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班并校”的热潮下,究竟给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带来了怎样的暴风,我们选取了具有典型性代表的甘肃省民乐县,通过对该县的中小学“合班并校”的现状进行调查,系统分析了这一举措的的利弊,并给出了相应地解决途径。
【关键词】合班并校;现状;利弊;措施
甘肃省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总面积3687.23平方公里,2011年总人口23.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86%。境内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山区农业县。日前,笔者对民乐县中小学校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一、民乐县中小学校现状
全县原有各类学校235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12所,完全小学162所、教学点56个。经过几年的努力,按照“高中阶段教育保留现有格局,初中向县城集中,小学高年级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和农村寄宿制小学倾斜”的总体思路,所有中学统一入县,将原有的中学合并为4个大规模中学,1个行政村基本保持1所小学。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撤乡镇初级中学9所,新增农村寄宿制小学9所,在县城新建容纳4000名学生的初级中学和容纳3000名学生的寄宿制小学各一所。全县初级中学由11所减少到3所,小学、教学点由218所(个)减少到169所(个),实现了初中教育在县城集中办学、小学高年级在乡镇所在地寄宿办学的目标。
二、民乐县中小学校改革之利
(一)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的当下,“合班并校”无疑提高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经过“合班并校”的布局调整之后,一些基础设施较好,办学质量高的农村中心小学由于经费的投入加大,资源的集中,其办学条件在农村地区达到一流水平。此举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良的硬件设备,同时师资力量的集中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管理上也缩小了与城镇学校的差距,在此情况下,农村适龄儿童可以接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异促进教育公平。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师生认为合班并校使学生的学业收益增长,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以实践证明了“合班并校”的合理性。
(二)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的规模效益
调查发现,“合班并校”不仅有利于学校的集中管理,而且提高了学校的规模效益。这种布局调整的前后对比显示,农村小学各级在校的人数较大增长。学校的管理更加趋于制度化、集中化、规范化,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成本,使办学条件更加规范、学校的管理更加的趋于集中化,规模化,从而有效的实现教育公平。
(三)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能力
这一举措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成长有促进作用。当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和竞争意识的增强。同时,合班并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与独立自主的能力。因为并校,很多离家太远的学生就必须在学校寄宿,如此一来,学生们就得料理自己的生活,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表示,自“合班并校”之后学生们的独立自理意识明显增强,能够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民乐县中小学校存在的问题
民乐县中小学校建设在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就的同时,由于受地方财政、县域经济、自然地理等诸方面的限制,全县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在教学设备、实验仪器、信息技术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还跟不上教育迅速发展的脚步,义务教育成果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问卷、谈话、采访等方式对民乐县的学生、教师、家长进行调查发现,合班并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及相关部门深入思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安全问题
按照“合班并校”相关的实施办法,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统一并入乡镇中心小学,而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则根据上学人数及村镇规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并。这两者都造成了上学距离的延长,相应地交通安全问题成了学生、家长、老师的忧虑。因为农村地区路况较差,学生年龄又偏小,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有的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在邻村小学就读的学生,许多家长不放心孩子独自去学校,都要亲自接送,在一定程度增加了父母的心理负担。
(二)寄宿生的管理问题
据了解,在饮食上,很多寄宿学生刚入校时还有新鲜感,感觉饭菜很可口。可是时间长了许多学生不愿意去食堂就餐,而靠零食和方便面度日。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长期如此,势必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这种情况下,家长为学生支付的生活费也会更多。在调查中老师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合班并校”后面临的一大问题。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值十一二岁,身体在成长发育,心理上也更是如此,寄宿制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可是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很少与家人在一起感受家庭的温暖,不利于学生心智的健全发展。同时,许多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与外界鲜有接触,以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更有甚者,学校由于经费和升学压力,举办活动较少,难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
