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已经受到各国教育者的推崇,并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取得丰硕的成果。各项成果表明,分组教学是提高合作学习质量的有效策略。因此,现在几乎在每节音乐课中,我们都能看到分组教学的影子。但是我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在我们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没有取得很大的效果,存在一些“做秀”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
我们老师非常重视分组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是没有起到分组的真正效果、也没有达到一定的教学质量、同事也没有按时完成教学目标、无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诸如此类有形而无神的分组我们称之为无效分组。那么,怎么分组才是有效的分组?于是我有了一些想法并开始点滴尝试。
1 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分组策略
1.1 实施有效分组。首先是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有效的分组。“分组”怎么分?根据分组教学体系,可以“外部分组”、“内部分组”。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教室的实际大小我们主要是采取“外部分组”,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广泛性”、“充分性”、“个体性”。我们通常为2~6人以一组,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可根据教学过程不同的活动要求任意组合、分组。还可根据学课特点分成二人组、四人组、六人组。
每一小组中要选有“小组长”,小组长的职责是“领导”其组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负责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
分组的方法除了上述外,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由学生自由组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同学之间的交情及自我的能力,但目的必须是为了解决难点,达成目标。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更好的学”。比如:音乐课中,针对科目特点,经常采用的是“异质分组”,通过我的研究发现,音乐课的分组方法通常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由学生自由组合。
1.2 有效分组学习中的科学的管理。
1.2.1 精心准备。音乐课的分组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应注重这门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分组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分组学习,分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1.2.2 教师要巡导。有效分组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课程中教师要起到启发活动、组间调控、调节矛盾、参与讨论的作用。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
1.2.3 科学管理。音乐课分组学习如何让大家都“动”起来?首先创建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是关键。其次,师生间的融洽的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动”起来的动力之一。此外,师生间应建立伙伴式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在教学提问、教学对话时都应充分注意这一点。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让所有的学生围绕着教师无话不说,无拘无束的动起来。
1.3 有效分组引导学生成功达标。在有效分组学习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互帮互学精神、交流评价的水平。
1.3.1 会组织协调。这是进行分组学习的第一步。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故无组织的学习,必然会导致学习的失败。所以,会组织协调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刚开始实施分组学习时,小组长由大家推举,然后采取轮换制,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同时,在一些具体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如,如何组织同伴一起进行音乐表演等。
另外,也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对于教师在的课堂上的提问,学生要么一哄而上,要么患“课堂沉默”症。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这里,如何协调学生间的学习关系,组织有序而又高效的分组学习成为关键。对于前者,教师既要兼顾到课堂秩序,还要考虑到那些“自告奋勇”者感受,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后者的现象,教师可以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自由讨论,然后让学生在进行回答。这样既能调节教学气氛,又能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压力同时又能解决问题。教师在其中担当的是协调者的角色,这是十分重要的。
1.3.2 会互帮互学。分组学习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共事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会帮助别人,还要从心里愿意帮助别人。告诫学生在分组学习中要尽量避免简单地询问答案、等着同学来给自己设计动作或轻易地帮助同学完成任务等行为,应依据实际情况去启发辅导、帮助同伴;以及接受帮助。达到互帮互学,互相促进的目的。
1.3.3 会交流评价。分组学习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和有效“干预”,学生的学习较易“遛一边”,过于形式,导致学生在某些学习环节上脱节,从而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此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交流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
2 有效分组应注重评价多元化
教师在对学生音乐课中的学习活动做出评价时要慎重,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努力探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最有效手段,力求构建多元化、情感化、科学化的评价机制。
音乐教学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侧重于发展、着眼于未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利用多元化的策略,去寻求激励唤醒、鼓励学生不断进取的有效方法,形成有效分组学习特有的科学的评价机制。
根据我们的研究范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的评价形式是“师评”、“生评”、“自评”,其中以“师评”居多。因此我们在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评价的组织形式要体现出教学民主化的思想,促使学生自由的发展,使评价不仅成为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更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使学生积极提高和发展。对学生评价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自己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教师应全力创造条件,力图让学生担负起评价的责任。学生自己参与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活动能引起小学生比较强烈的兴趣,同时又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认为发展学生在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自我评价能力与相互评价能力,不仅能提高小学音乐分组学习的有效性,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工作乃至整个生活都将是终身受用的。
通过实践后的结果证明:在我的音乐课堂中强化有效的分组学习,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研究中有着专注的神情,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的综合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由此看出,有效的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习的自主参与程度大大提高。学生始终能够维持在较高的自主学习之中,这样不怕他们没有新的发现、新的设想,产生新的学习目标。
