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培养目标上的主要差别在于高职院更侧重于培养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优、实践经历丰富的学生,对高职学生来说,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学生需要在校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本文主要研究教育类社会实践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就业能力
一、研究背景
大部分学生普遍成长历程是从幼儿园入学到升入小学,再到中学,最后经过高考独木桥的检验和洗礼,部分学生升入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可以说一直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接触到的人除了家人、老师、同学之外,没有更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家人和老师的保护下,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如果这样的状态继续在大学校园中保持,那么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综合能力相对较差的“书呆子”。
最新研究表明,衡量学生就业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1]:专业知识水平、人际沟通能力[2]、社会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课学习水平相比大学本科生会略差一些,特别是在高校大幅度扩招后,高职院校学生仅仅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为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3],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社会实践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
社会实践一般包括专业类社会实践和教育类社会实践,专业类社会实践和学生专业学科方向有关,本文研究的是教育类社会实践,教育类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参加素质拓展、熟读经典、参加文体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参加社团活动次数等等,一些高校以此为毕业条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将学生社会实践分为几个等级,以督促学生将业余时间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
(一)有效缩短学生毕业后社会适应时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提前与社会接触,在大学三年时间里,一边通过文化课学习提高自己专业能力,一边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接触陌生人和事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以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企业在招工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有过实习经历、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
(二)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生大部分就业知识都来自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加之现在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渥,没有经历过太多的风雨和挫折,所以他们在找工作时难免会想要找那些工资待遇好,工作环境优的工作,只有亲身经历过社会实践的学生才能从内心认识到,步入社会后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将来工作内容和社会地位都需要靠他们自己打拼。
(三)有助于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们在校几年,最主要的目標是毕业之后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能够学有所用、发现个人专长,明晰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实践为其提供了可能,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发掘个人兴趣点和能力所长,可以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上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了解自身个性(能力、气质、性格),自身兴趣,正确分析自我特点,明晰将来发展方向。
(四)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实践可以扩大学生的社交圈,学习到各种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和知识,也反过来让大学生更能迅速适应大学生活,改变部分同学每天除了学习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者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网络上,宅在宿舍不与人沟通,于身心健康无益,于个人成长大计无益。
三、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学生对于就业知识停留在理论上,学校对于学生缺乏相关就业能力的实训,学生缺乏相关实践经历,学生对于大部分工作还停留在想法上,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二)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不够,部分学生不满足社会需要
大体上,与职业相关的、高职院校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三个层次,本文研究的是综合能力,企业要求学生能够具有适应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具有上述能力,部分学生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三)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缺乏耐心和培养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能力,而大多数企业不注重对应届毕业生的培养,他们往往希望招聘来的工作人员可以到岗即为公司创造收益,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对于毕业生的入职培训草草了事,导致很多毕业生不了解岗位,看不到成长空间,而对企业缺乏认同频繁跳槽。
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优化社会实践评价体系
优化社会实践评价体系是推进学校社会实践水平的重要保障,如果学生将社会实践考核看作是随便做做,随便写几篇报告就能完成的作业,流于形式,那么学生就不能通过社会实践能力来培养作为自身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应严格要求、科学开展、遵守程序、规范评比及考核,将完成社会实践和取得实践学分挂钩,稳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大力优化专业设置
优化专业设置,不仅能够直接解决高端技能人才短缺,而且能够提高经济含金量,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专业水平,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摸准市场脉搏,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好专业。
(三)加大校企合作,增加走访企业和实习机会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取得与对口企业甚至是对口名企的联系,学校为企业输送满足企业要求的毕业生,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及工作岗位,使学生有机会将课本上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工作中,切实提高自身就业能力。[4]
(四)家校联动,促进和谐
家庭加入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协助学校发现学生兴趣点和个人能力擅长方面,并在适当时候加以引导,提高学生对于自身能力和兴趣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罗筑华,彭仲生.创业实践对高校青年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7):172-173.
[2]刘雅,鲍云城.高职院校新媒体对高职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调查分析[J].才智,2019(23):134.
