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治疗乳腺增生50例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259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的机理,观察中药内服法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方法:5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用中药方加减治疗。结果:50例中,痊愈28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结论:肝气郁滞是乳腺增生病的重要发病机理,疏肝解郁,行气化痰,消瘀散结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乳腺增生;疏肝解郁;中药
  乳腺增生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两大主症,属祖国医学“乳癖”的范畴。该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之一,好发于中青年妇女,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且具有2%-4%癌变的倾向[1],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忧虑,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到采用纯中药内服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因乳腺增生在我院就诊的患者50例,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8个月,其中双侧乳腺增生16例,单侧乳腺增生34例。
  1.2 纳入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乳癖”诊断依据拟定。①多数在乳房外上象限有扁平肿块,扪之有豆粒大小韧硬结节,可有触痛,肿块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②乳房可有胀痛,每随喜怒而消长,常在行经前加重,行经后缓解。③多见于20-40岁妇女。4、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其他乳腺疾病。
  1.3 排除标准
  妊娠,哺乳期或绝经期的妇女;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就诊前1个月服用有关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本人不接受治疗者,以及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中药基本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香附10g,元胡15g,夏枯草30g,全瓜蒌30g,陈皮15g,橘核30g,荔枝核30g,昆布30g,海藻30g,茯苓12g,当归12g,川芎12g,白芍15g,王不留30g。兼有热象者加栀子12g,丹皮15g,云苓15g,薄荷6g;兼有血瘀者加赤芍15g,灵脂15g;兼有痰湿者加青皮15g,枳壳12g;兼有眠差者加远志15g,炒枣仁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口服,于月经干净后开始用药,连服14天停药,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2.1 治疗结果
  2.1.1 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消失,停药后3月不复发;好转:乳房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或消失;无效:乳房肿块无变化,乳房疼痛不减轻或稍减轻。
  2.1.2 临床疗效:50例中,痊愈28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3 典型病例
  王某,女,31岁,已婚。2011-07-13初诊:主诉:两侧乳房胀痛1年,加重3个月。现病史:1年前因家庭矛盾出现两侧乳房胀痛,经前加重,近3月疼痛加重,现两侧乳房胀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曾服乳癖消、小金丹等效不佳。平时月经规律,周期28-30天,经期5-7天,经量可,无痛经,末次月经 2011-07-01,G1P0。乳房检查:左侧乳房外上象限扪及直径2cm×3cm大小质韧结节,右侧乳房外上象限扪及直径1.5cm×2cm大小结节,有压痛,左侧卧位加重,伴心烦易怒,口干苦,性急躁,纳食尚可,大便干结,2日一行,两颧骨部有明显黯斑,舌质暗苔厚,脉弦数。彩超提示:双侧乳腺小叶增生。中医诊断为乳癖,辨证为肝气郁滞化热型。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化痰。给予中药治疗:橘核30g,荔枝核30g,昆布30g,海藻30g,皂刺20g,川楝子10g,乌药10g,元胡15g,柴胡10g,夏枯草30g,路路通30g,王不留30g,栀子12g,丹皮15g,薄荷6g(后下),14付。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2011-07-27二诊:乳房疼痛明显减轻,左侧减轻尤为明显。现仍心烦,口微苦,大便日一行,舌质暗苔薄黄,脉弦滑。治疗:前方加郁金10g,制乳没各15g,14付,用法同上,嘱经期停药。2011-08-21三诊:双侧乳房稍胀,余症状已消失,舌质淡,苔薄黄,脉弦。治疗:前方继服14付,用法同上。2011-09-15四诊:自诉症状消失,查乳房肿块消失,无压痛。彩超示:双侧乳腺正常。嘱平时保持心情舒畅,勿生气,服用逍遥丸3个月,以防复发。
  4 体会
  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胀痛、结块,经前或经期加重为主要症状。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与周期性激素分泌失调有关,主要是雌激素与孕激素平衡失调,表现为黄体期孕酮(P)水平偏低而雌二醇(E2)水平显著升高,致使雌激素长期刺激乳腺组织,而缺乏孕激素的节制与保护作用,乳腺导管和小叶在周而复始的月经周期中,增生过度而复旧不全,从而导致乳腺增生病的发生。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以内服激素和手术治疗为主,患者难以接受,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致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阻于乳络而成。病位在肝、脾、肾及冲、任二脉。如《外科正宗》云:“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有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本病根源乃肝气郁结所致,肝气郁结,痰瘀凝滞,沖任失调而发为本病。
  笔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疏肝行气,活血化痰散结的药物治疗本病。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元胡、香附、夏枯草行气止痛,清肝火,散郁结;全瓜蒌、陈皮理气涤痰,宽胸散结;荔枝核、橘核行气散结;昆布、海藻消痰软坚;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为陈药;茯苓健脾利湿,白芍柔肝止痛,敛阴养血调经,以防攻伐太过耗伤正气,王不留行而不留,走而不守使邪有出路为左药。本方重在理气,共凑疏肝解郁,行气化痰,消瘀散结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疏肝理气类药物可缓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促进雌激素在肝脏的分解和灭活,调节乳腺在经前的过度增生和经后的复原不全[3]。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药能抑制组织内单胺氧化酶活力,抑制胶原纤维合成,改善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有利于激素在体内代谢,加强肝脏对雌激素灭活能力,促进组织修复[4]。软坚化痰药能促进黄体生成素的分泌,从而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拮抗雌激素的过多分泌[5]。
