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虚寒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属虚寒型病例23例,采用传统西药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18例,有效5例,无效0例;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虚寒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疗效好,未发生不良反应。
【关键词】中西醫联合;幽门螺旋杆菌;虚寒型胃病;黄芪建中汤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HP感染是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与反复不愈的主要病因,因西药抗HP治疗的不良反应,导致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规程治疗,笔者根据临床观察与总结,发现这部分患者在中医临床辨证分型中几乎均属虚寒型。针对该类型患者笔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结果获得满意疗效,无不良反应发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就诊的HP阳性(尿素呼气试验或内镜检查)患者中,经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1],属脾胃虚寒型患者23例,女15例,男8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10例,慢性胃炎10例,反流性胃炎3例。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采用抗HP标准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具体治法:西药每天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 bid,阿莫西林胶囊0.5g bid,克拉霉素分散片0.5 bid。
中药予以温中建脾,和胃止痛,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18g,党参15g,白术15g,砂仁6,白芍15,桂枝10,干姜6,大枣5枚,炙甘草6。日一剂,水煎服,头煎与二煎共取汁300ml,早晚分服。加减法:寒盛加附子理中丸;脾虚湿盛加二陈汤;泛吐清水较重加干姜、吴茱萸、半夏;肾阳虚加附子、肉桂、巴戟;血虚者加当归;痛发加良附丸,溃疡者加三七粉,白及。
疗程:西药服用2周后,停服抗生素(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中西药联用4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戒烟酒,忌生冷刺激及油腻饮食,畅情志,慎起居。疗程结束后以临床症状体征,胃镜及HP复查结果评定疗效。
3 疗效评定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溃疡完全愈合,胃粘膜炎症明显减轻,HP阴性;显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溃疡愈合,胃粘膜炎症减轻,HP阳性;无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无改善,HP阳性。
3.2 治疗结果
治愈:18例,显效:5例,无效:0例。治愈率78.2%,有效率100%。疗程结束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4讨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研究表明,80%-95%的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有HP感染,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为90%-100%,胃溃疡的感染率为80%-90%[2]。长期HP感染(约5-25年)后,在部分患者中可出现胃粘膜萎缩和肠化,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的综合治疗可使胃粘膜炎症消退,溃疡愈合,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部分患者的胃粘膜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因此,根除HP是治疗的关键所在。目前,通过西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但不良反应也较多,患者的依从性欠佳,而单纯中药抗HP治疗的根治率不如西药,其临床疗效尚缺乏共识。根据笔者的临床观察与总结发现,对西药抗HP治疗不能耐受者,主要是因为服用抗生素后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加重,常见恶心、呕吐、泛吐清涎、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纳差、乏力、头晕、便溏等,其临床表现与中医胃脘痛之脾胃虚寒型相符。因此,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之黄芪建中汤加减,方中黄芪补中益气,饴糖益气养阴为君;以桂枝温阳祛寒;白芍养营缓急止痛;佐以干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原方加入党参,砂仁以加强健脾温中,行气和胃之效。全方共奏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之功。通过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观察表明,中药对改善患者以上临床症状有显著效果,起到辅助患者完成西药的规程治疗,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与耐受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为中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HP感染性胃病患者提供了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7年制规划教材.2002.412-413
【关键词】中西醫联合;幽门螺旋杆菌;虚寒型胃病;黄芪建中汤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HP感染是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与反复不愈的主要病因,因西药抗HP治疗的不良反应,导致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规程治疗,笔者根据临床观察与总结,发现这部分患者在中医临床辨证分型中几乎均属虚寒型。针对该类型患者笔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结果获得满意疗效,无不良反应发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就诊的HP阳性(尿素呼气试验或内镜检查)患者中,经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1],属脾胃虚寒型患者23例,女15例,男8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10例,慢性胃炎10例,反流性胃炎3例。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采用抗HP标准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具体治法:西药每天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 bid,阿莫西林胶囊0.5g bid,克拉霉素分散片0.5 bid。
中药予以温中建脾,和胃止痛,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18g,党参15g,白术15g,砂仁6,白芍15,桂枝10,干姜6,大枣5枚,炙甘草6。日一剂,水煎服,头煎与二煎共取汁300ml,早晚分服。加减法:寒盛加附子理中丸;脾虚湿盛加二陈汤;泛吐清水较重加干姜、吴茱萸、半夏;肾阳虚加附子、肉桂、巴戟;血虚者加当归;痛发加良附丸,溃疡者加三七粉,白及。
疗程:西药服用2周后,停服抗生素(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中西药联用4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戒烟酒,忌生冷刺激及油腻饮食,畅情志,慎起居。疗程结束后以临床症状体征,胃镜及HP复查结果评定疗效。
3 疗效评定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溃疡完全愈合,胃粘膜炎症明显减轻,HP阴性;显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溃疡愈合,胃粘膜炎症减轻,HP阳性;无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无改善,HP阳性。
3.2 治疗结果
治愈:18例,显效:5例,无效:0例。治愈率78.2%,有效率100%。疗程结束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4讨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研究表明,80%-95%的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有HP感染,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为90%-100%,胃溃疡的感染率为80%-90%[2]。长期HP感染(约5-25年)后,在部分患者中可出现胃粘膜萎缩和肠化,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的综合治疗可使胃粘膜炎症消退,溃疡愈合,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部分患者的胃粘膜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因此,根除HP是治疗的关键所在。目前,通过西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但不良反应也较多,患者的依从性欠佳,而单纯中药抗HP治疗的根治率不如西药,其临床疗效尚缺乏共识。根据笔者的临床观察与总结发现,对西药抗HP治疗不能耐受者,主要是因为服用抗生素后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加重,常见恶心、呕吐、泛吐清涎、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纳差、乏力、头晕、便溏等,其临床表现与中医胃脘痛之脾胃虚寒型相符。因此,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之黄芪建中汤加减,方中黄芪补中益气,饴糖益气养阴为君;以桂枝温阳祛寒;白芍养营缓急止痛;佐以干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原方加入党参,砂仁以加强健脾温中,行气和胃之效。全方共奏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之功。通过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观察表明,中药对改善患者以上临床症状有显著效果,起到辅助患者完成西药的规程治疗,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与耐受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为中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HP感染性胃病患者提供了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7年制规划教材.2002.41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