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新思路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ilin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尴尬,问题颇多。此文就目前中职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文化基础课 尴尬 专业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教育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无论在教育观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文化基础课教学问题尤为突出,面临尴尬,亟待改革。
  一、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生源质量偏低使文化基础课教学遭遇尴尬
  随着我国教育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们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有的学生甚至明言:“我来这里就是为了学技术的,我如果语数英成绩好,还来这里干嘛?早就上高中去了!”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热情,文化基础课几乎成了“大酱碟”,需要了就“沾一口”,否则就弃之一旁,课堂上经常是一团糟。文化基础课教师也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人,相对专业课程而言,文化基础课教学情景甚是尴尬。
  2.教育系统内部认识偏颇使文化基础课教学被忽视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抓手”,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中等职业教育为抓住这根生命线,人为地使得“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素质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除了对口升学班级外,一般都比较忽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文化基础课几乎成了陪衬。在课程设置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非常突出“专业课”的地位,甚至提出“文化基础课要为专业课服好务、让好路”。
  3.教学评价问题使文化基础课教学缺乏分量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重中之重,人们的目光都盯在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上,专业课程的成绩好,就业安置相对就容易的多。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
  4.学科定位模糊使文化基础课迷失方向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究竟以初中补习为主还是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课程是各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存在的难题。而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在教学实践中难于把握教学深度,如果严格按教学大纲安排教学,教学几乎无法进行,如果弃教学大纲于不顾,又何谈保证教学质量,正所谓“教深了不行,教浅了还不行”。如何按“职教性”特点定位文化基础课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途径与对策
  1.摆正“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由于就业的需要,很自然的就把专业课的砝码加大了。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加强文化基础素质的教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克服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专业技术培养轻文化基础培养,重眼前谋职轻终身发展的倾向,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相互关系,使学生全面发展。
  2.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学科定位问题应放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系统中来考虑。只有明确了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文化基础课教学更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3.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
  造成“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不够。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总之,我们要打破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局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文化基础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和语言障碍等生理缺陷,不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与社会和群体的交往也受到限制,其身心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本文深入分析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影响影响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重点阐述了对聋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从尊重聋生,塑造健全人格、关注聋生的需要并尽量满足、开展心理辅导课,促进心理发展、发挥父母第一任老师的作用、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5个方面
期刊
[摘要]本文以提高软件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首先分析了当前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然后,探讨了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的方法;最后,讨论了在当前的条件下,如何基于建构主义改进和完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构主义 程序设计教学 实践教学改革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很受关注的社会现象,特别是软
期刊
[摘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军校环境工程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激发军校本科学生“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方面,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核心,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关键,岗位任职要求的紧密结合是根本,需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取得突破性的好成绩,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任职要
期刊
[摘要]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探究实验占实验的比例较大,已是学生实验能力好坏的体现;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讨论和完善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关键词]生物学 探究实验 能力    探究性实验是指探究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有哪些属性和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
期刊
[摘要]材料作文是各省市县中考作文的一种主要题型。研究探索这种题型的特点与写法,是非常必要和亟待的。由于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并成为作者的立意指向,所以材料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通过审题可以检查出作者的思维走向和思维能力,即能否正确立意。  [关键词]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就是按给定的材料,写各种文体的文章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本次课程改革,核心是关注“人”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据此,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维目标,尤其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取代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其中的亮点之一。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历史教师该怎样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全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的含义,探讨它实现的方法与途径,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认识。  [关键词]有效性 思想与现实 问题教学 以人物为中心    在广东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我校积极开展心高效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其中“211”新教学模式的提出,从“同一课题,最佳演绎”到“不同课题,各自精彩”的探索实践已经一年了,教师们都积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把“纪律差,行为差,成绩差”的学生,称之为“后进生”。其实,后进生不是天生就后进,实际上,人的天赋素质并没有多大区别,一个人的成就如何,并不取决于先天所赋予的才能,而是在漫长的人生中是否做到勤奋读书,刻苦攀登,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就说明,只要一个人有恒心、有
期刊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学科,相对英语等其他学科而言,一直以来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低下,本文总结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几条途径,强调提高语文课堂效率需要把握初中生行为特点,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发挥教师组织者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效率 情感交流 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社会的不断发展,21世纪对人才的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课堂阅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 方法 效率     教育学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包含动作技能因素的心智技能,它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默默地进行实践操作,而练习正是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学生要有阅读技巧,具备阅读能力,就必须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进行练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