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墨以齊魯名城載入史冊,有悠久的歷史,更有燦爛的文明,話滄桑,數風流,這座千年古城留存的輝煌過往、傳奇典章,鼎盛人文,數不勝數……其中位於即墨田橫鎮的雄崖所古城穿越歷史的硝煙,古韻猶存,成為歷史的見證,是山東省保護最為完好、青島市唯一的明代抗倭歷史遺存。
昔日海防要地 抗倭寇
雄崖守禦千戶所設立於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因其東北部白馬島上有雄偉赭色斷崖而得名。雄崖所位於青島即墨市田橫鎮最北部,南側為山嶺,東、西、北三面環丁字灣,與西南730米處的玉皇山唇齒相依,其地勢險要,選位得當,曆為軍事海防要塞。
雄崖所為一正方形城堡,周長2公里,占地375畝。城牆由土夯築,外包青磚、石塊,高5米,頂寬3米,十分堅固。牆上用青磚砌成垛口,牆外有護城河環繞,建有“奉恩”、“迎薰”、“鎮威”等城門,門上均築城樓。城內有十字大街道通往各門,街道用石條鋪地,街嶇衢平整,商號林立,市井繁榮。雄崖所是當時防禦倭寇的濱海重地。清雍正十二年(1734)雄崖所被裁撤廢置。城池日漸衰敗,大部分被毀,現南門及南門樓保存尚好。西門仍保留明代初建時的原貌,門洞上方匾額的“鎮威”二字仍可辨認。
明朝初年,倭寇經常襲擾中國沿海郡縣。倭寇之患,使沿海一帶民不聊生,舉國不寧,明廷深以為患,遂在沿海府州縣設立衛、所,構成嚴密的陸海防禦體系。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設立了雄崖守禦千戶所,歸山東省都指揮使司管。清同治《即墨縣誌》載:雄崖守禦千戶所原額設正千戶(正五品)2員,副千戶(從五品)2員,百戶(正六品)5員,吏目1員,正副千戶及百戶皆世襲。共有京操軍春戎250名、秋戎319名,守城軍51名,屯田軍77名。清初,廢除了正、副千戶及百戶的世襲制,改設千總1員,率兵督守。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千總,雄崖所並歸即墨縣治,設置雄崖巡檢司,設巡檢1員、把總1員,率馬步兵30名駐防。清乾隆年間,雄崖巡檢司裁撤,移駐福山縣海口,原來的雄崖所成為一個村落。
雄崖所為正方形城池,每邊城牆長各一裡,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城內十字大街貫通。東門和北門早已傾塌;南門歷經多次修葺,門洞和城樓上建築物尚為完好;西城門城樓已不存在,門額題為“鎮威”,是明代所城的遺跡。
歷經風雨洗禮 風韻猶存
行走於雄崖所古城,環繞於古樸的氣息之中,恍惚了今夕何夕,似乎置身歷史劇的拍攝現場,那些青石板小巷子悠長綿延,串起來一座座古香古色的明清時代的老建築,屋角的飛簷似一個神秘的微笑,屋脊獸守護著一家人的安寧,門前的“上馬石”閃著青光,踩上去,想像著眼前有一匹駿馬俯身下來……可貴的是,這些真實的存在是歷史的遺存,歷經了六百多年風雨的洗禮,帶著歷史的溫度,那些對抗倭寇的日子,那些硝煙彌漫的歲月都留存於一磚一石的記憶中。
昔日海防要地 抗倭寇
雄崖守禦千戶所設立於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因其東北部白馬島上有雄偉赭色斷崖而得名。雄崖所位於青島即墨市田橫鎮最北部,南側為山嶺,東、西、北三面環丁字灣,與西南730米處的玉皇山唇齒相依,其地勢險要,選位得當,曆為軍事海防要塞。
雄崖所為一正方形城堡,周長2公里,占地375畝。城牆由土夯築,外包青磚、石塊,高5米,頂寬3米,十分堅固。牆上用青磚砌成垛口,牆外有護城河環繞,建有“奉恩”、“迎薰”、“鎮威”等城門,門上均築城樓。城內有十字大街道通往各門,街道用石條鋪地,街嶇衢平整,商號林立,市井繁榮。雄崖所是當時防禦倭寇的濱海重地。清雍正十二年(1734)雄崖所被裁撤廢置。城池日漸衰敗,大部分被毀,現南門及南門樓保存尚好。西門仍保留明代初建時的原貌,門洞上方匾額的“鎮威”二字仍可辨認。
明朝初年,倭寇經常襲擾中國沿海郡縣。倭寇之患,使沿海一帶民不聊生,舉國不寧,明廷深以為患,遂在沿海府州縣設立衛、所,構成嚴密的陸海防禦體系。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設立了雄崖守禦千戶所,歸山東省都指揮使司管。清同治《即墨縣誌》載:雄崖守禦千戶所原額設正千戶(正五品)2員,副千戶(從五品)2員,百戶(正六品)5員,吏目1員,正副千戶及百戶皆世襲。共有京操軍春戎250名、秋戎319名,守城軍51名,屯田軍77名。清初,廢除了正、副千戶及百戶的世襲制,改設千總1員,率兵督守。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千總,雄崖所並歸即墨縣治,設置雄崖巡檢司,設巡檢1員、把總1員,率馬步兵30名駐防。清乾隆年間,雄崖巡檢司裁撤,移駐福山縣海口,原來的雄崖所成為一個村落。
雄崖所為正方形城池,每邊城牆長各一裡,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城內十字大街貫通。東門和北門早已傾塌;南門歷經多次修葺,門洞和城樓上建築物尚為完好;西城門城樓已不存在,門額題為“鎮威”,是明代所城的遺跡。
歷經風雨洗禮 風韻猶存
行走於雄崖所古城,環繞於古樸的氣息之中,恍惚了今夕何夕,似乎置身歷史劇的拍攝現場,那些青石板小巷子悠長綿延,串起來一座座古香古色的明清時代的老建築,屋角的飛簷似一個神秘的微笑,屋脊獸守護著一家人的安寧,門前的“上馬石”閃著青光,踩上去,想像著眼前有一匹駿馬俯身下來……可貴的是,這些真實的存在是歷史的遺存,歷經了六百多年風雨的洗禮,帶著歷史的溫度,那些對抗倭寇的日子,那些硝煙彌漫的歲月都留存於一磚一石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