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每一节英语课都有几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比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气氛、教学方法、教师基本功等,这些要素共同掌握了一节课,一节课成功与否,和这些要素息息相关。在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这两点在常规教学中,可以变动的可能性不大)之后,我侧重对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几个要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想,如果这几个要素掌握得好,能发挥到极致的话,那么,每一节课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而长远的效果会更明显。
第一个要素是教学程序,教学程序要清晰。一个英语老师结构自己一节课的程序,正如一个作家正式作文之前写下的提纲,每一部分写什么,大概需要多长的篇幅,事先要有一个规划。那么,40分钟的一节课,我大体要安排几个环节,这些环节分别要达到什么目的,所有的环节加起来,是不是能最好的完成今天我的教学目标,如果几个环节都很好,可是放在一起会发生冲突,那就把它们放在不同的课堂使用。这个问题想透了,就不会出现一讲素质教育,就把个课堂弄得像过年一样,人家这样做,我也这样做,到底为什么做并不明白的情况了。就算要让课堂热闹起来,也要先考虑,有没有效果,没有效果的热闹是大忌,不仅学不到东西,还会使学生心思走远,有害无益,一定要坚决唾弃。
安排教学程序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选择好的教学环节,谁先谁后,一定要关注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要一环紧扣一环,而且要顺序渐进,让学生的思维形成一个上升趋势。如果需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话,除非是“两朵”之间有必要形成诸如对比之类的关系,否则最好放到两个课时进行,这样才算是清晰。
第二个要素是课堂气氛,课堂气氛要融洽。作为初中学生来讲,学习英语时,营造一个融洽的课堂氛围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它基本可以决定一节课的效率。英语毕竟是一种远离我们生活的语言,我们没有条件达到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英语(如果能生活在英语语言环境中,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你又不可能逼着所有学生下课之后都要说英语(语文老师会找你打架的),所以有的老师创办了英语角,可是普及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在这个问题上,我想,逼,不是好办法,诱,才会有好收获。我上课选择的方式是以能吸引学生为条件,并不在乎热不热闹,只要能吸引他,下课以后,一时半会他都不能从英语知识圈里走出来。所以,上课时所营造的语言环境,会在课后有一个很好的延续,常会见到有学生从我的英语课堂出来后,站在走廊里和同学用刚学的句式,造出不同句子调闹、比赛的。
第三个要素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得当。课堂气氛和教学目标、内容之间,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很容易会喧宾夺主。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课堂气氛是要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服务的。那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就是调节好这个关系的重点。
在对这个要素进行思考的时候,我最想强调的,还是那种一窝蜂、浮躁的做法,就是每上一节课,要是少了表演,多媒体,似乎就不成为素质教育的课堂。这种偏颇的理解,在我周围比比皆是。有一次,我校一个青年英语教师去参加“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没有带课件去,居然引起包括主管领导在内的很多老师的非议,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那一天的比赛中,正好一直停电,结果所有参赛的老师只能撇开课件讲课,结果可想而知。当然,这是个个案,但是它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人来选择方法,还是由方法来控制人?学习毕竟是要进行思考的,需要安静的环境,否则,我们就可以撤掉图书馆,只开网吧就好了。当然,利用表演、多媒体这些教具的帮助,调动初中学生积极性、节省上课时间等等好处确实存在,可是它再重要,也应该居于辅助地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最难过的其中一关是背单词,可是君不见,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还不是改变不了这一环节的艰难?再热闹、再轰轰烈烈之后,我们还是必须沉下心来。这还有一个理由,是因为初中生正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如果老是强调让学生乐学,一方面认知速度很慢,另一方面,认识方式就很难转换,得不到提高。
到底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才叫得当呢?比如李阳英语很疯狂,很适合一部分性格相当外向的人,但是对于大部分内敛的中国人来说,还是无法接受。所以,当我们选择一种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在考虑目标、内容的基础上,再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大到多媒体,小到各种小教具,都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可是一定慎用。
