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f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大量重复的习题有一定的厌烦情绪,这些负面情绪都一定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恶化,初中教学教师可以使用类比法进行教学,通过类比法帮助学生寻找到习题中的异同点,有效地归纳和总结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教学思维.
  一、类比法运用于数学概念教学
  类比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说相当广泛,其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陌生感,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解一元一次等式”的概念,概念的主要内容为方程的两边是整式,并且只含有一个最高次数为一次的未知数,这样的方程便成为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教师可以将这个概念类比到当前需要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中,帮助学生发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相同用点和不同点,其结果能够轻易地发现相同的“一元一次”的特点,但是许多学生会忽略“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一先决条件,教师对此就需要强调该条件,并进行类比,从而促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对“一元一次”中的“元”和“次”进行类比,然后引出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
  二、类比法运用于数学定理和运算法则
  对于类比法在初中数学运算法则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多个运算法则的相互转换.
  例如,用分数的运算类比分式的运算.在两个分数相乘、相除的运算讲解中,当两个分数相乘时,是以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相对的,两个分式相乘时,也应当是将分式的分子的式子当作是一个分子,分母同理,则也应当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再通过类比法,除以一个分数也就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同理,除以一个分式时,也应当是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需要使用分母不变、分子变的原则,类比得出,同分母分式相加减时,也需要采用分母不变,分子变的原则.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需要先对分母进行同分,然后化成同分母分数之后再进行计算,类比得出,异分母分式相加减时,也需要先对分母进行同分,然后再进行同分式加减.同时,需要提醒学生在分数通分的过程中,需要先寻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同样能够类比得出分式的通分方式,也是寻找最小公分母.
  对于数学定理的讲解,也可以通过类比法,利用旧知识点引出新知识点.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时,学生往往会将外心和内心的性质和概念混淆.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使用类比法进行讲解,将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的性质与概念进行总结归纳:内心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并且一定是在三角形的内部,不会随着三角形的变化而变化,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同.然后类比出: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会随着三角形的变化而变化,在锐角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点处,钝角三角形的外部,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三、类比法运用于探究方法
  例如,在讲“不等式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作为类比对不等式进行讲解.如,依据天平的平衡现象体现出不等式的特征.通过类比,将天平的杠杆当作是不等号,将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当作是不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然后当天平的两边分别增加或减去质量的时候,天平的平衡不会受到破坏,这可以被类比为在不等号的两边分别增加数值或者减去数值,当天平两边所增加、减少的质量相同时,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通过类比,可以表明在不等式两边分别增加、减少相同数值,不等式仍然成立.当天平两边扩大或缩小相同量时,天平仍然不会改变.通过类比,能够直接地讲解在天平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天平的倾斜方向不会改变.这样就生动形象地讲解了不等式的两个性质,即两边增加、减少相同数值时,不等式不变;两边增加、减少相同倍数时,不等式不变.此外,这样的类比法同样能够应用在等式中.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科目,也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科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初中时期的学生精神旺盛,刚刚进入青春期,对世界的一切充满好奇和想象.在这一阶段开展数学教学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靠记忆和笔记,形象记忆比文字记忆更有效.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开展合作学习.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
随着时代的进步,合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来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良好的合作意识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中培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概念教学固然重要,但是方法一定要对路,否则学生也不能100%掌握化学概念.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疑点和盲点.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寻找有效教学策略,利用科学合理、趣味盎然、恰当充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于化学概念的学习积极性,科学高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前提:实验是基础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化学实验
“听话”教育,往小处说,关系个人的是非评判,甚至存亡;往大处说关系一个民族、国家的盛衰。我们曾经在“听话”中获得平安,在“不听话”中获得独立,我们的学生、子女与我们一样,在经历“听话”和“不听话”的评价中成长。因此,对于“听话”教育,作为一线德育工作者,不可不慎审,不可不明察。  “听话”教育的本质  “听话”教育的本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树立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就是孩子在生活、学习、交往等
现代社会是一个更新换代很快的社会,知识的变革对于人才的塑造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化学作为高中重要的科目之一,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地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实现多样化的教学目标.  一、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化学属于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高中作为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重
“听话”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期末复习阶段,看着孩子们下课还辛苦地坐在教室里奋笔疾书,身为班主任的我略感心疼地说:“大家先下课休息一下吧!”没想到,我得到的回复居然是异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为了有效地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的情绪,就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情境,将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预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预设问题情境,将教材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为
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在二十一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三农”问题,重要的途径之一是要在巩固“两基”普及成果和攻坚的前提下,继续大力
在夏日平静的海面上,有时会耸起亭台楼阁、繁华闹市等梦幻景象。沙漠地带或柏油马路上也会出现类似情形,这就是海市蜃楼现象。海市蜃楼又称蜃景,是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特殊条件下。由于光线在折射率不均匀的空气介质中发生连续折射和全反射而弯曲。因此逆着光线观察到的“物体”偏离实物较大距离所产生的虚像。
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物理教学的基石,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物理概念的引入,既要符合知识逻辑结构体系,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目的尽快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因此,教师要加强物理概念教学,把握好概念引入的时机,选择恰当的引入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抓住概念引入时机  在引入概念时,不能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