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高校教学的影响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体育教学必将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特别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高校的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运用其中,势必会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巨大发展。
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的主动参与性。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虽然比较系统完整,但较少考虑学生的要求。整个教学过程只重视步骤和环节,使得高校体育课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致使体育课堂氛围沉闷,因此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的主动参与性。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体育课程教学效率,缩短教学过程。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项目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需要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一方面,由于受教师对动作要领的领会程度、教师年龄、身体状况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示范动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时机等存在局限性,因此学生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教师示范的全部动作,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就可以讲解各分解动作的要领,演示整个动作的全过程,突出重点、难点,使体育课堂中的动作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学过程[1]。
(三)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运动技能。
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要使学生学会一个新的动作,必须先让他们通过听、看等来理解和认识所学的动作过程,而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快速地建立起正确的视听表象,因此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技能。据心理学家统计,人们通过视听获得的信息占信息总量的94%,3天后能记得70%,远远超过其他的传播方法[2]。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展示视听功能,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四)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效率。
作为高校教师,体育教师既要搞好课程教学,又要分身于科研,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效率。在学生达标、出勤、测验等管理方面,通过建立数据库录入和查询所有学生的成绩,能大大降低数据统计的错误率。同时针对运动会的报名、秩序编排表的制定等工作,可以利用技术手段简化繁琐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信息技术和设备不断应用于体育教学领域,给教学活动带来了强大的活力。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体育理论课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等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体育态度消极等问题。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突出全面性和终身化,教材选择要从实际出发,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理论课成绩在体育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一些体育知识的形、声、过程等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教师在传授知识中引导兴趣、在兴趣中传授知识的作用,活跃学生的思维,有效保证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网络,构建教师与学生学习交流的时空平台。
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建立高校专门的体育学科教学网站,将各个学期开设的体育实践课的相关知识和视频公布在网站上。高校体育学科教学网站既是教师传授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讲台,又是学生与教师交流、反馈学习情况的平台。通过上网,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在交流互动反馈区,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与老师进行互动,既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又将学生的体育学习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校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性学习。
研究表明,合作性学习要比独自学习取得更高的成绩和效率[3]。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合作性学习。如在体育课堂中做游戏、学习各种球类选项课时,学生很难独自完成或者不如在集体合作中完成得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学习者相互合作能增加观点的数量,提高质量,激发学习者的参与情感。
(四)加大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室内选项课中的应用。
有些体育选项课属于室内课,在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时,可以适当加强信息技术在高校此类课程中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提前将体育知识利用PowerPoint、Flash做成课件等,在上课过程中播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利用雨雪等特殊天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间接兴趣。
大学生大多喜欢上体育课,但是天气不好就不能到户外上课了。条件好一点的高校虽然有体育馆,但能同时容纳的上课班级也很有限。所以碰到雨雪天气,常常就要在教室内上体育课。受空间的限制,不能在教室内开展体育活动,而单纯地讲体育理论知识学生又没有兴趣听。这时,我们可以将事先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准备好的各种体育比赛片段、动作视频或者选项课课件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影音中感受运动的魅力,激发学习的间接兴趣。即使天气不好,体育课也可以一样精彩。
(六)体育教师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促进教学创新。
大多数体育教师由于客观原因往往对电脑接触不多,在上课的时候都不太愿意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这显然不符合时代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从信息角度分析,影响体育教学创新的主要因素是高校体育教师缺乏获取体育教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即缺乏体育教师应有的体育信息技术[4]。应加强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应用能力的培训,鼓励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努力做好体育教学的创新工作。
三、结语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传授高校体育教学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完成高校体育的教学任务,是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它能给高校体育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5]。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晓光.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体育教学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2).
[2]郭俭.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08,(4).
[3]郑小萍.论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1).
[4]郭言斌.体育信息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J].现代情报,2008,8,(8).
