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之一,和口语表达一样,英语写作能有效地促进语言知识的吸收和内化。Swain(1985)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的假设,认为包括写作在内的“语言产生性运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目的语中词汇和句法结构的准确使用,促进语言运用自动化,从而有效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通过写作,学生英语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并内化,有利于其英语技能的全面发展。因此,英语写作作为语言能力测试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在中考、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考生若能出色地完成英语作文,其考分定能令人满意。在当下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已备受师生关注,但同时也令师生备感头痛。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我们部分教师往往重视对文章主题的猜测指导,重视对所写素材的选择指导,重视对行文结构的组织指导,也重视对学生作文的修改指导,却常常忽视或轻视句子结构、习惯表达等基础知识的应用与操练。结果常常是学生虽然可以针对命题要求架构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来,篇幅也达到试题指定的长度要求,内容也切合题意,可学生们的作文质量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语言表达上出现了种种问题:有的学生作文中出现大量病句,如句子主谓不一致、用词不当、同一句中单复数指代自相矛盾、代词指代不明、动词时态使用错误或混乱、句子不完整或双重谓语等语法错误现象;有的学生作文表达效果不鲜明,句子结构简单类同,缺少表现力和层次感,如一篇题为“My hometown”的作文,全文多处用“There be”句型来描述家乡的基础设施,毫无感染力;有的学生作文连词使用不当,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牵强附会,更有受母语影响滥用连词的情况;也有的学生根本不会使用连接手段,全文一逗到底,最后加个句号了事。试想,一篇在语言表达上有如此种种问题的作文怎能获得高分呢?
事实上,这些问题共同凸显了写作教学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对语法知识和习惯表达的强化训练不到位。众所周知,句子是由一个个词语连缀而成的,它们之间的关联是通过词法规则实现的。没有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就会写出“中国式英语”来。同理,文章是由一个个独立句子连贯而成的,句与句之间要按照一定句法规则组合在一起。没有恰当的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手段,就没有符合逻辑的段落与文章。无疑,句法和词法构成了语法体系。语法就是语言的粘合剂,只有正确使用才能粘合出合格的产品。无论是句法还是词法出现问题,都表现为语言表达方面的谬误。
针对此类问题,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化整为零,通过各种语法知识的专项训练加以强化,使学生首先能写出准确地道的句子,再以此为基础,把多个句子按逻辑关系连缀起来,表达出比较复杂的观点和想法,达到逐步提高整体写作能力的目标。具体来说,不妨以下面两个具体的教学策略为抓手。
一、精心设计“语法图表”,让语法教学变得直观、有趣
提到语法教学,有人会指出:新课程标准倡导“淡化语法教学”,重视语感培养,即所谓“重感性轻理性”。我个人认为,“淡化”并不等于“可以完全放弃”,“淡化语法教学”只表示不要把教条刻板的语法规则加以浓墨重彩的过度描画,并不表示语法知识点从此就可成为学生的学习盲点。事实上,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我们把英语当作外语来学习,适度学习语法规则对初、高中生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能力的优势已由机械性记忆转化为理解性记忆,而语法(有规律的东西)无疑是适于理解性记忆的。
但语法教学确实不可能是生趣盎然的,为了增加语法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我们可以更多地将语法知识设计成简单直观的语法图表。例如在学习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结构时,我把语法点设计成下表呈现给了学生,并配合典型例句,让学生一目了然。
