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正因为每个人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所以导致性格、体态有所不同,对不同事物的认知和感受都不一样,而上述这些在舞台呈现都需要肢体的表现来完善。肢体语言表现力是表演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演员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角色思想情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本文主要围绕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意义展开论述。
关键词:肢体语言 舞台戏剧表演 意义
舞台表演是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肢体与造型等途径表达内心的一门艺术,在表演过程中,演员通过肢体语言来完成对演绎角色的塑造,能够使观众感受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并以自身形态作为交流媒介,从而呈现出绝佳的“角色创造”。因此我们可以说,舞台表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肢体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而舞台上人物塑造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肢体语言的表现力。肢体语言的概念是演员通过身体上的各种动作,来表现出用语言难以表现的意识,或者是进一步烘托出语言想要表现的意识,因此,肢体语言的核心作用就是释放或者是增强“表现力”,肢体语言的表现力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面部、上下肢、到爆发力、控制力等方面,肢体语言在表演过程中的意义均贯穿始终。
一、肢体语言之面部表现力的意义
面部表现力是肢体语言中的首要内容,也是最为直观、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之面部表现力是指演员在舞台上通過面部动作的演绎,来表现出内心的意识、情绪、状态等。比如演员在台上抬头,目视远方,则可以表示高傲、憧憬或者遐想;演员在台上点头,则可以表现满意、应允、致意、理解、认可等;演员低头沉默,则可以表现沉思或者复杂的内心情感。而且面部表现力是肢体语言的各种表现力中最能表现内心动态的一种表现力。一般来说,如果面部表现力能够到位,在某些情况下不仅不需要语言作为表现,甚至可以超越语言的表现力。比如在话剧《雷雨》中,繁漪在犹豫要不要反抗周朴园的时候,繁漪通过面部表情配合肢体表情表现出了矛盾、纠结的深情,“是吗?可到底……”反映了其内心的挣扎和郁积着的火。
二、肢体语言之上肢与下肢体表现力
在肢体语言中,上肢与下肢体的配合往往能够呈现出人物的形态,体现出人物的气质、情绪、内心等。上肢与下肢的表现力主要是指演员在台上通过上肢或者下肢,或者是综合运用下肢来增强舞台表现力。比如演员挺直腰部,则往往可以传递出自信的能能力,或者是趾高气扬的气势;演员将身体微微前倾,则可以表现出亲切、柔和的感情;演员将上身向左边或者右边侧转,则可以表现出对未来的向往,或者对往事的回忆,还能够表达角色内心的悲伤、愤怒、鄙夷的情感;演员蹬脚,则可以表现出角色内心的急躁或者不满。通过上肢和下肢的良好协调及配合,角色不仅能够做到“传情”,还能够做到“传神”。比如话剧《祥林嫂》中,祥林嫂想起自己的孩子,通过突然用手捂面,来表示她情不自禁地哭了,直接刻画了她内心的痛苦、无助。再比如,在《阿Q正传》中,当阿Q向吴妈提出“想和她睡觉”的时候,舞台上的吴妈双手张开作震惊状,并不停地摇头,表现了她传统保守的心性。
三、肢体语言之爆发力
肢体语言的爆发力往往是配合语言使用的,一方面能够增强语言想要表达的气势;另一方面能够将舞台效果推向某种高潮。比如演员在台上喊出气势如虹的声音的时候,将大手一挥,则更加能够增强内心这种强烈的情感爆发力;再比如,舞台上某一角色演员手叉住腰部,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地走,就可以表现出角色内心一种自信心爆棚;还有在舞台上,如果两个角色需要进行争辩、互吵,双手叉腰则更加能够传递出一种激烈的爆发力。
四、肢体语言之控制力
控制力主要是指通过肢体语言实现对台上或者台下的控制。比如在某些情境中,需要强调一种安静下来的氛围,演员就可以做出用嘴吹嘘手指的姿势,来示意台下观众配合安静;再比如,需要让台下观众跟着鼓掌,或者是跟着附和,就可以双手张开,作出不停向上托起的姿势,示意大家将热闹氛围推向高出。这种肢体语言所表现的控制力,往往更加清晰、直观,也具有舞台美感。
一部优秀的舞台剧,肢体语言的运用,在表演过程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不仅渲染了人物特征,也助推了剧情发展。我们在研究和实践话剧表演中,应当要在对剧本和角色深入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善于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作为辅助,增强舞台表现力。同时,平时也要加强对肢体语言训练,在有准备、有节奏以及深入的思考过后,将角色完美地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13.
[2]乌塔·哈根,哈斯克尔·弗兰克尔.尊重表演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3][苏]玛·佛烈奇阿诺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
[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创造角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5]李红石.中西方戏剧表演体系之比较[J].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6):94-101.