[5]左從现.高等院校体育管理与体育信息关系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07,28,(6).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特别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高校的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运用其中,势必会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巨大发展。
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的主动参与性。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虽然比较系统完整,但较少考虑学生的要求。整个教学过程只重视步骤和环节,使得高校体育课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致使体育课堂氛围沉闷,因此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的主动参与性。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体育课程教学效率,缩短教学过程。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项目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需要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一方面,由于受教师对动作要领的领会程度、教师年龄、身体状况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示范动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时机等存在局限性,因此学生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教师示范的全部动作,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就可以讲解各分解动作的要领,演示整个动作的全过程,突出重点、难点,使体育课堂中的动作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学过程[1]。
(三)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运动技能。
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要使学生学会一个新的动作,必须先让他们通过听、看等来理解和认识所学的动作过程,而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快速地建立起正确的视听表象,因此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技能。据心理学家统计,人们通过视听获得的信息占信息总量的94%,3天后能记得70%,远远超过其他的传播方法[2]。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展示视听功能,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四)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效率。
作为高校教师,体育教师既要搞好课程教学,又要分身于科研,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效率。在学生达标、出勤、测验等管理方面,通过建立数据库录入和查询所有学生的成绩,能大大降低数据统计的错误率。同时针对运动会的报名、秩序编排表的制定等工作,可以利用技术手段简化繁琐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信息技术和设备不断应用于体育教学领域,给教学活动带来了强大的活力。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体育理论课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等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体育态度消极等问题。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突出全面性和终身化,教材选择要从实际出发,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理论课成绩在体育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一些体育知识的形、声、过程等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教师在传授知识中引导兴趣、在兴趣中传授知识的作用,活跃学生的思维,有效保证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网络,构建教师与学生学习交流的时空平台。
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建立高校专门的体育学科教学网站,将各个学期开设的体育实践课的相关知识和视频公布在网站上。高校体育学科教学网站既是教师传授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讲台,又是学生与教师交流、反馈学习情况的平台。通过上网,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在交流互动反馈区,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与老师进行互动,既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又将学生的体育学习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校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性学习。
研究表明,合作性学习要比独自学习取得更高的成绩和效率[3]。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合作性学习。如在体育课堂中做游戏、学习各种球类选项课时,学生很难独自完成或者不如在集体合作中完成得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学习者相互合作能增加观点的数量,提高质量,激发学习者的参与情感。
(四)加大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室内选项课中的应用。
有些体育选项课属于室内课,在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时,可以适当加强信息技术在高校此类课程中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提前将体育知识利用PowerPoint、Flash做成课件等,在上课过程中播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利用雨雪等特殊天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间接兴趣。
大学生大多喜欢上体育课,但是天气不好就不能到户外上课了。条件好一点的高校虽然有体育馆,但能同时容纳的上课班级也很有限。所以碰到雨雪天气,常常就要在教室内上体育课。受空间的限制,不能在教室内开展体育活动,而单纯地讲体育理论知识学生又没有兴趣听。这时,我们可以将事先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准备好的各种体育比赛片段、动作视频或者选项课课件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影音中感受运动的魅力,激发学习的间接兴趣。即使天气不好,体育课也可以一样精彩。
(六)体育教师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促进教学创新。
大多数体育教师由于客观原因往往对电脑接触不多,在上课的时候都不太愿意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这显然不符合时代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从信息角度分析,影响体育教学创新的主要因素是高校体育教师缺乏获取体育教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即缺乏体育教师应有的体育信息技术[4]。应加强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应用能力的培训,鼓励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努力做好体育教学的创新工作。
三、结语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传授高校体育教学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完成高校体育的教学任务,是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它能给高校体育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5]。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晓光.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体育教学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2).
[2]郭俭.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08,(4).
[3]郑小萍.论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1).
[4]郭言斌.体育信息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J].现代情报,2008,8,(8).
[5]左從现.高等院校体育管理与体育信息关系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07,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