(三)学生辍学及教育资源失衡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合班并校”引发上学路途过于遥远而出现辍学潮的现象。导致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而“合班并校”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一些学生的家庭负担。据教育部数据证实,截至到2007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寄宿生2985万人,其中小学寄宿生共计715万人,初中寄宿生2083万人,中西部农村地区共有寄宿生2312万人。西部农村初中生的寄宿生比例已经达到53.6%。寄宿期间产生的三大开支——生活费、住宿费、乘车费加起来对处于西部地区的农村地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些额外开支甚至对部分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合班并校”在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也出现了教育资源的失衡。在小学教育中,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把五六年级的学生集中到中心学校,中心学校师资力量、基础设施较为优良,而这对一到四年级的学生是极其不公平的。同时,在撤点之后的初级中学,大量校区基础设施的闲置,尤其是体育资源的浪费。 (四)乡村文化的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
中国传统文化中,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学校和乡村不可分割,乡村因为学校而变的更加的完整,村民也会因为拥有自己的学校而感到更加的自豪。学校和乡村以及村民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了一定的文化群落。在合班并校的过程中,很多家庭搬走,而那些一到四年级学生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受到完整系统的教育也相继选择给孩子转校,孩子的父母也随之外出打工或者给孩子陪读,外出的农民越来越多,使得农村大量土地的闲置,乡村中只留下了年迈的老人和那些未入学的留守儿童们,农村的经济呈现一片的凋敝与萧索。在我们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在很多村民的心中,老师是村子中最值得尊敬的人,而孩子则是整个村庄的希望,然而伴随着合班并校的进程集中办学的要求,很多家长和学生进入了城镇,农村的人口流失现象严重。
四、对民乐县中小学校建设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民乐县中小学校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一)校车安全要放在重中之重
“合班并校”必然导致很多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很不方便。农村地区交通不发达,校车变成了十分必要的交通工具。然而,最近也出现了很多校车事故,让家长和孩子们都感到担忧。校车事故多是因为司机经验欠缺,随行老师掉以轻心,严重超载等。所以,笔者提出,“合班并校”区域所用校车司机一定要是经验丰富,值得信赖的好司机。随行老师必须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随时关注每个学生,确保没有一个孩子在车内。同时,希望政府部门在校车问题上加大投入力度,尽量保证学校所用校车的质量、数量问题,杜绝超载。
(二)学生退学问题不能忽视
“合班并校”后,一部分学生因嫌路途遥远,只好选择放弃学业,于是出现退学潮。对于这个问题,相关部门要做好家长以及学生的思想工作,宣传知识改变命运,鼓励好好学习不放弃学业,对于家远的家庭,鼓励孩子住校。
(三)寄宿管理要科学规范
有大量学生选择住校,住校生的管理问题尤为重要。要确保他们健康开心的成长,学校要保证学生能够吃到卫生,营养的饭菜,注重营养搭配。每天认真查宿,谨防有心智不成熟的孩子经不起诱惑误入歧途。其次是住校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孩子们尚且年幼,离开父母身边会导致亲情缺失,出现不合群甚至自闭等等,老师要密切关注这些孩子,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他们做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最好能第一时间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我们提倡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密切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老师也可以抓住课余时间,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让孩子们更加团结、快乐,帮助他们很快的融入集体,营造出一种家的气氛。
(四)因地制宜,均衡发展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地区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适合的政策,把握合适的原则,比如就近原则,尽量考虑周全,减少学生以及家长负担,并且方便学校管理。合班并校之后,一到四年级的学生被一定程度的忽视,这样很不公平。所以,在师资力量分配上,一定要讲究公平原则。对待一到四年级的学生要和对待五六年级学生一样重视,打好基础很重要。
五、结束语
实现基础教育资源“整体优化、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目标,这既是历史赋予的重任,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教育的神圣使命。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民乐县统计局编.民乐县统计年鉴[Z].204—207.
[2]高洪源.中小学并校:政策与策略的再认识[J].探索与争鸣,2005,(2).
[3]张雳.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8):81.
