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合作学习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c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已经受到各国教育者的推崇,并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取得丰硕的成果。各项成果表明,分组教学是提高合作学习质量的有效策略。因此,现在几乎在每节音乐课中,我们都能看到分组教学的影子。但是我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在我们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没有取得很大的效果,存在一些“做秀”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
  我们老师非常重视分组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是没有起到分组的真正效果、也没有达到一定的教学质量、同事也没有按时完成教学目标、无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诸如此类有形而无神的分组我们称之为无效分组。那么,怎么分组才是有效的分组?于是我有了一些想法并开始点滴尝试。
  1 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分组策略
  1.1 实施有效分组。首先是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有效的分组。“分组”怎么分?根据分组教学体系,可以“外部分组”、“内部分组”。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教室的实际大小我们主要是采取“外部分组”,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广泛性”、“充分性”、“个体性”。我们通常为2~6人以一组,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可根据教学过程不同的活动要求任意组合、分组。还可根据学课特点分成二人组、四人组、六人组。
  每一小组中要选有“小组长”,小组长的职责是“领导”其组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负责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
  分组的方法除了上述外,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由学生自由组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同学之间的交情及自我的能力,但目的必须是为了解决难点,达成目标。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更好的学”。比如:音乐课中,针对科目特点,经常采用的是“异质分组”,通过我的研究发现,音乐课的分组方法通常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由学生自由组合。
  1.2 有效分组学习中的科学的管理。
  1.2.1 精心准备。音乐课的分组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应注重这门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分组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分组学习,分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1.2.2 教师要巡导。有效分组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课程中教师要起到启发活动、组间调控、调节矛盾、参与讨论的作用。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
  1.2.3 科学管理。音乐课分组学习如何让大家都“动”起来?首先创建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是关键。其次,师生间的融洽的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动”起来的动力之一。此外,师生间应建立伙伴式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在教学提问、教学对话时都应充分注意这一点。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让所有的学生围绕着教师无话不说,无拘无束的动起来。
  1.3 有效分组引导学生成功达标。在有效分组学习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互帮互学精神、交流评价的水平。
  1.3.1 会组织协调。这是进行分组学习的第一步。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故无组织的学习,必然会导致学习的失败。所以,会组织协调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刚开始实施分组学习时,小组长由大家推举,然后采取轮换制,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同时,在一些具体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如,如何组织同伴一起进行音乐表演等。
  另外,也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对于教师在的课堂上的提问,学生要么一哄而上,要么患“课堂沉默”症。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这里,如何协调学生间的学习关系,组织有序而又高效的分组学习成为关键。对于前者,教师既要兼顾到课堂秩序,还要考虑到那些“自告奋勇”者感受,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后者的现象,教师可以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自由讨论,然后让学生在进行回答。这样既能调节教学气氛,又能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压力同时又能解决问题。教师在其中担当的是协调者的角色,这是十分重要的。
  1.3.2 会互帮互学。分组学习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共事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会帮助别人,还要从心里愿意帮助别人。告诫学生在分组学习中要尽量避免简单地询问答案、等着同学来给自己设计动作或轻易地帮助同学完成任务等行为,应依据实际情况去启发辅导、帮助同伴;以及接受帮助。达到互帮互学,互相促进的目的。
  1.3.3 会交流评价。分组学习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和有效“干预”,学生的学习较易“遛一边”,过于形式,导致学生在某些学习环节上脱节,从而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此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交流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
  2 有效分组应注重评价多元化
  教师在对学生音乐课中的学习活动做出评价时要慎重,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努力探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最有效手段,力求构建多元化、情感化、科学化的评价机制。
  音乐教学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侧重于发展、着眼于未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利用多元化的策略,去寻求激励唤醒、鼓励学生不断进取的有效方法,形成有效分组学习特有的科学的评价机制。
  根据我们的研究范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的评价形式是“师评”、“生评”、“自评”,其中以“师评”居多。因此我们在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评价的组织形式要体现出教学民主化的思想,促使学生自由的发展,使评价不仅成为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更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使学生积极提高和发展。对学生评价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自己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教师应全力创造条件,力图让学生担负起评价的责任。学生自己参与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活动能引起小学生比较强烈的兴趣,同时又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认为发展学生在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自我评价能力与相互评价能力,不仅能提高小学音乐分组学习的有效性,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工作乃至整个生活都将是终身受用的。
  通过实践后的结果证明:在我的音乐课堂中强化有效的分组学习,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研究中有着专注的神情,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的综合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由此看出,有效的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习的自主参与程度大大提高。学生始终能够维持在较高的自主学习之中,这样不怕他们没有新的发现、新的设想,产生新的学习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课堂读本的生活实用性历来在教学中一直存在争议。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客观的对待,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生活中更是受用无穷。可见对语文读本在语文教学中的解构的研究极有意义。课堂中能从文本挖掘生活的元素,不仅能带到现实生活中去,也能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高。随着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应充分应用教学文本实现“以文创境”,“境中寻美”,“美中现文”。当然实际的教学中还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家庭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家庭是天然的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的言行对儿童起着思想渗透、心灵滋润、行为示范的作用,又由于血缘和亲情关系,家庭教育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只有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优化家庭教育,家庭教
期刊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教育行政领导、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然而,学校领导及教师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导,难以制定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不能利用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因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仍然很不理想。笔者从学校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就探讨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期刊
【摘 要】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复杂多样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 美术 课堂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 教育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青少年是活泼的生命体,其心理特点是复杂多样的。因此,把握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作为美术教师,时刻研究揣摩学生的心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相对较弱。为此,我们在教学时应适时激活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促进其探究新知的愿望。爱恩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的确,兴趣能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变知之为乐知,真正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生动起来。  第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
期刊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现在的“后进生”中较为普遍地出现了一种“逆反”的心理状态。他们一且产生了逆反心理,学习的消极态度和厌恶态度便溢于言表,有的甚至产生对立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尽量防范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疏导。  1 集中“后进生”的注意力,上课认真听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改进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备课时一定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抓住插图,引导学生想象  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进行启发想象。比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结合教材中的插图,体验荷花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自由、合理、丰富的想象,才能使他们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
期刊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应当开展各种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唤醒经验、累积经验、反思经验、提升经验,运用并重新创造经验,从而促使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学习,推动他们的数学学习向更高层次迈进。  下面就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学期《平移与旋转》一课的
期刊
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能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可见,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教学的失败,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探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  1 在歌曲、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  从人的心理特征来看,动力因素是学好语音的基础,是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的学习是无注意,而无注意又直接受兴趣的影响。兴趣能驱使人去获得知识,技能,并能促进智力,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学中利用儿童的心理特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