面对这样一张看似简单但满目术语的语法图表,学生依然会觉得头晕目眩。我们可对各句型加以比较、详加阐释、多多举例,直到学生能透彻理解这些语法结构,能把同一句子结构熟练套用,表达出丰富多彩的内容来。
该课案中须强调一点,如果教师呈现的例句颇具典型性、哲理性,学生关注度会相应提高。如上表所示,笔者在教授该课时,例句是经精心挑选的。课后发现,因这些句子琅琅上口,又切合生活实际,学生既易理解,又易记忆,自然而然能向快速灵活运用这一环节发生正向迁移了。俗语云:在水池中学会游泳,在球场上学会踢球。这样的语法操练中,教师只要精心创设适当语境,学生就能写出有交际意义的语言。
二、有心创设写作“工具箱”,让语法结构得以巩固、内化
“工具箱”的创设灵感来自于我对计算机软件Photoshop的学习。众所周知,在Photoshop软件界面上有个“工具箱”,利用这个神奇“工具箱”,我们可以快速绘制出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由此推想,如果我们创设一个英文写作“工具箱”,让学生对一些特殊语法结构加以理解记忆,定能及时巩固并化为己有,写出地道短文来。
英语写作的“工具箱”实质上是学生的一个精美摘抄本或积累本,但这个本本不能束之高阁而要随身携带,常翻常记常补充。“工具箱”中的主要收藏可以是学生在精读课文中经老师点拨才理解的重要句型结构,也可以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材料中反复遭遇的习惯用语。这些结构很常见,但以学生当前阶段的水平,教师不能凭三言两语讲清其语法结构,或者学生暂时不需要对此语法现象学到如此深度。
当然,素材的收集只是建房的第一步。一旦学生将之收入写作“工具箱”,教师须经常加以鼓励,督促其对此进行理解性记忆和背诵。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对英语写作的帮助也不可小嘘。葛传规教授在《英语写作》中指出:“You ought to read very carefully. Not only very carefully, but also aloud ,and that again and again till you know the passage by heart and write it as if it were your own.”由此可见,当学生的语言结构积累到一定程度,只要词汇学习无多大障碍,那么学生肯定能直接引用、间接套用或化用平日积累的句子。即便能力稍逊者,在“工具箱”的帮助下,也能避免反复写出“中国式英语”。
对于“工具箱”,我们要牢记的一条是“兵不在多而在精”。收入“工具箱”的句型结构一定要典型性。数量过多,一则增加学生记忆负担,使他们难以持久保持收藏“好材料”的习惯;二则普通句型的收藏并无意义,若收入的句子不用有意识记就呼之即来,“工具箱”的设置就失去了其必要性。
综上所述,无论是“语法图表”的设计还是作文“工具箱”的创设,都旨在培养学生写出准确地道句子的能力。当然,按照“词-句-篇”三步走的教学顺序,我们的写作教学不能止步于让学生写出准确、地道的句子。遵循“词为句、句为篇”的教学规律,造出句子应该为完成语篇服务。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该由易到难渐渐增加连句成段或短文填空的练习,让学生熟悉各种连接手段,领会复合句和复杂句的差异,从而能成功写出脉络清晰,逻辑性强,表现力强的英语小短文。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我们部分教师往往重视对文章主题的猜测指导,重视对所写素材的选择指导,重视对行文结构的组织指导,也重视对学生作文的修改指导,却常常忽视或轻视句子结构、习惯表达等基础知识的应用与操练。结果常常是学生虽然可以针对命题要求架构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来,篇幅也达到试题指定的长度要求,内容也切合题意,可学生们的作文质量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语言表达上出现了种种问题:有的学生作文中出现大量病句,如句子主谓不一致、用词不当、同一句中单复数指代自相矛盾、代词指代不明、动词时态使用错误或混乱、句子不完整或双重谓语等语法错误现象;有的学生作文表达效果不鲜明,句子结构简单类同,缺少表现力和层次感,如一篇题为“My hometown”的作文,全文多处用“There be”句型来描述家乡的基础设施,毫无感染力;有的学生作文连词使用不当,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牵强附会,更有受母语影响滥用连词的情况;也有的学生根本不会使用连接手段,全文一逗到底,最后加个句号了事。试想,一篇在语言表达上有如此种种问题的作文怎能获得高分呢?