【作者简介】
李晶,女,陕西安康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张筱,女,甘肃张掖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王洋,女,宁夏银川人,陕西师范大学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关键词】合班并校;现状;利弊;措施
甘肃省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总面积3687.23平方公里,2011年总人口23.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86%。境内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山区农业县。日前,笔者对民乐县中小学校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一、民乐县中小学校现状
全县原有各类学校235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12所,完全小学162所、教学点56个。经过几年的努力,按照“高中阶段教育保留现有格局,初中向县城集中,小学高年级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和农村寄宿制小学倾斜”的总体思路,所有中学统一入县,将原有的中学合并为4个大规模中学,1个行政村基本保持1所小学。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撤乡镇初级中学9所,新增农村寄宿制小学9所,在县城新建容纳4000名学生的初级中学和容纳3000名学生的寄宿制小学各一所。全县初级中学由11所减少到3所,小学、教学点由218所(个)减少到169所(个),实现了初中教育在县城集中办学、小学高年级在乡镇所在地寄宿办学的目标。
二、民乐县中小学校改革之利
(一)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的当下,“合班并校”无疑提高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经过“合班并校”的布局调整之后,一些基础设施较好,办学质量高的农村中心小学由于经费的投入加大,资源的集中,其办学条件在农村地区达到一流水平。此举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良的硬件设备,同时师资力量的集中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管理上也缩小了与城镇学校的差距,在此情况下,农村适龄儿童可以接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异促进教育公平。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师生认为合班并校使学生的学业收益增长,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以实践证明了“合班并校”的合理性。
(二)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的规模效益
调查发现,“合班并校”不仅有利于学校的集中管理,而且提高了学校的规模效益。这种布局调整的前后对比显示,农村小学各级在校的人数较大增长。学校的管理更加趋于制度化、集中化、规范化,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成本,使办学条件更加规范、学校的管理更加的趋于集中化,规模化,从而有效的实现教育公平。
(三)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能力
这一举措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成长有促进作用。当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和竞争意识的增强。同时,合班并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与独立自主的能力。因为并校,很多离家太远的学生就必须在学校寄宿,如此一来,学生们就得料理自己的生活,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表示,自“合班并校”之后学生们的独立自理意识明显增强,能够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民乐县中小学校存在的问题
民乐县中小学校建设在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就的同时,由于受地方财政、县域经济、自然地理等诸方面的限制,全县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在教学设备、实验仪器、信息技术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还跟不上教育迅速发展的脚步,义务教育成果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问卷、谈话、采访等方式对民乐县的学生、教师、家长进行调查发现,合班并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及相关部门深入思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安全问题
按照“合班并校”相关的实施办法,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统一并入乡镇中心小学,而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则根据上学人数及村镇规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并。这两者都造成了上学距离的延长,相应地交通安全问题成了学生、家长、老师的忧虑。因为农村地区路况较差,学生年龄又偏小,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有的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在邻村小学就读的学生,许多家长不放心孩子独自去学校,都要亲自接送,在一定程度增加了父母的心理负担。
(二)寄宿生的管理问题
据了解,在饮食上,很多寄宿学生刚入校时还有新鲜感,感觉饭菜很可口。可是时间长了许多学生不愿意去食堂就餐,而靠零食和方便面度日。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长期如此,势必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这种情况下,家长为学生支付的生活费也会更多。在调查中老师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合班并校”后面临的一大问题。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值十一二岁,身体在成长发育,心理上也更是如此,寄宿制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可是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很少与家人在一起感受家庭的温暖,不利于学生心智的健全发展。同时,许多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与外界鲜有接触,以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更有甚者,学校由于经费和升学压力,举办活动较少,难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