[3]杜玲令.社会实践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力提升的影响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6):15-16.
[4]聂云.社会实践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探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8):248.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就业能力
一、研究背景
大部分学生普遍成长历程是从幼儿园入学到升入小学,再到中学,最后经过高考独木桥的检验和洗礼,部分学生升入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可以说一直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接触到的人除了家人、老师、同学之外,没有更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家人和老师的保护下,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如果这样的状态继续在大学校园中保持,那么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综合能力相对较差的“书呆子”。
最新研究表明,衡量学生就业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1]:专业知识水平、人际沟通能力[2]、社会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课学习水平相比大学本科生会略差一些,特别是在高校大幅度扩招后,高职院校学生仅仅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为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3],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社会实践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
社会实践一般包括专业类社会实践和教育类社会实践,专业类社会实践和学生专业学科方向有关,本文研究的是教育类社会实践,教育类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参加素质拓展、熟读经典、参加文体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参加社团活动次数等等,一些高校以此为毕业条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将学生社会实践分为几个等级,以督促学生将业余时间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
(一)有效缩短学生毕业后社会适应时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提前与社会接触,在大学三年时间里,一边通过文化课学习提高自己专业能力,一边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接触陌生人和事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以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企业在招工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有过实习经历、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
(二)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生大部分就业知识都来自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加之现在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渥,没有经历过太多的风雨和挫折,所以他们在找工作时难免会想要找那些工资待遇好,工作环境优的工作,只有亲身经历过社会实践的学生才能从内心认识到,步入社会后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将来工作内容和社会地位都需要靠他们自己打拼。
(三)有助于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们在校几年,最主要的目標是毕业之后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能够学有所用、发现个人专长,明晰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实践为其提供了可能,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发掘个人兴趣点和能力所长,可以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上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了解自身个性(能力、气质、性格),自身兴趣,正确分析自我特点,明晰将来发展方向。
(四)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实践可以扩大学生的社交圈,学习到各种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和知识,也反过来让大学生更能迅速适应大学生活,改变部分同学每天除了学习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者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网络上,宅在宿舍不与人沟通,于身心健康无益,于个人成长大计无益。
三、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学生对于就业知识停留在理论上,学校对于学生缺乏相关就业能力的实训,学生缺乏相关实践经历,学生对于大部分工作还停留在想法上,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二)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不够,部分学生不满足社会需要
大体上,与职业相关的、高职院校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三个层次,本文研究的是综合能力,企业要求学生能够具有适应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具有上述能力,部分学生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三)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缺乏耐心和培养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能力,而大多数企业不注重对应届毕业生的培养,他们往往希望招聘来的工作人员可以到岗即为公司创造收益,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对于毕业生的入职培训草草了事,导致很多毕业生不了解岗位,看不到成长空间,而对企业缺乏认同频繁跳槽。
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优化社会实践评价体系
优化社会实践评价体系是推进学校社会实践水平的重要保障,如果学生将社会实践考核看作是随便做做,随便写几篇报告就能完成的作业,流于形式,那么学生就不能通过社会实践能力来培养作为自身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应严格要求、科学开展、遵守程序、规范评比及考核,将完成社会实践和取得实践学分挂钩,稳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大力优化专业设置
优化专业设置,不仅能够直接解决高端技能人才短缺,而且能够提高经济含金量,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专业水平,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摸准市场脉搏,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好专业。
(三)加大校企合作,增加走访企业和实习机会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取得与对口企业甚至是对口名企的联系,学校为企业输送满足企业要求的毕业生,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及工作岗位,使学生有机会将课本上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工作中,切实提高自身就业能力。[4]
(四)家校联动,促进和谐
家庭加入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协助学校发现学生兴趣点和个人能力擅长方面,并在适当时候加以引导,提高学生对于自身能力和兴趣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罗筑华,彭仲生.创业实践对高校青年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7):172-173.
[2]刘雅,鲍云城.高职院校新媒体对高职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调查分析[J].才智,2019(23):134.
[3]杜玲令.社会实践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力提升的影响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6):15-16.
[4]聂云.社会实践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探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8):248.