篇幅太短,想说的话太多。在多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的这些思考一直在促使自己想要改变现状,想要获得一个理想的课堂,这些想法也许并不成熟,也许还有很多的问题,可是我觉得,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作一个英语教师很起劲,因为发展的空间有多大,我相信自己就能飞多远。
第一个要素是教学程序,教学程序要清晰。一个英语老师结构自己一节课的程序,正如一个作家正式作文之前写下的提纲,每一部分写什么,大概需要多长的篇幅,事先要有一个规划。那么,40分钟的一节课,我大体要安排几个环节,这些环节分别要达到什么目的,所有的环节加起来,是不是能最好的完成今天我的教学目标,如果几个环节都很好,可是放在一起会发生冲突,那就把它们放在不同的课堂使用。这个问题想透了,就不会出现一讲素质教育,就把个课堂弄得像过年一样,人家这样做,我也这样做,到底为什么做并不明白的情况了。就算要让课堂热闹起来,也要先考虑,有没有效果,没有效果的热闹是大忌,不仅学不到东西,还会使学生心思走远,有害无益,一定要坚决唾弃。
安排教学程序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选择好的教学环节,谁先谁后,一定要关注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要一环紧扣一环,而且要顺序渐进,让学生的思维形成一个上升趋势。如果需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话,除非是“两朵”之间有必要形成诸如对比之类的关系,否则最好放到两个课时进行,这样才算是清晰。
第二个要素是课堂气氛,课堂气氛要融洽。作为初中学生来讲,学习英语时,营造一个融洽的课堂氛围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它基本可以决定一节课的效率。英语毕竟是一种远离我们生活的语言,我们没有条件达到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英语(如果能生活在英语语言环境中,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你又不可能逼着所有学生下课之后都要说英语(语文老师会找你打架的),所以有的老师创办了英语角,可是普及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在这个问题上,我想,逼,不是好办法,诱,才会有好收获。我上课选择的方式是以能吸引学生为条件,并不在乎热不热闹,只要能吸引他,下课以后,一时半会他都不能从英语知识圈里走出来。所以,上课时所营造的语言环境,会在课后有一个很好的延续,常会见到有学生从我的英语课堂出来后,站在走廊里和同学用刚学的句式,造出不同句子调闹、比赛的。
第三个要素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得当。课堂气氛和教学目标、内容之间,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很容易会喧宾夺主。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课堂气氛是要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服务的。那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就是调节好这个关系的重点。
在对这个要素进行思考的时候,我最想强调的,还是那种一窝蜂、浮躁的做法,就是每上一节课,要是少了表演,多媒体,似乎就不成为素质教育的课堂。这种偏颇的理解,在我周围比比皆是。有一次,我校一个青年英语教师去参加“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没有带课件去,居然引起包括主管领导在内的很多老师的非议,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那一天的比赛中,正好一直停电,结果所有参赛的老师只能撇开课件讲课,结果可想而知。当然,这是个个案,但是它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人来选择方法,还是由方法来控制人?学习毕竟是要进行思考的,需要安静的环境,否则,我们就可以撤掉图书馆,只开网吧就好了。当然,利用表演、多媒体这些教具的帮助,调动初中学生积极性、节省上课时间等等好处确实存在,可是它再重要,也应该居于辅助地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最难过的其中一关是背单词,可是君不见,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还不是改变不了这一环节的艰难?再热闹、再轰轰烈烈之后,我们还是必须沉下心来。这还有一个理由,是因为初中生正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如果老是强调让学生乐学,一方面认知速度很慢,另一方面,认识方式就很难转换,得不到提高。
到底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才叫得当呢?比如李阳英语很疯狂,很适合一部分性格相当外向的人,但是对于大部分内敛的中国人来说,还是无法接受。所以,当我们选择一种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在考虑目标、内容的基础上,再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大到多媒体,小到各种小教具,都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可是一定慎用。
篇幅太短,想说的话太多。在多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的这些思考一直在促使自己想要改变现状,想要获得一个理想的课堂,这些想法也许并不成熟,也许还有很多的问题,可是我觉得,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作一个英语教师很起劲,因为发展的空间有多大,我相信自己就能飞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