我们老师非常重视分组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是没有起到分组的真正效果、也没有达到一定的教学质量、同事也没有按时完成教学目标、无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诸如此类有形而无神的分组我们称之为无效分组。那么,怎么分组才是有效的分组?于是我有了一些想法并开始点滴尝试。
1 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分组策略
1.1 实施有效分组。首先是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有效的分组。“分组”怎么分?根据分组教学体系,可以“外部分组”、“内部分组”。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教室的实际大小我们主要是采取“外部分组”,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广泛性”、“充分性”、“个体性”。我们通常为2~6人以一组,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可根据教学过程不同的活动要求任意组合、分组。还可根据学课特点分成二人组、四人组、六人组。
每一小组中要选有“小组长”,小组长的职责是“领导”其组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负责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
分组的方法除了上述外,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由学生自由组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同学之间的交情及自我的能力,但目的必须是为了解决难点,达成目标。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更好的学”。比如:音乐课中,针对科目特点,经常采用的是“异质分组”,通过我的研究发现,音乐课的分组方法通常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由学生自由组合。
1.2 有效分组学习中的科学的管理。
1.2.1 精心准备。音乐课的分组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应注重这门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分组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分组学习,分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1.2.2 教师要巡导。有效分组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课程中教师要起到启发活动、组间调控、调节矛盾、参与讨论的作用。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
1.2.3 科学管理。音乐课分组学习如何让大家都“动”起来?首先创建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是关键。其次,师生间的融洽的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动”起来的动力之一。此外,师生间应建立伙伴式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在教学提问、教学对话时都应充分注意这一点。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让所有的学生围绕着教师无话不说,无拘无束的动起来。
1.3 有效分组引导学生成功达标。在有效分组学习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互帮互学精神、交流评价的水平。
1.3.1 会组织协调。这是进行分组学习的第一步。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故无组织的学习,必然会导致学习的失败。所以,会组织协调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刚开始实施分组学习时,小组长由大家推举,然后采取轮换制,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同时,在一些具体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如,如何组织同伴一起进行音乐表演等。
另外,也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对于教师在的课堂上的提问,学生要么一哄而上,要么患“课堂沉默”症。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这里,如何协调学生间的学习关系,组织有序而又高效的分组学习成为关键。对于前者,教师既要兼顾到课堂秩序,还要考虑到那些“自告奋勇”者感受,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后者的现象,教师可以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自由讨论,然后让学生在进行回答。这样既能调节教学气氛,又能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压力同时又能解决问题。教师在其中担当的是协调者的角色,这是十分重要的。
1.3.2 会互帮互学。分组学习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共事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会帮助别人,还要从心里愿意帮助别人。告诫学生在分组学习中要尽量避免简单地询问答案、等着同学来给自己设计动作或轻易地帮助同学完成任务等行为,应依据实际情况去启发辅导、帮助同伴;以及接受帮助。达到互帮互学,互相促进的目的。
1.3.3 会交流评价。分组学习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和有效“干预”,学生的学习较易“遛一边”,过于形式,导致学生在某些学习环节上脱节,从而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此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交流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
2 有效分组应注重评价多元化
教师在对学生音乐课中的学习活动做出评价时要慎重,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努力探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最有效手段,力求构建多元化、情感化、科学化的评价机制。
音乐教学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侧重于发展、着眼于未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利用多元化的策略,去寻求激励唤醒、鼓励学生不断进取的有效方法,形成有效分组学习特有的科学的评价机制。
根据我们的研究范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的评价形式是“师评”、“生评”、“自评”,其中以“师评”居多。因此我们在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评价的组织形式要体现出教学民主化的思想,促使学生自由的发展,使评价不仅成为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更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使学生积极提高和发展。对学生评价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自己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教师应全力创造条件,力图让学生担负起评价的责任。学生自己参与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活动能引起小学生比较强烈的兴趣,同时又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认为发展学生在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自我评价能力与相互评价能力,不仅能提高小学音乐分组学习的有效性,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工作乃至整个生活都将是终身受用的。
通过实践后的结果证明:在我的音乐课堂中强化有效的分组学习,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研究中有着专注的神情,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的综合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由此看出,有效的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习的自主参与程度大大提高。学生始终能够维持在较高的自主学习之中,这样不怕他们没有新的发现、新的设想,产生新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