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更新一轮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与落实,我国的系统教育当中越来越重视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特别是在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面对社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教学小学教师必须要积极进行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发展。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主,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成为现阶段义务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个性化发展需求,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本文基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改革背景,簡要研究分析了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学;小学体育;改革创新;
新时代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巧,还需要学生通过多样化、开放性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来获得体育锻炼的基本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养,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养成健康的体育运动习惯。但是,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困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忽视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重智轻体”已经是我国目前影响最为深远的教学理念之一,在这种教学形势下所产生的“分数为王”等教育观念比比皆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仅仅是放在阶段性的中考、高考等升学考试之上,学生需要进行考核的理论文化课程的教学比重远远高于其他的艺术体育类教学。在这种普遍性的教学模式之下,各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源分配时,一定会更加偏重于传统的文化类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等,而美术、体育、音乐等“业余”科目所获取的教学资源十分稀少。即便如此,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常常发生被占用、挪用等情况,严重阻碍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2.教学设备使用率较低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户外运动型的教学课程,会比较依赖于多样化的运动健身器材,比如基本的单双杠、操场跑道、篮球场及各种球类等等。但是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因为安全管理上的问题,很多体育类器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铅球、实心球、单双杠等等,故而教师为了最大降低学生的安全风险,会选择忽视这些器材。这种情况就导致大部分体育器材的利用效率低,并且学生日常使用的体育教学器材品种比较单一[1]。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1.以素质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统一化、普遍化的教学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种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行忽视的教学方式,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细则进行优化及创新,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学生的思想特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于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开展科学的体育教学培养。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已经不再是基础的运动知识技能,而是要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和坚强、合作、竞争的体育精神[2]。
2.坚持多样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的自主意识为主,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潜能,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众所周知,小学生大多对于活泼有趣的运动比较感兴趣,他们向往自由和宽阔的空间。教师需要掌握学生思维的变化特点及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利用游戏教学法、生活教学法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简单的篮球教学,教师就可以设置障碍、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游戏规则等开展有趣的小游戏。
3.建立家校社会等多渠道联动机制
素质教育是一项比较长远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充分掌握未来教育及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建一个多渠道的教育联动机制,才能保证这一教学改革的贯彻落实。小学体育教学应当以学校教育为主,通过媒体宣传、科教普及等方式培养公众对素质教育和体育教学的认知,为学生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体育学习氛围。此外通过家校联合,鼓励家长配合学校开展体育运动,为学生在校内的体育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4.强化安全控制提高体育器材利用率
教学器材及设备设施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关键,想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引领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多元化、有效化发展,就需要充分利用学校配置的基本器材。因此,一定要提升学校的安全管理能力,在教学之前做好教案配置,在使用一些有安全风险的体育器材时,要做好风险方案,给学生详细地讲解和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及不正确使用会导致的后果,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引导和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利用更多的体育器材。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支撑下进行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开展小学体育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在不断掌握体育锻炼知识的同时,能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与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高松.学生个性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促进策略刍议[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 70.
[2]李德宝.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62.
关键词:素质教学;小学体育;改革创新;
新时代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巧,还需要学生通过多样化、开放性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来获得体育锻炼的基本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养,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养成健康的体育运动习惯。但是,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困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忽视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重智轻体”已经是我国目前影响最为深远的教学理念之一,在这种教学形势下所产生的“分数为王”等教育观念比比皆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仅仅是放在阶段性的中考、高考等升学考试之上,学生需要进行考核的理论文化课程的教学比重远远高于其他的艺术体育类教学。在这种普遍性的教学模式之下,各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源分配时,一定会更加偏重于传统的文化类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等,而美术、体育、音乐等“业余”科目所获取的教学资源十分稀少。即便如此,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常常发生被占用、挪用等情况,严重阻碍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2.教学设备使用率较低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户外运动型的教学课程,会比较依赖于多样化的运动健身器材,比如基本的单双杠、操场跑道、篮球场及各种球类等等。但是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因为安全管理上的问题,很多体育类器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铅球、实心球、单双杠等等,故而教师为了最大降低学生的安全风险,会选择忽视这些器材。这种情况就导致大部分体育器材的利用效率低,并且学生日常使用的体育教学器材品种比较单一[1]。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1.以素质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统一化、普遍化的教学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种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行忽视的教学方式,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细则进行优化及创新,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学生的思想特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于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开展科学的体育教学培养。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已经不再是基础的运动知识技能,而是要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和坚强、合作、竞争的体育精神[2]。
2.坚持多样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的自主意识为主,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潜能,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众所周知,小学生大多对于活泼有趣的运动比较感兴趣,他们向往自由和宽阔的空间。教师需要掌握学生思维的变化特点及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利用游戏教学法、生活教学法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简单的篮球教学,教师就可以设置障碍、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游戏规则等开展有趣的小游戏。
3.建立家校社会等多渠道联动机制
素质教育是一项比较长远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充分掌握未来教育及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建一个多渠道的教育联动机制,才能保证这一教学改革的贯彻落实。小学体育教学应当以学校教育为主,通过媒体宣传、科教普及等方式培养公众对素质教育和体育教学的认知,为学生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体育学习氛围。此外通过家校联合,鼓励家长配合学校开展体育运动,为学生在校内的体育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4.强化安全控制提高体育器材利用率
教学器材及设备设施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关键,想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引领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多元化、有效化发展,就需要充分利用学校配置的基本器材。因此,一定要提升学校的安全管理能力,在教学之前做好教案配置,在使用一些有安全风险的体育器材时,要做好风险方案,给学生详细地讲解和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及不正确使用会导致的后果,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引导和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利用更多的体育器材。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支撑下进行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开展小学体育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在不断掌握体育锻炼知识的同时,能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与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高松.学生个性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促进策略刍议[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 70.
[2]李德宝.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