  参考文献:
  [1] 林平,丁春英,任志红等.不同治疗方法对乳腺增生病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2):80-8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4-45
  [3] 魏开建,林芬,陈建胜。胡励军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11(1):18-19
  [4] 沈自尹.从肾本质研究到证本质研究的思考与实践[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4):4-6
  [5] 钱丽旗,潘超,冯振卿,等.利乳康液对乳腺增生模型乳腺、子宫及卵巢形态学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4):255-257
  作者简介:
  杨芍(1983-)女,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医妇科学,研究方向:不孕症及围绝经期综合症。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虚寒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属虚寒型病例23例,采用传统西药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18例,有效5例,无效0例;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虚寒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疗效好,未发生不良反应。  【关键词】中西醫联合;幽门螺旋杆菌;虚寒型胃病;黄芪建中汤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HP感染是
期刊
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有幸跟全国第五届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刘学文教授学习。刘老师不辞辛苦,凭着忘我的敬业,崇高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丰富的经验,为广大患者解决了无数病痛。我细心地聆听恩师的教诲,详尽地记录恩师的每一句话,深入领悟着恩师处方用药的每一个细节,运用刘老师加减化裁后的血府逐瘀汤治疗心律失常10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心律失常患者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耳穴埋豆对妊娠剧吐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2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治疗组61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并予维生素B1肌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维生素B1改为内关穴位注射,加用耳穴埋豆。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3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剧吐疗效满意,操作简便,值得推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防已黄芪汤治疗慢性肾炎顽固性蛋白尿的疗效。方法:9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防已黄芪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的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防已黄芪汤治疗慢性肾炎顽固性蛋白尿,可明显降低患者尿蛋白,提高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义齿性口炎的疗效。方法:124例义齿性口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停药后2周复查比较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6%,对照组总有效率89.0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按照《口腔粘膜病学》[1]义齿性口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即与义齿接触的腭、龈黏膜发红、水肿,或有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妇女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将69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3例:口服抗真菌药氟康唑并阴道上制霉菌素栓(我院自制制剂);B组23例:在A组治疗上,洗液改用阴炎净洗液(我院自制制剂);C组23例:在B组治疗上加服中药汤剂龙胆泻肝汤加味连续10天。结果:A组总有效率52.1%,B组总有效率69.6%, C组的总有效率91.3%
期刊
2013 年1 月—2013年4月,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静点更昔洛韦、口服清瘟败毒饮加减联合照射NUVB--波长为311 nm 的窄谱中波紫外线)的方法治疗45例成人水痘, 取得显著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  入选的181例患者均符合成人水痘诊断标准[1]:临床以发病前出现发热畏寒、周身不适、鼻塞流涕, 咽痛等前驱症状, 后发生红斑、丘疹、水疱,皮疹密布全身, 以
期刊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粘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少数患者伴有发热、乏力、贫血、患者消瘦等全身症状。以青壮年发病居多。笔者自2002年以来对65例UC患者采用中药滴注的治疗方法,收到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5例患者中,男39例,
期刊
【关键字】肩关节周围炎;推拿法;透刺法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妨碍日常生活。为此,我们用推拿法配合透刺法治疗漏肩风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我院门诊49例病人,女36例,男13例,年
期刊
【摘 要】风湿痹(气血两虚)以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病程日久,反复不愈为特点;通过加大细辛的用量,运用独活寄生汤治疗40例风湿痹患者观察,疗效显著。  【关键词】独活寄生汤;重用细辛;风湿痹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其功能主治为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因受古有细辛不过钱、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细辛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