作者单位:泰兴市歌剧团
关键词:肢体语言 舞台戏剧表演 意义
舞台表演是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肢体与造型等途径表达内心的一门艺术,在表演过程中,演员通过肢体语言来完成对演绎角色的塑造,能够使观众感受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并以自身形态作为交流媒介,从而呈现出绝佳的“角色创造”。因此我们可以说,舞台表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肢体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而舞台上人物塑造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肢体语言的表现力。肢体语言的概念是演员通过身体上的各种动作,来表现出用语言难以表现的意识,或者是进一步烘托出语言想要表现的意识,因此,肢体语言的核心作用就是释放或者是增强“表现力”,肢体语言的表现力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面部、上下肢、到爆发力、控制力等方面,肢体语言在表演过程中的意义均贯穿始终。
一、肢体语言之面部表现力的意义
面部表现力是肢体语言中的首要内容,也是最为直观、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之面部表现力是指演员在舞台上通過面部动作的演绎,来表现出内心的意识、情绪、状态等。比如演员在台上抬头,目视远方,则可以表示高傲、憧憬或者遐想;演员在台上点头,则可以表现满意、应允、致意、理解、认可等;演员低头沉默,则可以表现沉思或者复杂的内心情感。而且面部表现力是肢体语言的各种表现力中最能表现内心动态的一种表现力。一般来说,如果面部表现力能够到位,在某些情况下不仅不需要语言作为表现,甚至可以超越语言的表现力。比如在话剧《雷雨》中,繁漪在犹豫要不要反抗周朴园的时候,繁漪通过面部表情配合肢体表情表现出了矛盾、纠结的深情,“是吗?可到底……”反映了其内心的挣扎和郁积着的火。
二、肢体语言之上肢与下肢体表现力
在肢体语言中,上肢与下肢体的配合往往能够呈现出人物的形态,体现出人物的气质、情绪、内心等。上肢与下肢的表现力主要是指演员在台上通过上肢或者下肢,或者是综合运用下肢来增强舞台表现力。比如演员挺直腰部,则往往可以传递出自信的能能力,或者是趾高气扬的气势;演员将身体微微前倾,则可以表现出亲切、柔和的感情;演员将上身向左边或者右边侧转,则可以表现出对未来的向往,或者对往事的回忆,还能够表达角色内心的悲伤、愤怒、鄙夷的情感;演员蹬脚,则可以表现出角色内心的急躁或者不满。通过上肢和下肢的良好协调及配合,角色不仅能够做到“传情”,还能够做到“传神”。比如话剧《祥林嫂》中,祥林嫂想起自己的孩子,通过突然用手捂面,来表示她情不自禁地哭了,直接刻画了她内心的痛苦、无助。再比如,在《阿Q正传》中,当阿Q向吴妈提出“想和她睡觉”的时候,舞台上的吴妈双手张开作震惊状,并不停地摇头,表现了她传统保守的心性。
三、肢体语言之爆发力
肢体语言的爆发力往往是配合语言使用的,一方面能够增强语言想要表达的气势;另一方面能够将舞台效果推向某种高潮。比如演员在台上喊出气势如虹的声音的时候,将大手一挥,则更加能够增强内心这种强烈的情感爆发力;再比如,舞台上某一角色演员手叉住腰部,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地走,就可以表现出角色内心一种自信心爆棚;还有在舞台上,如果两个角色需要进行争辩、互吵,双手叉腰则更加能够传递出一种激烈的爆发力。
四、肢体语言之控制力
控制力主要是指通过肢体语言实现对台上或者台下的控制。比如在某些情境中,需要强调一种安静下来的氛围,演员就可以做出用嘴吹嘘手指的姿势,来示意台下观众配合安静;再比如,需要让台下观众跟着鼓掌,或者是跟着附和,就可以双手张开,作出不停向上托起的姿势,示意大家将热闹氛围推向高出。这种肢体语言所表现的控制力,往往更加清晰、直观,也具有舞台美感。
一部优秀的舞台剧,肢体语言的运用,在表演过程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不仅渲染了人物特征,也助推了剧情发展。我们在研究和实践话剧表演中,应当要在对剧本和角色深入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善于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作为辅助,增强舞台表现力。同时,平时也要加强对肢体语言训练,在有准备、有节奏以及深入的思考过后,将角色完美地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13.
[2]乌塔·哈根,哈斯克尔·弗兰克尔.尊重表演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3][苏]玛·佛烈奇阿诺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
[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创造角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5]李红石.中西方戏剧表演体系之比较[J].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6):94-101.
作者单位:泰兴市歌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