事实上,这些问题共同凸显了写作教学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对语法知识和习惯表达的强化训练不到位。众所周知,句子是由一个个词语连缀而成的,它们之间的关联是通过词法规则实现的。没有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就会写出“中国式英语”来。同理,文章是由一个个独立句子连贯而成的,句与句之间要按照一定句法规则组合在一起。没有恰当的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手段,就没有符合逻辑的段落与文章。无疑,句法和词法构成了语法体系。语法就是语言的粘合剂,只有正确使用才能粘合出合格的产品。无论是句法还是词法出现问题,都表现为语言表达方面的谬误。
针对此类问题,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化整为零,通过各种语法知识的专项训练加以强化,使学生首先能写出准确地道的句子,再以此为基础,把多个句子按逻辑关系连缀起来,表达出比较复杂的观点和想法,达到逐步提高整体写作能力的目标。具体来说,不妨以下面两个具体的教学策略为抓手。
一、精心设计“语法图表”,让语法教学变得直观、有趣
提到语法教学,有人会指出:新课程标准倡导“淡化语法教学”,重视语感培养,即所谓“重感性轻理性”。我个人认为,“淡化”并不等于“可以完全放弃”,“淡化语法教学”只表示不要把教条刻板的语法规则加以浓墨重彩的过度描画,并不表示语法知识点从此就可成为学生的学习盲点。事实上,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我们把英语当作外语来学习,适度学习语法规则对初、高中生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能力的优势已由机械性记忆转化为理解性记忆,而语法(有规律的东西)无疑是适于理解性记忆的。
但语法教学确实不可能是生趣盎然的,为了增加语法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我们可以更多地将语法知识设计成简单直观的语法图表。例如在学习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结构时,我把语法点设计成下表呈现给了学生,并配合典型例句,让学生一目了然。
面对这样一张看似简单但满目术语的语法图表,学生依然会觉得头晕目眩。我们可对各句型加以比较、详加阐释、多多举例,直到学生能透彻理解这些语法结构,能把同一句子结构熟练套用,表达出丰富多彩的内容来。
该课案中须强调一点,如果教师呈现的例句颇具典型性、哲理性,学生关注度会相应提高。如上表所示,笔者在教授该课时,例句是经精心挑选的。课后发现,因这些句子琅琅上口,又切合生活实际,学生既易理解,又易记忆,自然而然能向快速灵活运用这一环节发生正向迁移了。俗语云:在水池中学会游泳,在球场上学会踢球。这样的语法操练中,教师只要精心创设适当语境,学生就能写出有交际意义的语言。
二、有心创设写作“工具箱”,让语法结构得以巩固、内化
“工具箱”的创设灵感来自于我对计算机软件Photoshop的学习。众所周知,在Photoshop软件界面上有个“工具箱”,利用这个神奇“工具箱”,我们可以快速绘制出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由此推想,如果我们创设一个英文写作“工具箱”,让学生对一些特殊语法结构加以理解记忆,定能及时巩固并化为己有,写出地道短文来。
英语写作的“工具箱”实质上是学生的一个精美摘抄本或积累本,但这个本本不能束之高阁而要随身携带,常翻常记常补充。“工具箱”中的主要收藏可以是学生在精读课文中经老师点拨才理解的重要句型结构,也可以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材料中反复遭遇的习惯用语。这些结构很常见,但以学生当前阶段的水平,教师不能凭三言两语讲清其语法结构,或者学生暂时不需要对此语法现象学到如此深度。
当然,素材的收集只是建房的第一步。一旦学生将之收入写作“工具箱”,教师须经常加以鼓励,督促其对此进行理解性记忆和背诵。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对英语写作的帮助也不可小嘘。葛传规教授在《英语写作》中指出:“You ought to read very carefully. Not only very carefully, but also aloud ,and that again and again till you know the passage by heart and write it as if it were your own.”由此可见,当学生的语言结构积累到一定程度,只要词汇学习无多大障碍,那么学生肯定能直接引用、间接套用或化用平日积累的句子。即便能力稍逊者,在“工具箱”的帮助下,也能避免反复写出“中国式英语”。
对于“工具箱”,我们要牢记的一条是“兵不在多而在精”。收入“工具箱”的句型结构一定要典型性。数量过多,一则增加学生记忆负担,使他们难以持久保持收藏“好材料”的习惯;二则普通句型的收藏并无意义,若收入的句子不用有意识记就呼之即来,“工具箱”的设置就失去了其必要性。
综上所述,无论是“语法图表”的设计还是作文“工具箱”的创设,都旨在培养学生写出准确地道句子的能力。当然,按照“词-句-篇”三步走的教学顺序,我们的写作教学不能止步于让学生写出准确、地道的句子。遵循“词为句、句为篇”的教学规律,造出句子应该为完成语篇服务。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该由易到难渐渐增加连句成段或短文填空的练习,让学生熟悉各种连接手段,领会复合句和复杂句的差异,从而能成功写出脉络清晰,逻辑性强,表现力强的英语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