游专业人才的广泛适应性打下了基础。使学生从感性的认知向多技能、实践性的转变,缩短了从业适应与职位晋升刚性时间。而在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依赖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成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孙绵涛.教育行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高云亭.以校企合作为纽带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综合素质,人才竞争力,岗位能力预测
中图分类号:G71
在当代,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然而,时代的快速进步使得人才培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所培养人才能够快速的适应到现实工作与发展的实际环节中,成为了高职人才培养的重点。在此过程中,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社会需求的契合成为了广大高职院一直致力研究的方向。然而,“工与学”直接复杂的相互关系也使得我们对于影响因素的分析变得十分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分析出“工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寻找影响的主要因素,将成为最终能够得出适应需求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一、社会需求与旅游人才培养的关系与不足
社会发展的具体需求往往表现为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利益诉求是相互依赖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能否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关乎学校的生存;对于行业企业而言,能否引进适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决定着企业的发展[1]。然而,旅游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需求,两者往往在目标上存在着差异。即使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宏观调控也难以在目标上达到一致。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市场、政府、行业企业在供与需的连接上作用都至关重要[2]。如下图所示
图1.1 高职院校校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关系图[2]
但是供与需的链接总的来说是一个高职院校、市场、行业企业与政府进行信息交互的过程,从细分的类别过程来说却是高职院校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供给、市场供给与行业企业需求,市场供给与政府政策调控四个层面的作用关系。而每一个链接之间也受到众多影响因素影响[3-5],而非简单的一一对应,而是一种类似文化的 “涵化”过程,保持自身特性的同时符合主流趋势的需求。
二、 高职院校旅游人才“涵化”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
行业企业作为一种组织,本身就具有组织的相关特点[6]。组织为了自身的利益述求,在其管理过程中以一定的运作机制运行。其中无论是行业企业在何种状态下,其目标都是十分明确的,而这种目标使得行业企业对于部门职能的构成具有了很强的倾向性,也使得人员的配备上也具有了很强的倾向性(专业性或技能性),同时对于旅游行业企业的不同目标其自身的人员配备也不尽相同,也要求了不同专业性、技能型的人员需求。
而通过对于这种需求的满足成为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而专业性的培养需要专业的培养体系,以及满足体系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却具有很强的企业“个性”要求,而“普适型”技能的认知将有利于高职院校所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对于企业的适应速度,因此,感性的认知无法满足这种“个性”,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企业中的实际操作将有利于所培养的旅游从业人员对于企业中某职位的需求,而对于企业本身来说无法满足企业的范围目标,也就是从事其他职位或相关事项,而这种能力是在一段时间、甚至于终身都难以掌握的。
三、 高职院校旅游人才“涵化”培养与市场供给
市场是一个复杂的构成体,如果从销售的角度来分析这个过程,其自身受到人員数量、购买力、购买欲望的影响,对于高职院校培养与市场供给两者来说,其中人员数量既是高职院校培养满足需求的的毕业人才的人数总量;而购买力却取决于对于这些人才的评价,毕业人才的能力所形成的口碑,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才自身的收入;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信任度,而这种信任度的提升必将使得更多的具有较强实力的行业企业,加入到对于旅游人才的选择行列中去。而最终一方面提升了高职院校不断提升的欲望,扩大了院校的知名度。而在此过程中,人才影响力的综合性,一方面来源于学校基础的通识教育,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企业实践适应之后,两者联合形成的个人创造力,形成自身对企业需求的“涵化”过程。
四、 旅游人才市场供给与行业企业需求
行业企业的需求使得市场供给组分产生波动,同专业与不同专业的人才需求数量随着行业企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如何在需求竞争中胜出,成为了关键。旅游人才市场中人才的个人竞争力可以保证人才的顺利就业与竞争胜出,而人才的个人竞争力来源于高职院校的培养。但是单方面的为满足某一个企业所设立的实训培养是无法满足其他类似企业行业的需求的,同种企业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职业院校无法满足每一个企业的个性需求,这时候普适性基础教育与“涵化”创造性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五、 旅游人才市场供给与政府调控
政府的扶持政策有利于市场的发展,政策的宏观调控使得市场的发展趋势具有可预测性。同时对于政策的适应,也将有利于高职院校对于旅游人才市场的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人才数量是根据政府对于社会需求的整体状况统计形成的分析数据,而这种数据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具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是对于时效信息的具体反馈。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这种反馈信息是一种人才需求的发展倾向,这也使得旅游人才供给、政府调控和高职院校培养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动态链接关系。
六、对策与方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随市场、行业企业以及政府调控而发生变动,一方面既要培养满足旅游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性人才,另一方面又要培养旅游人才的创造力与适应能力。这也就要求了培训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过硬的操作技能;广博的专业及相关知识;同时需求教师具有实际性的经历。这样在培养旅游人才的过程中有利于旅游专业人才满足企业的多样化复合化需求,同时也为旅游专业人才的广泛适应性打下了基础。使学生从感性的认知向多技能、实践性的转变,缩短了从业适应与职位晋升刚性时间。而在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依赖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成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孙绵涛.教育行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高云亭.以校企合作为纽带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