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物理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在这种形势下,陈旧的教学观念已然不合时宜,需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来实施教学。体验式教学具有体验性的特点,符合新课改对物理教学的要求,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感知和体验,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本文将从日常生活体验、演示实验体验两个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大多以形成性知识为主,但是在传统观念和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很少有独立和亲身的体验,无法探究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自然也难以实现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体验,深入参与到物理教学之中。因此,广大的初中物理教师要彻底革新思想,在科学观念的指引下,主动将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实现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核心素养。
一、日常生活体验
(一)布置体验任务
任务的布置和提出决定着学生能否深入到生活中去。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以物理课程知识为基础,结合现实生活来科学地布置体验任务,为学生的实际体验做好铺垫。
比如学习课程内容《汽化液化》,可以让学生到厨房观察锅里水的沸腾现象,盖上透明锅盖,观察盖上鍋盖和打开锅盖的区别。切合实际的日常生活体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操作,比如让学生在家帮父母洗菜洗碗,然后再学习《物件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一课,笔者会让学生们回顾洗菜的过程中,我们将蔬菜的叶子放入水中,蔬菜的叶子并不会下沉,而是浮在水面,通过这个现象可以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物体沉浮的条件,促进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
(二)课堂融入
日常生活融入课堂是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于课前体验,可以将学生体验到的项目引入到课程中。经过课前体验,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猜想。然而,它并不能解释这一现象,也无法让学生保持长期的学习、探究兴趣,带着问题开展本课的学习。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将生活中的案例和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来让学生深入其中,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物理现象和规律,体验物理知识的实际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随时联系生活,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解。
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课中的“惯性”时,笔者以生活中最常见的乘坐公交车的现象为例,高峰期乘坐公交车时我们需要站立,但是在乘坐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身体倾斜,如,司机加速过程中或公交车转弯过程都会形成这种外力,而在公交车上站立的人们需要牢牢抓紧扶手,避免被这种外力牵引,导致失去重心而摔倒。这也是我们在乘坐公交车时为什么要及时给老人、孕妇、小孩让座的原因。那么这种外力是什么呢?这时,笔者再正式引出本节课程的内容,带领学生们认识惯性的概念。
二、演示实验体验
演示实验是一种基本的实验方式,能够让学生直接地学习和认识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和步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来演示实验,实验现象直观、有趣,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实验现象比学生固有的思维和印象要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有更加实际性的体验,从而更好地去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比如,课堂上的“压强”可以用“踩鸡蛋”来引入新的课程。老师问学生:如果你踩到鸡蛋会怎么样?学生通常认为鸡蛋会被践踏,然后老师把两打鸡蛋放在地上,让学生示范。当学生们发现有24个鸡蛋没有被践踏时,学生们往往会对这种现象感到惊讶。想知道为什么蛋不会被践踏,有兴趣继续探索。新课《流体压力与流量》介绍时,老师准备两张一模一样的纸,并垂直并排摆放。老师问学生:如果你把空气吹到两张纸中间会发生什么?学生们倾向于认为把空气吹到两张纸中间就会被吹开,但实际现象恰恰相反。这两张纸靠得很近,而不是被风吹开。这时候,学生往往会有深层次的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关于这一“奇特现象”的问题,在这节课上更容易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体验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身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必须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强大的人格魅力以及高水平的教育素养,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创新思想和观念,结合现实学情来等策略的实施和运用,通过日常生活体验、演示实验体验等策略的运用来建构科学稳定的体验教学模式,促进师生、生生间的良性沟通,让整个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展现出应有的魅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文笑,刘艳峰.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浅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64.
[2]俞卫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实验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116.
[3]王书贤.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4):81.
(湖南省永州市桥头中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大多以形成性知识为主,但是在传统观念和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很少有独立和亲身的体验,无法探究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自然也难以实现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体验,深入参与到物理教学之中。因此,广大的初中物理教师要彻底革新思想,在科学观念的指引下,主动将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实现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核心素养。
一、日常生活体验
(一)布置体验任务
任务的布置和提出决定着学生能否深入到生活中去。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以物理课程知识为基础,结合现实生活来科学地布置体验任务,为学生的实际体验做好铺垫。
比如学习课程内容《汽化液化》,可以让学生到厨房观察锅里水的沸腾现象,盖上透明锅盖,观察盖上鍋盖和打开锅盖的区别。切合实际的日常生活体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操作,比如让学生在家帮父母洗菜洗碗,然后再学习《物件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一课,笔者会让学生们回顾洗菜的过程中,我们将蔬菜的叶子放入水中,蔬菜的叶子并不会下沉,而是浮在水面,通过这个现象可以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物体沉浮的条件,促进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
(二)课堂融入
日常生活融入课堂是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于课前体验,可以将学生体验到的项目引入到课程中。经过课前体验,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猜想。然而,它并不能解释这一现象,也无法让学生保持长期的学习、探究兴趣,带着问题开展本课的学习。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将生活中的案例和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来让学生深入其中,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物理现象和规律,体验物理知识的实际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随时联系生活,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解。
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课中的“惯性”时,笔者以生活中最常见的乘坐公交车的现象为例,高峰期乘坐公交车时我们需要站立,但是在乘坐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身体倾斜,如,司机加速过程中或公交车转弯过程都会形成这种外力,而在公交车上站立的人们需要牢牢抓紧扶手,避免被这种外力牵引,导致失去重心而摔倒。这也是我们在乘坐公交车时为什么要及时给老人、孕妇、小孩让座的原因。那么这种外力是什么呢?这时,笔者再正式引出本节课程的内容,带领学生们认识惯性的概念。
二、演示实验体验
演示实验是一种基本的实验方式,能够让学生直接地学习和认识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和步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来演示实验,实验现象直观、有趣,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实验现象比学生固有的思维和印象要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有更加实际性的体验,从而更好地去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比如,课堂上的“压强”可以用“踩鸡蛋”来引入新的课程。老师问学生:如果你踩到鸡蛋会怎么样?学生通常认为鸡蛋会被践踏,然后老师把两打鸡蛋放在地上,让学生示范。当学生们发现有24个鸡蛋没有被践踏时,学生们往往会对这种现象感到惊讶。想知道为什么蛋不会被践踏,有兴趣继续探索。新课《流体压力与流量》介绍时,老师准备两张一模一样的纸,并垂直并排摆放。老师问学生:如果你把空气吹到两张纸中间会发生什么?学生们倾向于认为把空气吹到两张纸中间就会被吹开,但实际现象恰恰相反。这两张纸靠得很近,而不是被风吹开。这时候,学生往往会有深层次的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关于这一“奇特现象”的问题,在这节课上更容易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体验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身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必须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强大的人格魅力以及高水平的教育素养,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创新思想和观念,结合现实学情来等策略的实施和运用,通过日常生活体验、演示实验体验等策略的运用来建构科学稳定的体验教学模式,促进师生、生生间的良性沟通,让整个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展现出应有的魅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文笑,刘艳峰.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浅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264.
[2]俞卫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实验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116.
[3]王书贤.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4):81.
(湖南省永州市桥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