(三)学生辍学及教育资源失衡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合班并校”引发上学路途过于遥远而出现辍学潮的现象。导致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而“合班并校”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一些学生的家庭负担。据教育部数据证实,截至到2007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寄宿生2985万人,其中小学寄宿生共计715万人,初中寄宿生2083万人,中西部农村地区共有寄宿生2312万人。西部农村初中生的寄宿生比例已经达到53.6%。寄宿期间产生的三大开支——生活费、住宿费、乘车费加起来对处于西部地区的农村地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些额外开支甚至对部分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合班并校”在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也出现了教育资源的失衡。在小学教育中,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把五六年级的学生集中到中心学校,中心学校师资力量、基础设施较为优良,而这对一到四年级的学生是极其不公平的。同时,在撤点之后的初级中学,大量校区基础设施的闲置,尤其是体育资源的浪费。 (四)乡村文化的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
中国传统文化中,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学校和乡村不可分割,乡村因为学校而变的更加的完整,村民也会因为拥有自己的学校而感到更加的自豪。学校和乡村以及村民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了一定的文化群落。在合班并校的过程中,很多家庭搬走,而那些一到四年级学生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受到完整系统的教育也相继选择给孩子转校,孩子的父母也随之外出打工或者给孩子陪读,外出的农民越来越多,使得农村大量土地的闲置,乡村中只留下了年迈的老人和那些未入学的留守儿童们,农村的经济呈现一片的凋敝与萧索。在我们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在很多村民的心中,老师是村子中最值得尊敬的人,而孩子则是整个村庄的希望,然而伴随着合班并校的进程集中办学的要求,很多家长和学生进入了城镇,农村的人口流失现象严重。
四、对民乐县中小学校建设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民乐县中小学校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一)校车安全要放在重中之重
“合班并校”必然导致很多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很不方便。农村地区交通不发达,校车变成了十分必要的交通工具。然而,最近也出现了很多校车事故,让家长和孩子们都感到担忧。校车事故多是因为司机经验欠缺,随行老师掉以轻心,严重超载等。所以,笔者提出,“合班并校”区域所用校车司机一定要是经验丰富,值得信赖的好司机。随行老师必须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随时关注每个学生,确保没有一个孩子在车内。同时,希望政府部门在校车问题上加大投入力度,尽量保证学校所用校车的质量、数量问题,杜绝超载。
(二)学生退学问题不能忽视
“合班并校”后,一部分学生因嫌路途遥远,只好选择放弃学业,于是出现退学潮。对于这个问题,相关部门要做好家长以及学生的思想工作,宣传知识改变命运,鼓励好好学习不放弃学业,对于家远的家庭,鼓励孩子住校。
(三)寄宿管理要科学规范
有大量学生选择住校,住校生的管理问题尤为重要。要确保他们健康开心的成长,学校要保证学生能够吃到卫生,营养的饭菜,注重营养搭配。每天认真查宿,谨防有心智不成熟的孩子经不起诱惑误入歧途。其次是住校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孩子们尚且年幼,离开父母身边会导致亲情缺失,出现不合群甚至自闭等等,老师要密切关注这些孩子,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他们做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最好能第一时间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我们提倡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密切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老师也可以抓住课余时间,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让孩子们更加团结、快乐,帮助他们很快的融入集体,营造出一种家的气氛。
(四)因地制宜,均衡发展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地区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适合的政策,把握合适的原则,比如就近原则,尽量考虑周全,减少学生以及家长负担,并且方便学校管理。合班并校之后,一到四年级的学生被一定程度的忽视,这样很不公平。所以,在师资力量分配上,一定要讲究公平原则。对待一到四年级的学生要和对待五六年级学生一样重视,打好基础很重要。
五、结束语
实现基础教育资源“整体优化、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目标,这既是历史赋予的重任,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教育的神圣使命。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民乐县统计局编.民乐县统计年鉴[Z].204—207.
[2]高洪源.中小学并校:政策与策略的再认识[J].探索与争鸣,2005,(2).
[3]张雳.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8):81.
【作者简介】
李晶,女,陕西安康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张筱,女,甘肃张掖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王洋,女,宁夏银川人,陕西师范大学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