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点拨方,巧教生物学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拨,辞书释为“指点、启发”之意,它是帮助人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理清思路,找到最佳途径的一种艺术手段。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共同完成的一部交响乐,如果说教师是乐队的指挥,学生是队员,点拨就是教师手中的指挥棒,那么点拨方法的实施就是教师对指挥棒的艺术应用。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依照情况同时创造性地应用灵活多变的点拨方法,必能使课堂奏出张弛有序,动静结合,抑扬顿挫的优美旋律。
  一、语言点拨
  语言点拨是指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我认为语言点拨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
  1.助点,就是辅助性点拨。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不够等原因,在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时就需要教师助一臂之力。
  2.旁点。也可称为曲点,它是教师不直接点明怎样思考,而是间接的进行点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与之有联系的相似点,相关点受到启发,展开联想,产生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例如,讲“血液循环”时让学生问答:“左心房连接的血管是动脉血管还是静脉血管?其中流动的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这一问题,当学生答不上来时,我就采用从旁点拨的方式进行启发:“和左心房相连的血管中的血液流向何处?它的另一端连接的是什么器官?这个器官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学生便会茅塞顿开,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3.直点。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一语点破的点拨方法。例如,学生有时解答问题,尽管心中清楚,但由于对个别词语的遗忘,或表达水平有限,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述,导致“水壶装饺子倒不出来”的情景。这时教师可直接给学生提供词语,帮助其越过语言障碍得到答案。
  4.辐点。是教师以某一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而引发出与之相关或相同的教学内容,即有点到面的点拨方法。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遗传工程”这段短文时,可抓住克隆技术这个概念,有点到面地进行点拨,克隆技术可消除遗传疾病,可制造人的各种器官,可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动植物可实施车间化生产等等。使学生想得更多,看得更远,思维呈辐射状态,具有扩散性,广阔性和灵活性。
  5.聚点。聚点点拨,它是与辐射点拨相反的一种点拨方法,是教师为集中解决某一问题由面到点,由此及彼进行点拨。例如,讲“生物进化的规律”时我就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的异同点归纳出,学生就会发现生物进化的规律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使其思维具有深刻性。
  二、体态点拨
  体态点拨、即教师借助体态进行点拨的方法。体态也是一种语言,它是与语言交流相对而言的,也称非语言交流,它主要包括面部表情,手和脚的移动,人际间的距离,讲话的速度,音量等。研究表明,体态语言的交流作用和效果不但远远大于语言的交流作用和效果,也是任何语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我以为常见的体态语言有以下几种:
  1.动作点拨。它是教师借助形象生动的动作,手势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点拨方式。如在讲“蚯蚓运动”时,我就用右手手掌和手臂表示蚯蚓的身体,左手表示蚯蚓的环肌,纵肌的交替舒缩以及刚毛的作用,使之一伸一缩的运动。同时,让学生同我一起比划,这样就使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直观,形象的体态语言,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2.目光点拨。目光点拨是教师以目光为载体,十分巧妙地把教师要表达的十分复杂的愿望,态度,情感迅速传给学生的点拨方式。例如,上课铃一响,学生便向教室鱼贯而入,此时教室里嘻闹笑声,还会此起彼伏。我走上讲台以后就以严肃的目光扫视全班,而且紧盯着调皮的学生,教室就会立即安静下来,学生就会马上安静下来,注意力也随之转移到学习上来。再譬如在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总是给予信任的目光,学生便会信心百倍,学生紧张时,给予起鼓励的目光,学生便会勇气倍增。学生回答问题成功时,投之以赞许的目光,学生会因此尝到成功的喜悦而幸福万分。
  3.表情点拨。面部表情是人的思想感情的显示,是人的内心世界最灵敏,最复杂,最准确,最微妙的“晴雨表”。马卡连柯曾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表情点拨正是教师借助面部表情潜在的调整作用,把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十分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艺术。
  三、符号点拨
  符号点拨,是教师以符号代语言的点拨方法。例如,在讲到疑点之处,为了引起学生的深思,我就在黑板上画一个大“?”;讲到动情处,为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情感,我就在黑板上画一个大“!”。讲遗传基因时,我就借用数学符号表示: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复杂的问题能一目了然,而且在解决问题时也有较强的操作性。
  当然,以上几种点拨方法仅仅是我在日常教学中一些经验的总结,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总而言之,教学中要依据一定的情景,采用灵活多变的点拨方法,才能充分体现“教无定法”艺术境界的灵性与神韵。
其他文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课程目标,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情感培养是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主要特征,贯穿在初中美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因为“情”是艺术的灵魂,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美术教学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享受,进而提升他们的情感,陶冶美好的情操。我试着从以下情境的三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进行阐述。  一、以人为本,创造宽松的情境,打开情感闸门  1.平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随着新课程在实践中的不断深化,学校领导重视了,教师的观念有了彻底的改变,一套新的教学模式正在我校悄然而生。  【关键词】三案;六环节;精心设计;质疑互动;层次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三案六环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今年在我校全面铺开,通过探讨、研究,大家在观望中,试操作中,在摸索中前进,下面谈谈我校对三案六环节的使用体会:  三案的
期刊
初中阶段,每一节英语课都有几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比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气氛、教学方法、教师基本功等,这些要素共同掌握了一节课,一节课成功与否,和这些要素息息相关。在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这两点在常规教学中,可以变动的可能性不大)之后,我侧重对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几个要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想,如果这几个要素掌握得好,能发挥到极致的话,那么,每一节课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而长远的效果
期刊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教师需要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逐渐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下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介绍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创设和谐课堂气氛,进行人格熏陶教学  课堂情境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发扬民主、自由、平等
期刊
新课程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熟知,新课程改革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新课改让更多的人爱上了语文课堂及语文学科!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有些地方也值得我们深思。  一、合作讨论的反思  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
期刊
近日看到一个故事,讲的是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选手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设计了多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唯独一位学生的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这件作品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
期刊
在开展打造“高效课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活动中,我校广大教师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改当中,摸索出不少好的做法,也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笔者作为一名化学教师,长期以来,就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作出了不懈地探索和尝试。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呢?  一、改变传统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新课改的精髓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
期刊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之一,和口语表达一样,英语写作能有效地促进语言知识的吸收和内化。Swain(1985)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的假设,认为包括写作在内的“语言产生性运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目的语中词汇和句法结构的准确使用,促进语言运用自动化,从而有效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通过写作,学生英语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并内化,有利于其英语技能的全面发展。因此,英语写作作为语言能力测试的一种
期刊
动态探究题是近年来各地中考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主要以中档题与综合题形式出现 ,有时也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动态探究题依托图形的变化,体现开放性,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达到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同时,又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有较好的区分度,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动态探究题一般有点动、线动、图形运动等问题。  解答动态探究题时,要仔细分析题目的有关信息,想象、理解
期刊
思品课往往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为了应付中考,很多教师就只好在作业上狠下功夫了,实施“粗放型”作业模式。这种作业模式有两大特征:一是“狂轰烂炸”,从每课一练到每框一练,试图“以量制人”,这种训练大多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单调乏味,作业形式单一,搞一刀切,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发不完的练习,做不完的题目,学生疲于应付,造成了“时间超载”、“心理超载”,本该有的一点灵性也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